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一種感同身受,那就是共情

2020-12-22 藍色學堂

來源|本文內容綜合選自伊爾斯·桑德的《共情溝通》

編輯|零什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01

樊登都在推薦的共情溝通究竟是什麼?

樊登最近推薦了一個詞,叫「共情溝通」,共情溝通是指傾聽者(傾聽者可以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也可以是普通人。)對傾訴者的經歷感同身受,引導傾訴者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問題的根源,影響並改變他。

共情這個詞我們都並不陌生。

在最近的高以翔去世的悲痛消息傳播中,就能體現廣大網友共情能力。

有太多的的人為了蹭熱度而趁他屍骨未寒之時對他和他的家庭評頭論足,可是不知道又有幾個是可以站在他的家人和朋友的立場上,真心地悲憫這個生命的消逝呢?

而共情能力,我們也可以叫作同理心。

就是在別人悲痛的時候,你設身處地地懂得他的悲痛。

別人煩惱的時候,你設身處地地懂得他的煩惱。

共情能力,就是感同身受。

同理,共情溝通,就是在溝通中融入一點共情技巧。

懂得共情溝通的人,人際關係都會經營得很好。

今天我們要說的共情溝通的概念,基於心理學知識,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

1、傾聽者藉助傾訴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2、傾聽者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傾訴者的人格和他的經歷之間的聯繫,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

3、傾聽者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取得反饋。

02

世界上只有一種感同身受,那就是共情

11月初的時候王源弟弟上了熱搜,他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上演唱他的新歌《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時候沒有控制住情緒崩潰大哭。

他唱完之後臺下的觀眾沉默了很久。

他在上臺之前說,大家看舞臺上亮嗎?但我看你們其實很黑。

可是還是會有大眾評審說,「哭鼻子沒有什麼太大用處。」

他還只是一個00後的19歲的孩子啊。

可是他承擔了多少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負累,才會寫出歌曲中那樣沉重的歌詞?

這世上除了我/只有千萬個你

逃離那些讓你/波動情緒的事情

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覺得虛偽你逢場作戲

……

每天都笑著暖的像太陽/可是否是真的快樂呢

是否你有看過我/獨自難過的生活

你說天塌下來你會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

只是我的習慣罷了/其實也有一面脆弱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

每個人都有一個脆弱的角落,不為人知,也未有人知。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共情去努力感受他們的悲歡。

03

如果可以跟她們共情溝通,結果是不是會不那麼殘酷?

韓星崔雪莉在最美好的年紀離開了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人都為這個美麗的女孩子悲慟,紛紛惋惜人間再無水蜜桃。

可是她生前曾遭網絡霸凌,跟風罵她放飛自我的人也是數也數不清。

再後來到具荷拉,再到車仁河,短短50天,三個女孩子香消玉殞。

人們說著,雪崩來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然而,我們都看過雪莉對著屏幕不斷往嘴裡塞食物時眼神的凝滯。

我們也都看過她說「請多多疼愛我吧」笑容的落寞。

可是沒有人真正在乎,其實不是她們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世界放棄了她們。

如果在她們苦笑著面對生活的時候,在她們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有人能夠問候她們——

我一直好奇你到底在忙些什麼?

我一直在擔心你是否一切順利,還是哪裡會出岔子?

我注意到你最近情緒低落,面露憂色,這讓我在考慮有沒有什麼能夠幫到你的事情?

人在痛苦的漩渦中時,哪怕一根稻草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也有可能是救命的那根。

如果我們都懂得共情溝通,去和身邊可能或正在陷入抑鬱狀態的家人朋友們深入地交流,了解並開導她們,至少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是有人關心他們的,他們不是一個人在和消極情緒孤軍奮戰。

那麼,或許生活會好過很多,人們就會不那麼脆弱不堪吧。

04

學會共情溝通,在這個悲涼的世界守望相助

共情的基本方法有三個:傾聽、複述和認可。

在進行共情溝通時,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溝通時融入共情。

1.有限的信息和沉默

假如你想讓話題深入,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放慢節奏,一次解決一件事情就好。片面追求儘可能多的信息是毫無意義的,能否對問題深入溝通才是關鍵。

控制節奏,記得在對話中隨時暫停。不要讓對方喋喋不休的言語對你造成過度的刺激,因為這可能會讓你陷入自顧不暇的窘境。

2.一起靜坐

也許你認為保持安靜微不足道,對方獨自就可以完成,他們選擇與你對話的目的就是想要暢所欲言。但與另一個人一起保持安靜和獨自一人保持安靜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假如你們在靜坐的過程中能保持眼神交流,往往會收穫奇效。

假如你作為傾聽者的唯一成就就是為對方創造了一段安靜的喘息之機,舒緩了對話節奏,那麼這麼做本身就比其他方式更有意義。

3.複述

複述是個簡便易行的方法,但往往能帶來不俗的效果。複述帶來的諸多優勢之一就是能夠降低我們日常習慣的對話節奏,給傾聽者和傾訴者創造了協調同步的機會。練習複述的方法就是把你耳朵聽到的話重複一遍。

在複述之後,你可以通過這個問題來向對方確認一下:「我是不是說到了重點,或是遺漏了什麼?」

4.同情

我們練習同情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對方感受,並告知他們我們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話來表達,「這對你來說可能著實不容易。」我們通過發揮想像力來遐想對方的實際情況,儘管可能有時猜測不準,但對方往往會對主動理解他們處境的努力表示讚賞,這會激發他們展示更多關於自己的信息。表達同情基本的模式就像是這樣:「這一定……」

就像可以練習揣測他人情感,我們也可以嘗試與對方發生情感共鳴。表達同情的要點並非在於你說什麼話,更關鍵的是要運用好面部表情和說話語調。你的聲音和面部表情可以跟隨對方的情緒同步變化,只有這樣對方才能真正感覺到你理解了他們的心境。同情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話語來表達,僅靠一聲飽含同情的嘆氣就能做到。

5.認可和理解

如果你想要幫助一個人變得強大,你要向對方示以同情和認可,並且複述他們的話語。舉個例子,如果你對一個人說如果對方能變得外向一點就好了,那一定會適得其反。對方會變得不高興,心情低落,頑固執拗,甚至變得更加內向。這種現象叫「改變悖論」。

當我們在承受壓力時往往會拒絕改變,這只會帶來不安全感,伴隨著一個人不安全感襲來的還有他們負面特徵的顯現。我們可能會因此變得多疑,執拗,拒絕改變現狀,竭力保持舊習和自我認知。

溝通我們避免不了私人對話,然而私人對話很容易陷入問題漩渦。

就像一個孩子磕破了膝蓋,周圍人的關注點全都集中在了膝蓋上面。

通過將注意力由表面問題轉移到問題的根源和情感上,不僅有助於舒緩緊張的情緒,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結束話題的好方式,能夠讓對方重燃鬥志。

對很多人來說,能被他人全神貫注地關注超過兩分鐘時間是件很罕見的事情。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種感覺像是被愛所灌溉,深深滋養了他們的靈魂。

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但或許我們可以靠共情的溝通來改變與保護我們身邊的人。

書名:《共情溝通:讀懂並影響他人的核心奧秘》

作者:伊爾斯·桑德

譯者:費大壯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簡介

伊爾斯·桑德(Ilse Sand),丹麥著名心理治療師,丹麥心理治療學會會員。接受各類心理療法的專業訓練,現為心理諮詢督導、培訓講師。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種天賦》風靡全球,成為高敏感者的福音。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你的話題總是枯燥乏味?為什麼你永遠說服不了別人?為什麼你總是不懂別人的心思?當日常對話陷入僵局或適得其反時,本書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適當運用本書中的方法,你將會收穫奇特的效果。

本書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心理學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比如傾聽、複述和同情。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每一個人,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屢試不爽。書中還有一些快速提升溝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變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寫信和關注一切非語言的東西。還有許多看起來有益無害的建議,比如讓對方保持幾分鐘冷靜狀態並反思你們倆之間的聯繫,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對方釋放積壓已久的悲傷和壓抑。

運用本書中的共情技巧,你的人際關係將會迎來180°的大轉變!懂共情,別人才會喜歡你!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你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一種「共情」
    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一些話語「我能理解你 / 對於這個,我深有同感 / 我懂你的意思……」用一個大家所熟知並被高頻率使用的詞語來形容這種說法,就是「感同身受」。感同身受,顧名思義,這種感覺如同自己正在親身經受。
  • 共情不單是感同身受,耶魯大學教授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共情
    耶魯大學教授保羅·布魯姆在《擺脫共情》一書中告訴我們,共情實際分為兩種: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情緒共情,指的是我們能夠準確的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和情緒。通俗的說,就是對他人「感同身受」。而認知共情,是指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理解他人腦中想法的能力。光看定義,我們或許仍然覺得抽象晦澀。
  • 夜讀丨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世上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的苦與痛真正地感同身受。只有針扎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疼。
  • 這個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感同身受,原意是指心裡很感激,現在的大概意思就是,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人生永遠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西晉的時候,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此消息傳到宮中的皇帝晉惠帝耳朵裡,他坐在龍椅上大為不解,問群臣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他是皇帝,有太監宮女伺候,有朝廷的賦稅養活,深居宮中當然衣食無憂,才會鬧出如此笑話。
  • 共情三部曲:從守望相助,到感同身受,再到不由自主
    橙全心理「共情」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過程,也就是同理心,人的共情包含 3 個層次。最外邊一層的是同情和關心,是基於共情採取了「守望相助」的行為,是經過了思考的有意識的反應。中間的一層是「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的核心層次,比情緒感染更進一步,是體驗過了相同的處境,充分了解他人的當前的體驗,有了同樣的感受和理解。比如演員去體驗生活之後才能真正地理解角色的狀況,知道如何「為他人著想」。 這裡有了更多的捲入部分,就是在自己身上去扮演那個人的一切一切的體驗和感受。
  • 「感同身受」很重要,做好共情溝通徵服人心
    溝通的最高境界是共情溝通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就是說話,就是讓彼此雙方理解,感覺這些是很簡單的事情,畢竟每個人都長著一張嘴,每個人都能夠「口吐蓮花」,但這只是一種偏見。溝通很多類型,不管是書面還是語言,不管哪一種,溝通最高的境界是共情,也就是日常我們常說的同理。
  • 「網絡超火」的空間短句: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網絡超火「的空間短句: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1.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2.活著和喘氣是兩碼事,別太滿足現在,但要珍惜當下。
  • 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半途而廢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人生是需要奮鬥的,只有你奮鬥了,失敗後才會問心無愧;人生是單行路,只有奮鬥了,才會有光明的前途;人生中有許多的競爭對手,正因有這麼多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更得奮鬥!時光是個寶,隨時都在跑,任你去追逐,逝去又無蹤,若要緊跟隨!機遇是難求的,失去了就不會再來,把握好現有的機會,努力進取,那麼你將會得到不菲的收穫。
  • 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世上沒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未經他人事,莫勸他人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演戲,一個入戲僅此而已。你站在我的位置,你就會知道我的感受,你就知道我受了多少委屈還義無反顧選擇你,結果你的態度讓我失望透頂。原本以為你都懂,我還自以為很幸福。
  • 共情能力測試,你真的能夠感同身受嗎?
    當你對他人共情的時候,也是他人最容易感受到你的關心、理解和愛的時候。   你的共情能力如何?   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呢?   為此,蘇米君聯合國內專業心理測評團隊DiggMe特別獻上《共情力專業評估》。
  • 在泛濫的共情與理性的道德之間:如何從共情走向善行?
    但在另一面,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的感嘆:人和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世上並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這回事。真正的感同身受,是極為罕有的。當我們看到遠方的苦難,我們會有某種程度的共情,但很少有人能真的完全感受到別人所遭受到的痛苦。那些輾轉反側,抑或是痛不欲生,很多時刻,都只有當事人自己去扛。承認這一點,首先是對他人的苦難的尊重。
  •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王源說得真對呀
    上一年王源參加了《我是唱作人》,他自己創作的幾首都是挺好的,但給溫姐最深印象的還是那首《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對其實只有一個人,一個人在夜裡哭著,哭到頭疼直到睡覺,沒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聽到歌聲時就已經有莫名的觸動,說起王源相信很多人都認識,年少成名,有人說他很走運,年紀輕輕就火紅火紅的。但世上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飯,在火的背後誰又知道他經歷過什麼。就像他說的,你們看我很亮,但我看卻是很黑。
  • 悲傷的人更喜歡聽悲傷的歌,世界沒有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一段故事,無法述說,就只能放任那些在深夜裡對自己傾述。所有不能說出口的深情,都藏在每一天的晚安裡,說真的,有些經歷真的很難忘,我也會鬱鬱寡歡,也會在深夜裡兀自哀傷,畢竟他們生而不是我們,很難與你我共情吧。
  • 學會共情,輕鬆破解親密關係,夫妻恩愛
    通過麋鹿這麼多年婚姻、家庭心理諮詢案例分析發現,來訪者們真正在意的是當自己內心痛苦、脆弱、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伴侶能不能理解自己,能不能與自己產生共情?什麼叫共情呢?你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共情就是同理心,就是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能力。
  • 共情溝通,是高敏感者拯救別人也讓自己獲得自救的最好方法
    在這世上,有些人天生就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而如感同身受,但有一部分人卻天生麻木不仁,如封印在石頭裡的青蛙,無法理解任何別人。因此,共情,對有些人來說非常容易,對有些人來說卻難如登天。高敏感人士就是那些更容易受他人影響的人。
  • 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共情,讓人與人建立連接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所做的所為,就是別人心中所想的、別人想要聽到的答案。卻不曾想過,我們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無法精確地揣摩到別人的心思,也就無從作出相對應的理解與反應。那麼怎麼樣才能知道別人心中所想?美國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利在他的書中《共情的力量》中所說的「共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人,並作做出回應。
  • 我聽過最大的笑話,就是「感同身受」.
    甚至會說「多大點事啊,這些我又不是沒經歷過」,可是我明白,能走到最後那一步的,一路都撐得很辛苦。我們無權指責,更無權非議。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知道消息的同學、老師、親戚都來安慰我,說能夠體會我,能夠感同身受。我很感激他們的善意,但還是無法減少我的悲傷。
  • 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如何緩解「共情疲勞」
    (來自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3.邊界感缺失如果你總覺得自己應該對別人的情緒負責,這其實是一種邊界感不清晰的表現。尤其在家庭成員、親朋好友這樣的內群體之間,他們可能會認為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責任,或者他人唯一能求助的人只有自己,出於內心的同情、關愛、愧疚或者莫名的責任感、使命感而」奮不顧身「。
  • 川普講話貌似簡單粗暴 實際上他是個心理共情大師
    是因為他掌握了一項心理學上特別重要的秘密武器:共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就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了如指掌,提出建議、意見的時候也很注意界限,與他們交談總能如沐春風。英文中,這種能力被稱為Empathy,中文翻譯成共情。
  • 王源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完整歌詞
    王源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歌詞是什麼?在最新一期的《我是唱作人》中,王源在演唱自己的歌曲時非常的觸動內心,很多粉絲都想知道這首歌歌詞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