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和我們有啥關係?

2020-12-27 果殼網

(牛皮糖小姐/文)

最近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開幕了。最初,氣候談判的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但是,目標是美好的,過程是曲折的,目前的結果可能是不那麼理想的……

京都議定書的時代

《京都議定書》這個東西的核心內容是:發達國家承諾承擔框架性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雖沒有減排義務,但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為2008-2012年。

當時《京都議定書》在圈內還是很火的,然而大部分人也是不明真相的……比如:

牛皮糖小姐和男票的對話。製圖:中國天氣網

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包括中國但是沒有美國的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該議定書,批准國家的人口數量佔全世界總人口的80%。基於京都議定書一項重要的履約機制——清潔發展機制,一個叫做碳交易的新興行業迅速崛起。

最初各國面對碳交易的反應。製圖:趙雯清

商機出現!無數打雞血的人開始在發展中國家尋覓有減排潛力的工程項目,花低價買他們根本看不著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再高價賣到歐洲市場。

峇里島路線圖逼哭了大會主席

到了峇里島氣候變化大會之前,氣候變化的相關話題那真是火爆。甭管是基礎科學研究還是政策外交,和氣候變化搭上關係就身價猛增。碳交易行業更是蓬勃發展,根本沒工夫仔細想歐洲人幹嘛閒的非要來我們這裡砸錢。

2007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了部片子,叫做《難以忽視的真相》,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去世界各地演講,場場爆滿。世界人民沸騰了!連我年過七旬的爺爺都開始罵美國不負責任,不肯籤署《京都議定書》。

當時有不少人罵美國不負責任,不肯籤訂《京都議定書》。製圖:弓盈

即便峇里島氣候談判已經舉步維艱,社會輿論還是在一邊倒地宣傳「成功繪製峇里路線圖」。我還記得去開會回來的小夥伴撇著嘴說:「太不靠譜了,根本談不出進展,最後一天,大會主席居然哭了……」

複雜的減排量核定程序讓人們開始失去耐心,不明朗的國際政策讓投資者們開始重新撥打小算盤,美國堅定的「就不一起玩兒」讓更多人開始遲疑。

令人失望的哥本哈根協議

2009年,歐洲人錢砸得尚爽,哪知道冷不丁爆發了全球經濟危機。究竟誰該為氣候變暖帶來的威脅買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愈發爭執不下。

可能因為害怕由於不能完成《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05-2012年)的減排承諾而被罰,日本、俄羅斯、紐西蘭等多個國家陸續退出;而在歐洲大陸,人民群眾都快沒了工作,誰還樂意承諾花錢買排放。歐盟堅持將承諾減排量劃定在幾乎不花什麼錢就可以完成的範疇內,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哥本哈根大會現場。圖片來源:wiki.com

而且,禍不單行。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前,有黑客進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部門,通過郵件發現氣候科學家們修改氣候數據,「氣候門」事件爆發。很快,IPCC前主席拉金德拉·帕喬裡(Rajendra Kumar Pachauriborn)博士陷入金錢醜聞:「氣候變暖根本是場騙局!這位國際頂尖專家,根本不懂氣象科學。借著在國際氣候變化舞臺的有利位置,在家鄉印度拉碳交易的皮條,瘋狂吸金。主席大人和一些頂尖氣候學家在國際利益集團的支持下,設計了一場『全球變暖』的騙局,並用其創造了萬億美元規模的碳交易財富。」一時間,輿論譁然。真的是這樣嗎?

氣候變化當然不是騙局,無奈當時大勢已去,關於「後京都議定時代」的約束性減排協議,人們始終沒能看到,很少再有人知道《哥本哈根協議》到底是個啥。曾經淚灑峇里島的氣候變化屆文藝範兒大叔伊夫·德布爾先生在哥本哈根談判後沒太久便辭職遠去。

世界對氣候談判,不能更失望。

但希望仍在。

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沉寂多年後……2014年,歐巴馬總統訪華,具有歷史意義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首次發表,曾經拒不籤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忽然開始聲明「須在拯救地球方面領導世界!」中國則首次正式提出中國碳排放有望在2030年達到峰值, 並將於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國際環保NGO綠色和平組織香港辦公室一度感慨,聲明籤署的2014年11月12日,很可能是本世紀以來,對拯救全球氣候變化危機最重要的一天。

首先,聲明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咦,這是多年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爭論的焦點啊。OK,現在要領導全球的美國首先表態:「我們富,可以考慮多買點單!」一會兒死活不玩,一會又要領導全球,果然任性。

我和小夥伴兒們私下覺得,美國一直都會玩兒,之前不玩可能是因為技術還不夠先進,減排代價太大。這些年雖然人家外在低調,家裡的技術可是日新月異。而我國的減排目標,真心不是一般艱巨。

巴黎大會,氣候談判再現生機?

在美國開始表達強烈減排意願的同時,法國也希望成為一隻拯救世界的高盧雄雞。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如果我們不在巴黎做出(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的)決定,那麼對於世界而言,這不僅僅意味著貽誤時機,更意味著為時已晚。」去年以來,包括奧朗德在內的多位法國政要已經開始以氣候變化為重要議題遍訪各國領導,希望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雖然看好的人仍然不多,但還是真心期待巴黎大會可以產生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氣候變化也好,由此引發的極端天氣也罷,都讓人類怕怕的。除了氣候系統內部的突然變化,緩慢的氣候變化同樣可能超越自然和人類系統可以承受的極限,這也是IPCC給出2℃危險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中國來說,這次的氣候大會也尤其重要。中國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在2030年左右,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20%左右;較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60%-65%,森林蓄積量增加45億立方米。大會結果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

而對於我們自己來說, 氣候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

你的家鄉,64年來氣溫升高了幾度?

這裡展示的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匯集的氣溫數據,計算每年各地的年平均氣溫,並把這個平均氣溫和當地1951年至1980年30年間的平均氣溫的相比較。綠色表示偏差值為負,越偏綠說明當年越偏冷;紅色表示偏差值為正,越偏紅說明當年越偏熱。

視頻裡顯示,從1951年以來,我國氣候總體明顯呈現變暖的趨勢,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氣溫偏高的情況更為顯著。特別是1998年、2006年、2007年,是近64年來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相對而言,北方地區的東北、西北、華北等地氣溫變暖的趨勢比南方地區更為明顯。氣溫升高比較突出的是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

總的來看,64年來我國氣候變暖歷程呈現波動性。雖然氣溫升高是總體趨勢,但某些年份或時段也可能出現變暖不明顯的情況,如2000年、2012年等年份全國年平均氣溫就接近或低於常年的年平均氣溫。(編輯:Jerrusalem)

 

 


中國天氣網是中國氣象局發布權威預報預警信息、傳播氣象科技知識的核心門戶網站,擁有全球上萬個站點的氣象預報數據、訓練有素的氣象分析師團隊。

在這裡你可以查詢15天天氣預報,定製專屬服務產品,遍覽全球天氣事件,追蹤災害現場報導,欣賞高清震撼美圖,獲取豐富有趣的氣象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天在哥本哈根拉開帷幕。當全球變暖的威脅與日俱增時,這次大會被視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哥本哈根會議能夠達成協議,將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開發新能源……在抽象數字和專業術語背後,我們的生活將會因此發生哪些改變?
  • 華沙氣候大會即將召開
    日前,在由搜狐網等機構聯合舉辦的華沙氣候大會行前準備會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李高、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錢國強等發表了各自的看法。關注點一:對華沙氣候大會有怎樣的預期?李高: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達成一個新的協議,繼續加強公約的實施。
  • 非洲氣候大會將在坦尚尼亞召開
    為應對氣候變化,非洲國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10月15~18日,2013非洲氣候大會將在坦尚尼亞三蘭港大學召開。  氣候變化早已不是單一的環境問題,在應對過程中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協同「作戰」。
  • 華沙氣候大會最後博弈:損失損害機制
    【財新網】(特派波蘭華沙記者 王玲)即使採取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也並不能保證一國或者一地區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一些環保專家認為,這些地區仍有可能遭受氣候變化,如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和損害。
  • 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後:怎樣對待海洋、氣候和生物多樣性?
    但是這些熱量和二氧化碳已經對海洋造成了嚴重損害,現在海洋的酸性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洋現在不僅正在失去其生物多樣性,而且還在失去其緩解氣候變化的能力。許多談判代表和公民社會主體一直致力於把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和恢復海洋健康提上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議事日程。我們如何知道海洋正在發生什麼變化,又如何確定海洋變化與氣候變化之間的相互聯繫?
  • 英國氣候變化特使:巴黎氣候大會不會重蹈覆轍
    英國外交大臣氣候變化特使大衛·金爵士(Sir David King)日前訪華,2月3日在清華大學參加了一場名為「風險評估最優方法在氣候科學中的運用」的專家研討會,會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大衛於2013年9月被英國外交大臣任命為新任氣候變化特別代表。在布萊爾政府和布朗政府執政期間,大衛曾擔任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此間他推動了各國政府對於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召開
    作為為世界提供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唯一可行性選擇,《巴黎協定》未來如何落實,正是本次會議的焦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是公約的主要決策機構,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國際合作工具。此次卡託維茲大會的任務之一,是要制定和採取一整套決定,確保《巴黎協定》的全面實施。
  • 巴黎氣候大會:五大焦點世界矚目
    圖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內的中文標語。新華社記者 應強 攝11月29日,巴黎市公共運輸全部免費。巴黎地鐵隨處可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標識,塗著綠色會標的通勤巴士,洋溢著熱情的志願者笑臉,主會場外100多根粘貼著各國國旗的立柱提示著我們:聯合國應對氣候巴黎大會進入倒計時。
  • 從國家自主貢獻文件邁向巴黎氣候大會
    從國家自主貢獻文件邁向巴黎氣候大會——專訪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高風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備受世界矚目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至此,覆蓋全世界碳排放量約60%的國家和地區都已公布了各自的自主貢獻文件。
  • 聯合國氣候大會將在波蘭召開 中方有這三項期望
    中新網11月26日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26日稱,中方對即將在波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有三項期望:希望建立落實《巴黎協定》和公約的機制安排,保證《巴黎協定》持續得以貫徹;進行塔拉諾阿促進性對話;通過對話,盤點2020年之前一系列締約國大會所做決定的落實情況。
  • 氣候大會發展中國家暫「罷會」
    關注氣候峰會 學習環保詞彙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進入關鍵的第二周,但是談判會場上卻傳出了不好的消息:發展中國家「罷會」,甚至表示有可能退出哥本哈根談判,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聯合國氣候峰會周一遭遇了重大波折,發展中國家罷會五個小時,中國批西方國家不厚道。在上面的報導中,walkout的意思是「(為表示抗議等)退席」,在上文的語境中就是「罷會」。Walkout除了表示「退席」外,也可以表示「退出組織」或「罷工」。
  • 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今日閉幕 三個關鍵詞解讀大會亮點
    大會現場又有哪些亮點與看點?中國加入《巴黎協定》後第一次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表現如何?本期氣候變化大會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記者通過三個關鍵詞來梳理在現場的觀察。第一個關鍵詞是記者現在所在的城市波恩。波恩在萊茵河畔,曾經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770年音樂家貝多芬就出生在這座城市。
  • 波蘭民眾冷對氣候問題 大會主辦國非減排先鋒
    在她周圍的這10幾個人中,她是唯一一位知道華沙國家體育場內正在舉辦氣候大會的人。  「因為現在我們的媒體上並沒有太多關於氣候大會的內容,只有零星的幾篇報導。現在的焦點是獨立日,所以氣候大會有一點生不逢時。而且,波蘭人平時也不太關注國際新聞,對於氣候變化這個主題並不是很感興趣。」
  • 教育與氣候變化有關係!
    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旨在解決這些問題,以幫助理解這些目標之間可能的協同作用和權衡取捨。追求可持續發展給科學家們帶來了許多挑戰,他們需要確定最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健康,教育,貧困,能源,環境和其他許多方面的預期成果,如何追求實現這些目標,以及其他目標實現的相互影響,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匯集了教育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幾種不同聯繫,並對其進行了綜合評估。
  • 背景資料:歷次氣候大會取得的主要成果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 背景資料:歷次氣候大會取得的主要成果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1月30日至12月11日舉行,會議的主要目的是達成關於2020年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協議。以下是歷次氣候大會取得的主要成果。
  • 憲法和我們的生活有啥關係?聽聽他們怎麼說
    憲法和我們的生活有啥關係?憲法宣誓是怎麼回事?我們就此在城市街頭,對市民進行了隨機採訪。採訪中,關於憲法是什麼,有的說「不知道」,有的說「知道,但不知道怎麼說」,有的則說得頭頭是道;關於憲法與生活的關係,有的說得具體,有的說得宏觀,有的表達比較清晰,有的認識相對模糊;關於憲法宣誓,也有各類不同的認識。
  • 第五屆深圳科影周暨第五屆氣候影視大會開幕
    第五屆氣候影視大會主題是氣候變化與綠色復甦,同時設有「氣候變化與企業環境責任」、「氣候變化的風險與治理」兩個平行論壇。 本次論壇邀請到來自清華、武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的學者,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社會組織代表,以及相關行業的多家企業高管,就氣候變化與綠色能源、與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闡述,並就氣候變化給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帶來的直接和間接風險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充分研討,為生態文明宣傳,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推廣帶來了前沿的信息和可推廣複製的優秀案例
  • 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萬鴉老5月14日電(記者李曉渝)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是本次印度尼西亞萬鴉老世界海洋大會的主題。   海洋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通過與大氣的能量物質交換和水循環等作用在調節和穩定氣候上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被稱為地球氣候的「調節器」。
  • 習大大出席「氣候大會」之最全解讀
    思想哥按:  北京時間今天(30日)下午5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巴黎召開,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140多個國家領導人齊聚巴黎,共商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這也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氣候大會。  這次大會為什麼值得關注?規模如此大的氣候大會將聚焦哪些問題?
  • 習近平主席訪美成果為巴黎 氣候變化大會奠定良好基礎
    ,重申各自落實國內氣候政策,加強雙邊協調與合作,推進可持續發展及向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這項訪問成果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事務官員菲格雷斯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所進行的努力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神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正為美中關係搭建橋梁」。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全球經濟與發展問題專家梅哲日前撰寫《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通往巴黎以及今後的道路》一文,高度讚揚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