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五)

2021-02-07 修行樂園

 「阿賴耶識」是一句印度的語言,也是佛教中的一個名詞。如果用中國話來理解的話,大概可以翻譯成「我」的意思。


    人有八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於六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阿賴耶識的這個「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線一樣,把一顆顆的念珠串起來。阿賴耶識把我們每一期、每一個階段的生命銜接起來。在前世今生和來世流轉的生命裡,雖然人有「隔陰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來生,但生命的業力流轉是絲毫不差的。


  唐代時期著名的玄奘大師形容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做主翁」。大意是說,人來到這個世間,阿賴耶識比眼耳鼻舌身意先進入母胎。而人在死之後,阿賴耶識卻是最後離開的識,它是我們生命的主體。阿賴耶識有四種比喻,恰好說明它的功能與特色:



  1、阿賴耶識像一塊田地,你播了什麼種子,它就長什麼果實。阿賴耶識帶者前六識所造的業,不管善的、惡的,經過第七識傳送給它,它都會一一接受。然後在八識田中隨著業力成長,是善是惡,前面的六識都不管了,只有第八識像一塊田,讓種子發芽,最終成為果報。


  2、阿賴耶識像一個倉庫,存放人的我貪、我執所造作的成果,在這間倉庫裡,都不會被人盜取,也不會爛壞。等到時機成熟時,它就會顯現報應,這也人在世間產生苦樂人生的主因。


  3、阿賴耶識像一片大海,河川溪水流到大海,大海不會嫌棄、排拒。即使把骯髒的垃圾丟到大海,也不會汙染大海原本的清潔,至於大海水中的汙垢,與大海無關。


  4、阿賴耶識像一條命根,這個主體的命根就如木柴燒火,木柴燒了一根又一根,儘管每根木材不同,但生命的火炬會一直延續。如同我們在六道裡流轉,儘管張三、李四,豬、馬、牛、羊,這些生命的形體不一樣,但是生命的火都是一樣的在燃燒,也就是說,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


    以上是佛教大師對於阿賴耶識的理解。看起來是不是和我們中國道教裡的理解很相似?比如元神、魂魄等等。但又區別於這些,人的元神不會消失,但魂魄會最終魂飛魄散。阿賴耶識就像一個人的記憶綜合體,像一個儲存器,也像一個生死記錄儀,更像一個電腦晶片。它記錄、主宰、組織、承接著我們人的方方面面。當然,這只是一個名詞說法,對於生命的本質無法造成實際的變化。


    而神識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意識,然後傳遞給大腦,是一種意識感覺。很多人把神識理解為魂魄,個人認為,不能完全劃上等號。魂魄是有其主體的存在,而神識只是一種六識所感受或所傳遞的一種感官意識而已。它和阿賴耶識一樣,是一種形容名詞,並非主體。而元神、魂魄,卻是和我們生命有直接關聯的。



    可以這麼說:肉身是手機,魂魄是作業系統的主架構,靈識是其中的一款軟體,元神是手機中的所有代碼綜合體,神識是每一款軟體的操作帶給人的感覺,阿賴耶識是我們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記憶。


    沒有了肉身,後面的幾項會全部消失,或者說只存在我們的想像中。


    沒有了魂魄,再好的肉身、元神、靈識也無法驅動,猶如一塊看起來是好手機的壞手機。


    缺失了靈識,手機還可以照樣操作,但某些功能有缺失,通過修補和下載後可以有所新增。


    元神如果沒有甦醒,手機也可以正常操作,但因為系統不夠強大,使得其操作功能也不強大。


    神識和阿賴耶識是一種操作的感覺,只是一個形容詞,沒有實際的操作作用。


    前世今生就是換了手機,換了系統,但原本註冊的帳號,積累的積分,消費的記錄,通訊錄裡的聯繫人,玩遊戲的感覺,使用軟體的記憶都還在。


    那麼,童子、靈識與元神的關係是什麼呢?下一篇會講到。


童子命專輯推薦: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一)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二)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三)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四)

有一種童子命無法化解

為什麼我有這麼多童子命話題?(收藏版)

相關焦點

  •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一)
    很多人對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之間的關係還理不清楚,對於這些名詞也是含糊不清。在此,對於這些大家容易混淆的名詞做一個介紹,也對應它們的關係進行一個梳理。只有理清它們之間的關聯之後,我們才對人能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才知道我們如果遇到障礙了,都是在哪方面,從而才能針對性的化解。
  • 正確認識識神和元神
    佛學裡所講的神識廣義上包含了所有心識,不過唯識宗則專指第八識阿賴耶識。因為第八識裡含藏的種子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雖然同是這個神識在不斷投胎,但每一世的種子現行(種種果報)都不同,所以每一世的人生都會不同,前世的記憶也隨著舊種子的現行結束離開而消失。神識就好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雖然是同一條河流,但裡面所蘊含的東西卻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內在都不再相同了。這就是神識與靈魂的區別。顯而易見佛家更深入全面地解釋了人的生死輪迴因緣果報等問題。
  • 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
    問: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有時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以前從沒有出現的回憶這是意識還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回覆:阿賴耶識是佛教唯識宗按立的一個名相,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連接今生與來世,可以解釋很多連科學都解釋不了的生命、思維、意識等方面的難題。
  • 《封神演義》:元神和魂魄究竟是什麼,它們什麼關係?
    所以可以這麼理解,元神是魂魄的基礎,同時魂魄也是由神統屬。而神又分元神和識神。一點靈光,元從太虛中來者,我之元神也,內念不萌,外想不入,獨我自主,謂之元神。元神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魄附識而用,識依魄而生,而魂是藏神之處。
  • 神識與大腦如何運作?
    丹道學通過內證修持,發現人的意識有不同層次的存在狀態,分為識神、陰神、元神,在唯識學中,亦將人的意識分為第六識、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西方心理學研究的領域,大多處於人的第六意識,隨著對東方文化的借鑑,也逐步誕生了意識、潛意識、根意識不同層次的研究領域。
  • 智慧法語:人死後神識也會隨之死亡嗎?
    【經典原文】佛言:昔一人往難比丘言:「人死識念思想所知皆滅,行道得定意所知亦滅,有何等異?」比丘報言:「俱滅,人死命盡神不滅,隨行所生,但微不可便,見所得不同,為善升天、為惡入淵,以是為異。」——《佛說處處經》 【佛經解釋】往昔有人用此問題難問比丘:人死亡以後,他的神識、念頭、思想等,所有的這一切都已經消失,佛弟子修行,入定以後他的念頭也消失了,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看下面比丘的解釋,對方是想用這個問題說明,今生所造的一切,會隨著死亡而消失,而比丘的回答,主要是從「識」始終在輪轉講的。
  • 《道門紀事》第17章:飛識歸魂法,幫助逝世親人的解脫往生,保存自己的生命種子不墮惡趣
    所謂的識,就是指我們眾生的生命種子,道教也稱為元神。這個生命種子,佛教裡稱為本識如來藏。秘宗裡稱為不壞明點。其實都一樣的。亡者的神識沒有離開身體的情況下,外氣斷了,內氣還沒斷,這是做飛識歸魂法最好的時候,亡者的神識很容易轉變,很容易帶他往生。這時,只要有會做飛識歸魂法儀軌的人給他做超度,他就能往生。如果亡者生前接觸過飛識歸魂法,但修得不是特別好,提醒他一下,他就能想起來,在他人的幫助下就能往生,讓亡者至少不墮落惡趣,轉生為上三道。
  • 阿賴耶識的功能(宇井伯壽)
    因此,阿賴耶識的境了別對我們來說並非全部可以意識,內臟的機能在不知不覺間發揮作用,而且一刻也沒有荒廢,毫無變異,一生中在專心地工作,念念生滅連續,對於作為外界的三界來說,可以如實分別每一外界,狹小就是狹小,廣大、無量、微細、極微細亦然。第二、由於阿賴耶識是識,故相應轉相與作意、觸、受、想、思五法相應結合發揮作用。該五法被稱為遍行心所,是從小乘十大地法中僅抽取此五種。
  • 什麼是阿賴耶識?
    佛法讀書班請加微信:suohasuohasuoha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為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八識﹐是世界和眾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也是輪迴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 阿賴耶識-如來藏是生死輪迴的主體
    譬如有人在他的《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說法:【如釋尊在《阿含經》中,以及極多的大乘經中,並未說到阿賴耶識,難道就不能安立生死輪迴嗎?只要真正理解緣起性空的真義,無常無我而能成立生死與涅槃,何必再說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只因眾生根鈍,所以為說如來藏或阿賴耶識法門,使其確立生死輪迴與涅槃還滅的信念,能在佛法中前進,這是極好的妙方便了。】
  • 靈魂神識佛性自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神識神識或心識都是佛教定義。佛陀在開悟前最先遇到的一些修苦行的人,極盡種種辦法讓身體受苦而求精神的解脫之樂。讓身體受苦不是精神解脫的因,身體沒有心意識的參與同木石一樣。佛陀出家初期就己悟到修行應從心意識(神識)下手,而不是這身體本身。
  • 佛說的「阿賴耶識」到底是什麼意思?
    昨天我們講到兩個人吃很香的包子,這個畫面立刻呈現出來,就是意識調動了五識最終呈現出來的。那麼,末那識就在此刻出現了!在這個思維裡,有「聽到」「看到」 「聞到」「觸到」…末那識影響意識把這些都匯集到一起,形成為一個「我」,認為是「我」在統領一切,變成「我聽到」「我看到」「我聞到」 「我觸到」… 明明就是單獨的五識在各自起作用,但是在末那識的影響下,人們漸漸就覺得,這是「我」主導的一切。這就類似於「盲人摸象」的感覺,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我的手掌是我嗎?
  • 第八識阿賴耶識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如果阿賴耶識不在了,命根就不在了,這個就是他"所藏"的道理。[1]"執藏"是什麼道理?也就是說第七識--末那識恆內執阿賴耶識為自我,而且恆內執阿賴耶識所生的五蘊十八界為自我,同時又依止於這種遍計執性,造作一切系縛在三界染汙的業種,這些業種都含藏在阿賴耶識中。[1]《成唯識論》中說凡夫之第八識心體"從重立名,故名阿賴耶識"。
  • 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
    今天我要講的就是佛學認識到的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在釋迦牟尼時期出現過,後來把它發揚光大,就叫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唯識學中的第八識,識是玄奘法師的翻譯,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了,以前翻譯成別的東西,玄奘法師都不滿意,後來就翻譯成識,識就成了現代我們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詞,知識、認識都是從這裡演化來的。阿賴耶識是一種特別的識,它是含藏萬有,又叫做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也稱種子識。
  • 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一種特別的識,它是含藏萬有,又叫做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也稱種子識。今天我只講一點,阿賴耶識在佛學當中把它看作就是宇宙的本體,因此,可以說宇宙的萬事萬物的由來都是它,我們看到的一切實際上都是阿賴耶識變來的,阿賴耶識像大海,我們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大海表面上的波浪,波濤滾滾就變成我們客觀世界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就是佛學對阿賴耶識的認識。
  • 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完整版
    今天我要講的就是佛學認識到的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在釋迦牟尼時期出現過,後來把它發揚光大,就叫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唯識學中的第八識,識是玄奘法師的翻譯,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了,以前翻譯成別的東西,玄奘法師都不滿意,後來就翻譯成識,識就成了現代我們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詞,知識、認識都是從這裡演化來的。阿賴耶識是一種特別的識,它是含藏萬有,又叫做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也稱種子識。
  • 佛說:人為什麼,記不起前世?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佛家講「因果通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對於我們世間人來講,任何人都有「隔陰之謎」,好奇自己的前世之事,但又無從得知。關於「前世今生之迷」,佛在《佛說見正經》中曾講到過。
  • 元神到底是什麼?元神只有仙人才有嗎?
    在仙學範圍內我們經常聽到一個叫做「元神」的說法,很多人對於「元神」有一個誤解,認為它就是靈魂,其實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高於肉體而且可以單獨存在的物質,通過不停的修行和修煉逐漸可以通過它控制魂魄,但是現有的條件下,人類還無法證明元神的存在。
  • 揭示驚世大謎的繼承者——《叩夢》從阿賴耶識求證生命之謎
    這裡背風,寧靜,身邊溪水的玲玲的清音,仿佛梵樂,引領著她向阿賴耶識的深邃處走去。在這裡,她終於領悟了唯識論,體驗了阿賴耶識的深邃力量。不還說:「阿賴耶識,在佛學中的原意是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重含義,所以又被稱為種子識或異熟識。」關於阿賴耶識,古尊宿們的著作不少。它的別名也極多。從別名中,我們可以隱約理解一點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