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過後為什麼想喝功能性飲料?研究揭示背後細胞與腦環路機制

2020-12-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為什麼人吃了鹹的薯片後想喝水,為什麼在運動後想喝功能性飲料?大腦是怎樣感知並作出調節的?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能夠解釋這一人人都經歷過的日常行為背後的細胞與腦環路基礎。值得關注的是,該論文的第二作者王童彤是來自南開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伯苓學院生物伯苓班的本科生。

圖1:調控兩種渴覺狀態的細胞基礎的示意圖。高滲透壓口渴激活Rxfp1+神經元,動物尋求純水以稀釋血液;低血容量口渴激活Pdyn+神經元,動物同時攝入水和鹽(礦物質)溶液以維持內環境穩態。

據介紹,外周感覺系統,例如嗅覺和味覺,可以通過不同的細胞類型檢測多種不同的信號。作為中樞感覺系統的大腦,可以調控至少兩種類型的渴覺,雖然兩種渴覺都會引起液體攝入的行為,但對溶質的偏好卻截然不同,以維持內環境穩態。然而,實現特定行為的神經基礎仍不清楚。

圖2b:不同渴覺狀態下,小鼠對純水(灰色)和NaCl溶液(紅色)的攝入量。

該研究揭示了當體液滲透壓升高時,哺乳動物會尋求純淨水以稀釋血液;當因為出汗等原因流失體液時,哺乳動物又會同時尋求水和鹽(礦物質)溶液以維持內環境穩態。這項工作首次闡明了大腦是如何區分並調節這兩種渴覺狀態的,並通過優化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法首次揭示了具有特定調控功能的神經元類群,進一步成功通過光遺傳學方法復現了液體攝入表型,驗證了神經元類群功能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表明中樞感覺系統存在,由不同類型細胞介導不同生理狀態的這一模型。

圖3b和c:SFO(上側)和OVLT(下側)興奮性神經元Rxfp1、Pdyn基因表達量(藍色),與兩種渴覺狀態下Fos基因的表達量(紅色)。b為高滲透性口渴狀態,c為低血容量口渴狀態。基因表達量都經log標準化。

王童彤是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6級生物伯苓班學生。本科期間,她對神經與腦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積極加入生科院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積累了豐富的神經生物學知識和相關實驗技能。2019年3月,在伯苓學院的資助下,王童彤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科研訓練。

在美學習期間,王童彤與本論文第一作者、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Allan-Hermann Pool共同完成了所有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繪圖、文章的投稿與發表。Allan-Hermann Pool主導並完成前期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的優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ohn Ngai教授實驗室,合作構建了文章中重要的Rxfp1-Cre轉基因鼠系。

今年6月,王童彤圓滿完成學業從南開大學畢業,並在多個美國名校全額獎學金博士offer中,選擇了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學習和深造。

「我非常有幸能夠在生科院伯苓班的資助下赴美從事科研訓練,並在一年內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感謝南開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各位老師、同學的指導和幫助。這段經歷不僅充分鍛鍊並提升了我的科研素養,更激勵我在科研道路上繼續努力奮鬥,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有趣的發現。」王童彤說。

2009年,南開大學首批獲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並設立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4個專業伯苓班,2010年設立伯苓學院。伯苓班旨在招收並培養對相關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優秀學生,以小班單獨建班,配備一流教師,強化國際化交流,營造一流學術氛圍,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化培養,以造就基礎好、善創新、綜合素質高的基礎學科學生,使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創新人才。伯苓班學生在學期間,接受到高水平的科研訓練,並參與發表了一批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論文。2016年起,南開大學將拔尖計劃(伯苓班)延伸至經濟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2020年9月,南開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6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入選數量並列全國第二。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21-8

來源:南開大學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2:38 美國哈佛大學Stuart L. Schreiber、鄒貽龍和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Robert A.
  • 啥是功能性飲料?
    但其副作用也顯而易見,它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使胃功能紊亂;同時加大心臟運動負荷,容易使人神經過敏、精神緊張。過量飲用,則會加重這些病症的發生。2012年8月28日,許多美國媒體相繼報導了一名當地14歲少女因喝一種高能運動飲料「怪物能量」(MONSTER ENERGY)而引起咖啡因中毒,最終死於心律失常。
  • 運動飲料背後的真相
    直到企業開始贊助一些科學家進行運動補液方面的研究後,其重要性才廣受關注。現在,這些科學家們通過對運動醫學機構施加影響向運動員和普通人傳達恐懼——脫水的危險。運動飲料產業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動搖了人們對「口渴」的信任。口渴,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個相當完善的發現及應對脫水的體內平衡機制。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研究揭示前運動皮質hand knob區域調控全身運動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運動皮質hand knob區域調控全身運動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0 22:09:56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Francis R.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長期喝功能性飲料會怎樣?後果很嚴重
    原標題:長期喝功能性飲料會怎樣?後果很嚴重   現在社會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很多人不得不時刻保持著充沛精力以應對各種事情,所以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喝功能性飲料來給自己提供能量。那麼功能性飲料真的能幫人提神解乏防犯困嗎?這類飲料對人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害處?
  • 研究揭示棉花纖維細胞極性生長機制
    棉纖維是由胚珠表皮細胞發育而來的高度特化的單細胞表皮毛,成熟的纖維細胞長度可達直徑的1000-3000倍,因此棉花纖維細胞是研究植物細胞極性生長的理想模型。大多數植物細胞的生長模式是擴散性生長(diffuse growth),由於細胞各個部位的生長速率不均等,最終的細胞形態也是千姿百態。極少數植物細胞,比如花粉管和根毛,是以頂端生長(tip growth)模式生長,生長部位僅僅局限於細胞頂端。
  • 紅牛等功能性飲料維生素B12超量 對肝腎傷害大
    多喝會增加肝腎負擔;專家:適量飲用,不要過量  運動過後喝一瓶功能性飲料是不少年輕人的愛好。近期,一份檢測報告顯示,紅牛等功能性飲料中維生素B12的含量超過了我們每天的適宜攝入量。專家提醒,功能性飲料運動後可起到補充恢復體能的作用,但不宜多喝,更不宜長期飲用。
  • 只要運動就得喝運動飲料?喝涼白開不好麼?
    許多人都認同運動飲料的作用,認為運動過後感覺累,就要趕快喝瓶運動飲料,但也有很多人對運動飲料的有效性都持懷疑態度,認為運動飲料就是甜水,對緩解身體疲勞沒用,涼白開才是最好的飲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運動飲料的話題,看看運動飲料究竟有沒有廣告中說的那麼神。一、運動飲料是什麼?
  • 運動後的你是否需要去喝運動飲料?要選擇什麼樣的運動飲料?
    有很多的小夥伴在運動間歇或者運動中都會飲用所謂的運動飲料,但是運動飲料裡究竟含了多少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至於你是否需要去喝運動飲料以及你選擇什麼樣的運動飲料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很好的了解。當我們喝下這一瓶飲料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攝入多少的碳水以及其他的成分,就可以知道對我們的身體有著怎麼樣的影響。我們注意到很多的都是運動飲料,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在可樂上看到運動飲料的標註。
  • 準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喝功能性飲料?
    功能性飲料又包括營養素飲料和運動型飲料,是指在飲水中添加了維生素、葡萄糖、礦物質、電解質、賴氨酸等成分的飲品,有些功能性飲料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疲勞作用,能夠為身體適量補充鈣、鉀、礦物質和電解質,是何其的損耗較大的特定人群飲用一個運動員或在夏季城市及勞動較多,出汗很多的人。
  • 研究揭示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細胞前體的產生機制
    研究揭示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細胞前體的產生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8 11:13:02 近日,德國雷根斯堡大學Markus Feuerer及其研究組發現,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Treg)細胞的前體存在於次級淋巴器官中
  • 我們喝功能性水的時候到底在喝什麼?
    國外超市貨架上有專門銷售功能性水的區域不過,目前中國功能性飲料標準還不完善,只有運動飲料具有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運動飲料標準技術要求》。除此之外,國內尚無針對功能性飲料而制定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早前,大家對功能性飲料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尖叫」、「脈動」、「佳得樂」這樣的產品上。其實,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多,功能性飲料領域裡,功能性水的產品變得越來越多,針對的消費人群也不只是單一的運動人士,或是養生達人,喝功能性飲料的場景也變得更加豐富。
  • 解密功能性飲料
    解密功能性飲料 一運動就帶上一瓶功能性飲料,已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習慣。目前功能飲料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我國逐漸成為功能性飲料的消費大國。
  • 運動飲料不好喝?足球運動員喝了又吐出來,原因是不吐不行
    這個特點就是他們喝飲料並不會吞下去,而是吐出來。飲料不就是為了喝下去解渴嗎?為什麼運動員們要喝下去再吐出來了呢?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我們都知道劇烈的運動會讓人感覺到缺水,所以運動員們在比賽後都需要喝水補充水分。
  • 運動飲料能否讓體能更充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來了,球迷們在為「世界第一運動」瘋狂著。有人注意到了運動員在場上揮汗如雨後喝的各種顏色的功能性飲料。這些水到底是什麼成分,能起到什麼作用?作為普通的體育愛好者,平時運動後是否需要飲用這類飲料?
  • 《細胞》揭示鍛鍊期間肌肉細胞釋放琥珀酸促進肌肉重塑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使得對鍛鍊的適應成為可能的細胞介質。這種細胞介質是琥珀酸,即一種迄今為止只知道它參與線粒體呼吸的代謝物。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通過導液管在股動脈和靜脈中獲得的血液樣本,發現從肌肉中流出的靜脈血中琥珀酸水平大幅上升,並在恢復過程中迅速下降。此時,這些研究人員確信,肌肉細胞釋放琥珀酸是為了應對鍛鍊造成的應激(stress),但是他們想知道是如何釋放的,最重要的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