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這句藏族諺語裡彰顯著一段綿延千年的藏地老百姓與茶飲文化相愛交織的生活常態。
茶葉何時起在藏地成為了普遍的飲品?
《宋史》有載,公元983年,漢藏邊境就有小額的茶葉貿易。至公元11世紀前後,漢地的茶葉已經通過種種渠道運往西藏。而茶葉大規模引進西藏,應歸功於漢藏邊境的茶馬互市。當時,綿延不斷的戰爭使漢地戰馬緊缺,而擁有良馬且地處西南邊陲的藏人對茶如饑似渴。於是,茶馬交易風生水起。四川雅州(今雅安)逐漸成為茶馬互市中最為興盛的茶葉種植基地,這裡專門生產一種最受藏人歡迎的黑茶類邊銷磚茶,原料一般為粗茶,成本低,經發酵、蒸製消毒和放入磚形模具加工壓制而成。
於是,銷往西藏的邊銷茶成品或金尖,或康磚,源源不斷地通過騾馬隊輸送到日光城拉薩,再以拉薩為集散地,銷往西藏各地,走進千家萬戶。
高氟茶危害逐漸顯露
茶樹天然具有吸附土壤和空氣中氟元素的天性,磚茶中的茶鹼、單寧酸、維生素,也有效彌補了西藏老百姓飲食中的缺陷,分解長期因吃肉製品和乳製品帶來的高脂肪,強身防病作用不言而喻。但長時間以來,藏地老百姓日常飲用的磚茶大部分氟含量超標,據自治區有關部門的監測表明,西藏農牧民日均磚茶氟攝入量為24.98mg,超過成人標準(3.5mg)的7倍以上,老百姓面臨的飲茶型地氟病潛藏風險十分嚴峻。研究人員發現,長期飲用含氟量過高的磚茶是罪魁禍首。長期從事地方病研究工作的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副所長趙生成稱,這是一種生活習慣病,源於長期不正確的煮茶和飲茶方式,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不知不覺患上疾病。
「損害骨骼、牙齒甚至會引起慢性中毒。」趙生成說,長時間超劑量攝入氟,會對牙齒、骨骼和全身代謝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是飲茶型地氟病的特徵性損害。這些年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許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地氟病,把自身已出現的症狀當成風溼性關節炎等治療的大有人在。」
「每天早晨不喝新鮮的酥油茶,就好像全身不舒服。」40歲的次仁旺姆,每天清晨煮一壺新茶,打成酥油茶,一邊喝茶一邊吃糌粑,飲茶習慣從未改變。
「聽老人說,喝過濃的茶會得三高,但之前並不知道飲茶還會得一種叫地氟病的。現在政府推廣健康茶,我開始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是否出現了一些專家所說的症狀。」次仁旺姆說。
在西藏,和次仁旺姆一樣,很多老百姓不了解高氟茶給身體帶來的危害。記者了解到,西藏飲茶型地氟病研究始於2006年,研究人員初步確定全區74個縣(區)均屬於飲茶型地氟病病區。2012至2015年,中國地方病控制中心協助西藏疾控部門在7市(地)12個縣(區)開展了飲茶型地氟病調查工作。「調查結果表明,西藏磚茶樣品氟含量均值731.88mg/kg,是國家標準上限300mg/kg的2.4倍,符合國家標準的磚茶樣品只有1份,合格率不足1%。」趙生成介紹。
自治區衛健委一項數據表明,2019年,在全區74個縣(區)中,抽取有飲用邊銷茶習慣的鄉村開展了病情現場調查,通過每村抽取10戶家庭同步進行臨床篩查和邊銷茶樣品採集,並測定氟含量。在共採集的1873份樣品中,磚茶氟含量合格率僅為6.35%。2019年,累計臨床檢查25歲以上48.7萬人,篩查率為28.32%,疑似氟骨症檢出率為6.86%。趙生成說,這說明西藏飲茶型地氟病嚴重影響著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
推廣健康茶擺上日程
究竟什麼樣的茶屬於健康茶?趙生成說:「低氟邊銷健康茶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且氟含量低於300mg/kg的磚茶。」
為遏制飲茶型地氟病蔓延趨勢,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出臺文件,制定規劃。2006年商務部等8個部委對確保邊銷茶質量安全提出了總要求;2017年,國家衛健委、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十三五」全國地方病防治規劃》,要求有效控制飲茶型地氟病危害;2018年,國務院牽頭協調有關部門針對邊銷茶氟超標問題提出政策措施;2019年,國家民委等7部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廣低氟邊銷茶的通知》,旨在逐步讓民眾形成健康飲茶的認知。
但據西藏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表明,多年來,西藏健康茶市場始終低迷。一部分原因是:通過提高原料中嫩葉比例生產的低氟健康茶,成本難以控制,價格普遍偏高,普通老百姓難以承受。且長期以來,邊銷茶生產加工主動權並不在西藏,西藏屬於被動流通。數據表明,目前四川邊銷茶佔據西藏市場的主體,僅四川雅安邊銷茶就佔西藏市場份額的95%。
據測算,全區邊銷茶年需求量約為2.8萬噸,但2019年全區茶葉產量僅84.3噸,自產茶佔比極低。作為全區唯一的磚茶生產企業,林芝易貢茶場年產磚茶產量也只有45噸。
對此,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批示:「要加大加快西藏茶葉生產,爭取在低氟茶供應上佔有一定的份額。」
2019年7月以來,在國家邊銷茶統籌管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的指導下,自治區黨委、政府精心部署,區民委密切協調相關部門,在全區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推動開展推廣健康茶各項工作。
一手抓外部供應,一手抓自產擴量。2019年12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牽頭扶貧辦等多個部門聯合組成「林芝市茶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行程2200公裡,對察隅、波密等縣已有的茶場進行系統調研,先後制訂了3個茶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到2030年全林芝市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2020年6月,自治區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健康飲茶」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內推廣健康茶工作方向、目標任務、政策導向和方法步驟等。
10月22日,一批健康低氟茶從拉薩發往其他6市(地)。自治區商務廳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負責人楊佔輝介紹,此次試點範圍包括西藏7市(地),面向農牧民、農牧區學校寄宿生、城鄉低保群眾、集中供養孤兒、特困人員等群體,涉及至少120個鄉(鎮)和13所中小學,共發放18.5萬公斤低氟茶葉,其中5萬公斤由政府補貼向農牧民低價銷售。
普及健康茶仍需發力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推廣普及健康茶必須面對的問題:消費者是否接受低氟健康茶?這項原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潛績工程,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拉薩市老城區一家名為雙環的磚茶店內,一位老人購買了一箱金尖磚茶。「通過收音機、電視等了解到政府正在推廣健康茶,之前也試著買過,貴,但主要是茶味不如這些。」仁青塔松老人指著剛買的一箱普通磚茶說。
經營這家磚茶店的老闆陳登全也向記者表達了經營低氟茶所面臨的困境:「我在拉薩做藏茶生意20多年,有固定的回頭客,對低氟茶我個人的看法是:低氟茶價格偏高,其次是人們習慣把茶放到鍋裡煮,因為低氟茶的葉子太嫩,煮得太久口感不好。所以,不太容易被群眾接受。」
西藏林芝市易貢茶場生產部部長黃華林說,2020年,林芝易貢茶場種植並生產製作2000餘斤的低氟磚茶,目前已銷售完成。「但是,低氟磚茶因為成本高,口感又與傳統高氟邊銷磚茶有差異,因此,讓老百姓改變生活習慣,接受健康茶還有待時日。」
今後,西藏將緊緊圍繞「健康茶生產銷售」和「健康飲茶普及教育」兩個環節,大力推廣健康茶。自治區層面就做好西藏健康茶推廣工作著重提出,當前,要抓住「供給、監管、宣傳」三大關鍵環節,抓住關鍵問題,加強對健康茶的生產扶持、市場引導和資源整合。突出源頭治理,大力規範健康茶流通市場。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群眾樹立健康飲茶觀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