最近我們教會的管理層做出決定,為了避免各事奉崗位的不協調,防止事奉者工作的同時重疊,採取由專人來統一平衡。另外,一個事奉小組的領導,原則上不重複兼職另外事奉小組的領導,避免同一會友身兼數職,造成過度疲勞,同時也為新人提供鍛鍊的機會。這些都是為事奉者提供一種愉快,高效和長遠的良性循環的事奉環境。我們有一顆為主做工的心固然很好,但要是缺乏智慧來管理好相互之間的搭配,這將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也可能會造成事奉上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不利於教會聖工的展開,在會友中也沒有好見證。
「各自為政」是出自《左傳》的一個成語,意思是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互相不配合。此成語用來比喻那些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的現象。相傳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軍主帥為了鼓舞士氣,在出戰之前殺羊犒勞將士。忙亂中主帥忘了給他的馬夫留一份,導致馬夫懷恨在心。交戰的時候,馬夫對主帥說:「分發羊肉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得由我說了算。」於是,他就故意把戰車趕到鄭軍陣地裡去。結果,主帥被鄭軍活捉,而失去主帥的宋軍,潰不成軍,一敗塗地。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的「各自為政」,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可能導致我們事奉的被動局面。舉例來說,我就看到一位詩班獻唱的姊妹,唱詩完畢立刻趕到幼兒班做主日學老師,她在之後的詩班歌唱就只能缺席了;另一位做招待收奉獻的姊妹,同時又排在準備茶點的小組,收完奉獻之後,趕忙去廚房準備點心,最終聚會結束後需要數錢核對奉獻金額時,卻無法脫身,只得請人代替。這種沒有協調好的情形經常會出現,其實是很小的管理上的疏忽,但要是長期不引起重視,就會帶來一些事奉上的不愉快。究其原因,很大程度都是出於各個事奉小組的不協調,大家都認為自己的事奉崗位是最重要的,形成一些「各自為政」的局面,各事奉小組間較勁,不管事奉者是否願意?是否能脫身?盲目行事。
在教會,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基督徒不怕別人說自己是「罪人」,聖經裡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信耶穌就是來到主的面前認罪悔改,用耶穌的寶血救贖來潔淨我們的罪孽,我們都是罪人。但是很多基督徒聽不得別人說自己「不屬靈」,儘管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有人要是下結論「不屬靈」,「不追求」,一定會不高興。而恰恰很多事奉小組的領袖,動不動就給人扣上「不屬靈」的帽子,好像不為自己幹活就是不追求。要是各位領袖都那麼做,很容易造成前面這種事奉崗位中的不協調。有些人比較謙卑,也不好意思提出來,為了「屬靈」一點就忍一忍,但並非甘心樂意參與事工,長此以往就造成事奉上的壓力。漸漸地積累一些怨氣,悄悄離開了教會。據我觀察,因為這種沒有必要的掙扎,而造成會友離開教會(換教會)的也不少。
這種忙忙碌碌在事務工作的事奉,甚至還會造成信徒靈命上不長進。我以前文章裡提到過那麼個例子:一位姊妹信主受洗很多年,自己很有追求,每次聚會都非常認真聽道,參與敬拜讚美。她有一個兒子,從小就開始帶到教會的主日學,她也有感動參與一些託兒班的帶領工作。可是這一帶就是十多年,因為她做事認真,也不太計較,所以事務工作越做越多,要麼在託兒班帶孩子,要麼在廚房忙著準備茶點。一年中沒有幾次好好聽道,她想更多的親近主,想多聽一點道明白真理,但幾乎是沒有可能。最後她悄悄離開教會,走之前非常難過地告訴我,她是多麼渴望能好好地聽一次道啊!
我們都知道聖經裡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馬大和馬利亞雖是同胞姐妹,關係親密。她們同樣也是同道、同工、同走十字架道路。但姐妹倆性格卻很不相同,馬大熱情好客,殷勤勞作,而妹妹馬利亞非常安靜,喜歡用心來領受天國的道。儘管姐妹倆都愛主,也都是主所愛的,都用自己的恩賜服侍主,但在事奉中也產生了矛盾,結果馬大受到主的責備,馬利亞得到主的誇獎。很多弟兄姊妹都願意在靈裡面追求,在真理上得造就,但是在教會中忙忙碌碌,被事務纏身,自己儘管有這個願望好好領受神的道,但卻事與願違。造成這種弊端的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各自為政」的事工管理,貌似一種「屬靈」的事奉觀,但卻在起阻礙的作用。求主憐憫,賜給我們聰明智慧來處理事奉上的管理工作,不要以自己為中心,在做好事工配搭的同時,還要惦記著讓同工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屬靈造就。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起來為主做工,充滿喜樂地事奉,把各項聖工做得盡善盡美。
【作者簡介】奇妙故事:曠野呼聲作者、蒙恩基督徒。曾經在大陸當過知青,工人,工程師和大學老師。80年代末來澳洲留學,後定居澳洲,當過工人,工程師和GIS應用高管,運行過連鎖分店。四代基督徒家庭,從小信主,89年受洗,一直參與教會事奉,對新時代「網絡事工」有特別的負擔。
微信公眾號:kyhs2016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