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更體現了才女的不凡胸襟

2020-12-20 品詩賞詞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閒暇時培養一點良好的興趣愛好,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

曾經有一位少女就酷愛梅花,並寫過很多詠梅詩,多數是讚頌梅花的崇高和風雅,表達自己不凡的氣節,她就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愛國志士秋瑾。

秋瑾自號鑑湖女俠,年輕時即有志於衝決封建網羅,主張婦女解放。加入同盟會後,就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後來還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提倡男女平權。

秋瑾工於詩文,投身革命後更能用通俗的文體,來宣傳革命、提倡婦女解放。她的詩大多是慷慨悲歌之作,格調豪放雄健,充滿英雄氣概。下面介紹秋瑾的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更體現了才女的不凡胸襟。

梅二首(其一)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瓊樓傍古岑。

標格原因獨立好,肯教富貴負初心?

這兩首詩是作者的早期作品,秋瑾出生於仕宦家庭,卻在少女時代就會騎馬射箭,而且還喜歡寫一些詠物、抒懷詩,反映了她當時的精神生活,也蘊涵著她的人格,體現了詩人的思想寄託。

第一首詩的前兩句描繪出梅花生長的環境,梅花羞於依傍瓊樓繡閣,而愛開放在僻靜的山崖。岑,是指很高的小山。一個「怕」字、與一個「羞」字進行對比,彰顯出梅花不愛喧囂的鬧市,卻喜僻靜的荒野,暗喻出詩人獨具一格的品性。

後兩句進一步傳達出詩人的這種獨特風格,詩人說,一個人具有獨特的風格,才能顯得不凡。其實秋瑾就如詩中所寫,她生活條件優越,本可做一個賢妻良母,在家安安穩穩地相夫教子,可是她卻要去日本留學,然後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從而開闊了眼界,也認清民族危亡的局面,所以才下定決心報效祖國。

梅二首(其二)

舉世競言紅紫好,縞衣素袂豈相宜?

天涯淪落無人惜,憔悴欺霜傲雪姿。

第二首詩採用擬人手法,把梅花比作一位受人欺凌的白衣女子。前兩句採用對比和設問,全世界都喜歡萬紫千紅的豔麗顏色,梅花潔白的顏色就很不合世人的口味。

紅紫,象徵著那些手段高明、口若懸河之輩;縞衣素袂,則代表著不會投機取巧、樸實誠懇之人。兩相對照,既顯出梅花不善於選擇時節開放,也表達了詩人崇高的價值取向。

後兩句就回答了自己的提問,梅花淪落天涯,遭遇不好,受人冷落。她那不怕霜雪的高傲姿容,也顯得憔悴了。

一方面梅花開放在荒郊野外,無人憐惜;另一方面還受到寒霜冰雪的欺凌,不僅逐漸憔悴,甚至還無人知曉就已經凋零,這樣的處境實在令人倍感悽楚和憐惜。

縱覽秋瑾的這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雖然沒有豪情壯志,也不見華麗的辭藻與生動的典故,但作者採用擬人和對比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梅花的色香和姿態,更突出地表現了它的神韻與品質。

這兩首詠梅詩以物擬人,讚揚了那種不隨俗浮沉的高尚品格。梅花毫不庸俗,雖然身處荒僻、也遠離塵俗,它不畏霜雪、盈盈獨步,表現了作者那種不屈精神與傲然品性。

相關焦點

  • 宋代才女朱淑真這首詠梅詞,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裡面句句經典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才女,她們的才華也是堪比男子,而且很多的才女,她們也是留下了眾多優美的文學作品,這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才女,那就是宋朝的李清照,她不僅詩寫得好,同時她的詞更是一絕,以至於現在只要一提起才女,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李清照。
  • 丈夫花錢買官,秋瑾看不下去寫詞諷刺,百年後讀仍然熱血澎湃
    大唐四才女之一的魚玄機作為小妾,因為正房的嫉妒,不能和丈夫李億長相廝守,留下了一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痛苦吶喊。千古一見的才女李清照剛開始嫁給趙明誠的時候,也曾過了一段琴瑟和諧的甜蜜夫妻生活,新婚生活中留下的都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的嬌俏之語。
  • 元妃省親,薛寶釵等才女寫了幾首「歌功頌德」的詩
    元妃省親,薛寶釵等才女寫了幾首「歌功頌德」的詩陳能雄/詩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才女眾多,貌美才高。她們一起在大觀園中結詩社,常常命題吟詠,結集成冊。其內容大多是吟詠花木、託物言志之類的,婉約唯美,清新雋永。其詩大多是抒發個人心性,很少涉及家國情懷的題材。
  • 王之渙最寫景的一首詞,雖然只有20字,確卻抒發作者寬廣之胸襟
    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大好河山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便是是《登鸛雀樓》,下面讓我們來具體欣賞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這兩首詩語言質樸簡練,用詞精當,正顯出了沈德潛平正樸實的詩風
    乾隆進士,官至禮部侍郎.論詩主格調說,提倡「溫柔敦厚」的正統「詩教」,與王士禎的神前說、袁校的性靈說,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方。沈衰大論戰波及整個文壇.沈德潛詩有模擬漢魏、盛磨的傾向,多歌功頌德之作,少數作品能同情人民疾苦,卻把希望寄託於帝王,《晚秋雜興》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 黃庭堅醉後賦詩,這首七律用典自然,更顯出才子胸襟不凡
    下面分享的是黃庭堅醉後賦詩,這首七律用典自然,更顯出才子胸襟不凡。汴岸置酒贈黃十七宋代:黃庭堅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初平群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這首詩抒發了宦途不遇的哀愁、與人生坎坷的感慨。詩人深受杜甫詩的影響,雖然此詩頷聯多用拗句,但並不影響整體的藝術價值,依然值得後世細細體味。開篇表達了對同鄉的同情,並邀請他出門散心,「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詩人了解到同宗總是心懷百憂,便寫詩相贈,勸他出來小遊。
  • 名師實錄 |《詠梅組詩》群文閱讀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基本上讀懂了三首詩的內容情感。下面我們自己再讀,看三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首,或者說你最喜歡哪一首中的哪一句,說出為什麼,動筆寫下自己的看法,看能不能寫成一段話,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理由。(生靜靜地圈畫書寫。)師:寫得差不多了,來,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交流。
  • 七首才女詩詞,歷久彌香,驚豔千古!
    縱觀上下五千年,歷代才女比比皆是,她們有的走出宮闈,彰顯不凡的才華,巾幗不讓鬚眉,有的幽居樓閣閨中,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今天,與大家分享七首才女詩詞,感受巾幗不讓鬚眉的那份驚豔!1.賞析:李清照是南宋傑出的女詞人,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多寫閨中閒情,後遭家國戰亂,顛沛流離,文風轉而悲愴、傷感,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這首詞詩是其早期之作,相傳李清照將此詞寄給在外求學的丈夫趙明誠時,他深感於李清照的才華,欲與其一比高下。於是,連夜填了50首《醉花陰》,之後連同李清照這首一併給自己的朋友鑑賞。
  • 詠梅詩詞十五首*作者:齊洪松
    原創齊洪松魯沂文學2020-12-09詠梅詩詞十五首詠梅·詩十首一、憶梅 兩色渾然成一景,入詩千古有人誇。十、將進酒之踏雪訪梅 金樽梅雪實誘人,暗香湧動更銷魂。仙緣篤信天台憶,和靖風流遺慧根。蘭舟欲渡芳津岸,銀粟瀟瀟嬌俏身。
  • 才女林徽因冰心張愛玲都是情詩高手,誰更有水平?3首詩見分曉
    在近現代文壇中,林徽因、冰心、張愛玲是最有名氣的3位才女。冰心比林徽因大4歲,林徽因比張愛玲年長16歲,雖都是頗有個性的才女,但這3位的給大家的印象似乎不太一樣。因為林徽因極少寫小說,而且在小美看來,詩歌是最能體現文字功底的一種文形式。而且恰好這3位其實都是情詩高手,誰更有水平,我們讀一讀下面這3首詩便自見分曉。
  • 高適豪邁豁達的兩首送別詩,一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的詩人感情充沛,才華橫溢,送別老朋友的時候覺得寫一首不過癮,一下子就寫了兩首。由於兩首詩的質量不同,好的那首幾乎盡人皆知,差的那首就成為了大大的冷門。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你兩首詩都會背的話,請允許我尊稱你為「詩詞大神」。就比如下面高適的兩首《別董大》,一般人對第一首非常熟悉,第二首卻從未聽說過。
  • 秋瑾與屈原一樣具有愛國熱情,堪稱千古同調!
    這首詩是秋瑾居湘時的作品,詩中寄託了秋瑾憂國憂民的思想,她代屈原痛斥楚懷王的"聾與瞽",對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哀傷高潔而有才能的賢者卻與庸俗無能者為伍,感嘆屈原沒有生在禮儀之邦的魯國。雖然我們可以看到秋瑾詩詞中常有以傑出女子自比的篇章,但在表現愛國情懷和對現實的認識上,她卻能與屈原產生共鳴,以屈原之遭遇來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因此,《吊屈原》中有以屈原自況的成分。
  • 四首描寫山水田園的絕句,清新樸實,意境淡雅
    下面介紹四首描寫山水田園的絕句,清新樸實,意境淡雅。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前兩句極寫文杏館結構的精美,以表現其主人品格的高潔。山中闃寂無人,只能偶爾聽到一陣人語的聲響,相反相成,更增加了山中的靜趣。一縷夕陽的返光,透過深林密枝,照射在青苔之上,更託出環境的曲美,反景以逆筆擷趣。作者就沉浸在這樣靜謐的氛圍中,長久體味著寧靜的情趣。詩入意在寫靜,卻攝取了兩個極微的動態:空山人語和夕陽返照。
  • 秋瑾與周瑜是什麼關係?
    孫昌建著《民國有個紹興幫》,其中有「秋瑾:灰塵中也開花」一章。說那位叫秋瑾的女俠,本名原是秋槿,取自白居易的詩《秋槿》。一查字典:槿,從木從堇,堇亦聲。「堇」意為「短暫的」,「木」與「堇」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木本植物,其花朝開暮閉,為時短暫」。槿是木槿的別名,因為花期長,多開在秋天,又稱秋槿。
  • 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讓人過目難忘
    更有人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僅笑對人生,而且成為後世效仿的楷模。南宋的陸遊、清末的秋瑾,都願為了民族大義,而不惜捨身報國。越是在民族危難時刻,越是可以顯現出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內涵。下面介紹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更令人過目難忘。
  • 李白的兩首絕句,語言平易,卻盡顯淡泊胸襟
    李白文武全才,更具有浪漫情懷,他的詩歌令人讚不絕口,意境恢宏、想像奇特,豈止是謫仙,簡直是上天特別眷顧的大才子。下面分享李白的兩首絕句,語言平易,卻盡顯淡泊胸襟。憶東山二首(其一)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 歷代詠梅詩千萬首,為何這一首能夠「壓盡千古」,獨佔鰲頭
    王安石、蘇軾、張耒、盧梅坡、楊萬裡、陸遊等著名詩人都有詠梅詩傳世。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卻是林逋。林逋的《山園小梅》一詩,被同時代的歐陽修、陳與義、司馬光、許顗、周紫芝、辛棄疾以及後世的方回、王世貞、紀昀、李東陽等眾多名家高度評價,王士朋更是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
  • 範成大的兩首田園詩,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
    下面就分享範成大的兩首田園詩,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南宋:範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日長籬落無人過」,籬落,即籬笆。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長長的白晝都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唯有蜻蜓蛺蝶飛」,用以襯託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 蘇軾少有的詩中,這首詩可以說吐語不凡,相當霸氣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個吃貨,而且對吃的很講究,但也會分場合,在今天分享的這首詩中,蘇軾將「吃肉」與「雅俗」放在一塊來闡發人生哲理,妙趣橫生,令人深思。而這首詩也是蘇軾少有的詩之一,可以說語言傾吐不凡,霸氣十足,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兩首描寫郊野的五言詩,風景如畫,卻樸實無華
    雖然最後詩人長歌懷採薇,多少有點悵惘,但高士胸襟、一腔隱情卻盡顯無遺。淇上田園即事唐代:王維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王維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大詩人,他15歲時就才華橫溢,20歲時就寫出很多名篇,更表現出其積極用世的思想。不過王維也是凡夫俗子,時而希望建功立業,時而又想退居山林。大唐開元22年,王維的弟弟王縉在河南登封做官,王維一時沒有工作,便隱於嵩山。這裡不僅有高聳的群峰,而且還有淇水靜靜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