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拼音走進你我融入生活

2020-12-17 湘潭在線

湘潭在線8月2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識讀漢字、學習普通話、培養和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改革和創製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依據,編制盲文、手語、旗語、燈語的重要基礎。

拼音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漢語拼音輸入漢字被普遍使用。漢語拼音作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的國際標準,各外文語種在指稱中國事物、表達中國概念時的重要依據,已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文化橋梁,被廣泛用於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等領域。

湖南科技大學現代漢語專業的老師李康澄表示,漢語拼音作為一種科學、方便、實用的語言文字工具,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60年來,我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拼音,組織編寫出版《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用漢語拼音注音排序的規範性工具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中對推行漢語拼音作出明確規定,《漢語拼音方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聯合國秘書處確定為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的標準……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正在與我國幾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來,不斷煥發新生機。

不少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如果沒有學,進了小學會不會跟不上?秋季開學季即將到來,這段時間,不少新生家長表示非常糾結孩子要不要提前學拼音等問題。不少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提前學習拼音的現象比較普遍。

範女士的女兒今年9月即將進入小學。暑假前,她就開始四處打聽學拼音的輔導班。「我周圍的很多家長早就幫孩子報了拼音班,我怕不學,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步伐。」範女士覺得讓孩子在開學前提前學拼音,總歸是有好處的,開學上課學起來也輕鬆一些。

何先生的兒子也即將進入小學,他和很多家長溝通,發現不少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學了小學一年級的內容。8月初,他花費近千元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主要學一些拼音和50以內的計算。「很多孩子早就學了,我家孩子沒有上學前班,拼音等等都沒有正式接觸學習過,如果不提前學習的話,起步就晚了。」在何先生看來,提前學習拼音是有必要的。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與範女士、何先生有一樣想法的家長還有很多,他們覺得提前學習拼音等還是有必要的,要麼通過在學前班提前學習拼音和簡單的加減法,要麼就是利用暑假的時間報名幼小銜接班進行拼音和加減法的學習。

專業人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重要

針對這一現象,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李姓老師告訴我們,現在讓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的家長不在少數,她推測是家長怕孩子上學後跟不上班,所以選擇提前讓孩子學習。「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小學的教育是正規化、系統化的,拼音就是教學大綱裡的內容。」李老師表示,不會因為誰提前學了拼音,就不教了,孩子們一般都能跟上進度。

另一位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老師表示,校外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如果孩子學習的內容不規範,尤其是拼音,學到的是不標準的發音,反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要孩子糾正過來會很吃力。「拼音有一定拼讀技巧,如果學錯了,導致孩子入小學後糾正困難。」

同時,也有老師表示,個別孩子提前學了,出現上課不專心的情況,容易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進入小學前到底要不要學拼音、漢字?這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對此,李康澄認為,孩子在進入小學生活前,他不贊成提前學拼音,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齡前孩子提前學習拼音,如果學到的是不標準的,反而還有害處。「家長讓學齡前孩子學習拼音,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認字,但是字的意思是什麼孩子並不懂。」與此同時,李康澄還表示,有的學前學過拼音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漢語拼音知識,會讀、會拼了,甚至會寫、會默了,不需要再認真聽老師上課,這樣反而還不利於孩子將來的學習。他認為,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在剛入學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至關重要。因此,李康澄不贊成學齡前的孩子提前學習拼音。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5月10電 今日,《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佔元出席會議並講話。杜佔元說:「《漢語拼音方案》的頒布是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也是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歷史性意義。」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當年是如何產生的?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你可知它當年如何產生?今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60年前頒布的這部方案,讓漢語拼音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當年是如何產生的?記者對「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憶文章做了梳理。
  • 關於召開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通知
    關於召開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通知 >  先生: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這是我國語文生活和文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影響深遠。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你可知它當年如何產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60年前頒布的這部方案,讓漢語拼音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當年是如何產生的?記者對「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憶文章做了梳理。資料圖:孩子們正在認真閱讀《語文》教材。
  • 漢語拼音60年:走近了你我,走向了世界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拼音打字、查閱字典、學普通話……今天,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常忽視它並非古已有之,而是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產物,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  5月10日,《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餘人,共同研討漢語拼音研製、推廣和應用的歷史經驗與時代價值。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2008-01-25   一、制定大事記  ◆1949年8月25日,吳玉章寫信給毛澤東主席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2008年1月25日15時,教育部舉行2008年第1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內容及漢語拼音推行情況。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趙沁平,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等出席發布會。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今天,無論查字典、學普通話,還是拼音打字、圖書檢索,雖然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若被問及上述問題,恐怕知道答案者仍然寥寥。5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座談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
  • 第一屆人大會頒布《漢語拼音方案》(2月11日)
    《漢語拼音方案》的普及得益於我國語言文字政策法規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55年來,國家採取多種舉措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一是制定頒布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少數民族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等一系列與《漢語拼音方案》配套的規範標準,以利社會應用。
  • 教育部2008年第1次例行新聞發布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
    我們今天這個新聞發布會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的一些相關活動情況。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50周年的座談會,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就《漢語拼音方案》的頒布實施,以及將來的發展和應用,提出權威性的意見和建議。
  • 從中國面相世界 漢語拼音60年,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
    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60年來,我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正在與我國幾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來,不斷煥發新生機。
  • 1958年2月11日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1958年2月11日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討論了國務院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關於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議案,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吳玉章主任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決定:
  • 漢語拼音60年:開啟「語同音」時代,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正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孩子們。東方IC 資料圖光明日報5月11日報導,拼音打字、查閱字典、學普通話……今天,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常忽視它並非古已有之,而是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產物,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
  • 我長期研究漢語拼音文獻史,漢語拼音怎麼形成的,問我吧!
    我長期研究漢語拼音文獻史
  • 關於做好《我與漢語拼音》徵文活動的通知
    關於做好《我與漢語拼音》徵文活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語委(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語委辦公室:    今年是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頒布《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50年來,漢語拼音在教育、科技、文化、軍事、外交等各領域得到廣泛推行和運用,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經濟文化,增進對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使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受益。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總結、宣傳、展示50年來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推動漢語拼音在構建和諧語言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舉辦系列紀念活動。
  • 漢語拼音60年,還記得小時候背過的bpmf嗎? | 睡前聊一會兒
    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在小學的第一課上一遍遍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歪扭扭的漢字中間夾雜著幾個拼音,這裡藏著每個人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漢語拼音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工具。適逢《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我們該如何詮釋漢語拼音的意義,又該如何定位它在漢語傳播中的作用?
  • 《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此事被記入《西行漫記》一書,這套拼音方案也成為1949年建國後大陸文字改革的基石之一。新中國建立初期,全國文盲率高達80%,為了掃除文盲、促進文化普及,以迅速改變國家的落後面貌,黨中央開展了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制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大任務。1955年,中央責成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著手研究、制定新的漢語拼音工具。
  • 漢語拼音60年:助掃除文盲 成進入國際的文化橋梁
    走進了你我 走向了世界漢語拼音一甲子本報記者 丁雅誦「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普通話。」當年山西農民的一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對漢語拼音的喜愛。自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已走過60個年頭。
  • 國家語委:希望通過活動糾正漢語拼音不規範現象
    》頒布5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內容及漢語拼音推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談到本次50周年紀念活動的宣傳主題時強調,希望通過這次幾年活動,糾正糾正漢語拼音韻母存在的不規範現象,進一步促進《漢語拼音方案》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