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首詠梅佳作,雖已流傳千年,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2020-12-12 騰訊網

文/詩詞歌賦匯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象徵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越是寒冷,梅花開得越是精神,越秀氣。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徵! 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從古至今,上至顯貴,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古代詩人常以梅花暗喻自己的高清亮潔,不畏強權的精神。筆者挑選出了9首詠梅的古詩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詩詞雖已流傳了千年,今日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那就讓我們一起聞一聞這千年之前的梅香吧!

01、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遊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02、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03、梅花落

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詞的大意為: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蕩,在春日裡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為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

04、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洩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顯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05、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宋代: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與前人的詠梅詩詞相比,此詞藝術上有所創新。詞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徵,用比喻、擬人、想像等多種手法,從正面刻畫梅花形象。在對寒梅作了總體勾勒之後,又以生花妙筆點染其形象美和神態美。

06、早梅

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裡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在「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謫偏遠落後的永州,但是他並未因為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相反的更加堅定了他對理想的追求。這首《早梅》詩就是在這種思想狀況下寫成的。

07、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遲遲不肯落下西廂房。

08、梅花

唐代:羅鄴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翻譯:一簇簇梅花綻放壓低枝頭,不用翻山越嶺到處栽種,隨處都可成活。

只是權貴之家卻看不到梅花的堅毅品性,和煦的春風遲遲不肯到來。

09、江梅

唐代: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翻譯:臘月前梅蕊己破,新年後梅花正多。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懷客愁而又無可奈何!江梅和白雪原來同此一色春風也徒自節江水漾動清波。故鄉的春色渺不可見,蒼鬱的巫山空自巍峨。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有不同見解,評論區留言走一波;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刪除;

本文意在傳播中華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還請關注、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詩詞丨9首詠梅佳作,雖已流傳千年,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從古至今,上至顯貴,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古代詩人常以梅花暗喻自己的高清亮潔,不畏強權的精神。筆者挑選出了9首詠梅的古詩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詩詞雖已流傳了千年,今日讀來依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 宋代才女朱淑真這首詠梅詞,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裡面句句經典
    朱淑真的名氣不如李清照的原因,其實最大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她的作品並沒有流傳下來,據說她逝世後,她的父母把她的草稿都焚燒了,這也使得她的作品遠不及李清照,從而也使得他的名氣一直不如李清照,蛤是我們從她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便是可以感受到她也是一位才華橫溢,極為有才情的一位女詞人。
  • 一首被刻在課桌上最多的詩,竟出自唐代最有個性的高僧,流傳千年
    所以詩壇便有了不少經典詠梅之作,誰更高明也一直被後世爭論不休。大家爭論的最多的是這三首詩,一首是歐陽修的《梅花》,一首是王冕的《墨梅》還有一首是盧梅坡的《雪梅》。王安石當年寫的是一枝牆角凌寒開放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僅二十字,展現了梅花高潔品質,耐人尋味
    歷代文人墨客對梅花深愛有加,關於梅花的詩詞數不勝數,而王安石的這首《梅花》無疑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短短二十字,展現了梅花高潔品質,耐人尋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首《梅花》作於王安石的晚年,此時的他被罷相,變法難以推行,處境堪憂,遂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梅花》,以梅喻人,表達詩人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保持高潔的品格。
  • 千年前不太出名的4首古詩,千年後讀來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案叫絕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詩詞,還有很多好詩被埋沒,沒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千年前不太出名的4首古詩。這些詩寫得非常不錯,千年後讀來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案叫絕。第1首:浮雲滿空無所依,高岡獨立來者稀。仙人冉冉遺松老,鳴鹿呦呦生草肥。伐木遠聞何處谷,傾筐近得故時薇。山中欲雨霧先合,此日先生戴笠歸。
  • 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詞,千年後讓人刮目相看,讚賞連連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詩詞,還有很多好詩被埋沒,沒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詞,千年後讓人刮目相看,讚賞連連。第1首,《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 詠梅兩首:望雪亭前梅一剪,棲霞嶺上鶴雙飛
    詠梅兩首望雪亭前梅一剪,嫣紅依舊豔迷人。(二)江聲隱隱浪微微,晚笛橫吹釣客歸。望雪亭前梅一剪,棲霞嶺上鶴雙飛。一一2020,01,13,13:50讀懷義傳(步韻和一凡詩詞客)文/壯圖山人曲徑通幽見拂塵,僧衣破敗不因貧。禪無臥榻藏嬌客,腹有經書漲逆鱗。
  • 楊萬裡這首詠梅詩無一生僻字,也沒有引用典故,但是通篇寫得很美
    楊萬裡的詩很豐富,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四千多首,裡面有很多都是精品,也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通俗易懂,語言淺近明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人們也把他的詩體稱為「誠齋體」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早年間的楊萬裡其實也是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不過後來他擺脫了這一詩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誠齋體」。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在中國人心中,梅花不只是花,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向來是文人騷客歌詠的對象,古往今來,誕生了很多有關梅花的詩詞佳作,其中亦不乏堪稱驚豔的千古名篇。以下筆者就與大家共同賞析其中最經典的五首。 一、王安石 《梅花》
  • 最負盛名的十首詠梅詩詞
    最負盛名十首詠梅詩詞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些詩句,都點讚梅香的經典句子。正因為梅花的傲雪與清香,與文人追求的堅強與卓越高度吻合,梅花的「百花之首」的地位,牢不可破。千古以來吟詠梅花的詩篇,是繁若星辰,數不勝數。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詩詞文化,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瑰寶,千百年來,深受世人喜愛。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詠物詩中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全詩如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陸遊筆下的梅花清新自然,這首詠梅詩就寫出了新意,美得令人驚豔
    梅花開出來的花也是與別的花不一樣,香氣撲鼻,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都能夠聞到,因此梅花無論是外形,還是在內在的精神,那都是與眾不同,成為了最為獨特的一種花。 ,陸遊寫出了世間最獨特,也最具有個性的梅花,即使是零落成泥,被碾壓成了塵埃,那香味也是依舊存在。
  • 辛棄疾罕見的詠梅詩詞,短短40字力壓其他詠梅名篇
    辛棄疾一生留下來的詩詞作品是以豪放剛烈而聞名,他最廣為人知的那些名篇,無不是讀來讓人熱血奔湧,直恨不能披金甲戰樓蘭,一去千萬裡,馬革裹屍還。但優秀的作者通常是全能的,譬如辛棄疾,雖以豪放見長,他的婉約清麗之作亦是不勝枚舉,且精品尤多。有一首小令《生查子·重葉梅》,就是此中上乘之作。
  • 鄭板橋冷門的一首詠梅詩,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老師就教育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告誡我們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同時梅花也是我們在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從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到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詠梅佳作。
  • 直抒胸臆的古詩很少見,但這首卻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詩歌#(一)流傳最廣的贈友佳作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二)嶺南詩人的贈友詩也頗具特色【原詩】(1) 贈小霖作者▏陳娘來漠漠水田白鷺飛,人勤春早泛翠微。然而,陳娘來的《贈小霖》和《贈呂先生赴鄂考察》這兩首詩的表現特點卻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小霖》以直呼朋友的姓名為詩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 史上最難超越的詠梅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值得一讀再讀
    詩詞的世界裡,最不差的就是經典詠梅詩,無論是王安石的」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還是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但與以上作品相比,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則更具特色。因為它不只是寫出枝上寒梅的英姿,更道出了梅花的清高和倔強,短短幾句堪稱詠梅絕唱,讀一次驚豔一次。
  • 《經典詠流傳》再次引發「詩詞熱」 易從網9首古典詩詞書法鑑賞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流傳千年,不僅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成為後世不少家庭家風、家規的精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又很含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眼前仿若這樣一個畫面出現:一代梟雄曹操,牽著駿馬,登上碣石,在秋風蕭瑟之際,遠眺波瀾壯闊的滄海。
  •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這首詠梅詩別具一格寫得很唯美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朝詩人劉因的一首詠梅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通篇描繪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梅花也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而且梅花也被稱為君子之花,它代表著高潔,堅強、勇敢等等,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很多的文人極為鍾愛梅花。
  • 史上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拒絕,為了不赴約才子寫下首趣詩,流傳千年
    文壇曾有不少有名的拒絕,比如大詩人張籍寫給李師道的那首《節婦吟》。李師道邀請張籍加入藩鎮的陣營,張籍不願同流合汙,但又礙於兩人是朋友關係,於是便以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委婉地拒絕。外人看來這是已婚女子拒絕多情男子,事實上卻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應酬詩,可謂相當高明,流傳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