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討厭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

2020-12-22 夏鬼豆

很多人在交談中總是習慣性的就說「我這是為你好」,在溝通過程中事先就把自己抬到高舉的一端,似乎是怕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發現,摸著良心一句又一句的反覆:「我這是為你好。」

而我卻覺得,這句話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藥雞湯之一,就好像你的所謂好心被我完全曲解,而我的本意你又無法苟同。

一意孤行,溝通無效,以這種自閉想法判決他人的思維想法,跟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放大自身藐視不尊重他人的愚蠢行為相比,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一、於家人

這句話出現頻率最高首先是在家人身邊。

我的鄰居李阿姨不光喜歡這樣管教自己的孩子,更喜歡這樣「指導」別人的生活。

「孩子,你上完大學考個公務員吧,以後進事業單位,穩定,多好。」

「哎呀,女孩子嘛,念師範以後當個老師,輕鬆假期又多,學什麼畫畫啊,能有什麼前途?爸媽這樣都是為你好。」

「你知道什麼,我這是為你好,我是你媽我會害你嗎?我哪裡強迫你了,你按我說的做以後肯定錯不了。」

我想父母和孩子的出發點本都沒有錯,一方是傾其所有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方則是竭盡所能的想要證明自己,然而父母總是一言不合動不動就搬出「我這是為你好」的這套說辭,實際上也是一種另類的自私。

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有些事情並不是父母以往走過的路就能夠帶給我們經驗,在他們眼裡天馬行空的想法有時無非就是沒用的瞎折騰。

然而所處年代、所受教育以及社會經歷的不同,有時候單單僅憑一句「我這是為你好」,就要折斷孩子想像力的翅膀,讓他們過著平淡無奇、同父輩一樣的穩定生活。

從某種角度來看,不也是一種溺愛式的自私?其實不讓他們去闖一闖,怎麼知道自己走的哪些是彎路,哪些是捷徑;怎麼去直面這個社會的江湖險惡,接納所能吸收到的寶貴經驗。

你說再多的為我好,是否強加了你完成不了的夢想和期盼在我身上?可是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要的是自己走出來的路,而不是你給予的重疊。

二、於朋友

對朋友的生活都要指指點點的朋友一定做不成好朋友。

我朋友有一個發小,倆人從小一塊長大,穿過同一條褲襠,從攜手一塊上幼兒園親密無間直到大學,我朋友有一次約完回來把東西砸得哐當響:「氣死我了,做不成朋友了!」細究原因,原來是髮小太喜歡「管」著她了。

買了一條自己心儀很久的連衣裙,見了面就被潑冷水:「你這買的什麼啊,穿了跟鄉巴佬一樣,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想考研,又被說:「就你那水平,早點出來工作比較好吧?你覺得你那麼死賴著就能考上麼?」交了新男友,高高興興約大家出來一起吃個飯,去個洗手間的功夫:「我覺得你這個男朋友不太靠譜啊,你看他……早跟他分了吧,我這是為你好。」

朋友被氣到最終跟發小鬧掰,「口口聲聲的為我好,她怎麼就知道我那樣不好了,嘗試不同的穿衣風格改變自己的心情她管得著?考研即使考不上回想起那段奮鬥的經過還是覺得感動啊,想到未來就更加加倍努力啊。就算我最後失戀了,我現在過得很開心啊不就夠了嗎?就算有一天得去找她哭訴,我寧願她安安靜靜的給我一個擁抱不說話,最煩聽到她那句『你看,我當初不是說過嘛,我都是為你好啊。』」

最後那句給我印象太深刻,朋友之間,一次次自以為是的「為你好」太容易在友誼的牆面上刻上一道又一道傷痕,有一天你無尺度的所謂關懷,終究會變成一把鋒利無比的斧頭,把一道道裂痕加速鑿開連結,成為再也無法粘合的遺憾。

三、於愛人

以要改變對方的「為你好」情人都不是好情人。

能從談戀愛到走進結婚殿堂,一定是比他人更清楚的知道你的軟肋和缺點,也比他人看得更明白你身上特有的閃耀。

而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過就是我愛你和你愛我的最終結局,在婚姻一紙婚書的保障下,漸漸淪為平淡無奇的瑣碎日常,在一起生活的過程裡,彼此的生活習性不同嗜好暴露無遺,日久見人心,不滿產生的同時必將會引燃一方欲圖改變的戰火。

「你能不能別抽菸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我這是為你好。」

「你能不能改改你那多管閒事的性格,萬一哪天被人在背後說不必要的閒話,多不好!」

「我這是為你好啊,你為什麼總聽不進去,改不掉這些壞習慣!」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為你好」總是相對的,特別是在愛人之間。

談戀愛時我的驕橫刁蠻野性子,你曾說就喜歡我這樣的臭脾氣;結婚後卻頻頻互不相讓一起拉不下臉;

談戀愛時也曾那麼迷戀你手指間的菸草味,結婚後卻常常因為吸菸有害健康而傷害和諧。

最舒服的愛情,不就是你追著你的韓劇看到入迷,他守著他的歐洲杯激動難抑到天亮,互不幹擾,共處一室,沒有話語也不尷尬。但在你需要我的時候,一定出現在你的身邊,支持你的決定,並願意陪你承擔未來的風險和快樂。

而不是在我想要你給我支持鼓勵的時候,在我已經在努力改變的時候,你依然一次次的以「為我好」為由,時刻像個輔導員來教育我。熊熊戰火,愈演愈烈,其實從有火源開始,就應該一起掐滅。

我們的生活裡從來不缺擅長站在道德制高點、說風涼話的人,我們也不應該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去逞這一時的心直口快。

我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無論何時何地,若你真正的想要為ta好,請用實際行動證明,而不是這句然並卵的「我這是為你好」。

相關焦點

  • 全世界最噁心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孩子,媽媽這麼做全是為了你好我是為你好,所以你應該考個公務員;我是為你好,快去相親結婚不要再做單身狗了;我是為你好……這段《我是為你好》的演講,也許會深深地戳中你的心窩(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你如果真為我好,不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不要命令我,不要把我當白痴
  • 最怕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這時她接到了一個電話,就面色凝重地跑開,媒體通過唇語解讀,看出她說了一句話:「請救救她」——這就引出了多年前的陰謀兇殺,血海深仇。多年前,棠真還是一個中學生,有個年長她很多的姐姐棠寧,母親棠夫人——棠佘月影是已故將軍的遺孀。棠夫人表面身份是人脈廣泛的古董商人,實際是政商兩界的掮客,主要是做權錢交易。事件起因是中央構想出了「彌陀商業開發計劃」,有兩個地方作為備選。
  • 最可怕的一句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我給你報這麼多的輔導班,讓你學習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我讓你去上師範學校,因為將來教師是一個穩定的職業。我們是為了你好,都是希望你以後能夠安安穩穩的生活」「我們打你,我們罵你了還不都是為了你能夠成才?」
  • 「我是為你好」,一句話帶來的委屈,足以扭曲父母子女關係
    「我是為你好」,對孩子來說,這句話效力並不遜於「緊箍咒」。一樣地讓人頭疼、反感、無可奈何。父母經常會利用它,理直氣壯地剝奪孩子的權利。 聽到這句話,孩子會本能地感覺不舒服。 這不,前幾天孩子媽媽一句「為你好」,把女兒氣的哇哇大哭。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一、這只是你以為的為我好陳銘在《非正式會談》上提到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你的角度考量,但實際上主語還是『我』。」我們不能說「我這是為你好」就一定是虛偽的,但很多時候它的確站錯了角度。
  • 你聽見的每一句「我是為你好」,背後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要
    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做你的專屬樹洞,陪你淌過情感低谷!下班回家,在小區裡看見鄰居在陪孩子跳繩;孩子看上去很累的樣子,有點耍賴不想跳了,鄰居上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屁股上:「要鍛鍊才有好的身體,我這是為你好,繼續。」看著孩子快哭的樣子,我從他們身邊走過,打了個招呼:「這麼晚了,還在鍛鍊啊?」
  • 我怎麼把自己活成了我最討厭的那類父母
    導讀: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我都是為你好,然後巴拉巴拉一通。沒想到,做了父母之後,居然把自己活成自己最討厭的那類父母。早上送孩子的路上,我誠懇地對孩子道歉了。犯了所有父母都會犯的一個典型的錯誤——我都是為你好。
  • 「這不是常識嗎」是我最討厭的一句話 真是狂妄自大的人的說辭
    每個人都有自己討厭的一句話,而小編我從小就討厭的一句話就是「這不是常識嗎」。在這裡我舉一個例子,小編也在做日語和英語的字幕組,其中有幾個詞彙「paper」「cotton」,根據語境應該翻譯成「紙婚」「棉婚」,紙婚是指結婚一周年,棉婚是指結婚兩周年。當然作為才疏學淺的我是沒有翻譯出來的。網友就指出了我的錯誤,留言到「紙婚棉婚金婚不是常識嗎」,看到這個我就火了。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 我們也可以聽聽
    很多的文章也發表觀點,讓大家認知到這是一句綁架他人的話,「為你好」為理由是一種對他人意願的不尊重。而今天我想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未必就是別人自以為是的對你指手畫腳,未必就是要企圖擺弄你幹擾你的生活,也未必就是對你意願的不尊重妨礙你做自己。
  • 當孩子說「我知道你討厭我」,含辛茹苦的媽媽懵了:我明明最愛你
    結果我那七歲的娃說「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人就是我」。我徹底懵了,第一反應是想反駁。我怎麼會討厭我的孩子,我最愛的人就是你好不好?但為什麼孩子會覺得我討厭他?我自認為的「好」,在向他傳遞的過程中,到底出了什麼錯?
  • 「我都是為你好」:你給我聽好!我不需要!
    那些把『我都是為你好』掛在嘴邊的行為,是一種軟暴力,這,就不是愛。那些口口聲聲說「我都是為你好」的動機,都是為一己之利而情感操縱心理虐待他人。那些拿起「我都是為你好」口戰武器對我們的情感世界拳打腳踢的人,往往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 「看破不說破,還有朋友做」這是我聽過的最真實的一句話了
    他的話比刀子還鋒利,卻自以為是地覺得是在為你好。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當眾挑破殘酷的真相。你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強顏歡笑道,「老鐵,這就扎心了呀!」對方呵呵一笑,不受絲毫影響,忙自己的事去了。
  • 最暖心的句子:如果你喜歡我 那我也試著喜歡你好了
    可生活就是這樣 還有那些不完美的地方 那些意料之外的阻礙 但只要有一點點真心的嚮往和熱愛 就足以抵擋一切 我同樣是缺點多多的人 但我已經做好有快樂也有痛的準備002我有點懶 喜歡賴床 不是很乖 喜歡搗蛋 在陌生人面前會很安靜 在熟人面前卻很放肆 喜歡沒形象的哈哈大笑
  • 家長: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教師,我是為你好
    所以,這個職業是媽媽選的,我只不過不想被她封為「不肖子孫」罷了。但最討厭的據說是第三種: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的。那些自己小時候不努力,現在卻強迫孩子努力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的父母,是不是也一樣令孩子討厭?也許在這裡用「討厭」這個詞,有些家長受不了。為什麼?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這句親情綁架式的話,毀掉了多少人的夢想
    文:大學老班長「不許去支教」、「不許去當兵」、「不許去海南」,這三句「不許」讓一個叫小馬的年輕人終身難忘,因為這是她大學時代最大的夢想,在母親的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中毀掉了。小馬同學2014年高考落榜,進入一所某西部財經大學讀書。
  • 父母口中的「我是為你好」,成為孩子叛逆、抑鬱、崩潰的罪魁禍首
    而據專業人士調查統計,這句「我是為你好」成為了孩子最不喜歡聽的語錄榜首。甚至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小時候曾一度因為父母經常說的這一句話,變得叛逆、抑鬱、崩潰想要結束生命。與之恰恰相反的是,父母卻把「我是為你好」作為平時對孩子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也是父母最喜愛的一句話。為什麼這句話會變成了父母最喜愛,孩子最反感的話語呢?我們來從多個方面去解析一下。
  • 「我是為你好」,是家庭暴力,也是道德綁架
    小嘟滿面愁容地說道"他們愛我為什麼不讓我自己挑選我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呢?"老師聽到這裡,也勾起了自己的一些童年記憶,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和小嘟說什麼。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身邊碰到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把"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掛在嘴邊。
  • 逃出父母所謂的「我為你好」的漩渦
    那一段時間,小劉過得很難受,沒有人理解她,所有人都是叫她去理解她們,最荒唐的是,二姨說感覺小劉不對勁,就請了大仙,這一算更是斷了小劉出去的路,大仙說小劉出去就會有血光之災,小劉的父母因此更堅定地不讓她出去了。
  • 八月再見九月你好微信說說簡單一句話 九月請對我好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月再見九月你好微信說說簡單一句話 九月請對我好點 九月是一個嶄新的季節,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代表著新的明天和新的希望。願每一個人九月多一份快樂和幸福。來看看八月再見九月你好微信說說簡單一句話? 八月再見九月你好微信說說簡單一句話 1.
  • 「我是為你好」的情感綁架中,透露著三個人性的弱點
    網上流傳過一篇據說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寫的文章,題目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文章對一個母親打孩子時內心情感的描寫及其細膩入微,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殊不知這句話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