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方怡君)「你有持續的專注力,可以運用理性分析完成交付任務,特別擅長解決複雜問題,在團隊裡適合擔任運營官的角色。」頭部佩戴RF腦波儀不到2分鐘,一份體驗者的「腦波量測結果」就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12月5日,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在園團隊「北京宇觀」的研發項目腦波特質評測系統對外展示。團隊負責人、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生李妮蔚介紹,該產品主要通過搜集和分析腦波數據,預測使用者的性格類型,以輔助公司進行人才招聘等。
據了解,「北京宇觀」主做腦波算法和腦波產品的研發,目前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
大學生創業團隊「北京宇觀」負責人解讀體驗者的「腦波量測結果」。
諸如此類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有189支,孵化大學生創業者1700餘人。涉及的領域主要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目前,已有127支團隊完成商業註冊,39支團隊完成社會融資。
據了解,2015年3月,北京市教委啟動「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構建「一街三園多點」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一街」即為中關村創業大街;「三園」分別是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軟體園、理工園,孵化總面積20000餘平方米;「多點」包含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等共16個高校創業園。
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主要面向北京地區普通高校在校生及畢業2年內的大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等一站式、全方位創業孵化服務,包含政策諮詢、導師輔導、人才招聘、新四板掛牌等。
「我是技術出身,對法務、智慧財產權都不是很清楚,且團隊人手有限,園區提供的服務能夠及時提供相關的輔導,對我幫助非常大。「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在園團隊「光子算數」負責人、北京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白冰說。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匡校震介紹,截至目前,市級「三園」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300餘支,在園孵化團隊270支,195支團隊完成工商註冊。其中,72支團隊獲得專利合計276項,52支團隊完成社會融資,152支團隊近一年營業額合計31136.2萬元。
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編輯 馮倓秋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