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創業團隊不畏艱難,大創園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天上午,市教委高校學生處處長劉新軍在市教委「十三五」期間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成果集體採訪活動中介紹,2020年,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303支創業團隊營收接近4個億,帶動就業2217人。
劉新軍介紹, 2015年,市教委啟動構建北京高校創業孵化服務體系。6年來,本市「 一街三園多點」 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建成。市教委通過與區政府、與企業、與高校共建方式,建設了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軟體園、理工園),三園孵化總面積達21500餘平米,團隊容量300餘支;支持並認定25所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為高校分園,包括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業園、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園等,孵化面積近6萬平米,能容納大學生創業團隊800餘支。「一街三園多點」創業團隊容納量達到1100餘支,開闢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和創業實踐教育的空間,為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搭建了平臺。
同時,本市還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了有溫度的創業孵化服務。除了為大學生創業團隊除提供2年免費場地支持,六年來,市教委還圍繞團隊的需要開展了90多次的集中政策諮詢,1000餘小時的工商註冊諮詢,300餘場的專業培訓,300餘次導師一對一輔導,超過1600小時的法律服務,124次投融資對接,30多次人才招聘,保薦34家創業企業掛牌新四板,近100次的團隊宣傳展示和行業產業對接活動,超過1100小時的銀行金融諮詢服務,今年受疫情影響,多數創業園團隊辦公及業務受到較大影響,市教委還適當延長了團隊孵化時限。
劉新軍表示,大學生創業園不僅是創業孵化平臺,也是創業實踐教育平臺。以2019年為例,北京有40所高校千餘名師生到創業園開展創新創業體驗遊學活動,來自河北、天津、內蒙等地的高校師生慕名而來進行參觀學習。2019、2020年本市連續兩年開展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評選工作視頻直播,累計有18萬餘人次觀看,2020年在疫情防控條件下,我們推進網上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共開展了80餘場創業教育直播課程,累計觀眾達到7萬餘人次。
截至目前,市級「三園」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573支,帶動就業4427人,園區創業團隊參加中國「網際網路+」、創青春、創客北京等各類國際國內創業大賽斬獲獎項500餘項。其中,2018、2019、2020連續三年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冠軍均出自理工園。孵化團隊累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42家,新四板上市掛牌企業42家,中關村金種子企業5家,中關村雛鷹人才15家,湧現出光子算數、知多星科技、諾禾心康、懸鏡安全、阿爾法智聯等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優秀創業團隊。25所高校分園,作為市級創業園的補充,在園孵化團隊753支,孵化人數4706人。其中,157支團隊完成工商註冊,註冊資金合計2.8億元;完成社會融資2.24億元;註冊商標及申請專利合計509項;2020年度營業額2.35億元。
劉新軍介紹還表示:「十四五」期間,本市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雙創戰略,完善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繼續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堅持高精尖產業方向,推動優秀創業團隊在本市科技園區落地轉化;繼續提升服務水平,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推動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再上新臺階。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