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2020-12-12 品詩賞詞

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時光荏苒、歲月滄桑,不知不覺時,一分一秒就從指縫中溜走。曾經風華正茂、躊躇滿志,曾經淳樸優雅、紅顏青絲,不經意間就被迷茫、惆悵、孤獨以及蒼老等代替。

春天裡芳草鮮美、百花爭豔,可是春去秋來,一片落紅難綴。杜甫感懷,「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李商隱惆悵,「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也低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如此傷感的場景,讓另一位才女也唏噓不已。下面介紹張愛玲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遲暮》(節選)

作者:張愛玲

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蒼蒼者天,既已給予人們生命,賦予人們創造社會的青紅,怎麼又吝嗇地只給我們僅僅十餘年,最可貴的稍縱即逝的創造時代呢?

這樣看起來,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為可羨了。它們在短短的一春裡,盡情地酣足地在花間飛舞,一旦春盡花殘,便爽爽快快地殉著春光化去,好像它們一生只是為了酣舞與享樂而來的,倒要痛快些。

張愛玲的散文作品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徵,她把眼光投向了婚姻、愛情、家庭等一個個充滿女性氣息的世界,並讓其自演自繹,逐步呈現其矛盾、壓抑、自我衝突,以及各種醜怪畸形的深層面貌。張愛玲曾在上海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13歲那年,她在聖瑪利亞年刊上發表了人生第一篇散文《遲暮》,難以想像,一位豆蔻少女竟然能描寫得如此精妙。

作者開篇先烘託氛圍,東風冉冉、柳絮輕揚,細草芊芊、遊人如織,在這美好的春天裡,繁華的春景令人目不暇接,一切都變得有些狂亂。可是一個孤獨影子的出現,立刻與周圍的大好春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她朦朧睡意、空虛悵惘,悲怨自己黃金時代的遺失,感嘆青春如流水一般流逝,更擔心以後數十載風雨綿綿的灰色生活,又將怎樣度過?這一刻,讀者仿佛看見了喪夫後的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一陣悲吟之後,只好無奈地獨飲「三杯兩盞淡酒」。

張愛玲家世顯赫,外曾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都是清末名臣。父親張廷重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可是這樣的家庭環境,沒有讓她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反而使她覺得非常壓抑和痛苦,於是她的筆下人物也顯得如此扭曲。

你聽作者娓娓道來,「她曾經在海外壯遊,在崇山峻岭上長嘯,在凍港內滑冰,在廣座裡高談。」如此閱歷豐富,應該不會再對什麼感到意外,可是因為「當年的豪舉都如煙雲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尋不著一點的痕跡,她也唯有付之一嘆,青年的容貌、盛氣,都漸漸地消磨去了。」於是女主人公開始躲避摯友,甚至就連而花鳥風日都逗引她愁煩,她開始「詛咒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張愛玲雖然只是一位中學生,卻將心理刻畫得如此細膩逼真,一定是她有這樣的生活經歷。在她的家族中,就有人「在暗室的一隅,發出一聲聲悽切凝重的磬聲,和著輕輕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誦經聲」,正所謂美人遲暮、冷淚悽雨,青燈古佛、欲語難訴。

作者當然不願這種悲觀情緒影響讀者,而是希望啟迪大家,雖然芳華易逝,也不必痴痴憂傷。正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不怕衰老,更無懼得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相關焦點

  • 蘇雪林的一篇散文,蘊涵哲理和詩意,不愧為民國才女
    文學作品中經常採用烘託和映襯手法,一方面可以突出被描寫對象,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主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秋天時草木凋零,而菊花卻在西風呼嘯時璀璨綻放。為了更加凸現菊花的品質,作者就要先抑後揚地描繪蕭瑟的秋景,然後再通過點染技法,表現出菊花的傲放場面。
  • 張愛玲母校才女輩出
    ■記者 馬欣然  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學市三女中前身是聖瑪利亞女校和中西女校。
  • 張愛玲舌戰潘柳黛,才女罵人很扎心卻不帶髒字,沒文化還真聽不懂
    特別是張愛玲和潘柳黛之間,她們好像是宿敵般的存在,在各種場合找各種機會相互舌戰一番。但文人畢竟是文人,才女畢竟是才女,她們不管如何膈應對方但在她們口中始終不會出現髒話。我們來看看才女是怎麼"罵人"的。
  • 才女張愛玲,沒有死於人情冷暖當中,死於和「跳蚤」的搏鬥當中
    才女張愛玲,沒有死於人情冷暖當中,死於和「跳蚤」的搏鬥當中說起張愛玲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個才女,是中國現代女作家,祖籍是河北,出生於上海,她從12歲開始就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他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後來她在美國定居
  •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民國才女奇多,但是很多紅顏薄命,感情不坎坷,今日繼續講述民國才女系列,張愛玲的傳奇人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傾城之戀》1995年9月8日,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家中,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去世,逝世一周後才被人發現,享年75歲。她在躺在空曠的地板上,身上覆蓋著一件毛毯,旁邊是一張展開的稿紙和一隻未合上的筆。
  •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張愛玲就是一個傳奇,有著傳奇的家世,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就連她的愛情都是一段傳奇。看完後的胡蘭成馬上行動起來,想要通過中間人蘇青介紹能見上張愛玲一面,但是被拒絕了,張愛玲就是這樣從來輕易讓別人接近,內心抗拒接近陌生人。但是已經被張愛玲才華迷倒的胡蘭成不會輕易放棄的苦苦哀求蘇青要到了張愛玲的住址,幾經周轉,胡蘭成還是見到了張愛玲,他們兩個的曠世愛情就這樣開始了。
  • 民國有四大才女:張愛玲大家最熟悉,還有3位是誰?
    她們的才華,不亞於才子,因此被稱為「才女」。民國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呂碧城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年紀最大的人。她生於1883年,安徽旌德縣人,父親是光緒年間的進士。呂碧城的少女時代,充滿坎坷。她12歲時父親去世,此後經歷了家產被奪、夫家退婚等不幸的事件。
  • 重溫經典散文丨張愛玲:遲暮
    這繁榮競逐的春光卻與她無關,她只能躲在暗室的一隅黯然神傷,嘴裡吟誦著「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今天分享一篇張愛玲的散文《遲暮》,一起體會她筆下的遲暮美人的傷感以及對韶光易逝的無可奈何。本期音頻選自《天才夢-張愛玲散文經典作品集》遲暮張愛玲多事的東風,又冉冉地來到了人間,桃花支不住紅豔的酡顏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彎裡,柳絲趁著這風力,俯下了腰肢,搔著行人的頭髮
  • 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在「五四」以後很有影響力。寫作上具有紋路細緻、結構精巧,樸素優美、真氣照人的特色。後來偏於記實和說理,語言更加接近口語。很多讀者都非常熟悉他的優秀散文作品,比如《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等。下面介紹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
    一位作家就從中得到靈感,寫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米脂婆姨記》(節選)作者:賈平凹這是極俏的人,一頭淡黃的頭髮披著,風動便飄忽起來,浮動得似水中的雲影,輕而細膩,倏乎要離頭而去。耳朵半埋在發 裡,一半白得像出了烏雲的月亮。
  • 名人講英語l張愛玲、林徽因、冰心這些民國才女英語為什麼牛?
    關注【必克英語】,碎片時間提升自己原創首發:必克英語眾所周知,民國出才女。她們或是傑出的作家、詩人、翻譯家…但你知道嗎?這些才女不僅中文妙筆生花,更展現出驚人的外語學習天賦,今天我們看看幾位如雷貫耳的民國才女,看看她們的英語水平到底如何。張愛玲首先要講的就是寫出經典名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作家,張愛玲。張愛玲青少時期就讀於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聖母瑪利亞女校。
  • 民國四大才女,大家認可嗎?其實她們很優秀
    可以看林徽因一生為中國建築史事業貢獻很多,今日講的是民國時期的四位才女,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不起的成績。 說到民國時期的才女,除了林徽因之外,一定要提到張愛玲。張愛玲無論在是民國時代還是現在,是有名的作家。
  • 民國三大才女,受歡迎程度最高的是哪一個?
    與此同時,作為頂半邊天的婦女群體,也湧現出無數的才女。她們才華橫溢,在不同的領域裡各有建樹,即使拿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很少有人能達到她們人生的高度。就取得的成就和影響力而言,有三大民國才女值得世人銘記。要論民國才女的涵養和學識,以及好感度而言,林徽因稱得上民國才女之首。林徽因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16歲時隨父遊歷歐洲,開闊了眼界和心境。
  • 重讀愛玲② 張愛玲文字風格是怎麼煉成的?別光盯遺著,譯著也大有文章
    這套再版張愛玲文集的書名字體都是出自張愛玲之手。書的封面以素雅的白底配上燙金的張愛玲親筆繪製插圖,明淨大方。其中《對照記》收錄了最新發現的張愛玲英文散文。這篇散文稿是張愛玲英譯者金凱筠在賴雅遺物中發現,寫她在紐英倫小鎮的生活,有張愛玲和賴雅共同修改的筆跡。這一版《對照記》內容豐富,除了這篇珍貴散文,還有張愛玲遺稿《愛憎表》、張愛玲手繪插圖特別收錄其中。
  • 民國才女:戀父情結 鋪就一生蒼涼底色
    作家葉兆言評價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沉重的嘆息」。張愛玲是民國時期上海「四大才女」之一,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家世十分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曾外祖父則是身為清朝重臣的李鴻章,父親張廷重是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是有著獨立意識的新式女性,同樣出身名門望族。
  •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的觀念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這畢竟是落後的封建思想,在清末已經逐漸被人們所遺棄,相反湧現出了很多的才女,比如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想要說啥?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才女,時至今日,每個人也必定讀過張愛玲的書。張愛玲的文學造詣頗高,她所創作的書籍都備受讀者的歡迎。而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大都是情感,張愛玲的一生的情感可以說並不順利,她寫的散文那麼優美,對愛情的見解又極其獨到,為何在她自己和胡蘭成身上卻落到如此境地?
  • 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
    也許是因為春雨能給詩人帶來太多的想像,以至於那麼多詩人都描寫春雨,陸遊有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還有孟浩然的經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代的李商隱有一次因雨滯留,卻流傳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令人迴腸盪氣,也讓一位當代作家感慨不已。
  • 張愛玲為他患上婦科疾病,可惜此人一生女人無數,不愛才女愛流氓
    張愛玲為他患上婦科疾病,可惜此人一生女人無數,不愛才女愛流氓文 | 媽咪說史張愛玲作為民國有名的才女,常常身著一身旗袍示人。昂著頭的她,流暢下頜線條卻總帶著一股子傲氣。而讓張愛玲有如此真摯之感的男人,就不得不提一下胡蘭成。不過胡蘭成確實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仿佛是賈府的寶玉再世,對於女人他總有一種柔情。他懂女人,識女人,卻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胡蘭成一邊讚美張愛玲,一邊欣賞她的好友炎櫻,甚至是還被張愛玲撞見過他和蘇青密會。
  • 民國有名的四大才子和四大才女,你知道幾位?
    民國有名的四大才子和四大才女,你知道幾位?文/炎炎談歷史民國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青年才子和才女成為這個時代靚麗的風景線,這些才子才女在亂世中把生活過得如詩如畫,片片詩情,點點詩意,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