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8月2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識讀漢字、學習普通話、培養和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改革和創製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依據,編制盲文、手語、旗語、燈語的重要基礎。
拼音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漢語拼音輸入漢字被普遍使用。漢語拼音作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的國際標準,各外文語種在指稱中國事物、表達中國概念時的重要依據,已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文化橋梁,被廣泛用於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等領域。
湖南科技大學現代漢語專業的老師李康澄表示,漢語拼音作為一種科學、方便、實用的語言文字工具,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60年來,我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拼音,組織編寫出版《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用漢語拼音注音排序的規範性工具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中對推行漢語拼音作出明確規定,《漢語拼音方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聯合國秘書處確定為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的標準……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正在與我國幾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來,不斷煥發新生機。
不少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如果沒有學,進了小學會不會跟不上?秋季開學季即將到來,這段時間,不少新生家長表示非常糾結孩子要不要提前學拼音等問題。不少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提前學習拼音的現象比較普遍。
範女士的女兒今年9月即將進入小學。暑假前,她就開始四處打聽學拼音的輔導班。「我周圍的很多家長早就幫孩子報了拼音班,我怕不學,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步伐。」範女士覺得讓孩子在開學前提前學拼音,總歸是有好處的,開學上課學起來也輕鬆一些。
何先生的兒子也即將進入小學,他和很多家長溝通,發現不少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學了小學一年級的內容。8月初,他花費近千元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主要學一些拼音和50以內的計算。「很多孩子早就學了,我家孩子沒有上學前班,拼音等等都沒有正式接觸學習過,如果不提前學習的話,起步就晚了。」在何先生看來,提前學習拼音是有必要的。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與範女士、何先生有一樣想法的家長還有很多,他們覺得提前學習拼音等還是有必要的,要麼通過在學前班提前學習拼音和簡單的加減法,要麼就是利用暑假的時間報名幼小銜接班進行拼音和加減法的學習。
專業人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重要
針對這一現象,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李姓老師告訴我們,現在讓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的家長不在少數,她推測是家長怕孩子上學後跟不上班,所以選擇提前讓孩子學習。「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小學的教育是正規化、系統化的,拼音就是教學大綱裡的內容。」李老師表示,不會因為誰提前學了拼音,就不教了,孩子們一般都能跟上進度。
另一位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老師表示,校外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如果孩子學習的內容不規範,尤其是拼音,學到的是不標準的發音,反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要孩子糾正過來會很吃力。「拼音有一定拼讀技巧,如果學錯了,導致孩子入小學後糾正困難。」
同時,也有老師表示,個別孩子提前學了,出現上課不專心的情況,容易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進入小學前到底要不要學拼音、漢字?這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對此,李康澄認為,孩子在進入小學生活前,他不贊成提前學拼音,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如果學到的是不標準的,反而還有害處。「家長讓學齡前孩子學習拼音,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認字,但是字的意思是什麼孩子並不懂。」與此同時,李康澄還表示,有的學前學過拼音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漢語拼音知識,會讀、會拼了,甚至會寫、會默了,不需要再認真聽老師上課,這樣反而還不利於孩子將來的學習。他認為,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在剛入學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至關重要。因此,李康澄不贊成學齡前的孩子提前學習拼音。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