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文內容綜合選自伊爾斯·桑德的《共情溝通》
編輯|零什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01
樊登都在推薦的共情溝通究竟是什麼?
樊登最近推薦了一個詞,叫「共情溝通」,共情溝通是指傾聽者(傾聽者可以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也可以是普通人。)對傾訴者的經歷感同身受,引導傾訴者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問題的根源,影響並改變他。
共情這個詞我們都並不陌生。
在最近的高以翔去世的悲痛消息傳播中,就能體現廣大網友共情能力。
有太多的的人為了蹭熱度而趁他屍骨未寒之時對他和他的家庭評頭論足,可是不知道又有幾個是可以站在他的家人和朋友的立場上,真心地悲憫這個生命的消逝呢?
而共情能力,我們也可以叫作同理心。
就是在別人悲痛的時候,你設身處地地懂得他的悲痛。
別人煩惱的時候,你設身處地地懂得他的煩惱。
共情能力,就是感同身受。
同理,共情溝通,就是在溝通中融入一點共情技巧。
懂得共情溝通的人,人際關係都會經營得很好。
今天我們要說的共情溝通的概念,基於心理學知識,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
1、傾聽者藉助傾訴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2、傾聽者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傾訴者的人格和他的經歷之間的聯繫,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
3、傾聽者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取得反饋。
02
世界上只有一種感同身受,那就是共情
11月初的時候王源弟弟上了熱搜,他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上演唱他的新歌《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時候沒有控制住情緒崩潰大哭。
他唱完之後臺下的觀眾沉默了很久。
他在上臺之前說,大家看舞臺上亮嗎?但我看你們其實很黑。
可是還是會有大眾評審說,「哭鼻子沒有什麼太大用處。」
他還只是一個00後的19歲的孩子啊。
可是他承擔了多少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負累,才會寫出歌曲中那樣沉重的歌詞?
這世上除了我/只有千萬個你
逃離那些讓你/波動情緒的事情
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覺得虛偽你逢場作戲
……
每天都笑著暖的像太陽/可是否是真的快樂呢
是否你有看過我/獨自難過的生活
你說天塌下來你會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
只是我的習慣罷了/其實也有一面脆弱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
每個人都有一個脆弱的角落,不為人知,也未有人知。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共情去努力感受他們的悲歡。
03
如果可以跟她們共情溝通,結果是不是會不那麼殘酷?
韓星崔雪莉在最美好的年紀離開了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人都為這個美麗的女孩子悲慟,紛紛惋惜人間再無水蜜桃。
可是她生前曾遭網絡霸凌,跟風罵她放飛自我的人也是數也數不清。
再後來到具荷拉,再到車仁河,短短50天,三個女孩子香消玉殞。
人們說著,雪崩來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然而,我們都看過雪莉對著屏幕不斷往嘴裡塞食物時眼神的凝滯。
我們也都看過她說「請多多疼愛我吧」笑容的落寞。
可是沒有人真正在乎,其實不是她們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世界放棄了她們。
如果在她們苦笑著面對生活的時候,在她們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有人能夠問候她們——
我一直好奇你到底在忙些什麼?
我一直在擔心你是否一切順利,還是哪裡會出岔子?
我注意到你最近情緒低落,面露憂色,這讓我在考慮有沒有什麼能夠幫到你的事情?
人在痛苦的漩渦中時,哪怕一根稻草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也有可能是救命的那根。
如果我們都懂得共情溝通,去和身邊可能或正在陷入抑鬱狀態的家人朋友們深入地交流,了解並開導她們,至少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是有人關心他們的,他們不是一個人在和消極情緒孤軍奮戰。
那麼,或許生活會好過很多,人們就會不那麼脆弱不堪吧。
04
學會共情溝通,在這個悲涼的世界守望相助
共情的基本方法有三個:傾聽、複述和認可。
在進行共情溝通時,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溝通時融入共情。
1.有限的信息和沉默
假如你想讓話題深入,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放慢節奏,一次解決一件事情就好。片面追求儘可能多的信息是毫無意義的,能否對問題深入溝通才是關鍵。
控制節奏,記得在對話中隨時暫停。不要讓對方喋喋不休的言語對你造成過度的刺激,因為這可能會讓你陷入自顧不暇的窘境。
2.一起靜坐
也許你認為保持安靜微不足道,對方獨自就可以完成,他們選擇與你對話的目的就是想要暢所欲言。但與另一個人一起保持安靜和獨自一人保持安靜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假如你們在靜坐的過程中能保持眼神交流,往往會收穫奇效。
假如你作為傾聽者的唯一成就就是為對方創造了一段安靜的喘息之機,舒緩了對話節奏,那麼這麼做本身就比其他方式更有意義。
3.複述
複述是個簡便易行的方法,但往往能帶來不俗的效果。複述帶來的諸多優勢之一就是能夠降低我們日常習慣的對話節奏,給傾聽者和傾訴者創造了協調同步的機會。練習複述的方法就是把你耳朵聽到的話重複一遍。
在複述之後,你可以通過這個問題來向對方確認一下:「我是不是說到了重點,或是遺漏了什麼?」
4.同情
我們練習同情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對方感受,並告知他們我們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話來表達,「這對你來說可能著實不容易。」我們通過發揮想像力來遐想對方的實際情況,儘管可能有時猜測不準,但對方往往會對主動理解他們處境的努力表示讚賞,這會激發他們展示更多關於自己的信息。表達同情基本的模式就像是這樣:「這一定……」
就像可以練習揣測他人情感,我們也可以嘗試與對方發生情感共鳴。表達同情的要點並非在於你說什麼話,更關鍵的是要運用好面部表情和說話語調。你的聲音和面部表情可以跟隨對方的情緒同步變化,只有這樣對方才能真正感覺到你理解了他們的心境。同情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話語來表達,僅靠一聲飽含同情的嘆氣就能做到。
5.認可和理解
如果你想要幫助一個人變得強大,你要向對方示以同情和認可,並且複述他們的話語。舉個例子,如果你對一個人說如果對方能變得外向一點就好了,那一定會適得其反。對方會變得不高興,心情低落,頑固執拗,甚至變得更加內向。這種現象叫「改變悖論」。
當我們在承受壓力時往往會拒絕改變,這只會帶來不安全感,伴隨著一個人不安全感襲來的還有他們負面特徵的顯現。我們可能會因此變得多疑,執拗,拒絕改變現狀,竭力保持舊習和自我認知。
溝通我們避免不了私人對話,然而私人對話很容易陷入問題漩渦。
就像一個孩子磕破了膝蓋,周圍人的關注點全都集中在了膝蓋上面。
通過將注意力由表面問題轉移到問題的根源和情感上,不僅有助於舒緩緊張的情緒,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結束話題的好方式,能夠讓對方重燃鬥志。
對很多人來說,能被他人全神貫注地關注超過兩分鐘時間是件很罕見的事情。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種感覺像是被愛所灌溉,深深滋養了他們的靈魂。
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但或許我們可以靠共情的溝通來改變與保護我們身邊的人。
書名:《共情溝通:讀懂並影響他人的核心奧秘》
作者:伊爾斯·桑德
譯者:費大壯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簡介
伊爾斯·桑德(Ilse Sand),丹麥著名心理治療師,丹麥心理治療學會會員。接受各類心理療法的專業訓練,現為心理諮詢督導、培訓講師。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種天賦》風靡全球,成為高敏感者的福音。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你的話題總是枯燥乏味?為什麼你永遠說服不了別人?為什麼你總是不懂別人的心思?當日常對話陷入僵局或適得其反時,本書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適當運用本書中的方法,你將會收穫奇特的效果。
本書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心理學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比如傾聽、複述和同情。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每一個人,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屢試不爽。書中還有一些快速提升溝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變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寫信和關注一切非語言的東西。還有許多看起來有益無害的建議,比如讓對方保持幾分鐘冷靜狀態並反思你們倆之間的聯繫,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對方釋放積壓已久的悲傷和壓抑。
運用本書中的共情技巧,你的人際關係將會迎來180°的大轉變!懂共情,別人才會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