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5月24日電 題:西藏僜人夏電夏和他的民俗陳列館
作者 王勻 曾嘉
「如果大家想了解原始人類生活,請來僜人民俗陳列館;如果大家想了解今天僜人的幸福生活,請來僜人民俗陳列館;如果大家想嘗嘗僜人自製的手抓雞肉飯,請來僜人民俗陳列館。」
在5月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自籌資金創辦世界首個僜人民俗陳列館的夏電夏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僜人民俗文化歷史,一連向人們發出3個邀請。
僜人,居住在西藏東南與印度交界地區,喜馬拉雅山脈以東、橫斷山脈西部的西藏察隅平均海拔2200米的林區。僜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目前居住在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的僜人不足2000人。
「我們僜人有這麼一個說法,帶上一把刀,五條繩,可以長期生活在森林裡。刀可以徵服動物和森林,繩子可以做成各種繩套用來捕獲獵物。」皮膚黝黑,身形精瘦的夏電夏邊說邊用手勢比劃著。
上世紀60年代前,僜人一直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生活水平處於刀耕火種階段。長期處於原始生活狀態,加之人數稀少,僜人被稱為「米什米人」,意為「不開化的人」。
如今,夏電夏和其他僜人同胞們住進了察隅縣僜人新村中,家家戶戶通水通電通路。夏電夏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從1967年從大山上搬下來後,曾經連大山都走不出去的僜人,如今也能坐上飛機,全中國各地到處跑了。
「2012年我去上海參觀世博會,每個國家的展館中都展出自己民族有特色的物品,讓世界各地的人去了解。看完這個,我心裡就萌發了想開一個僜人民俗陳列館的想法,讓更多人來了解我們僜人的民俗文化。」夏電夏說。
從上海回來後,夏電夏就一門心思撲在陳列館建設上。傳統的鍋碗瓢盆、捕獵工具、生活用品等,他挨家挨戶花錢收購。村裡人一開始對他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些村民在收購傳統器具時還順勢哄抬價格。
「一些本來只值一百塊(人民幣)的東西,人家要六百,沒辦法啊,老的東西越來越少,再貴也得買。」夏電夏把幾十年來積攢下來的積蓄用於裝修和購買陳列館所需的物品,可村民並不買帳,不少人表示,破舊得連扔了也不會要的東西,夏電夏卻收集起來當做寶貝,誰會來看?
在爭議聲中,老夏的陳列館接待了一批批的遊客,陳列館中展出著過去僜人居住的簡陋房屋模型,收藏了200餘種僜人以前在深山老林打獵用的各種工具、生產生活用具及手工藝品實物和上百張圖片,讓不少遠道而來的遊客對僜人的民俗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今,不少遊客來到僜人新村,都會到夏電夏的僜人民俗陳列館免費參觀。吃雞肉手抓飯、喝雞爪谷酒,在體驗僜人民俗生活同時,不少人還會選購村民製作的傳統手工藝品作為紀念。
裹著白布巾,穿著繡花短衫的夏電夏笑著對中新社記者說,陳列館也許是世界上最小的,但卻記錄了僜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而當初那些對修建陳列館頗有微言的村民如今也從中獲利,不斷增多的遊客帶動了手工藝品的銷量,僜人們多了一份「外快」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