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氣候會議見證強勢中國 美國角色相形見絀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秋恆報導 有媒體稱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折射了國際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即「美國已不再是唯一主角」。德國《金融時報》則認為,中國在這次會議展現的強勢作風,見證世界新秩序的誕生。

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導,德《金融時報》稱,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向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不過為了避免會議破局,他還是得離開會議中心兩次,到中國總理溫家寶下榻的旅館和他親自談。知情人士透露,溫家寶在歐巴馬第二次來訪時,還讓他等了超過半小時,理由是正與其他人談話。此外,溫家寶只到會議中心一次,說明中國的立場,與歐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盧拉不同,溫家寶也沒參加25國協議的磋商,他的代表甚至消失了好幾個小時。

文章稱,多年來,中國積極與130多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77國組織(G77)建立關係,該報指出,許多非洲國家現在相當仰賴中國外援,現在的中國就像是1970、1980年代的美國和蘇聯,到處吸納衛星國。歐洲的外交官因而分析,蘇丹在這次會議上對主辦國丹麥不假辭色,背後一定是中國主導。

德國《金融時報》認為,哥本哈根會議見證了世界新秩序。強勢的中國,讓美國身為全球領袖的形象相形失色,哥本哈根會議後,中國不再只是強權,而是終於躋身世界強權。針對中國在氣候會議扮演的角色,默克爾在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也指出,這個世界正處於「過渡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是「自信的中國」。

相關焦點

  • 德媒:歐盟勾勒與美「重啟聯盟」路線圖
    德媒稱,在川普時代的動蕩之後,歐盟希望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結成新的聯盟。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現在提出初步建議,包含貿易政策、抗擊新冠疫情、氣候保護、多邊主義和維護和平等五個優先事項。
  • 美國「黑五」線上熱過線下 英媒稱與中國「雙11」相形見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傳統上是屬於實體店的折扣日,但今年的「黑五」,線上顯然比線下銷售更熱。路透社27日的報導稱,今年美國「黑五」網絡銷量大增,實體店的客流量只能算「湊湊合合」。美國零售諮詢公司「增加顧客合夥」公司總裁表示,根據對美國不同地區監測的結果,「目前來看客流量還可以,但不是太好」。
  • 變異病毒已到美國?美媒稱英國"全球棄民",德媒稱"歐洲病夫"
    儘管如此,這種變異病毒還是到達了美國,美媒見狀開始落井下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下屬媒體CNBC於12月21日刊文《疫情失控情況下,被多國切斷航班往來的英國儼然成了"全球棄民"》。不僅美媒,歐洲媒體也發起了吐槽。德媒《每日鏡報》在當天頭版貼了一張詹森的照片,一旁配文"歐洲病夫"。
  • 德媒:中國氣候承諾為美國樹立榜樣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9月23日文章,原題:北京打起了氣候牌當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正面攻擊中國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外交方式進行反擊,宣布了其國家的新氣候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拜登演講三次提及「美國領導世界」 德媒潑冷水:中國崛起
    《紐約時報》說,儘管深陷危機,拜登仍試圖描繪一個樂觀的未來,稱美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並呼籲美國人「重建美國夢」。雖然拜登的感恩節講話被《紐約時報》稱為他贏得大選後的第一個「非政治性」演講,但事實上,他不忘強調前一天所說的「美國已準備好領導世界」。拜登說,美國將建立領導世界的經濟,也要領導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拯救這個星球。
  • 美媒:美國不是可憐的巨人 軍力讓中國相形見絀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4月27日文章,原題:我們應將制衡中國的界限劃在哪?美國是時候認真制衡中國了?在政策權威學者羅伯特·布萊克威爾和阿什利·特裡斯看來,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但意識到需要制衡崛起中的大國僅是開端:關鍵問題是如何付諸實施,以及應將界限劃在哪裡。
  • 默克爾剛剛表態,德媒就對中國釋放這一信號?中方大使館火力全開
    西方國家意見不合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北約會議上批評北約秘書長,言論中表示,北約存在實質性戰略錯誤,沒有保障美國根本利益,在某些經濟事務處理上偏向亞洲國家,在軍事方面試圖放棄美國軍事保護。蓬佩奧所言就是德國與法國有違美國意願,法國提出歐洲聯軍,打造屬於歐洲的軍事力量,而不是長期依靠美國軍事保護,德國不顧美國反對,默克爾在經濟合作方面立場堅定,相繼與中國、俄羅斯開展貿易合作,華為5G與北溪二號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
  • 澳媒:中國的「西進」戰略如火如荼 令澳相形見絀
    《西澳大利亞人報》8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創新如火如荼它們是西方很少有人聽說過的城市,它們是西方人不知道的品牌。但在中國,它們是經濟故事的一部分。中國四川省的成都離最近的海灘有1300公裡之遙,人口約1500萬。成都如今是中國「西進」戰略的一環。
  • 德媒稱樂高比黃金保值但在中國例外:因為有"山寨"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德媒稱,這些五顏六色的塑料積木不只是小孩兒玩具,在一些理財者眼中,它們還是投資良機。事實上,關於樂高玩具能夠「保值增值」的說法已經傳了不是一天兩天,也有人爆料,這款玩具早已成為黑市洗錢、交易的最愛。
  • 德媒:美國近70%的子宮切除術屬過度醫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德媒稱,研究人員發現:美國近70%的子宮切除術,西班牙四分之一的膝蓋更換手術都屬於過度治療範疇。
  • 美媒:美國的優勢不意味其可對中國發號施令
    原標題:美媒:美國不是可憐的巨人 軍力讓中國相形見絀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4月27日文章,原題:我們應將制衡中國的界限劃在哪? 美國是時候認真制衡中國了?在政策權威學者羅伯特·布萊克威爾和阿什利·特裡斯看來,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
  • 中國關閉美駐成都大使館,獲德媒點讚,感嘆:時代真的變了
    要知道美國總統川普不久前才下令對華為制裁。這件事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已經不再是一超多強的局勢,慢慢地,中國也變得強大起來,就像華為一樣,從當初的全面制裁到最後逐漸開拓,立足海外市場,中國和國企不會被美國的制裁嚇到,反而能激勵我們越來越強。
  • 終於,英媒發現中國一個驚人消息,多國相形見絀,世界離不開中國
    後疫情時代,中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制定利用國內外市場雙重循環的發展戰略,成功帶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成為全球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種情況下,英媒發現一個事實,中國已成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已離不開中國。
  • 中國黑科技幹擾貨輪GPS信號?專家:德媒想像力太豐富
    德媒想像力太豐富【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德國媒體24日援引《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德國版最新一期的文章稱,幾個月前,不少進出上海港的貨輪都出現了GPS信號異常的情況。此類異常疑為中國測試新型電子戰武器造成。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衛星定位領域學者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關報導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臆測,事實上,GPS信號受到幹擾的情況十分常見。
  • 德媒揭露:美國煽動香港騷亂違反國際公約
    德國《商報》網站8月19日發表題為《美國錯誤地插手香港抗議活動》的文章,作者為德國《經濟周刊》前主編斯特凡·巴龍。文章稱,1970年美國對反對越南戰爭的人製造的所謂「肯特州立大學慘案」或1992年洛杉磯騷亂中使用軍隊和國民警衛隊,表明了美國政府是如何嚴厲維護公共秩序的。同一個美國現在卻敦促香港和北京保持克制。與此同時,它自己卻通過建議、行動和金錢來煽動衝突。
  • 美媒: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逐漸超越美國,拜登「壓力山大」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正在超越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發布時長約16分鐘的專題視頻——《中國目標成為全球氣候變化議題領導者》,表達了上述觀點。
  • 美媒稱中國正成世界工廠生態系統:美企放棄中國不容易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正成為世界工廠的廣泛生態系統,美國公司很難放棄中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18日報導,阿利克斯合夥公司零售業務主管比爾·劉易斯說,早在2011年發生棉花價格衝擊時很多美國公司就開始重新考慮對中國工廠的依賴了。
  • 韓媒:北京首爾聯手打造明淨天空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韓媒稱,第二屆韓中知事省長會議27日在北京舉行,兩國與會者在會上商定合作解決大氣汙染問題,並發表聯合宣言。據韓聯社11月27日報導,本屆會議以「中韓地方政府攜手走進新時代」為主題,雙方就合作改善空氣品質和應對氣候變化達成一致,商定將友好城市交流與傳統青年、體育賽事等掛鈎,積極開展人文交流和旅遊合作。首爾市表示,之前有過兩國個別地方政府承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先例,但兩國地方政府集體商定一致應對有關問題尚屬首次。
  • 夜深了,聽德媒講個「中國策反間諜」故事
    在新職務的助力下,迪特爾夫婦出席各種國際會議,並繼續向聯邦情報局提供信息。這家智庫的一個分支機構還會在歐洲其它國家舉辦活動和研討會,並從與會人士身上獲取信息。中國也曾多次成為迪特爾夫婦出差的目的地。「每日新聞」援引德廣聯消息稱,中國情報機構曾試圖在上海一家大學和這對夫婦建立關係,當時迪特爾臨近退休。報導稱,德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情報機構試圖招募位於職業生涯晚期的人並不少見。
  • 美媒:中國努力維持與美國氣候合作 尋求與各州建立聯繫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導美媒稱,在美國總統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中國正努力維持與美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即便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將繞過白宮尋求與美國各州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2日報導,中美官員過去一周在北京舉行的會晤反映出美國政界對能源問題存在著相互矛盾的訴求。該協定曾是難得的實現中美團結一致的平臺。中國為加州州長傑裡·布朗鋪上了紅毯,布朗日前到訪中國參加一個國際清潔能源論壇並會晤了中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