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自我犧牲式的人,對我是為你好,所以你應該這類行為說不

2020-09-09 李謝之


孝是一種美德。如果父母直接對孩子說:「你應該更孝敬我一點。你必須更珍惜你的父母!你簡直就是個不孝之人!你這樣是會遭到報應的!」孩子很容易就從中感受到支配或束縛,像這樣會直接表達控制欲的父母一般都是攻擊型人格的人。



自我犧牲得的人無法直接說出這樣的話。因此,會滋生出虐愛。他們在表面上會說「什麼事情都由著你,我怎樣都可以」。但是,其中卻隱藏著另一層含義:「一定要照顧我啊,不過這可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這樣做的,你想要成為孝子吧?那就絕對不可以離開我。

喜歡以恩人、施捨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會頻頻展示自己的付出,讓對方因此而懷有負罪感。讓對方時常懷著內疚的心情,在虧欠感中生活。

自我犧牲型的獻身來源於強烈的依賴心理。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竭盡全力,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行動去束縛對方。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可以犧牲自我,實際上卻在慢慢折磨著對方,最終同歸於盡。被束縛、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離這種掌控,反而會產生強烈的自責,於是漸漸地對逃離掌控、獲得自由這件事懷有負罪感。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的巢穴,苦苦掙扎卻毫無辦法。給對方強加上負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的。這樣被掌控的一方會漸漸對自身的存在產生愧疚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著。

因為總是受到隱藏的威脅,所以他總是畏首畏尾,身心都無法得到舒展。雖然自己並不知道原因,但是總是不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常常感到很沉重。



臉上寫滿敵意的人說:「我最討厭你這樣的人。」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人際關係。說的人很直接,被說的人也可以直接反擊:「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但是,當面對別人說「我都是為你好,只是希望你幸福而已」的時候,是沒辦法用「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這種話來回答的。用強調愛的方式來束縛對方的時候,人際關係就會變得極為複雜。如果是單純的、直接的人際關係,對方會說:「求求你別離開我!」但是,有些女性會一邊哭泣一邊說:「你是要我的命啊。」更有甚者會加上一句:「好啊,我怎樣都可以。」這其實是一種感情上的威脅手段,只是用強調自身遭遇的方式攻擊對方,把威脅隱藏起來了。說自己「心如死灰,痛苦難當」其實是在要求對方「更愛我一點」。但是,隱藏對對方的攻擊性,就使人際關係變得非常複雜。



有些父母會在心理上束縛自己的孩子,阻止他們獨立。他們往往會讓孩子覺得,離開父母是一種不孝,讓他們因此懷有負罪感。

為什麼要這樣束縛自己的孩子呢?大概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有些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句話看起來是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愛,但卻隱藏著深深的束縛。

「我怎樣都可以呀。」會說這種話的人絕對是「我怎樣都不行」。真的「怎樣都可以」的人不會說「我怎樣都可以」。一個人說「我怎樣都可以」的時候,一定是不想放任對方的自由。「我怎樣都可以」之下隱藏的信息是「按照我的期待去做」。

他們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的非利己主義呢?那是因為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是利己主義者。「我隨便啦,大家覺得呢?」這樣說的人,這個時候絕對不是「隨便」的。這樣說的人,只是因為害怕別人認為他任性而已。相反,他心裡想的大多是「大家的意見才無所謂呢」。作為父親如果說:「我怎樣都可以,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這樣的父親一般是膽小又軟弱的人。他只是想用這樣的語言把小時候的屈辱體驗消除罷了。父親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作為兒子如果說「那我決定不學習了」。膽小又軟弱的父親一定會陷入恐慌。陷入恐慌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我怎樣都可以,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這句話是一句負氣的話。「對生活的不滿以道德的假面登場,這正是神經症性質的非利己主義。

「我怎樣都可以,只是擔心你罷了。」說這種話的人巧妙的在非利己主義的正面形象下,隱藏的強烈的自我中心性。」

有的人因為無法判別「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背後的真實動機,所以,才會成為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但是,為了從情感暴力的加害者身邊逃開,對這種話的理解就尤為重要。

孩子因為情感暴力,在心理上變得古怪的時候,有的母親只是沉默地看著父親這樣對孩子繼續施加情感暴力。她知道孩子的父親一直在精神上對孩子進行傷害,但是,對自己來說,和丈夫的關係更為重要,所以會裝作視而不見。

相關焦點

  • 我是為你好!不,這只是你以為的為孩子好!
    世上最可怕莫過於——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的潛臺詞意思是:我為你好,所以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關心你,所以你得聽我的。一意孤行,不尊重他人人格與尊嚴。這種純粹以愛之名控制他人的行為,跟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放大自身、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相比,並無區別。然而這句話,出現頻率最高首先在父母——「你知道什麼,我是為你好,我是你媽我會害你嗎?」「我是過來人,這是為你好,你按照你爸我說的做以後肯定錯不了。」
  • 這幾種人,表面上對你好,實際上在坑你,遇到了儘量遠離!
    面對社會的複雜性和變化,世界上的人是變幻莫測的,我們必須知道怎樣才能認識有識之士,才能擁有深厚的友誼。《胡氏家訓》有一句話:先輕後重,先疏後密,先遠後近,交友的方式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將看到人們的心。第一次與他人相處時,我最害怕與他人交談並告訴別人我內心的想法。你要知道,有時候有些有心計的人是很恐怖的。
  • 常說這三句話的人,表面是為你好,實際上是對你的一種心理控制
    所以才會「世間多少惡,都是假借正義之名」同樣,也有很多心理控制,會偽裝成對你的關係,對你的呵護。比如下面這些話,乍一聽好像是對你好,實際上裡面都包含了強烈的精神控制。(1)你還不夠成熟/經驗還不夠豐富,以後會明白我的苦心的這種說話方式是心理學中非常典型的一種「操縱」方法,叫做「幼稚對話」:即和你說話時,把你當成一個小孩,認為你很幼稚,不成熟,所以你說的都沒有道理,而「我」則是成熟睿智的一方,因此你應該聽從我。
  • 說為你好的人,從來都不是為你好
    -01-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隨意的幹涉別人的生活,只要打上一句「為你好」就可以理直氣壯、冠冕堂皇。你有沒有常常聽見這麼一句話,我是為了你好。只要是為你好,沒有什麼不能說不能做,也無論這麼做你開不開心,願不願意。
  • 「我是為你好!」父母快說爛的這句話,為什麼孩子不相信?
    文|福林媽咪「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父母常常掛在嘴邊,卻被孩子們吐槽:這是世界上最自私的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當父母說「我是為你好」的時候,確實是從經驗出發、從內心深處認為「我是在為孩子好,可孩子為什麼不領情」。
  • 心理學:常說這5句話的人,表面上是為你好,其實是在操縱控制你
    但人總歸有自己的小心思,在表面維護自己形象的同時,又想在暗處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不少人都是「偽裝者」,表面上說著為你好的話,實際上是想操控你,以此獲得更多對自己有利的成果。不要計較了,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在你和他人衝突或糾紛時,許多人都會如此寬慰你。看似讓你放鬆了心情,其實個中辛苦都自己承受。在外人看來,你不計較,是因為寬慰你的人勸說的結果,對方還因此得到大度、知心的名聲。
  • 我最討厭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
    很多人在交談中總是習慣性的就說「我這是為你好」,在溝通過程中事先就把自己抬到高舉的一端,似乎是怕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發現,摸著良心一句又一句的反覆:「我這是為你好。」而我卻覺得,這句話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藥雞湯之一,就好像你的所謂好心被我完全曲解,而我的本意你又無法苟同。
  • 經常說「我是為你好」的家長,最易養出這三類孩子
    我對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圈子和選擇,很多事我們無權幹涉,你為她好也沒錯,但我們不能強勢剝奪他們嘗試的機會和權利,有些事必須自己經歷才知道利弊。」有的孩子面對不喜歡的時會說出來:「我不想做啊,我就是做不到,為什麼要逼我啊?」
  • 「我為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話」多麼可怕的情感控制!
    我們經常聽到「為你」一詞。它的潛臺詞通常是:「我為你服務,所以你必須聽我的話。」「我為你服務,不聽我的話,你會讓我傷心。」「我的話對你有好處,你不聽嗎?你對得起我的苦心嗎?」似乎說「我正在為你做事」的人是正確的,如果你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你會感到內疚。我為他感到抱歉。他對你都有好處,但是你莫名其妙。即使他說的話是錯的,你也不能怪他或不敢糾正他。很多時候,「對你有好處」是以愛的名義綁架的手段,因為我對你有好處,所以你必須按照我的期望去做,或者,你必須為我的改變而做。
  • 心理學:心術不正的人,越會對你說這3句話,「我是為你好」上榜
    心理學:心術不正的人,越會對你說這3句話,「我是為你好」上榜! 心術不正的人,越是會對你說「我是為你好」,除了父母,大多數人說這句話的時候絕對是牽扯上某種利益,不然不會說的,一般都是希望你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某件事,有時或許真的是出於善意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一、這只是你以為的為我好陳銘在《非正式會談》上提到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你的角度考量,但實際上主語還是『我』。」我們不能說「我這是為你好」就一定是虛偽的,但很多時候它的確站錯了角度。
  • 我們都是為你好
    總是時不時地就會收到來自於親人無緣無故的關心:「佳佳啊,我們呢也都是為你好,為你著想,才會這麼做的。你要理解。」我媽最近又開始犯這個毛病了,她去找一個連她自己都不熟悉的人,給我介紹工作。弄的人家最後只得擺一擺手就遠離她,她還沾沾自喜的來跟我說,有一個人願意給我介紹工作,讓我去找那個人。前幾年,她被外婆說教的時候,她也會提起我,她跟外婆說我沒對象,讓外婆給我介紹一個對象。這樣外婆成功的把注意力轉移到我身上,開始對我的個人問題進行關心。我給我媽打電話,我媽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你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該時候找個對象了。」
  • 「我都是為你好」:你給我聽好!我不需要!
    那些把『我都是為你好』掛在嘴邊的行為,是一種軟暴力,這,就不是愛。那些口口聲聲說「我都是為你好」的動機,都是為一己之利而情感操縱心理虐待他人。那些拿起「我都是為你好」口戰武器對我們的情感世界拳打腳踢的人,往往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孩子:我不需要!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 人心不可測,這5類人,不可深交,遠離為妙
    好朋友不怕多,壞朋友有一個可能就會把你拉下水。人心不可測,這5類人,不可深交,遠離為妙!欠債不還的人,不可交。我聽過最無恥的一句話:我憑本事借來的錢,為什麼要還?真正有擔當的人,借錢的時候就會約定歸還的日期,到時間能還上最好,萬一不能還上,那麼也要給一個合理的解釋。欠債不還,到處都欠錢的人,十有八九是好逸惡勞之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遠離此類人為妙。對父母不孝的人,不可交。
  • 經常聽人說「我都是為你好」,來看下哪些是真心的!
    這句「我是為你好」,從小聽到大,無論你是收到表揚,還是平時交往中,甚至被批評時更常聽到。當然,這個話題太大,我們只取其中一個職場分支。那麼,職場中最常聽到當面跟你說的「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主要來自領導,其次是平級同事。
  • 人心深不可測,我們最好讓這五類人遠離自己!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皮虎皮難畫骨,這說明了社會的複雜和人心的不可測性。我們本來心地善良,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在世界上結識過越來越多的人,也吃過越來越多的虧,所以我們才開始學習如何認識人。什麼樣的人是高尚的,什麼樣的人是流氓的,我們必須分清。
  •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是為你好」,請一定要小心,儘量離遠一點
    即使是做了對你有好處的事,他也不會說「為你好」,因為一說出來,就是有所求,那就不是真的為你好了,而是一種交換。所以,動不動就對你說「為你好」的人,一般都是坑你最狠的,坑完了還說是為你好。我父親就總是說為我好。我上初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每個星期周末才回家一次。那時候,家裡一個星期給我20塊夥食費,別人家一個星期給30塊。
  • 「我是為你好」,父母常對孩子說這話,本質是另一種「語言暴力」
    提到家庭教育中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都覺得是「你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是豬嗎?」、「隔壁小芳又考了一百分,你不學學人家,我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這類直接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的話。這種話,就是許多父母常對孩子說的「我是為你好」!大家還記不得記得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一位名為宋倩的單親媽媽,簡直是這類父母的典型。因為是單親媽媽,所以宋倩對女兒英子很好,好到想要控制女兒對生活。她總是說著:「我是為你好」,然後強行幹涉英子的選擇。英子高三了,要選擇目標大學。宋倩希望女兒能考清華北大,但是女兒卻想要去南京大學。
  • 自我犧牲式的母愛,不值得推薦,看看這位泰國媽媽是怎麼做的。
    等孩子長大了,母親去世前告訴他「其實我不愛吃魚頭,我也愛吃魚肉。但是為了讓你多吃魚肉,我才說自己愛吃的。」聽到這個故事,我沒有覺得感動,而是有點不太舒服。這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總有點道德綁架的味道。明明孩子也希望和媽媽一起吃喜歡的東西,最後卻變成「為你付出那麼多,我多偉大」。而且等她離開後,知道真相的孩子要怎麼面對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