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工作兩年,父母就經常給我要錢,該不該給?

2020-12-20 暖心文筆

文:五月

01

最近常聽辦公室巧兒抱怨,她父母經常問她要錢,一會兒家裡裝修房子,一會兒奶奶生病,一會兒媽媽要交保險,連添置一張沙發,都電話過來叫她出一半的錢。

巧兒94年的,剛畢業兩年,工作能力不錯,是同批進單位的同事中的佼佼者,但畢竟剛工作兩年,收入不算太高。

我幫她算了一下,她目前的工資可以讓她在這個二線城市生活的還算滋潤,但如果算上父母這個要錢的頻率,還是有點讓她吃不消的。

她說:"我知道父母把我養這麼大不容易,也該是我回報他們的時候了,但是我也剛剛工作沒多久,實在能力有限。"

那麼,子女工作後,需不需要立即回報父母呢?

02

如非必要,我覺得可以讓子女緩兩年。

第一,一個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剛工作的那兩年,大多是一個學習技能和積累經驗的過程,薪資待遇這一塊大多是差強人意的,勉強夠自己生活就不錯了。

第二,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大多也就25歲左右,父母一般也就五十歲左右,相對於如今80歲的平均壽命年齡,父母這個年紀算不上老年。他們還沒有退休,還有一定的勞動力,也還能創造一些財富,並沒有到需要子女贍養的時候。

以巧兒為例,據我所知,他父母都還沒有退休,雖工資不高,但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在老家生活完全足夠了。

而巧兒獨自在城裡打拼,競爭力和壓力都不小,有段時間她跟我提起想報個商務英語班惡補一下英語,我當即表示支持,畢竟多學一項技能,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可後來卻見她沒動靜了,我還調侃她光說不練假把式,她衝我苦笑了一下說:"我還真想練,可惜家裡電話來要用錢,我不得不把攢出來的學費先打給了家裡。"

個人覺得,如果並非急用不可,讓子女適當"揮霍"兩年也未嘗不可,讓他們選擇學習技能或者享受人生,給他們兩年自由支配財富的時間,因為,人這一輩子可以自由支配財富的時間,真的太少了。

03

子女有過度消費習慣的,可適當向其索取回報。

表妹參加工作後,舅媽就強制要求她把每個月工資收入的三分之一打給家裡,表妹一開始不願意,可舅媽號召了全家人一致要求,表妹沒辦法只得順從。

畢業第三年,表妹和男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舅媽全款給她買了一輛奧迪,舅媽說:"這車的錢一半是你這幾年給我的,我都給你攢著呢,你這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媽只能強制性給你存著,還有一半呢,是我跟你爸這些年為你攢的嫁妝錢。"

因為娘家陪了一輛價格不低的好車,表妹在婆家人面前特有面子,出嫁前一晚,她拉著舅媽的手說:"媽,謝謝你們,一直這麼努力的為我打算。"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像表妹這樣,不僅月光,還透支消費,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行為,做父母的可以適當向他們索取一些回報,一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二來降低他們的消費水平,如果確實用不著他們的錢,也可以替他們攢著,等他們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

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老人,這是一種天理輪迴,也是作為子女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父母和子女之間,更需要一點體諒,父母體諒一下子女的壓力和不易,子女體諒一下父母的艱辛和良苦用心。

千萬不要讓錢傷害到最親最愛的人,更不能因為錢而讓彼此疏遠,金錢有價,親情無價啊!

相關焦點

  • 年輕人該不該找父母要錢買車?來西瓜視頻看這位媽媽做法
    俗話說,父母生我養我,那麼父母對我們的養育應該到什麼時間才算完?有人說,父母養我們是天經地義的,無論什麼時候,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還有人說,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我們最終還是要報答回去的,似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但是當我們成家立業或者能夠自食其力後再向父母伸手要錢,這個到底應不應該呢?
  • 工作以後,父母跟自己要錢怎麼辦?
    很多人,工作以後,有了自己的收入,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跟你要錢。我一個女性朋友,大學畢業1年,去年年底,她媽媽跟他要了1萬塊錢,說是用於弟弟的房子裝修。因為想到父母供自己讀書不容易,沒多想便打過去1萬塊錢。
  • 工作兩年,沒有加薪。該不該辭職?
    原來現有的銷售被調回大連工廠工作,我需要接替她的工作,她就是劉姐姐。而當時離她離崗的日子只剩半個月的時間,大家都覺得我還是一個大學沒有畢業的學生,完全沒有工作經驗,擔心我應付不來,考慮讓劉姐姐延期回大連,直到我順利接手。或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並沒有什麼顧慮,只是暗暗在努力。
  • 父母讓我撫養幼兒園的親生弟弟,我該怎麼辦?
    上天不負有心人,三年之後我終於考上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而我高中三年也賺夠了大學的學費。父親在我大學開學前臨走的時候對我說:走了就別回來,我們沒有你這個女兒!但我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這個讓我傷痕累累的城市。大學四年裡,我靠著自己打工兼職做到了自己交自己學費,自己養活自己。
  •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如何才能經濟獨立?避免處處找父母要錢?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最希望看到的事情,莫過於孩子長大,甚至是工作之後能夠經濟獨立,如此,便不會再找自己要錢。而老兩口也可以開始規劃自身的養老生活,這樣才算是生活幸福。但是,經濟獨立並非說一說那麼簡單,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講特別困難。
  • 哥哥嫂子就像一個無底洞,一直找我要錢,還不給父母養老
    哥哥嫂子就像一個無底洞,一直找我要錢,還不給父母養老最近我姐妹小玉,想要回老家去把自己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因為一直以來自己的兩個哥哥都讓她特別煩心。大哥不愛學習,考試從來都是不及格的,每天都溜出去渾水摸魚的,才小學畢業,就再也不願意去學校了。因為沒有什麼文化,所以就留在家裡種田了。和二哥剛開始讀書的時候還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後認識了一些校外的小混混,初中沒畢業就不讀了。後來跟著他那些兄弟去廣東打工,做了兩年帶了一個外地的女朋友回來,後面再結婚後就再也沒出去打過工了,也和大哥一樣都在家裡種地。
  • 自打兒子出生後,我經常問父親要錢,兒子真生病後,父親一分不給
    可那個時候我才18歲,因為還沒有到達法定領結婚證的年紀,只是在農村請親朋好友吃一飯罷了,結婚之後我經常以我老婆懷孕為理由問我父親要錢,而我父親不給我的時候,我就問我哥要錢,就這樣我一直要錢,一直要錢,後來我那孩子生了下來。
  • 參加工作之後,老家的父母好吃懶做,三天兩頭要錢,把我當銀行了
    文:融化蠟像圖:來自網絡在我們蘇北老家的農村,幾乎所有的父母,即便到了六七十歲,依然躬身于田地間,有些人並不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而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減輕負擔,但我的父母卻不。從我參加工作以後 ,爸媽就每月向我要錢 ,有時候一個月給他們1500,有時候給他們2000 。是家裡要買什麼電器或值錢的物件了 ,也向我要錢 。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 ,我爸爸的腿不幸被人撞成粉碎性骨折 ,在家躺了三個月 ,媽媽每天服侍她 。但康復以後 ,爸爸和媽媽什麼活兒也不幹了 。
  • 「媽媽給我100塊錢」當孩子向你要錢時,有見識的父母會這麼做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朝著父母要錢的事情就發生,這是時候父母對於金錢的觀念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開始對金錢有概念了,父母就應該正確的對待。一次我正在家裡做飯,8歲的女兒剛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就朝我跑過來,「媽媽
  • 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 被父母告上法庭 中年父母該不該生二胎?
    最後女孩聲淚俱下的質問父母:你們說讓我養弟弟,說我將來要靠弟弟,我一個22歲的人,工資在同齡人算高的,工作輕鬆,升職潛力大,我憑什麼靠一個比我小20歲的弟弟?等他20我都42了,我靠他什麼?這月起,不會再打錢了!我有我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兒子自己養,管我什麼事!
  • 子女向父母拿錢該不該還?是借還是拿?父母心中要有數!
    在國人的觀念裡,向來都是親情大過天,對於父母來說,兒女更是自己的心頭肉,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是大多數父母的期望。但是,現實中很多兒女的做法讓父母心寒。去年年初,老吳夫婦一紙訴狀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小吳向父母拿了9萬塊錢,卻遲遲不還。
  • 重慶程式設計師:父母又打電話要錢了,工作4年給出10多萬,人生太難
    不久前,有重慶程式設計師就吐槽稱,今天,家裡打電話又要錢了,想起四年前剛進這行,自己一邊頭疼領導需求,一邊接到了父母的要錢的電話。來來回回,一點也沒改變。北漂的4年多,給家裡還了10多w的帳了吧。哎,人生太難了,會影響你的太多決定。有一些極端的想法,但又對不起自己的妻子,是我害了他的一生,我該拿什麼去還呢?
  • 過年回家,爸媽總是找我要錢,該怎麼辦?
    我叫小敏,本科畢業一年半,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拼,這兩天好不容易回家過年了,但是爸媽卻總是找我要錢,大家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工作這一年半以來,工資從實習期的80塊一天漲到現在稅後六千,從和別人擠在青年旅社,到現在自己租了一個地鐵附近的次臥,小區很安靜安保也好,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自己平時也很節儉。
  • 孩子向父母要錢,我們該怎樣回答孩子才能做到正確解決?
    孩子出現這一現象,往往就會與父母的意見發生分歧,導致家長下意識地認為孩子出現一定的逆反心理,出現與父母頂嘴的現象。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這時,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相當重要。一些無意識說出來的話就有可能傷及孩子的內心。在面對孩子的一些需求時,我們不要一味地拒絕孩子,正確的回答很重要。
  • 「大學生該不該管父母要錢,買最新款iPad學習?」
    「我宿舍五個人,就我一個人上課沒有iPad。」在金錢這個主要矛盾的驅動下,你會發現網際網路上年輕人不定期上演的花錢辯論賽裡,學習生產力工具變成了常客——「大學生應不應該攢錢/分期付款/管父母要錢,買一個新款的iPad?」答案當然無法一概而論,也都是個人的選擇。
  • 大學畢業兩年了,依舊一無所獲,很迷茫,該怎麼辦?
    我遇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有像你一樣剛畢業一兩年的,有還沒有畢業找不到未來方向的,甚至還有已經40多歲仍然感到迷茫的。 從你的描述中,我大概能猜測到你畢業這兩年的情況。 1、沒有方向。 所謂沒有方向,從你畢業兩年之後從事的工作有關係。 你大學專業學的什麼?為什麼會找不到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我認為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方向。
  • 是否應該問父母要錢?
    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提供足夠的錢來幫助孩子度過一個難關,但又不能讓它扼殺一個人工作的動力。沒有房子,但有有錢的父母五年前,位於曼哈頓的謀殺案震驚了紐約的上流社會。這位客戶從很小的時候,就不再向父母要錢,從補牙,到上大學、結婚或購買第一套房子,他的父母也沒有向他提供經濟援助。我從不問父母要錢,我只知道如果我不拼命工作我就沒有錢。「當我真的需要錢的時候,錢從來就不在我身邊。」
  • 父母已經60了,我剛上大一,我該自卑嗎?
    那時的我與父母非常自豪,也是後來母親經常嘮叨我的原因之一,因為她看到她嘮叨的效果了。去高中學校參觀,那是我真正懂事起第一次去的小縣城,第一次參觀高中,第一次知道學校可以這麼大。第一時間我竟覺得自卑了。 高考我考砸了高考我考砸了,成績比平時差,比預期低,只比一本線高了57分。當時我彷徨了,我不知道該復讀還是直接上大學。現在想想這個考砸的原因和我選直接上大學,都與我母親有關,不是說責怪她,我也沒有責怪她的想法,只是在說一個事實。
  • 「媽媽,給我10元錢吧」:當孩子向父母要錢,你的做法很關鍵
    @你不在我在:「我媽每次給錢,都是隨意往桌上一扔,我感覺就像被施捨了一般。怎麼說呢,錢給了,但我心裡很彆扭,總過不去這道坎。」@caddie晴:「我小時候從不問我媽要零花錢,因為根本要不到,還會招來一頓罵。有時候為了交學校的正常收費,她也會藉機威脅我,不聽她的話就不給錢。這種無助、屈辱的感覺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 「媽媽,給我10元錢!」 當孩子要錢,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 伴讀
    曾在一個親戚家,遇到過這樣一件事:6歲的女孩跑到媽媽面前要錢:「媽媽,給我十塊錢吧?」 媽媽頭都沒抬地問:「不行!你要這麼多錢幹什麼?」 在他伸手的那一刻,他對媽媽是依賴的、信任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幫助的人。 然而,隨著扔到地上的那五毛錢,男孩的尊嚴徹底被母親踩在了腳下,碎了一地。 男孩雖然覺得屈辱,但卻又不得不接受,因為他需要這五毛錢,他不能拒絕。 這種屈辱卻無力反抗的感受伴隨著他直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