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詠梅詩千萬首,為何這一首能夠「壓盡千古」,獨佔鰲頭

2020-12-12 老沙侃文化

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歷代文人謳歌的對象,追求的風骨和精神境界。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傲霜凌寒,一身傲骨,是堅忍不拔人格的代表。蘭,色淡香清,生於幽僻之處,乃謙謙君子的象徵。竹,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是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典範。菊,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豔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具有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所以,四君子的品格當之無愧成為高雅之士追求的境界,這也就不難理解它們為什麼能夠成為歷代文人筆下最重要的題材了。而在四君子中,大約又以梅的意象在詩詞中出現的最多最早。

梅花

從《詩經》中的《摽有梅》到樂府詩集中的《梅花落》,從南北朝陸凱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到初唐詩人盧照鄰筆下的「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檯」,從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中的「江城五月落梅花」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寫下「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詠梅詩從未斷絕。直到兩宋時期,詠梅詩出現了一個爆發期。王安石、蘇軾、張耒、盧梅坡、楊萬裡、陸遊等著名詩人都有詠梅詩傳世。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卻是林逋。林逋的《山園小梅》一詩,被同時代的歐陽修、陳與義、司馬光、許顗、周紫芝、辛棄疾以及後世的方回、王世貞、紀昀、李東陽等眾多名家高度評價,王士朋更是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

雪梅

山園小梅二首

宋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首詩大意是:百花落盡後只有梅花綻放得那麼美麗、明豔,成為小園中最美麗的風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黃昏中浮動飄散。冬天的鳥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觀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這梅花的美麗應該慚愧地死去。幸好可以吟詩與梅花親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飲酒助興。

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首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這首詩很多人都熟悉,賞析文章也無處不在,這裡不做深度剖析,點到為止。首聯以梅不畏嚴寒、笑立風中起句,「眾」與「獨」二字對出,言天地間只有此花,這是何等的峻潔清高。然而梅品雖高,卻不驕傲,只佔一方小園,這又是一種何等「豐富的寧靜」與充實的美麗。

頷聯最為世人稱道,它為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而且這一聯又是最高明的化用。詩人化用了五代南唐江為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原句既寫竹,又寫桂。但既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也未道出桂花的清香。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就成「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頸聯「以物觀物」,「霜禽」指白鶴,「偷眼」寫其迫不及待之情,因為梅之色、梅之香這種充滿了誘惑的美;「粉蝶」與「霜禽」構成對比,雖都是會飛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蟲,一合時宜一不合時,畫面富於變化,「斷魂」略顯誇張,用語極重,將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極致的美」。

尾聯寫出了詩人在賞梅中低聲吟詩,自得其樂,根本不須音樂、飲宴那些熱鬧的俗情來湊趣。這就把詩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盤託出,使詠物與抒情達到水乳交融的進步。全詩之妙在於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面烘託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中國歷代詠梅詩不下萬首,為何林逋的《山園小梅》能夠獨領風騷,成為詠梅詩中的翹楚?《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蒙曼老師說出了她的見解:

其實中國自古詠梅,沒都有精神,但是那個梅的精神是什麼樣的精神呢?我們看大多數詠梅詩(都表現為)冷香,有戰鬥性。像齊己的《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或者盧梅坡的《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都是把梅跟雪比,它有一種冷豔孤傲的氣息。可是你發現沒有?當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時候,他沒有把梅和雪放在一起,這個梅的意象其實就更溫暖了。

它仍然是清麗的,但是它也是有親近感的,所以才會引來下一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才會有更下一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梅花可以和蜂蝶起舞,可以和人的精神交相輝映。所以說這兩句詩又有非常獨特的味道,所以在若干詠梅詩之中,它一下子摘得桂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宋代才女朱淑真這首詠梅詞,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裡面句句經典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才女,她們的才華也是堪比男子,而且很多的才女,她們也是留下了眾多優美的文學作品,這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才女,那就是宋朝的李清照,她不僅詩寫得好,同時她的詞更是一絕,以至於現在只要一提起才女,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李清照。
  • 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僅二十字,展現了梅花高潔品質,耐人尋味
    林逋喜愛梅花,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蘇軾愛竹,他有詩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愛竹之情可見一斑;屈原酷愛蘭花,《離騷》中寫道:「紉秋蘭以為佩」;陶淵明愛菊,其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為千古名句。
  •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這首詠梅詩別具一格寫得很唯美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朝詩人劉因的一首詠梅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通篇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梅花也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而且梅花也被稱為君子之花,它代表著高潔,堅強、勇敢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很多的文人極為鍾愛梅花。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詠物詩中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全詩如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 鄭板橋冷門的一首詠梅詩,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詠梅佳作。今天我們就再來讀一首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梅詩——《山中雪後》,結尾7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堪稱神來之筆。《山中雪後》清·鄭燮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乃「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尤擅長畫竹。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傷,所以他經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後》就是詩人在大雪之後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畢竟它是我們打小就學習過的一首千古絕唱,而歷代詩論家也都推崇它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 觀宋填詞106 這首詠梅詞被誤解為朱敦儒的作品 其實作者是朱翌
    前言梅花是古人常常吟詠的意象,幾乎每個詩人都會留下幾首詠梅的詩詞作品。今天介紹的這位詩人僅僅傳下來幾首詞,可是竟然有兩首詞差點被別人奪走著作權。其中一首是詠梅詞,《點絳唇》:流水泠泠,斷橋橫路梅枝亞。雪花飛下,渾似江南畫。
  • 王灣:因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詩人,輕輕地一揮手,便歸隱山水中!
    同那些大詩人相比,這王灣實在是個不起眼的人物,但他的一首詩,歷代唐詩選本都少不了它,也被選入歷代的教科書,這便是他的名作《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鑑賞就不用多說了,歷代好評如潮,當時的大詩人,亦是唐朝名相的張說,曾將其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句書在政事堂前,告訴後來的學子們,寫詩就要這樣寫!原話為「每示能文,令為楷式」,當然,這其中是否還有一切新事物,都是脫胎於舊環境之意就不得而知了,但他對這兩句詩的推崇之情,那是能感受得到的。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蘇東坡最厲害的一首詩, 正、反讀都是千古名句
    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文/柿子蘇東坡最厲害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千古名句,反著讀還是千古名句現在學生們背誦的古詩都是來源於古時的朝代,現在回想一下我們當學生時,背誦的古詩大部分都是宋朝的,在這些宋朝的詩人中,我們背誦的差不多都是蘇軾的詩,蘇軾真是一位很高產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他的很多詩作都流傳了下來,並且被後人一直傳頌。
  • 陸遊和蘇軾的巔峰對決,各寫下一首詠梅詞,結果都流傳千古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兩首描寫梅花的詞,兩首都來自於宋代,一首出自偉大愛國詩人陸遊,一首出自宋代第一詞人東坡先生,蘇軾。我們先看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 唐朝一位小僧彌見到雪後臘梅,隨口吟誦出一首詩,成為了千古名篇
    唐朝的有很多可能並不出名的詩人,但是他們的詩作卻是非常的出名,而且還有一些天才式的少年,他們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便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其中以初唐時期的王勃,以及後面的李賀最具代表性,兩個人都是屬於天才,同時也都只活了二十多歲便逝世了,可是他們的詩作,直到今天人們讀起來,依舊還是會被感動。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人人皆知。畢竟這首詩的最後7字「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而這首詩的意象美,就集中體現在「玉壺冰」上。所謂「玉壺冰」,也就是裝在玉壺裡的冰。
  •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蘇麟便想,都說雨露均沾,可為何身邊的官員都屢受提升,自己卻這麼倒黴,遲遲不受到重用?不過這話也不能說得太明白,他和範仲淹都是文人雅士,得講究意會不能言傳。 於是他寫了一首馳名天下的詩,短短只有兩行:「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他以請君鑑賞的名義請見了範仲淹。
  • 他用3年才寫出這2句詩,所有人都說他愚蠢,這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
    而流傳千古的「僧敲月下門」就是出自他的筆下,據說其中的一個「敲」字賈島也琢磨了好久才最終確定。雖然他的詩詞多是對瑣碎生活的描繪,但正是因為他的苦心孤詣才讓自己的作品能夠久久流傳,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梅花傲霜鬥雪,迎寒而開,豔而不俗,媚而不妖,象徵著堅韌不拔的人格和高潔堅貞的情操,被奉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在中國人心中,梅花不只是花,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向來是文人騷客歌詠的對象,古往今來,誕生了很多有關梅花的詩詞佳作,其中亦不乏堪稱驚豔的千古名篇。以下筆者就與大家共同賞析其中最經典的五首。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4個重複,卻成千古經典!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如果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史溯源,其源頭一定會與《詩經》有關。《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所以,《詩經》又有個別名,叫《詩三百》。
  • 女子寫下千古第一奇詩,800多字卻能讀出8000首詩,讀完大呼過癮
    當然,這份榮耀應當歸功於詩詞人出色的創造力,他們能夠將時光的不易與生活的艱辛咀嚼下咽,然後吐出一灘灘珍貴的墨汁。這種「奇」是驚豔,是靈感湧現的噴薄之物,大部分詩人都有此經歷。然而還有一種奇是奇特的「奇」,它不同於普通的詩歌作品,不遵循主流的創作規律,而是通過出其不意的方式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俗稱「奇詩」。今天小解就為大家帶來這一首千古第一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