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這首詠梅詩別具一格寫得很唯美

2020-12-20 塵世曉書僮

中國的詩歌到了唐朝達到了頂峰,然而到了宋朝之後,則是開始在走下坡,由於唐朝的詩人把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詩都寫完了,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他們難以尋找到新的表達方式,所以也就使得後世的很多詩人,他們雖然同樣的也是寫過很多的詩作,可是卻遠遠無法達到唐詩的高度。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後世的讀者,比較熟悉的還是唐詩,以至於其它朝代的詩人和他們的作品,相對來說會顯得比較陌生一些。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朝詩人劉因的一首詠梅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通篇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梅花也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而且梅花也被稱為君子之花,它代表著高潔,堅強、勇敢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很多的文人極為鍾愛梅花。

那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而且他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唯美,雖然現在我們一提起元朝來,會覺得有距離感,畢竟元朝存在的時間短,而且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如唐宋兩朝,特別是詩歌方面,更是無法與唐宋相比,但是劉因的這首詩,卻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觀梅有感》元代:劉因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這首詩一開篇便是僅人驚豔,詩以一種非常簡練的表達方式,把內心的那種感受,描繪的淋漓盡致,從而讓我們看到一位充滿了理想的詩人,「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北方的戰亂才剛剛初定,春風也吹落了梅花上的塵埃,經歷了寒冬的梅花,現在又正在開放,而且開放的更加豔麗,也更加的芬芳,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宋朝的愛梅詩人的林逋。詩人先是表達了內心的那種真切的感受,同時也寫到了自己對於林逋的喜愛。我們都知道林逋他寫過一系列的梅花詩,而且他的很多梅花詩都寫得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對於這北方的梅花來說,它正是由於經歷了戰火,可能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生長在林逋的孤山梅園中。這最後的兩句描寫的很是優美,同時也非常的生動,詩人也正是借用梅花來表達內心的那種感慨,以及自己對於梅花的喜愛之情。

雖然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並不是很出名,但是也同樣的描寫的很是優美,通篇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詩人借用梅花來表達內心的一種感傷之懷,通篇描寫的極為生動有趣,也正是這種深入的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一首極為經典的詠梅詩,成為了元朝眾多詩作中一首非常獨特的作品,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真實的世界,也讓我們讀到了一首很經典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詞,通篇意境唯美,寫出了梅花獨特的品格
    其實古詩詞裡描寫梅花的作品可謂是比比皆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就寫過很多的詠梅詞,其中最為令人感動,也最為經典的便是這首《瑞鶴仙·賦梅》,整首詩寫得極為生動,也很是細膩,詞人從梅花沒有綻放,寫到了梅花慢慢凋謝的過程,而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這首詞別具一格,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詞人獨特的才情,以及對於梅花那種天生的喜愛。
  • 史上最早的詠梅詩,因為太經典,成了後世詠梅的楷模!
    所以這梅花也著實博得了詩人們的喜愛,為它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唱:有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盧梅的「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杜耒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以及陸遊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刻畫了梅花的神韻,抒發了作者的情懷,也成為被我們最熟知的詩句;然而今天這裡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首史上最早的詠梅詩《贈範曄》。
  • 梅花的君子品格是做人原則,張謂的這首《早梅》,寫得就很有韻味
    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唐朝詩人張謂的《早梅》,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詠梅詩,所描寫得正是早春時節的梅花,寫得同樣很有韻味。而且所描寫的梅花也是再普通不過的梅花,還是一樹孤獨,沒人欣賞的梅花,但即使是這樣梅花它也還是在寒冷的天氣裡盡情地綻放,開放出了豔麗的花朵,香氣四溢,詩人正是以此為切入點,重點描寫了梅花身上那種獨特的品格。
  • 陸遊筆下的梅花清新自然,這首詠梅詩就寫出了新意,美得令人驚豔
    這世間的花千千萬萬,可是唯獨梅花最為世人推崇,這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梅花豁達的心態,不與百花爭豔,只做最好的自己。那除了這首之外,還有他的組詩《梅花絕句二首》,也是難得的佳作,同樣寫出了不一樣的梅花,尤其是第一首寫得最好。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 歷代詠梅詩千萬首,為何這一首能夠「壓盡千古」,獨佔鰲頭
    王安石、蘇軾、張耒、盧梅坡、楊萬裡、陸遊等著名詩人都有詠梅詩傳世。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卻是林逋。林逋的《山園小梅》一詩,被同時代的歐陽修、陳與義、司馬光、許顗、周紫芝、辛棄疾以及後世的方回、王世貞、紀昀、李東陽等眾多名家高度評價,王士朋更是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詠梅詞,雪中的梅花冰清玉潔,充滿了詩情畫意
    雖然後世公認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成就最高,不過他在18歲時寫下的這首詠梅詞《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那也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詞意境唯美,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寥寥數語之間,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詩詞丨9首詠梅佳作,雖已流傳千年,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從古至今,上至顯貴,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古代詩人常以梅花暗喻自己的高清亮潔,不畏強權的精神。筆者挑選出了9首詠梅的古詩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詩詞雖已流傳了千年,今日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那就讓我們一起聞一聞這千年之前的梅香吧!
  • 清朝詩人鄭板橋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寫得非常唯美
    其實除了唐詩之外,各個朝代 ,那都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有一些詩人的詩作,同樣的也是寫得非常不錯,例如宋詩也就有很多充滿哲理的詩作,不過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清朝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那便是《山中雪後》,同樣的寫得非常的唯美,很是值得一讀。
  • 宋代才女朱淑真這首詠梅詞,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裡面句句經典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才女,她們的才華也是堪比男子,而且很多的才女,她們也是留下了眾多優美的文學作品,這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才女,那就是宋朝的李清照,她不僅詩寫得好,同時她的詞更是一絕,以至於現在只要一提起才女,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李清照。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元代大畫家,同時也是詩人王冕則寫《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這是屬於以梅言志,歌頌梅花的傲骨。 他在《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在《踏莎行·候館梅殘》詞中,寫得如泣如訴: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 9首詠梅佳作,雖已流傳千年,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03、梅花落 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代表作,林逋相比蘇軾、黃庭堅等詩人名氣雖然稍弱,但這首詩卻極為出色,堪稱宋詩中詠梅的經典之作。詩人一生摯愛梅花,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一生專注寫梅,自稱「梅妻鶴子」,因此,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 觀宋填詞106 這首詠梅詞被誤解為朱敦儒的作品 其實作者是朱翌
    前言梅花是古人常常吟詠的意象,幾乎每個詩人都會留下幾首詠梅的詩詞作品。今天介紹的這位詩人僅僅傳下來幾首詞,可是竟然有兩首詞差點被別人奪走著作權。其中一首是詠梅詞,《點絳唇》:流水泠泠,斷橋橫路梅枝亞。雪花飛下,渾似江南畫。
  • 幾首關於梅花的詩詞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遊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提到詠梅詩詞,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王安石的《梅花》,這首實在太經典了,婦孺皆知,人人會背,筆者無需贅言,只簡略介紹一下創作背景。 歷史中的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文學家,更是政治家。
  • 辛棄疾罕見的詠梅詩詞,短短40字力壓其他詠梅名篇
    此詞正是辛棄疾滿懷豪情,屢次上書與朝廷求戰,卻都被駁回之時,於寒冬裡見傲雪梅花,有感於心而作。詠梅之作古人名篇輩出。在中國古典文化裡,對於梅花不畏嚴寒、獨傲風雪的氣質,是極盡讚賞的。詠梅之作多是由此而發,此詞亦然。但同為贊梅之品格,辛棄疾又自有他獨特的味道。此詞用語玲瓏精緻,布局嚴謹周密,用典無堆砌痕跡,風格明麗唯美。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雖然後世對於王安石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更是出現了各種的負責評價,一些人直言他就是奸臣,如果不是由於他的變法運動,也不可能使得北宋最終滅亡;直到民國時期的學者梁啓超,他專門為王安石寫過專記,
  • 梅花的品格:梅花似雪,不與群芳爭絕豔
    梅開二度,不懼風寒,給文人墨客留下千年記志。上堂開示頌(唐)黃櫱禪師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此詞以梅花自況,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宋)陸遊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秋瑾的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更體現了才女的不凡胸襟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閒暇時培養一點良好的興趣愛好,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曾經有一位少女就酷愛梅花,並寫過很多詠梅詩,多數是讚頌梅花的崇高和風雅,表達自己不凡的氣節,她就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愛國志士秋瑾。
  • 詩人只有一首詩存世,無一梅字卻寫出史上最美的梅,成一個詞牌名
    當年宋詞一姐李清照曾寫過一首《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在詞的小序言裡她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然而她自己這首詞雖寫得絕美,也沒有落入以梅寫堅韌意志的俗套,但卻並不比前人作品驚豔多少。由此可見,要寫出一篇好的詠梅作,是極考驗才力的。名家巨匠做不到的事,小詩人未必就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