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的每周七天星期制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科學依據?

2020-12-10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每周七天的星期制,是世界通用的一個計時制度,工作和休息交替成為現代星期制的重要內容。那麼這樣一個計時制度是何時開始怎麼形成的呢?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讓我們一起來追溯歷史的蹤跡,尋找這個制度形成的脈絡。

時間度標是人類對客觀時間的認識和運用,當然而且必須有科學依據。

一周七天是一個時間刻度。

在我們世界,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時間是描述物質運動、變化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但生老病死發生在一切生物身上,從微觀粒子到宏觀天體,都在不停止的運動變化著,這些就是時間存在的證據。

時間、空間、物質是一體的,缺了誰這個世界都沒法子存續。

人類在長期的進化和實踐中,對客觀的時間有了認識,就用自己的主觀刻度去描述計量時間,比如年月日、時分秒,星期也是一個計時刻度。

星期介於日與月之間,讓時間跨度變小了一些,方便了社會生活和事件的記錄。

星期與大自然規律牽扯最深的是月球的運行。

我們知道,月球是圍繞著地球運動的一顆天然衛星,由於月球已經被地球引力潮汐所鎖定,因此公轉一圈,和自轉一圈完全重合。

這樣月球自轉一圈太陽就圍繞著月球照一圈,我們看到的月球就有了陰晴圓缺,而這個周期對月球來說是27.32天。

作為觀察者的人類,看到月亮從最初的沒有到漸漸出現,越來越多,到達滿月;之後又開始慢慢虧損,月底時又到了看不見的時候。

這樣每半個月約15天,月亮就有一個盈虧過程,為了讓這個時間更好劃分和記憶,古巴比倫人就把月球的陰晴圓缺過程劃分為4個周期,每周7天,差不多正好是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

因為月球圍繞著地球在公轉轉,也在跟隨著地球公轉,太陽相對月球的位置就在變化,這樣月球的陰晴圓缺實際上就並不與月球自傳完全吻合。

從我們觀察者的角度看,月球的陰晴圓缺為29.53 天,這就是相對於太陽的塑望月。因此過去的月曆(陰曆)一個月就大約29~30天。

古巴比倫人創立了星期制,但主要用於祭祀。

巴比倫人使用星期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

他們把每個月分為4周,每周有7天,這個方法是有一定科學意義的。巴比倫是一個遠古的文明古國,曾經十分發達和繁榮,但後來由於墮落而滅亡了。

他們把一周七天的月相曆法用於祭祀,就是愚昧和神話了,但這也是「星期」的來歷。

古代人們對天體的認識完全憑感官表象,天上星辰千萬,人們只認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最大。因為只有這幾顆星辰會移動,其他的恆星都年復一年在一個位置沒有變化,因此他們認為這些「神仙」都是站崗的,地位比較低下。

而太陽當然是最大了,月亮就是老二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一年四季到處巡邏,肯定就是管事的,「官」也比較大。古人把這七星叫「七曜」,崇拜的五體投地。

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祭壇祭祀星神,就是拍這七個天體的馬屁。

巴比倫人的七星壇從上到下為七層,依次代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神,它們每周各值日一天,這樣每天就祭祀一個星神。

太陽主管星期日,稱日耀星;月亮主管星期一,稱月曜日;火星主管星期二,稱火曜日;水星主管星期三,稱水曜日;木星主管星期四,稱木曜日;金星主管星期五,稱金曜日;土星主管星期六,稱土曜日。

既然一周都是祭祀星神們的日子,而每位星神都輪期當值,因此把一周叫做「星期」就順理成章了。

星期制開始為宗教使用,羅馬大帝將其推廣為世界通用。

古巴比倫人創立的星期制,先傳到了古希臘,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這樣開始在歐洲盛傳開來。

這期間,不同地方和宗教為星期注入了不一樣的內容。

古羅馬人用自己信奉神的名字命名一周各天:星期日為Sun\'s-day(太陽神日),星期一為Moon\'s-day(月亮神日),星期二為Mars\'s-day(火星神日),星期三為Mercury\'s-day(水星神日),星期四為Jupiter\'s-day(木星神日),星期五為Venus\'-day(金星神日),星期六為Saturn\'s-day(土星神日)。

傳到英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又用他們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個名稱;伊斯蘭教、基督教開始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的宗教禮拜活動,因而,「禮拜」漸漸成為「星期」的另一種稱呼。

中國古代也有「七曜」,也是指日月和五大行星,夏商時期就有流傳,是天文星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的「七曜」一直沒有用於時間度量。

一直到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國傳播興盛,教民們用星期計時禮拜,民間才漸漸知曉。到了民國時期,政府規定使用公曆之後,星期制才在中國普及開來。

世界上真正通用星期制是始於公元321年3月7日,這一天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7天為一周,這個制度就迅速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一直沿用至今。

星期制的使用,是人了文明進步的象徵,是計時制度的完善。

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從最開始對時間的懵懂認識,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老病死,草木枯榮,到結繩記事,有了時間刻度,是慢慢完善的。

古代,人們用日晷和滴漏計時,以12個時辰為一天。但那個時代,人們的計時工具和計量刻度是比較粗糙的,而且全世界並不是統一的。

現在已經有了一整套完備的計時制度,全人類通用。人們知道了地球約365.25天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因此定為一年,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約52周。

並且精確的把一天劃分為24個小時,每個小時60分鐘3600秒。

在科學研究中,時間還劃分的更為精細,如:1s(秒)=1000ms(毫秒),1ms=1000um(微秒),1us=1000ns(納秒),1ns=1000ps(皮秒),1ps=1000fs(飛秒)等等。

別認為這些太小的計時單位是吹毛求疵,沒什麼用。現在人類製造的皮秒級攝像機,可以在1秒鐘拍攝10萬億幀照片,1幀照片用時就是10皮秒,也就是1/100飛秒,10萬億分之一秒。

這些都是人類通過對客觀時間的認識,根據方便社會生活活動形成的主觀統一時間刻度,人們有了這個統一的時間度標,就能夠更好的溝通和協作,也讓人類認識世界、思考世界、記憶世界有了更為精準嚴謹的工具。

就是這樣,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鐵嶺研培】一星期七天的緣起——英語學科故事
    一、話題內涵: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星期為什麼是七天而不是八天或九天也不是五天或六天?星期的名稱和順序是怎麼來的?有沒有人在初學英語時因為一星期七天的英文單詞(分別是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和Saturday)的記憶犯難過?
  • 【明睿---快馬分享】一星期七天的緣起——英語學科故事
    一、話題內涵: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星期為什麼是七天而不是八天或九天也不是五天或六天?星期的名稱和順序是怎麼來的?      有沒有人在初學英語時因為一星期七天的英文單詞(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和Saturday)的記憶犯難過?
  • 英語中的一周七天是怎麼來的?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從宗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國教後,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將禮拜日改為星期日;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創造工作,這一天應該慶祝,所以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中文世界教會常以「禮拜一」、「禮拜二」、…稱呼星期諸日。
  • 又為什麼一周七天?
    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新名詞該怎麼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穀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周制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穀主持下制定的。
  • 為什麼一個星期要過七天
    雖然也剛好是七天,但契合月相的巴比倫星期顯然跟我們今天通用的連續、固定的星期計算法大相逕庭。現在的七天星期應該追溯到猶太人的傳統。按照《創世紀》的記載,上帝在創世的第七天看著完工的世界滿意地休息了一日。極重視宗教傳統的猶太民族因而定下每七天就有一個安息日(Shabbat)。
  • 英語裡的一周七天 原來是這麼來的呀!
    一星期有七天,從周一到周日的英語說法大家肯定能脫口而出,那麼,英語的一周七天是怎麼來的?有多少小夥伴知道呢? 從宗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國教後,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將禮拜日改為星期日;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創造工作,這一天應該慶祝,所以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 中文世界教會常以「禮拜一」、「禮拜二」……稱呼星期諸日。
  • 英語裡的一周七天 原來是這麼來的呀!-英語,一周,星期,教育,歷史...
    一星期有七天,從周一到周日的英語說法大家肯定能脫口而出,那麼,英語的一周七天是怎麼來的?有多少小夥伴知道呢?從宗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國教後,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將禮拜日改為星期日;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創造工作,這一天應該慶祝,所以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中文世界教會常以「禮拜一」、「禮拜二」……稱呼星期諸日。
  • 人類文明探索:為什麼一個星期有七天?
    他們通過對月亮圓缺的觀察,發現由半圓月至滿月需要七天的時間;由圓月至半圓月,也需要七天的時間;由半圓月至月消失,由月消失至半圓月,仍然需要七天的時間。他們由此發現,七天是月亮盈虧的周期。於是,他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七天定為一周期,並分別用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為這七天命名,這就是「星期」名稱最早的來歷。古猶太人受到兩河流域文明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
  • 算命,真的有科學依據!
    玄學和科學,並不是兩道無法相交的平行線。很多科學研究的成立,正是從玄學演變而來。我國古代給皇帝練仙丹的方士,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化學家,只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他們的玄學之旅不只將無數帝王早早地送到了西方極樂,也為世界人民帶來了火藥。只不過,玄學特愛誇大自己「玄之又玄」的色彩。
  • 科學是有什麼依據的呢?科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科學有什麼依據呢?科學邏輯推理與事實是一樣的,科學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己經過實踐檢驗的知識。 如果按照國內公知的觀點的話,科學而非技術是脫胎於神學的一種數理化認知方式。他量化了一些東西。但是根本上,絲毫上不涉及到世界觀。最早的」科學」而非技術就是歐洲的宮廷數學。教會數學,天文學。
  • 什麼是清宮圖 清宮圖有科學依據嗎
    清宮圖的起源清宮生男生女表相傳是由一名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是依據陰陽五行和八卦的演繹,再加上時間推算而得。他同時為此畫成生男生女圖,埋在一個有700年歷史的皇陵下。清宮圖的原理是什麼有種說法認為,可以通過清宮表測男女——通過對照孕婦懷孕月份以及懷孕年齡,可以推測出胎兒的性別。那麼,清宮表測男女是否可信?清宮圖萬年表是清代宮廷的太醫們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預測生育的方法,目前尚無科學依據證明它的準確性,所以僅僅通過清宮表預測男女是不科學的。當然,清宮表測男女可以作為日常娛樂,但切勿迷信。
  • 「停靈」有科學依據嗎?人死難道可以復生?古人的經驗還是要聽
    相信全國大多數地方都會有停靈的習俗,不過這些習俗時間上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三天,有的地方則是七天。不過你可別認為這停靈是一種迷信,他還真有一種科學依據。在其中快來跟隨小編看看吧。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他救活的這個死的人其實並沒有完全死,而是進入了假死狀態,古人判斷人才的依據是鼻息和脈搏。有的人身子弱,在一下沒撐過去,容易造成昏厥,失去了各種生命體徵。扁鵲判斷這個死人其實並沒有死,只是進入了這種狀態。於是,扁鵲將其救活後,其名聲一時間傳遍列國,所以大家知道了嗎?在這種假死狀態下,有的可能會自己轉醒,有的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治療活過來。
  • 每周一節鋼琴課,剩下的七天怎麼練?(超實用分享)
    家長和孩子有沒有想過,坐在鋼琴前,我們彈什麼?怎麼彈?練琴是一個長效之功,但是練琴不是磨洋工。練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有意義、有價值,心中有計劃地練琴,才能有長久的進步。每周上課之後,可以制定一個練琴計劃表。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遇到的問題,規劃一周的練琴計劃,有條理地進行複習舊曲、鞏固舊曲、練習新曲。
  •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今起實施 冰激凌、漢堡等每周食用不超過一次
    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正式實施。《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作為我國第一項專門針對兒童零食制定的標準,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定,對零食、兒童零食的概念進行了科學的梳理和定義,明確了兒童零食的生產原料要求、感官、營養成分、理化指標、汙染物指標、真菌毒素指標要求、微生物指標要求、食品添加劑等要求。
  •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俗話有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也有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有說「三歲定八十」的。這裡的數字也只是一個概述,說的是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就基本定型了,決定了人這輩子的為人處世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