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月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張奇濤 周雨晴 高思玥 範宏歡 見習記者 周旭芳)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裡,長沙再次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文旅消費成績單。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來又受到網友青睞,「笑納」網紅城市、必打卡城市等榮譽的湖南長沙,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座城市管理科學、生態環境優良的宜居宜業之城。
2020年,長沙提出「四精五有」(「四精」即精準規劃、精美建設、精緻管理、精明增長;「五有」即有顏值、有氣質、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加快建成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理念。全市城管系統以「城市管理品質提升行動」為主線,在推動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上下足「繡花」功夫。
推窗見景 家門口公園精緻精美
為了讓市民能夠推門見景,開窗見綠,共享家門口的公園美景,長沙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在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方便市民的居住公共空間、陳舊老化的綠化空間,組織建設提質60個街角花園,立足城市綜合公園「環境美、綠化美、服務美」目標,啟動人民滿意公園創建活動。通過基礎設施修復、園容整治、特色景觀打造等方式全面提升城市公園便民服務功能,切實提升城市公園環境品質,增強市民的幸福感。
「我們在城區科學規劃,計劃利用幾年的時間,陸續通過改造和建設,推出一批顏值高、功能性強的公園。」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公園提質改造後,文藝愛好者更願意來這裡排練。)
星辰全媒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經過前期的科學施工,桂花公園已於11月1日開園。開園以來,這個生態美景豐富的市民公園深受歡迎,每日遊客已經超過7000人次,更有40多個文藝志願者團隊在這裡排舞練歌,於綠意盎然、鳥語花香之中,共享文藝聯歡之樂。
徜徉在尖山湖公園、長沙園林生態園、湘府文化園等已經完成提質改造的公園裡,可以看到各個公園基本上都配備了全新的綠植、鮮花、噴泉等項目,同時地面板磚得以修復。
公園美了,人氣旺了,家門口有了散步、會友的好去處,長沙市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賞心悅目 藍天白雲是城市新景
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很多市民在分享長沙幸福感的時候,會用「長沙藍」刷屏的方式來表達喜悅。
為了讓長沙藍成為市民朋友圈裡的日常風景,長沙城管多措並舉,通過加強渣土運輸管理、規範餐飲門面油煙管理等方式,為長沙市民留住藍天白雲,共享清新空氣和草葉花香。
近段時間,眼尖的市民應該發現,在長沙市高新區和內五區範圍內運輸的渣土車輛,已經統一懸掛「長沙市城區渣土運輸車輛專用標識牌」,這是長沙城管為規範渣土車管理,專門製作的「身份證」。
(長沙市城區渣土運輸車輛專用標識牌上印有「長沙渣運」四字、編碼以及車輛專屬二維碼。其中,編碼的第一個數字代表車輛所屬公司註冊地行政區域,芙蓉區為「1」、天心區為「2」、嶽麓區為「3」、開福區為「4」、雨花區為「5」、高新區為「6」。 )
(對即將出工地的渣土車進行清洗。)
這些專用標識牌安裝在渣土車運輸車的右側前擋風玻璃下方,車身兩側,標識內容進行了噴繪放大。這個標識牌為白綠漸變色,與新型智能環保渣土車的主要配色一致,特別醒目。
打開手機掃碼,可以快速查詢這輛渣土運輸車的運輸核准證信息、車輛行駛路線以及定位信息,通過科技化手段進一步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和駕駛員的監管。
長沙城管還將聯合交警、交通等部門,對渣土專用運輸車輛統一安裝電子車牌(RFID)和渣土行業準入牌照。科學有力的「兩牌」管理,為渣土運輸企業戴上「緊箍咒」,確保渣土運輸車輛安全運輸。
為鞏固「藍天保衛戰」勝利果實,長沙市渣土施工工地嚴格執行渣土處置工地洗車作業平臺及配套設施標準化的管理要求,強化渣土處置工地、消納場和渣土運輸線路「兩點一線」的揚塵汙染防治。推進渣土揚塵治理新規範、新機制,嚴格實行「一案多查」,全年累計組織整治行動4200餘次,出動近10萬人次,渣土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
過去的一年,長沙城管持續加大監管,嚴格規範餐飲門面的油煙排放。星辰全媒體記者多次跟隨城管執法人員開展餐飲油煙突擊檢查,從檢查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餐飲門店的油煙淨化設施已經按照標準合理安裝,並依規使用。
餐飲門店負責人除了在廚房安裝油煙淨化器,還在後廚的牆壁上還安裝了油煙在線監測設備,執法人員隨時可以打開手機中的在線監測系統,實時查看轄區範圍內的油煙在線監測儀的監測數據,掌握餐飲門面是否按照規定排放餐飲油煙。
(執法人員檢查芙蓉區朝陽路一家餐飲門店廚房油煙淨化設施。)
據了解,油煙在線監測儀會根據油煙監測情況實時更新數據,只要餐飲門面的監測儀數據出現異常,執法隊員就會抵達現場,查明原因,責令餐飲門店立即整改。
經過城管系統兩年來的綜合整治,餐飲門店排查覆蓋及油煙設施安裝任務動態「清零」,餐飲油煙防治已趨於規範化。全市19000多家餐飲門店建立了臺帳,接受城管執法部門的動態管理,同時,15127家大、中型餐飲門面,按規定安裝了油煙淨化設施,安裝率達100%。
長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圓滿收官,在過去的三年裡,長沙城管重點抓好「控塵、控燒、控車」等工作,堅持常態調度、常態整治、常態督導,推進露天焚燒垃圾高位視頻監管試點建設,首批布設8處點位,對城六區城郊結合部露天焚燒垃圾重點區域實施全天候、全時段智能預警式監管;去年累計教育整改焚燒垃圾行為1160餘起,露天焚燒垃圾得到全面整治。
漸入佳境 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長沙被稱為網紅城市,同時連續多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座有著山水洲城美譽的城市,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長沙,進而把家安在長沙。
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增加,必然會產生更多的生活垃圾,長沙科學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讓城市的方方面面和生活細節更精緻更美。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長沙垃圾分類工作的「提升年」。這一年,長沙從「設施提標、管理提檔、源頭提質、法治提效」四個方面發力,致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推動體系、收運處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體系基本完成,構建了以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型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鏈條體系,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充足,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應逐步顯現,居民支持、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比例不斷提高。
(長沙在地鐵四號線觀沙嶺站打造了垃圾分類宣傳主題站廳。 )
(廚餘垃圾清運車每天都來杏花園社區清運。)
(汪涵受聘為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大使。)
家住長沙市八方小區的市民胡先生說,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已經漸入佳境,可以說是一年一個臺階,如今走在八方小區內,可以看見垃圾分類已經慢慢成為了絕大多數居民的自覺行為。
如何快速提高市民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星辰在線專門走訪了八方小區的社區工作者和物業管理人員。
原來,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之初,社區便聯合物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入戶宣傳、線下普及聯歡互動等方式,讓居民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自覺成為扮靚美麗家園的主人。
與此同時,隨著垃圾分類工作流動紅旗制度的推行,垃圾分類達人評選活動的開展,還有垃圾桶邊指導員的辛勤堅守,八方小區現在已經形成了「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八方小區的物管公司在垃圾分類工作中主動作為,那些沒有物業的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是如何推動的呢?
在雨花區獅子山社區、開福區兔子坡小區等地方,垃圾分類宣傳站一應俱全,因為小區人口不是特別多,加上居民文明素質提升較快,這些沒有物管公司的小區已經完成了撤桶並點工作,現在一個個垃圾分類站拔地而起,不但讓垃圾分類處理的效率加快,也讓更多志願者和居民得到了更高頻次的交流互動。
在這些沒有物業公司的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顯著提升,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宣傳活動,現在小區的公共環境煥然一新。
在開展前端分類工作、大力引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的同時,長沙也早早地在垃圾的終端處理鏈條上下足了功夫。
現在,位於黑麋峰固廢處理場的清潔焚燒一期項目高效運轉,平均每日焚燒全市80%以上的生活垃圾,日焚燒發電量200萬度;清潔焚燒二期項目加快推進,預計2021年6月建成投產,屆時,長沙將實現生活垃圾的全量焚燒。垃圾分類的重點之一——廚餘垃圾,則在生活垃圾洪山園區被妥善處置,其中,餐廚垃圾由市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100%資源化處理,家庭廚餘垃圾由市廚餘垃圾處理廠集中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依託市場,處理能力也非常充足。
2020年10月1日,《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工作從「要我分類」向「我要分類」的法治時代邁進,長沙執法和管理兩手抓,推動全社會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截至12月底,全市累計進行《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五進」宣傳宣講2200餘次,周末設點宣傳940餘次,對單位(門店)實施垃圾分類檢查13200餘家次,下達責令整改1000餘起,辦理生活垃圾分類案件450餘起。
出行便捷 科學管理共享電單車
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必然產物,前幾年,共享單車剛剛進入長沙的時候,確確實實打通了市民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公裡」,實現了從居民小區到地鐵站、公交站的快速轉移。
但是近年來,一些共享電單車企業無序競爭,導致長沙的共享電單車明顯供過於求,違規停放的共享電單車增多了,且被隨意停放在地鐵站、人行道、居民小區附近,嚴重影響了市容秩序。
(現在城區能看到的共享電單車,全部都是這種上牌車輛。)
為此,長沙市城管執法局聯動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開展了聯合整治行動。
整治行動期間,全面實施集中減量治理,按電單車牌照管理規定督促企業全面清退無牌違規共享電動車,對各共享單車企業逾期不自行清理和回收無牌照電單車的,組織實行集中清理保管,累計清退無牌電動車近40萬輛,有效扭轉了共享單車無序投放、違規停放亂象。
美化道路 公共運輸環境「暢安美」
道路是城市的肌理和血管,對長沙市民而言,如果城市的道路更加通暢,城市的精緻和溫暖會更加沁人心脾。
2020年7月,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實施道路平坦行動,對達到或超過道路使用年限,井座井蓋下沉、路基縱向裂縫、路面擁包破損等病害問題的城區道路實施專項整治,重點完成嶽麓大道、湘江北路、東二環等10條道路的罩面翻新,全力打造暢通、安全、美麗的公共道路環境。
(市政工人利用夜間對路面進行維修。)
東二環自1995年12月底建成通車以來,由於車流量飛速增長,一直處於高負荷運行狀態,尤其是鴨子鋪瀏陽河橋橋面和路面出現嚴重破損。東二環維修項目於去年10月正式開工,一個月後,道路恢復平整,並且重新施劃了交通標線,有效改善了市民出行環境,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
(主幹道車暢人歡。)
(壓實湘江北路路面。黃超 張奇濤 周雨晴 高思玥 範宏歡 周旭芳 攝)
位於芙蓉廣場上的立交橋經過一個多月的整修,煥然一新。在完成立交橋提質改造後,城管部門又對五一路芙蓉廣場及周邊進行了改造,橋身被粉刷,欄杆、橋側花箱和橋上花架也進行了相應改造。
伴隨主幹道的提質改造,城管部門結合路面實際情況,同步實施了人行道的提質改造。在芙蓉中路潘家坪路口可以看到,潘家坪公交站後的人行道從原來的花壇變成了「無障礙」人行道,花壇內,新增了矮牽牛、時令鮮花等花卉。
同時,長沙全面啟動「五縱五橫」道路空間品質提升工程,從道路綠化 (含 28 個重要節點綠化)、道路路面、照明亮化、建築立面、城市家具等方面對「五縱五橫」道路進行全要素提質,整體提升城區重要主幹道的品質;重點選取機場高速、機場聯絡線、長永高速、人民東路等城市出入城道路,實施綠化、兩廂環境、公共設施配套、道路交通、跨線橋梁、道路照明等六方面全方位整治;按照「增亮、補齊、修繕、提質」原則,對湘江兩岸重要節點部位、樓宇及橘子洲景區、跨江橋梁城市照明設施進行補齊性提質建設;對全市主要道路、商圈、交通樞紐周邊違規戶外廣告、招牌、樓頂發光字進行集中整治。
一座城市的品質和氣度,還表現在城市的乾淨上。
去年以來,長沙狠抓市容環境整治,以城區主次幹道、車站廣場、重要場所周邊為重點,全面排查城區道路路面、立面、綠化、亮化、公共空間秩序等維護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環境保潔、路面整修、立面清洗、綠化維護、照明提質、秩序優化」六大攻堅行動,全力治理立面髒亂、亮化缺失、亂停亂放、流動攤販、店外經營等問題11萬多個(次),為市民營造了潔淨、有序、靚麗的城市環境。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21年長沙城管這麼幹!
2021年,長沙城管將著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實施城市管理品質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城市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建設「四精五有」新長沙。
將打造園林綠化「升級版」。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契機,繼續實施主次幹道綠化品質提升工程,全力推進「花化彩化」建設,著力建設一批街角花園、社區公園,打造一批園林綠化維護樣板路,啟動「智慧園林」系統建設。
將打造品質空間「升級版」。出臺實施城市公共空間治理辦法,在實施主次幹道道路空間提質工程外,協同推進背街小巷一體化改造,打造大氣開放精緻的景觀軸線;試點推行橋下空間治理,開展建築立面、廣告招牌、施工圍擋整治,高標準維護「一江兩岸」、主次幹道亮化設施,助力「夜經濟」發展。
將打造清潔城市「升級版」。深化道路街巷全時段清掃、路面立面高頻次清洗、公共設施和綠化深度化清潔;深入實施共享單車、機動車違停、違法建設、違規夜市、餐飲油煙、露天焚燒垃圾、露天燒烤、渣土運輸等亂象整治;加快推廣純電動新型智能渣土車,推進「多杆合一」建設,實施人行道箱多、杆多、櫃多、墩多專項整治。
將打造固廢治理「升級版」。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構建「全社會參與、全鏈條暢通、全方位覆蓋」垃圾分類體系;建成汙泥與生活垃圾清潔焚燒二期工程,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
將打造智慧城管「升級版」。構建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四位一體」的精細化管理體系;加快啟動城市綜合管理服平臺建設,打造「經濟實用、數據聯通、功能完備」的智慧城管系統,加快推進環衛車智能化改造。
「四精五有」理念的貫徹落實,讓長沙的顏值飛升,城市的氣度得到進一步彰顯。城市管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長沙城管人一直在路上,守護這座城,扮靚這座城,讓長沙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