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種美德。如果父母直接對孩子說:「你應該更孝敬我一點。你必須更珍惜你的父母!你簡直就是個不孝之人!你這樣是會遭到報應的!」孩子很容易就從中感受到支配或束縛,像這樣會直接表達控制欲的父母一般都是攻擊型人格的人。
自我犧牲得的人無法直接說出這樣的話。因此,會滋生出虐愛。他們在表面上會說「什麼事情都由著你,我怎樣都可以」。但是,其中卻隱藏著另一層含義:「一定要照顧我啊,不過這可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這樣做的,你想要成為孝子吧?那就絕對不可以離開我。
喜歡以恩人、施捨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會頻頻展示自己的付出,讓對方因此而懷有負罪感。讓對方時常懷著內疚的心情,在虧欠感中生活。
自我犧牲型的獻身來源於強烈的依賴心理。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竭盡全力,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行動去束縛對方。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可以犧牲自我,實際上卻在慢慢折磨著對方,最終同歸於盡。被束縛、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離這種掌控,反而會產生強烈的自責,於是漸漸地對逃離掌控、獲得自由這件事懷有負罪感。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的巢穴,苦苦掙扎卻毫無辦法。給對方強加上負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的。這樣被掌控的一方會漸漸對自身的存在產生愧疚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著。
因為總是受到隱藏的威脅,所以他總是畏首畏尾,身心都無法得到舒展。雖然自己並不知道原因,但是總是不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常常感到很沉重。
臉上寫滿敵意的人說:「我最討厭你這樣的人。」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人際關係。說的人很直接,被說的人也可以直接反擊:「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但是,當面對別人說「我都是為你好,只是希望你幸福而已」的時候,是沒辦法用「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這種話來回答的。用強調愛的方式來束縛對方的時候,人際關係就會變得極為複雜。如果是單純的、直接的人際關係,對方會說:「求求你別離開我!」但是,有些女性會一邊哭泣一邊說:「你是要我的命啊。」更有甚者會加上一句:「好啊,我怎樣都可以。」這其實是一種感情上的威脅手段,只是用強調自身遭遇的方式攻擊對方,把威脅隱藏起來了。說自己「心如死灰,痛苦難當」其實是在要求對方「更愛我一點」。但是,隱藏對對方的攻擊性,就使人際關係變得非常複雜。
有些父母會在心理上束縛自己的孩子,阻止他們獨立。他們往往會讓孩子覺得,離開父母是一種不孝,讓他們因此懷有負罪感。
為什麼要這樣束縛自己的孩子呢?大概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有些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句話看起來是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愛,但卻隱藏著深深的束縛。
「我怎樣都可以呀。」會說這種話的人絕對是「我怎樣都不行」。真的「怎樣都可以」的人不會說「我怎樣都可以」。一個人說「我怎樣都可以」的時候,一定是不想放任對方的自由。「我怎樣都可以」之下隱藏的信息是「按照我的期待去做」。
他們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的非利己主義呢?那是因為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是利己主義者。「我隨便啦,大家覺得呢?」這樣說的人,這個時候絕對不是「隨便」的。這樣說的人,只是因為害怕別人認為他任性而已。相反,他心裡想的大多是「大家的意見才無所謂呢」。作為父親如果說:「我怎樣都可以,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這樣的父親一般是膽小又軟弱的人。他只是想用這樣的語言把小時候的屈辱體驗消除罷了。父親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作為兒子如果說「那我決定不學習了」。膽小又軟弱的父親一定會陷入恐慌。陷入恐慌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我怎樣都可以,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這句話是一句負氣的話。「對生活的不滿以道德的假面登場,這正是神經症性質的非利己主義。
「我怎樣都可以,只是擔心你罷了。」說這種話的人巧妙的在非利己主義的正面形象下,隱藏的強烈的自我中心性。」
有的人因為無法判別「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背後的真實動機,所以,才會成為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但是,為了從情感暴力的加害者身邊逃開,對這種話的理解就尤為重要。
孩子因為情感暴力,在心理上變得古怪的時候,有的母親只是沉默地看著父親這樣對孩子繼續施加情感暴力。她知道孩子的父親一直在精神上對孩子進行傷害,但是,對自己來說,和丈夫的關係更為重要,所以會裝作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