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各自為政這個成語,也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所講的故事具體是什麼,更不知道這個故事中的人物究竟在歷史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各自為政這個成語的由來,並且也說說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華元!
故事的起因就是楚國讓鄭國攻打宋國,而宋國任華元為大將,以抵禦鄭國的進攻。結果華元出師不利被擒。但華元被擒的原因並不是他的才能不夠,而是因為他栽在了小人的手中。
華元在將出戰前為了提升士氣,就殺羊給他的士兵吃。可是,因為疏忽,華元把自己的車夫給忘記了。他的車夫因為沒有吃到羊肉羹汁而心生怨恨,就想著在戰場上報復華元。等到戰爭開啟,華元的車夫便駕著華元的指揮車衝入鄭國軍中,所以宋軍全面戰敗,宋軍的首領華元被活捉了。
據《左傳·宣公二年》記載,華元的車夫在衝入敵軍陣營中的時候,邊駕車邊說了這句話:「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意思是,你殺羊犒賞軍隊的時候,羊肉給誰吃羊羹給誰喝是你說了算,而今天我是你的車夫,我現在駕車去哪裡是我說了算。就是因為羊肉羊羹的事,華元此戰都栽了跟頭。而車夫這句話,也就是各自為政這個成語的由來。現在各自為政的引申義,就是表示各人按照自己的主張辦事,不從全局出發,也不與別人協作。
話說華元被活捉後,為了贖回他,宋國人送給了鄭國一百乘戰車和四百匹裝飾好的良馬。結果這些東西還沒全部送到,華元就自己逃回了宋國。從這裡可以看出,華元確實是個有些本事的人。
十多年後,因為宋國扣留了楚國的使者的原因,楚莊王圍攻宋國。但是因為宋國防守得當,楚莊王沒辦法攻進宋國的國都。這情況一直維持了五個月,已經把宋國圍的沒有了糧食。為了解決這次的危機,華元站了出來,於夜晚私見楚將子反,並面見楚莊王。(另有說是華元劫持了床上的子反威脅楚莊王)
楚莊王問華元:「城中情況怎樣?」華元說:「劈開人骨頭當柴燒,互相交換子女來烹食。」莊王感慨說:「多誠實的話啊!我軍也只有兩天的糧了。」就因為華元的誠實,楚莊王撤兵回國了。而此後,華元與楚國開始交好。
宋共公十年,華元與楚將子重友好,又與晉將欒書友好,因此與晉、楚兩國都結了盟,消弭了晉楚兩國的戰爭,史稱「弭兵」之約。這次事件,奠定了華元的歷史地位。這時候,華氏家族已經開始興起,對宋國的影響力逐漸顯現。
到了宋共公十三年,共公去世。此時華元已經成為了楚國的右師,而左師職位則由魚石擔任。為了爭奪權利,兩人之間開始了明爭暗鬥。有次宋國的司馬唐山攻殺了太子,然後又想殺掉華元,華元處於劣勢,於是往晉國方向逃走。可是魚石覺得這是個除掉華元的機會,於是就在半路攔截華元。迫於無奈,華元只跑到了黃河邊就返了回來。不過華元也比較有本事,回去後沒被殺死,反而殺死了唐山。
解決內亂後,華元擁立共公的小兒子成繼位,這就是平公。但是,魚石卻成為了宋國的心腹大患,他在邊境擁兵自重,完全脫離了宋國的控制。
不過轉機出現在了三年後,因為楚國攻下了宋國的彭城,把它封給宋國左師魚石。因為這件事,各路諸侯一同誅殺了魚石,而把彭城歸還給宋國。就這樣,華元成為了宋國最有權勢的人,華氏家族也因此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