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澡堂街頭難尋(資料圖)
【編者按】 公共浴池,對於每個人來說並不陌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那種「斑駁小木門、洗澡水很渾、脫穿大通鋪、上來吃蘿蔔」的洗浴印象,已被現如今「裝修豪華、配有WiFi」的現代化一體式浴所逐步取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洗浴場所的要求已不再局限於泡個澡、暖個身那麼簡單,曾經滿載生活印跡的老浴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近日,皖北晨刊記者調查走訪發現,宿城隨處可見各種高檔洗浴會所,以前在街巷非常紅火的大眾浴池如今漸漸銷聲匿跡,隨著城市發展、運營成本上漲等原因,不少大眾浴池的經營每況愈下,部分面臨關停。
新浴所:環境優美設施佳 顧客滿意一致誇
11月4日晚6時許,家住宿城北關的姜先生精神抖擻地拎著換下來的衣服,從匯源大酒店隔壁的一家洗浴會所走出。當天,他已在此處的浴場呆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問及洗澡感受,他說,在這樣的環境裡洗澡真是一種精神和身體上的享受,花錢不多、開心快樂,感覺很不錯。
進入該會所,一到大廳便有工作人員上前服務,換鞋、拿牌、進浴室,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寬敞明亮的更衣大廳讓人心情完全放鬆,碧綠的浴池水清透底,每個淋浴都設有隔斷,真正體現出「綠色、健康、文明」的洗浴新文化。「我們這兒一年四季24小時營業,集洗浴、遊泳、健身等於一體,很多浴客喜歡來這兒就是衝著乾淨、舒適的洗浴環境。」該會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由於浴所內設有健身房和遊泳館,不少浴客都把這裡當作夏冬季節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尤其是夏季,每天的接待量都在400-700人次之間。良好的環境,齊全的設施,優質的服務,贏得了浴客的一致好評。
宿城運糧河邊也有一家現代化的洗浴場所。11月5日晚9時許,記者來到這裡,只見前來洗浴的市民仍絡繹不絕。「我家就住附近,一家人都喜歡到這兒洗澡,費用也不是太貴,比那些小浴池洗得要舒服,至少環境衛生及設備是原先那些小浴池比不了的。」剛從室內桑拿房「蒸」出來的劉先生對記者說。
在該浴所內,浴客一致評價洗浴設施良好、洗浴環境乾淨衛生。「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對洗澡的環境和洗浴設備也越發看重,多花幾塊錢,換來不一樣的洗浴環境和感受,何樂而不為?」浴客李先生對記者說。
老浴池:環境設施陳舊 衛生條件堪憂
「可有搓的了?」11月6日,在宿城東關一家老式浴池裡,搓背工李師傅站在浴池旁,一邊吆喝著招攬生意,一邊端起面前的小桶,從池子裡舀出半桶水往旁邊的搓背床上一潑,衝洗掉前一位浴客搓背留下的汙垢。熱氣騰騰的浴室內,空氣潮悶,有點讓人透不過氣來。洗浴室外面是一間大屋,幾十張小床挨著牆面依次排開,七八個浴客各佔一席,有的吸菸,有的聊天,有的則站在小床上或穿或脫著衣服。
與宿城其他一些現代化的浴所不同,這樣的老式澡堂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洗浴方式。不大的水池子裡,七八個人或坐在池邊「自搓」,或半蹲於渾濁的池水內泡澡。池子外,幾個淋浴一字排開,人多時,一個人衝洗完畢後,下一個人緊接著衝洗,淋浴頭大多年代已久,鏽跡斑斑,出水不暢。地面上的瓷磚斑駁破舊,到處是浴客衝下的汙水,混著洗髮水和肥皂的泡沫,流向拐角的出水口。門口的燒水壺赫然醒目,一些浴客拿著水杯上前倒水。水泥地面上,十來雙拖鞋凌亂擺放,不時被出來的浴客踢到外面。為避免浴客隨地吐痰,每個大通鋪的床頭都擺放了痰盂供浴客使用。雖說環境設施不太盡如人意,但低廉的票價仍吸引著不少市民前來洗浴,常常是一大家子這手拎著盆、那手提著衣服和洗浴用品浩浩蕩蕩進出澡堂。
「現在這樣的浴池刨掉成本也掙不了幾個錢,冬天旺季還好些,一到淡季夏天,人少時就得歇業關門幾個月,環境設施也跟不上,因此流失了很多過去的老主顧。」大通鋪的一邊,搓背工李師傅攬了一票「大活」——剛才在裡面給一位浴客洗澡搓背打完肥皂後,應該浴客要求,他接著要為其開展「捶背」項目。
李師傅在這家浴池幹搓背工已有不少年頭了,一家幾口人的生活來源全靠他手裡的一張「搓澡巾」。由於長期在這種潮溼的環境下工作,他的身體狀況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這樣的老式浴池已經很少啦,滿大街也找不著幾家,在這兒幹時間長了,也有感情了,再幹年把二年的,小孩結婚了,我也就不幹了。」李師傅對記者說。
浴客:願意多花錢 擁有高品質的洗浴享受
陳舊的洗浴設備、汙濁的洗浴環境,讓越來越多的現代市民青睞那些環境優、衛生好、檔次高的洗浴場所。相比之下,人們更願意多花有限的錢,去享受更舒服、輕鬆的洗浴場所。
「洗澡的目的是為了個人衛生,因此對於洗澡的環境,我還是有所選擇的。」家住宿城東昌小區的馬先生對記者說,幾年前,他都是到一些票價幾塊錢的澡堂子洗澡,按他的話說,那時候也就是因為洗澡而去洗澡,但近年來,自己不再滿足於「撕張門票找個床、換身衣服進澡堂」的洗澡方式,而是更希望在洗浴的過程中得到高品質的感受。「原先花幾塊錢進個普通澡堂泡澡,洗好後上來就穿衣走人,不是趕時間,而是普通澡堂不僅空氣汙濁、呆時間長容易發暈,而且長時間在裡面也沒啥意思,但是現在,花10塊或15塊錢,可以找一家檔次較高、環境舒適的洗浴場所洗浴,裡面諸如洗髮液、毛巾等洗浴用品都免費提供,而且可以在乾淨的水池裡一邊看著電視一邊泡著澡,還能汗蒸桑拿。這樣算下來的話,雖然浴資比普通澡堂貴了一些,但整體還是超值的。」馬先生說。
「雖然多花些錢,但享受的待遇不一樣,更何況普通浴池的衛生條件遠達不到高檔浴所的水平。再說,去浴池洗澡也不是天天,現在大家的經濟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花個十塊二十的,讓洗澡真正成為一種身心享受,又有什麼不可呢?」馬先生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蘿蔔浴池」難再滿足市民需求
「現在社會發展得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對洗澡的場地及環境設施都有了新要求和新選擇,浴客們來洗澡,不再滿足於單一的泡澡、搓背、打肥皂,他們寧願多花幾塊十幾塊錢,享受更高檔次、高品位的洗浴環境。這樣一來,老浴池就陷入了經營的尷尬境地,不升級換代,以後肯定會被淘汰。」採訪中,有著經營浴池生意20年經驗的解老闆告訴記者。
解老闆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比較低,也沒有高檔次的洗浴場所,能在家裡洗澡的人也不多,大家一般都去公共浴池洗澡。早上7點開門到晚上八九點關門,期間一直人流不斷,特別是在周末或是冬季,來洗澡不排個隊等上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床位。當時的公共浴池門口都有一個收錢的窗口,把錢遞進去,窗口裡邊會遞出來一個鎖頭和一雙拖鞋,然後進去找個床鋪,脫衣、下池、洗澡、搓背。上來後,很多人為了解渴,都會在浴池裡的小賣部買個蘿蔔坐在床鋪上邊聊邊吃。那種場景,當時幾乎每個浴池都可見到。浴池的生意火爆,也帶動了蘿蔔的熱銷,形成了當時洗浴場所的一大特色。在解老闆看來,早先的老浴池更像是一個聚會的場所,人多、話題多,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衛生洗浴設備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很多人開始習慣於在家淋浴衝澡。雖然為了講究衛生,很多公共浴池的洗浴方式也從泡澡改成了淋浴,同時加入了諸如理髮等其他經營和服務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檔次的洗浴場所不斷增加,面對集先進設備、優美環境、一體式經營的新興浴所,人們的品位越來越高,老浴池逐漸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被邊緣化。
對於老浴池的發展方向,解老闆告訴記者,為了在洗浴行業佔有一席之地,現在很多原先的老浴池都投入資金進行升級改造,力求在新形勢下有新突破,為廣大浴客打造一個乾淨衛生、舒適優美的洗浴環境,不然,最終會被時代發展的車輪遠遠甩在身後。 記者 張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