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煩又崩潰的,應該是寶寶沒完沒了的哭泣吧。孩提時代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頻繁的交流應該是哭泣。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些哭鬧中,有耐心的家長竟然總結出了經驗,可以根據寶寶的哭鬧來判斷出原因。接著又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寶寶的需要,輕鬆讓寶寶停止哭泣。
表妹家的兒子已經出生三個多月了,但這幾個月,表妹表妹說孩子每天都在哭,她都快受不了了。即使聽到寶寶的哭聲,她甚至會感覺到自己要崩潰了,有很多次都會動手拍寶寶。事後和兩個孩子的母親討經驗,才知道寶寶哭也是有原因的,而且這位母親還將自己總結的經驗悉數告訴了堂姐。
傳說從那以後,堂姐帶娃也有一套,寶寶的哭聲從來不會超過兩分鐘。表姐才能輕鬆透過哭聲找出原因,順帶把自己的心情都調好,徹底擺脫了之前的煩躁與沮喪。估計寶媽們還有很多「困」在寶寶的哭聲中沒有出來,所以下面就分享一下止哭三招,相信能幫到不少寶媽們解燃眉之急。
照顧嬰兒的生理需要。
由於嬰兒實在太嬌小,所以他們身體有需要時,只能通過哭鬧來作出反應和求助。因此,父母只要明白孩子的需要,並及時的滿足他們的需要,那麼哭聲很快就會停止。
餓死了。
一個月以下的嬰兒,他們哭泣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餓。小寶寶的飲食主要是不規律的,他們吃東西都是靠身體感覺的,只要餓了就會哭著求救。此時只要讓寶寶吃奶,就可以立刻停止他們的哭鬧。
第二,換尿布。
目前嬰兒使用的基本都是尿液不溼,很多寶媽覺得這很方便,但對嬰兒來說並不舒服,特別是皮膚比較敏感的那種。假如感覺尿不溼,或者是蹭到皮膚不舒服,那寶寶也會哭。此時應及時更換紙尿褲,而且還要為寶寶清潔和擦拭,確保他們的皮膚乾燥。
三、有病。
甚至生病時身體不舒服,寶寶也不能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所以他們會拼命的哭。與其它原因相比,生病時寶寶的哭鬧最好是有個判斷,長時間不能停止。要帶寶寶及時就醫,要知道健康總是放在第一位的。
嬰兒在夜裡哭泣。
寶媽最頭疼的就是白天安靜,但晚上寶寶總是哭,很多地方還把這種寶寶稱為「夜哭郎」。第一,要觀察寶寶的身體是否健康,特別是晚上容易出現腸胃不適,所以要先判斷寶寶的健康情況。假如嬰兒健康無虞,再去找別的理由。
第二是環境因素,儘量讓寶寶的睡眠環境安靜下來,減少光線刺激。另外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得太久,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嬰兒也有自己的生物鐘,如果白天睡得足夠多,那麼自然晚上就不想睡覺了。
哭不停,父母不要著急,三個小技巧讓孩子安靜下來。
符合嬰兒特殊的小「愛好」
有的孩子有自己的小愛好,也許是他們太缺乏安全感,所以總是想得到父母的注意。此時要多給寶寶一些安全感,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然後拍拍孩子的背,或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身邊。
或是給寶寶聽些輕音樂,讓他的情緒放鬆,因為寶寶在哭的時候情緒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激動的。對這樣的寶寶,媽媽的語調要柔和,動作也要柔和,因為這些寶寶的內心還是很敏感的。
看起來嬰兒的哭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用自己的方式發出信號,希望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信息。事實上,對孩子的哭鬧應該多一點耐心,由他的哭鬧聲音和行為來判斷。也許是平時帶寶寶比較累,所以面對寶寶的哭聲,寶媽忍不住有些上火,所以也就沒多想。
事實上只要不是生病,寶寶哭鬧不外乎是餓了,或者是想解決生理問題,再想撒嬌。起初找不到具體的原因,寶媽就會挨著試一下,相信最後總會找到寶寶哭泣的原因。為了方便更清晰地了解寶寶,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無論是他的餵奶時間,還是上廁所的時間,都要學會做好記錄。
孩子哭不停,父母不要著急,三個小技巧讓孩子安靜下來。
概述。
照看嬰兒就是要做到「對症下藥」,因為每一個哭鬧都是相應於他的原因。寶貝媽媽的任務就是及時發現這些原因,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替寶寶解決,哭鬧的頻率自然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