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能看著美景嘆氣,現在依靠旅遊開發,在家門口也能有收入了。」說起現在的光景,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桑園村村民郭銀花一臉喜悅。
無邊泳池、網紅民宿、果桑採摘、民俗小吃街....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鶴壁市淇濱區的上峪鄉。這幾年,上峪鄉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
老房子「變身」網紅民宿生意火爆得預約
「俺村風景好,村裡邊還有溶洞、石頭房,景點多。一到周末來村裡玩的人可多了!」上峪鄉白龍廟村的民宿發展風生水起,村民劉大伯就在景點門口支了個攤位賣副食。「這邊主要是濮陽周邊的市民,很多人專門從外地跑過來體驗玩耍,每天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客流量。」
在進行項目改造前,白龍廟村是上峪鄉典型的貧困村,年輕人多外出務工,村子逐漸空置。然而近兩年來,該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將多戶老房屋改造成山居民宿對外迎客,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度假。村裡在山坡上修築的無邊泳池就像天空之境,更是成了「網紅」打卡地。
「我們現在每天都是滿房,如果想預定房間必須得提前一個星期預定。」劉縣麗是鶴壁五號山谷的運營部經理,從白龍廟村引進鄉村旅遊項目開始,她就一直在村裡,見證著這裡的巨大改變。「城市環境呆膩了,很多遊客更想貼近自然環境,享受一下這種慢時光的生活。」
劉縣麗告訴記者,從2018年,他們就開始對村子的房子進行精細化改造,現在很多當地村民都成了景點的服務人員,剩餘村民也在景點中幹起了副業。「這兒一半人都是本地村民,對這裡他們更有感情。」
村民有幹勁兒 旅遊經濟讓腰包鼓了起來
「原來收入低,由於有老人,所以也沒法外出工作,家裡條件非常差。」50歲的郭銀花是上峪鄉上莊村的貧困戶,家裡常年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顧,家裡收入微薄。
2016年9月,自從桑園村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以來,村裡通過深度推進特色鄉村旅遊,建設桑園小鎮旅遊扶貧項目,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體驗。
在桑園小鎮開業後,她作為村裡的幫扶對象被安排到桑園小鎮。「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在工作的時候還能照顧到家,可得好好幹!」
「原來桑園村雖然風光優美,但村民們也只能守著美景過苦日子。」上峪鄉黨委書記唐東明告訴記者,從2017年桑園小鎮開園以來,遊客總量超過560萬人次,綜合收入更是達到了2億元。隨著項目運營的火爆,陸續又引進許多社會基金投入,目前光是引進的社會投資就已經到6個億。「作為鄉村旅遊項目來講,收益非常可觀。」
「這個項目我們定義就是扶貧+旅遊,讓這裡能夠帶動上峪鄉17個自然行政村發展,不只是貧困戶,只要有勞動意願的村民都可以安置下來,進行一對一幫扶。」上峪鄉黨委書記唐東明告訴記者。
「 2016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到現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了2萬元左右。」桑園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根良自豪地說,發展鄉村旅遊給桑園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