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詞歌賦匯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象徵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越是寒冷,梅花開得越是精神,越秀氣。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徵! 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從古至今,上至顯貴,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古代詩人常以梅花暗喻自己的高清亮潔,不畏強權的精神。筆者挑選出了9首詠梅的古詩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詩詞雖已流傳了千年,今日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那就讓我們一起聞一聞這千年之前的梅香吧!
01、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遊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02、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03、梅花落
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詞的大意為: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蕩,在春日裡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為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
04、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洩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顯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05、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宋代: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與前人的詠梅詩詞相比,此詞藝術上有所創新。詞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徵,用比喻、擬人、想像等多種手法,從正面刻畫梅花形象。在對寒梅作了總體勾勒之後,又以生花妙筆點染其形象美和神態美。
06、早梅
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裡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在「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謫偏遠落後的永州,但是他並未因為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相反的更加堅定了他對理想的追求。這首《早梅》詩就是在這種思想狀況下寫成的。
07、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遲遲不肯落下西廂房。
08、梅花
唐代:羅鄴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翻譯:一簇簇梅花綻放壓低枝頭,不用翻山越嶺到處栽種,隨處都可成活。
只是權貴之家卻看不到梅花的堅毅品性,和煦的春風遲遲不肯到來。
09、江梅
唐代: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翻譯:臘月前梅蕊己破,新年後梅花正多。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懷客愁而又無可奈何!江梅和白雪原來同此一色春風也徒自節江水漾動清波。故鄉的春色渺不可見,蒼鬱的巫山空自巍峨。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有不同見解,評論區留言走一波;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刪除;
本文意在傳播中華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還請關注、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