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是一句印度的語言,也是佛教中的一個名詞。如果用中國話來理解的話,大概可以翻譯成「我」的意思。
人有八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於六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阿賴耶識的這個「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線一樣,把一顆顆的念珠串起來。阿賴耶識把我們每一期、每一個階段的生命銜接起來。在前世今生和來世流轉的生命裡,雖然人有「隔陰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來生,但生命的業力流轉是絲毫不差的。
唐代時期著名的玄奘大師形容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做主翁」。大意是說,人來到這個世間,阿賴耶識比眼耳鼻舌身意先進入母胎。而人在死之後,阿賴耶識卻是最後離開的識,它是我們生命的主體。阿賴耶識有四種比喻,恰好說明它的功能與特色:
1、阿賴耶識像一塊田地,你播了什麼種子,它就長什麼果實。阿賴耶識帶者前六識所造的業,不管善的、惡的,經過第七識傳送給它,它都會一一接受。然後在八識田中隨著業力成長,是善是惡,前面的六識都不管了,只有第八識像一塊田,讓種子發芽,最終成為果報。
2、阿賴耶識像一個倉庫,存放人的我貪、我執所造作的成果,在這間倉庫裡,都不會被人盜取,也不會爛壞。等到時機成熟時,它就會顯現報應,這也人在世間產生苦樂人生的主因。
3、阿賴耶識像一片大海,河川溪水流到大海,大海不會嫌棄、排拒。即使把骯髒的垃圾丟到大海,也不會汙染大海原本的清潔,至於大海水中的汙垢,與大海無關。
4、阿賴耶識像一條命根,這個主體的命根就如木柴燒火,木柴燒了一根又一根,儘管每根木材不同,但生命的火炬會一直延續。如同我們在六道裡流轉,儘管張三、李四,豬、馬、牛、羊,這些生命的形體不一樣,但是生命的火都是一樣的在燃燒,也就是說,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
以上是佛教大師對於阿賴耶識的理解。看起來是不是和我們中國道教裡的理解很相似?比如元神、魂魄等等。但又區別於這些,人的元神不會消失,但魂魄會最終魂飛魄散。阿賴耶識就像一個人的記憶綜合體,像一個儲存器,也像一個生死記錄儀,更像一個電腦晶片。它記錄、主宰、組織、承接著我們人的方方面面。當然,這只是一個名詞說法,對於生命的本質無法造成實際的變化。
而神識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意識,然後傳遞給大腦,是一種意識感覺。很多人把神識理解為魂魄,個人認為,不能完全劃上等號。魂魄是有其主體的存在,而神識只是一種六識所感受或所傳遞的一種感官意識而已。它和阿賴耶識一樣,是一種形容名詞,並非主體。而元神、魂魄,卻是和我們生命有直接關聯的。
可以這麼說:肉身是手機,魂魄是作業系統的主架構,靈識是其中的一款軟體,元神是手機中的所有代碼綜合體,神識是每一款軟體的操作帶給人的感覺,阿賴耶識是我們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記憶。
沒有了肉身,後面的幾項會全部消失,或者說只存在我們的想像中。
沒有了魂魄,再好的肉身、元神、靈識也無法驅動,猶如一塊看起來是好手機的壞手機。
缺失了靈識,手機還可以照樣操作,但某些功能有缺失,通過修補和下載後可以有所新增。
元神如果沒有甦醒,手機也可以正常操作,但因為系統不夠強大,使得其操作功能也不強大。
神識和阿賴耶識是一種操作的感覺,只是一個形容詞,沒有實際的操作作用。
前世今生就是換了手機,換了系統,但原本註冊的帳號,積累的積分,消費的記錄,通訊錄裡的聯繫人,玩遊戲的感覺,使用軟體的記憶都還在。
那麼,童子、靈識與元神的關係是什麼呢?下一篇會講到。
童子命專輯推薦: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一)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二)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三)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四)
有一種童子命無法化解
為什麼我有這麼多童子命話題?(收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