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壘成山牆,麥草合蓋屋頂,院牆邊小橋流水,山頂處雲遮霧繞,遠眺觀山見水,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芸弘山房」、柏樹民宿等精品民宿猶如「世外桃源」吸引諸多遊客流連忘返。
「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隨著復工復產政策不斷落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就近到風景秀美的太河鎮歡度假期,在這裡居住別具特色的民宿成了不少遊客的不二選擇。」4月22日一大早,淄川區太河鎮魯子峪村黨支部書記侯言緒就在村裡轉了個遍,查看環境衛生。
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淄川區太河鎮堅持把發展民宿作為拉長旅遊鏈條、助推貧困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將「民宿+扶貧」有機結合,創新方式,傾力支持,積極打造民宿示範村,有效實現了產業發展、群眾脫貧多贏局面。
「我們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貧困人口157人,2016年村裡利用100萬元扶貧資金對村裡閒置的舊房子、破院落進行集中修繕,建設了『芸弘山房』民宿項目。除了向村民支付租金,村裡還專門成立旅遊合作社負責管理運營,並與旅行社合作,為民宿拉動遊客住宿,同時進駐美團、攜程等訂房APP。」侯言緒對民宿發展帶動脫貧成效非常興奮。
2019年,魯子峪村民宿便實現收入4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進一步鞏固了全村脫貧成效。
近幾年,淄川區崑崙、太河等鎮積極發揮傳統古村落集聚的優勢,將民宿發展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有條件的村莊,採取入股、出租等方式,把閒置破落的農家院統一收儲管理,集中打造高端民宿,助力鄉村旅遊發展。目前,僅太河鎮全鎮建設民宿的村達到15個,改造民宿院落近百套,培育單體、獨棟20餘個,擁有床位1000多個,年接待能力可達20萬人次。
「一幢舊房子經過改建後,華麗轉身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這一舉措,既有效破解了土地瓶頸、盤活了閒置土地和房屋,又提升了旅遊發展規模和層次。改造後的老宅子變成城裡人稀罕的好地方,農家飯變成人們津津樂道的『新口味』。」太河鎮黨委書記張行海告訴記者。
如今,為了拓寬發展思路,太河鎮還積極構建多主體參與民宿開發運營的利益聯結體,形成了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參與的不同合作模式,為民宿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民宿發展彌補了全鎮旅遊產業的不足和短板,培育形成了貧困村、貧困戶旅遊扶貧新亮點,讓遊客能來、能玩、能留、能住,有效實現了『當日遊』向『過夜遊』的轉變,取得了盤活閒置資產、提升集約水平、補齊旅遊短板、促進致富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多贏局面。」張行海說。
【來源:大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