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發現:反覆流產的夫婦多存在染色體異常

2020-12-2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miscarriage)的定義是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復發性流產是一個重要的全球健康問題,給全球數百萬對夫婦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解剖因素、抗磷脂綜合症、內分泌和染色體異常等是復發性流產最常見的病因。

其中,夫婦一方或雙方的染色體異常是流產的主要遺傳原因,佔流產病例的60%。常規染色體分析發現,復發性流產夫婦中約有2%-4%的淋巴細胞中期存在染色體異常,這明顯高於報告的一般人群的報告(0.3%)。夫婦中如果有一方的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或倒位,則可能會使整體流產率高達49%。這取決於所涉及的特定染色體、重新排列的類型和大小以及攜帶者的性別。然而,目前各專業協會對遺傳研究的建議存在很大差異。

新興的研究表明,與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相比,低通基因組測序(low-pass GS)提供了更多的臨床顯著拷貝數變異(CNVs)的診斷率。在產前診斷的背景下,與染色體微陣列分析相比,低通基因組測序可以檢測出更多的且具有臨床意義的信息,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檢測嵌合現象的敏感性。因此,這種特殊的基因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逐步深入。

2019年10月31日,山東大學副校長陳子江教授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 Sequencing Explores Complexity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Recurrent Miscarriage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使用低通基因組測序技術來尋找患有復發性流產夫婦的染色體異常。常規的染色體分析目前可以在大約每50對夫婦中檢測到1對異常(1/50),與傳統檢測方法相比,低通基因組測序顯著提高了每對夫婦的染色體異常診出率,使檢測率提高到每9對夫婦中檢測到1對異常(1/9)。

該技術可以幫助那些用傳統方法無法檢測到任何異常的復發性流產夫婦確定病因,並及時給予個性化治療。

該研究招募了1090對復發性流產患者夫婦,共計2180名受試者。低通基因組測序檢測了1090對夫婦中的1077對(98.8%,其中13對樣本的DNA由於儲存時間長導致降解),在11.7%的夫婦(126/ 1077)檢測到了127條染色體異常,其中有1對夫婦兩個人都被診斷為染色體倒位。

在這126對夫婦中,39.7%(50/126)曾通過正常人類男性或女性核型的核型特徵獲得診斷結果。低通基因組測序在這50對(4.0%)夫婦中發現了額外的染色體異常,包括8例平衡易位和42例倒位。

對這些夫婦的隨訪研究顯示,與基因組測序正常的夫婦21/93(22.6%)相比,他們懷孕後流產/胎兒異常率為5/10(50%)。在這些夫婦中,與常規染色體分析相比,該技術顯著提高了每對夫婦的染色體異常診出率(11.7%)。

復發性流產給受影響的夫婦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當不孕不育的原因尚不清楚時,通常很難去治療或指導患者夫婦。

有些夫婦的染色體發生了改變,這是用傳統方法無法觀察到的。這項研究使用的技術增加了我們可以檢測到的有流產風險的夫婦的數量。

在先前合作的基礎上,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共同通訊作者Kwong Wai Choy博士,山東大學的共同通訊作者陳子江教授合作,分析了1090對兩次或兩次以上流產的夫婦的樣本,通過低通低通基因組測序檢測到127對染色體異常,約佔所有夫婦的12%,比傳統的染色體分析檢測到的夫婦多出約50對。

一種被稱為植入前基因檢測(PGT)的技術可以通過體外受精幫助基因異常的夫婦受孕。但是這種方法很昂貴,直到現在,還不清楚哪些復發性患者會從胚胎的基因測試中獲益最多。

這項研究發現,研究發現,復發性流產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比例比預想的要高。

應用低通基因組測序技術可以幫助識別更多的可能會有更高流產風險的患者,毫無疑問,這些夫婦將從個性化幹預中獲益最大。

這是一個完美的例子,說明遺傳學可以幫助不孕不育患者。

通訊作者介紹

陳子江,女,漢族,1959年10月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79年9月入山東醫學院醫療系學習,獲醫學學士;1989年12月獲醫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1989年12月任山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講師;1993年破格晉升教授,同時任山東省立醫院婦科主任醫師;2001年9月任山東省立醫院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2002年2月任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2006年12月起先後兼任山東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5月任山東大學副校長;2015年7月兼任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部長。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近期熱文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轉

12、每周兩半小時,任何形式的鍛鍊都可以使你更長壽

13、喝醉以後,你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兒了?!

14、仰臥起坐等或將成為延壽運動?

15、冥想、瑜伽、太極等不僅能夠改善身心健康...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在反覆流產的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研究中再獲...
    首次發現:反覆流產的夫婦多存在染色體異常。 基因組測序(Genome Sequencing,GS)作為一種新的細胞遺傳學工具,可用來檢測人類疾病中染色體異常的情況。陳子江教授團隊在本項研究中評估了GS在RM夫婦中的應用情況:招募了1090對受RM影響的受試者夫婦進行回顧性的低通量GS測序,並經特定的染色體序列分析流程,對染色體的重排、缺失和重複進行檢測。所有結果均經螢光原位雜交(FISH)、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和PCR驗證。
  • 染色體異常:導致懷孕後流產的「大魔王」
    許多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疾病概述),主要是那些涉及染色體數目異常或染色體結構異常的染色體異常,可以通過標準的染色體篩查來檢測。此類異常大約每200例活產中發生一例,而在妊娠前三個月發生流產的胚胎中一半以上存在染色體異常。大多數染色體異常的胎兒都在出生前就死亡。在存活下來的胎兒中,唐氏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
  • 染色體異常與自然流產
    作者:邵雨菡,顏軍昊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1002804)作者單位: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山東濟南250012通訊作者:顏軍昊,電子信箱:yyy306@126.com染色體異常是早期自然流產的常見病因。
  • 染色體異常:導致你懷孕前3個月流產的「大魔王」
    家族史:染色體異常家族史(包括同一對夫妻的其他子女)增加同類異常的風險。假如一對夫婦已有一個患最常見類型的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的孩子,而該女性小於30歲,則她再次懷孕後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大約是1%。
  • 復發性流產?染色體易位可能是元兇
    李女士曾於2015年-2020年間出現三次胚胎停育,第三次流產後在贛州婦幼進行遺傳諮詢及排查遺傳相關的流產原因。流產物CNV-seq技術檢測發現胚胎存在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6號染色體短臂存在2.14Mb缺失,11號染色體長臂存在18.24Mb重複。流產物不同染色體末端同時出現缺失重複,提示夫妻雙方可能為染色體異常。
  • 西安醫生發現11例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國內首次報告的核型
    染色體異常是導致自然流產及不良孕產史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登記庫顧問夏家輝院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專家組鑑定,確認西安市第四醫院提交的11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中國首次報告的核型。
  •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助孕反覆流產夫婦
    3年間經歷了3次流產,最長的一次懷孕90天胎兒無胎心,最短的一次懷孕50天胎兒自然流產,還有一次懷孕80天胎兒自然流產……3次流產後的黃女士之後再也沒有懷上寶寶,結婚已經8年但仍未得子的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比較後來到佳音醫院。
  • 染色體異常 也能有正常寶寶了
    鄭大一附院通過基因晶片技術,讓不育夫婦圓了孩子夢  成中國首例,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的國家  □記者 譚萍 通訊員 曹詠  5年了,丈夫染色體異常,讓來自信陽的小麗(化名)一直難圓當媽媽的夢。如今,喜訊傳來,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小麗終於懷上了正常的寶寶!
  • 株洲市發現1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世界首報 我市發現1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丈夫7號染色體「長臂臂內倒位」,致妻子孕早期自然流產株洲晚報記者 楊凌凌 通訊員 張倩省直中醫院在一例自然流產婦女的丈夫身上,查出了「染色體異常核型」,日前經省級專家確認,為全球首次發現,該核型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
  • 染色體晶片技術:試管嬰兒成功率提至7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產科重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婦產科研究所副所長孫筱放教授前天在廣州宣布,該院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的染色體晶片產前診斷聯合實驗室(CMA),利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人群定製晶片,可以確診產前超聲發現異常的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結構異常,從而做出對宮內胎兒優留劣汰的正確取捨,同時,還使得試管嬰兒在胚胎培育過程就能判斷「種子」的優劣,優中選優植入母體,將高齡產婦試管嬰兒成功率由
  • 染色體異常也能生健康寶寶
    ■科學與生活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羅國金 王輝 記者蔣秀娟)近日,一名女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產房呱呱落地,這是世界首例應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遺傳的試管嬰兒,經臍帶血檢測,該嬰兒的染色體核型正常。
  • 染色體異常可以治療嗎?
    染色體異常一直是困擾眾多不孕家庭的難題。一旦夫婦倆有一方或雙方存在染色體異常情況,那麼極可能在懷孕的過程中發生胎停、流產的現象,即便寶寶順利出生,智力或肢體缺陷率也非常高。這導致許多有過流產經歷的家庭不敢再輕易實施寶寶計劃。對此,有的夫婦會問:「染色體異常可以治療嗎?」
  • 泰安市又發現12例「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
    原標題:泰安市又發現12例「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魯網12月5日訊 近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疾病篩查中心又發現「中國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12例。此次鑑定的12例「中國首報」異常核型,均來自日常工作中發現的異常核型,檢測人員結合工作經驗,認為較為罕見,經夏家輝院士專家組鑑定、查詢《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為「國內未見相關報導」,並收錄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編號:4876-4887。
  • 切斷遺傳病傳播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遺傳病多學科門診啟動
    為了給高女士更加全面的診斷,4日下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遺傳病多學科門診中,山東大學副校長、齊魯醫學院院長陳子江院士,焉傳祝等多位專家為其進行了會診,建議其主要家庭成員共同進行基因診斷,以驗證基因變異是否是高女士的致病因素,從而為高女士接下來的治療提供依據,更為其30歲的女兒提供準確的生育指導,防止該病的代代遺傳。
  • 女人不「背鍋」,揭秘反覆流產的罪魁禍首——「流產男人」!
    這其中,男方因素才是造成妻子反覆流產的罪魁禍首。那麼究竟哪些男人是「流產男人」呢?又是什麼原因才使得他們成為「流產男人」的? 眾所周知,胚胎的形成是精卵結合受精的產物,精子為胚胎提供50%的遺傳物質。 男人的精子不僅僅與能不能使妻子懷孕有關,還與懷孕後能不能保住有關。
  • 我省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有大突破 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遺傳
    我省首例MaReCs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區分試管嬰兒獲得成功,實現平衡易位向子代傳遞的精準阻斷!走了那麼多彎路 原來是丈夫染色體異常陳英(化名)夫婦倆結婚8年了,在生寶寶這件事上吃盡了苦。在一次孕早期胎停後,陳英再也沒能懷過孕。
  • 父母都查過了,為什麼還會出現染色體異常?
    其中遺傳因素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導致自然流產最常見的病因約佔50%。事實上,如果沒有進行流產物的染色體檢查,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根本無法明確流產的病因。  染色體多一條或少一條,或某一條染色體有部分的缺失或重複都會導致胚胎不能在子宮裡生根發芽健康成長,臨床上就表現為胚胎著床失敗,或者自然流產(胚停),或者生下來的寶寶患有先天性缺陷,如畸形和智力低下等。  染色體異常的危害  前面說了,胚胎的染色體如果多一條或者少一條,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 染色體正常卻導致重複性流產? 小心子宮異常 Part 1
    懷孕並不能保證可以生下正常的寶寶,懷孕20周之內卻又無法正常發育便是流產。 早期流產的比率約有15%-20%,這通常是指已經確實著床後而又流失的胚胎,實際上約40-75%的受精卵無法正常發育,早期就會流產,在試管嬰兒的 經驗上,也發現可能有接近八成的受精卵有染色體上的異常。
  • 這些染色體異常的臨床意義,你都掌握了嗎?
    目前,世界上已報導的臂間倒位有 24 種,其中 9 號染色體臂間倒位是人群中較多見的染色體異常,在人群中的發生率高達 1.00%【3】,因此,一般認為 9 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是一種多態現象。近年研究表明,部分習慣性流產、死胎、畸胎等不良妊娠史夫婦的 9 號染色體臂間倒位頻率最高。
  • 美中宜和陳新娜:遭遇胚胎停育或反覆流產,試管嬰兒人群如何「逆天...
    常見導致胚胎停育/流產的原因,有遺傳因素(包括夫婦染色體異常和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子宮解剖結構異常、內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抗磷脂症候群等自身免疫因素、同種免疫因素、血栓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