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歌到了唐朝達到了頂峰,然而到了宋朝之後,則是開始在走下坡,由於唐朝的詩人把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詩都寫完了,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他們難以尋找到新的表達方式,所以也就使得後世的很多詩人,他們雖然同樣的也是寫過很多的詩作,可是卻遠遠無法達到唐詩的高度。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後世的讀者,比較熟悉的還是唐詩,以至於其它朝代的詩人和他們的作品,相對來說會顯得比較陌生一些。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朝詩人劉因的一首詠梅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通篇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梅花也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而且梅花也被稱為君子之花,它代表著高潔,堅強、勇敢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很多的文人極為鍾愛梅花。
那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而且他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唯美,雖然現在我們一提起元朝來,會覺得有距離感,畢竟元朝存在的時間短,而且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如唐宋兩朝,特別是詩歌方面,更是無法與唐宋相比,但是劉因的這首詩,卻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觀梅有感》元代:劉因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這首詩一開篇便是僅人驚豔,詩以一種非常簡練的表達方式,把內心的那種感受,描繪的淋漓盡致,從而讓我們看到一位充滿了理想的詩人,「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北方的戰亂才剛剛初定,春風也吹落了梅花上的塵埃,經歷了寒冬的梅花,現在又正在開放,而且開放的更加豔麗,也更加的芬芳,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宋朝的愛梅詩人的林逋。詩人先是表達了內心的那種真切的感受,同時也寫到了自己對於林逋的喜愛。我們都知道林逋他寫過一系列的梅花詩,而且他的很多梅花詩都寫得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對於這北方的梅花來說,它正是由於經歷了戰火,可能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生長在林逋的孤山梅園中。這最後的兩句描寫的很是優美,同時也非常的生動,詩人也正是借用梅花來表達內心的那種感慨,以及自己對於梅花的喜愛之情。
雖然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並不是很出名,但是也同樣的描寫的很是優美,通篇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詩人借用梅花來表達內心的一種感傷之懷,通篇描寫的極為生動有趣,也正是這種深入的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一首極為經典的詠梅詩,成為了元朝眾多詩作中一首非常獨特的作品,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真實的世界,也讓我們讀到了一首很經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