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15:3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金展鵬
近年來,永嘉縣一大批農村通過土地流轉、招商選資、舊房改造等方式擁抱「農旅融合」模式,探索一條可持續農村旅遊發展之路。在茗岙鄉巖山村,村兩委積極溝通村民,將農村閒置房屋改造利用作為推進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和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抓手,積極發展民宿經濟,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發展民宿優勢明顯
巖山村位於茗岙鄉一座約500米海拔的山上,全村約有360戶、1300人口,雖然地處偏遠,卻是登高遠望的最佳觀賞點,在發展旅遊經濟之前,全村主要是農耕經濟,農作物有水稻、番薯等,因為地處半山腰,耕地以梯田為主,從上向下俯瞰,鱗次櫛比的田塊猶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恍若世外桃源,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遊客前來觀賞。
「我們村沒有什麼集體經濟收入,加上地處偏僻,許多青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村內人口嚴重流失,直接帶來村集體建設後繼乏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肯定要轉變發展思路,不能再走農耕經濟的老路。」在經過多次外出學習和村兩委會議以及村民大會後,巖山村計劃利用村內閒置房屋發展民宿經濟。
一說到發展民宿經濟,該村黨支部書記錢芹省說,「發展民宿是大家反覆商討的結果。一方面是每年都會有很多遊客來村子攝影,許多遊客都是直接住在附近村的民宿或者是在村民家中將就一晚;另一方面,因為大量村民外出經商、打工,村內的閒置房屋較多,只要稍加裝修就能開辦民宿。」為了能夠打破傳統發展模式,巖山村村兩委計劃將前身是巖山小學的建築用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讓給第三方投資,將每年收取的租金納入村集體收入。
在錢芹省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村子南邊的閒置房屋,「這裡原先是巖山小學,校網撤併後村裡將其改造為老人星光之家。就在去年,我們村的文化禮堂建成後,老人就搬到文化禮堂裡去了,這個小學校舍就徹底閒置出來,這個小學的教學樓有兩層,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外面的空地原來是操場有約600平方米,加在一起共1000平方米左右,這些會打包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改建成精品民宿。」錢芹省說,這裡的下方就是梯田,站在空地邊緣就可以俯瞰成片梯田和山林,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已在籌劃兩個民宿
除了計劃原小學改建民宿,巖山村兩委還積極引導村民利用自身閒置房屋改造民宿,「風景好的地方很多,就在離小學不遠處,村民老錢(化名)的老房子被投資商看中,達成了房屋租讓意向,並籤訂了合同,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騰空,預計馬上會進入設計改造階段,主要是以體驗山田風光為主。」錢芹省介紹道。
錢芹省告訴記者,全村計劃打造一個以發展民宿經濟為主的村居,目前已在籌劃的兩個民宿將是一個試點,如果能夠成功吸引並留住遊客的步伐,接下來會利用村內更多閒置房屋開展民宿統一改造。
為了更好地配合民宿發展,目前,該村的環境衛生提升正在積極開展中,首先就是拆除村內的露天坑,據錢芹省初步統計,全村露天坑約有200個,全部分布在房前屋後,不僅臭氣難聞,而且影響美觀,計劃在年內完成全部露天坑拆除。拆除後,在原有的露天坑上栽種桂花,一來可以美化環境,二來可以桂花飄香。
1525851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