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年輕人用地圖打造重慶新名片 每周推一張專題地圖

2021-02-08 騰訊網

「每周一圖「團隊。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1月9日16時40分訊(記者 劉豔)提到測繪地理信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地圖。在重慶,有一支青年團隊按每周一期專題地圖的頻率,經過3年多時間的堅持和積累,成功編制和發布150多期便民專題地圖。他們是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每周一圖」團隊。日前,這個團隊獲評第二屆感動測繪人物。

讓地圖服務「活」起來

地圖服務,作為社會化服務的傳統手段,在導航地圖、街景地圖等新形態的興起下,略顯頹廢。2013年,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在十餘年「數字重慶」建設積累的大量地理信息數據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地圖服務的升級發展。中心地圖服務小組以張海鵬為首的8個小夥伴,也在積極思考。

地圖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讓地圖活起來、用起來,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如何做?團隊有人提議,中國有24節氣,重慶四季都有不同的生活,創新傳統地圖的內容,以「主題地圖」的形式,每周一張地圖推送給社會。如此,既挖掘了地理信息資源價值,又便捷了群眾的生活與工作。

2013年8月29日,借著測繪法宣傳的東風,重慶正式啟動「每周一圖」工程。80後小夥子張海鵬是工程實施負責人,他還有7個80、90後的小夥伴,專業涵蓋地圖製圖、歷史地理、自然地理、景觀設計、影視編導、計算機等。他們雖專業不同,個性各異,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敢於創新、擁有激情、熱愛地理。

每周推出一張專題地圖,頻率如此密集,會不會產生審美疲勞?擔心選題不夠?放心!「每周一圖」團隊的隊員們腦洞大開,創造性地按照時間和空間兩條主線,建設了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的「每周一圖」選題庫。時間上,按時令節氣,推出應時應景的便民專題,如春天賞花、踏春,夏天避暑、漂流,秋天採摘水果,冬天滑雪等。空間上,按照全市、區縣等不同空間尺度進行策劃,反映各種區域尺度的各類專題。

3年編制150多期便民專題地圖

在每周不同的主題地圖服務過程中,團隊的小夥伴不斷深耕地理信息數據,也不斷發現地圖服務的另一種延伸:地理知識服務、地理文化服務。「每周一圖」團隊深挖數據,推出了名山、峽谷等一系列介紹和宣傳重慶自然人文景觀與文化資源的地圖,把原本枯燥的專業數據變成了具有可讀性、普及性的地理知識產品,通過一張張專題地圖呈現給讀者。

2015年元旦期間,重慶火車北站北廣場正式投用,原來在南廣場始發的動車等遷至北廣場始發。由於很多旅客不了解站場調整信息,元旦當天不少人錯過列車。「每周一圖」團隊的隊員們火速出擊,兵分兩路連夜對重慶火車北站及周邊地區進行了踏勘、核實,趕製出《重慶火車北站交通組織地圖》。

今年年初,重慶火車北站地區交通進一步完善,龍頭寺長途汽車站也由一個站分為南、北兩個站。「每周一圖」團隊又趕在2016年春運開始之前,推出了《重慶火車北站乘車地圖》。為了進一步擴大地圖的覆蓋面,團隊的小夥伴們別出心裁,將地圖設計成明信片並印製出來,提供免費手寫和寄送服務。

一群小夥伴,分工合作,眾志成「圖」。從2013年8月開始,「每周一圖」團隊按照每周一期專題地圖的頻率(節假日除外),經過3年多時間的堅持和積累,成功編制和發布了150多期便民專題地圖。因為地理地圖與城市文化的深度結合,「每周一圖」已成為重慶新的城市名片。

(華龍網)

相關焦點

  • 《主城趕場地圖》出爐共122處
    我們看了看,上面不僅用表格梳理了主城各區的122個趕場地,用地圖標註了各個趕場地的方位,還註明了各自趕場地的場期。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說,此次趕場地圖是他們推出的二十四節氣地圖之一。這次首次推出的《主城趕場地圖》,就是充分考慮了處暑後天氣更加涼爽宜人,市民可「按圖索驥」,帶上家人,到主城周邊趕秋場、買土貨,體驗「趕場」這一傳統風俗。
  • 重慶珍檔| 乾隆時的重慶什麼樣?老地圖告訴你重慶城300年變遷
    《新測重慶城全圖》是重慶第一張用現代測繪手段編制的地圖,於民國元年(1912年)一版發行,本次展出的為1925年編制的第五版。此外,講解員告訴記者,這幅圖還有一個重要意義,是其編繪年代正處於重慶正式建市和第一次拓城前夕,彼時重慶尚未大拆城門城牆和遷墳、修路,重慶城市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城市的格局和風貌。多知道點>>1、經濟專題地圖——100年前的《重慶租界商埠圖》
  • 重慶2019夜市文化節啟動 發布首個重慶「夜地圖」
    央廣網重慶7月31日消息(記者陳鵬)記者從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獲悉,為推動重慶夜市經濟發展,打造全市夏季消費名片,增強重慶消費的吸引力和輻射力,2019重慶夜市文化節將於8月至9月盛大舉行。  作為今年夜市文化節的首場主題活動,沙坪垻潮享奇市嘉年華活動將於8月2日至4日在沙磁巷舉行。
  • ...東莞公安打造「指尖上的110」,接警後憑一張地圖可直接調動警力...
    近年來,東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一直在研究一張110指揮調度的可視化地圖,只要有警情發生,110指揮員就可以在這張圖上直接調動警力處置。隨著東莞市公安局新的情報指揮中心即將投入使用,這張地圖已經孕育成型。新的110接處警系統集成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PGIS)、情報、勤務管理、報警定位、305兆無線數字集群通信系統(PDT系統)等功能。
  • 【每周資源275】《學生世界地圖集》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學生世界地圖集》,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在文章中就只展示一部分
  • 重慶首推旅遊雲名片 VR技術帶您360°體驗山水之都
    今日,大渝網從市旅遊局了解到,由重慶市旅遊局、微景天下共同打造的「山水之都 美麗重慶」旅遊雲名片,將在2016世界旅遊城市峰會開幕時,正式上線。這個無需下載可以隨身「攜帶」的移動網際網路雲名片,綜合運用最潮的VR、大數據、地圖導航等技術,從空中到地面,從解放碑到武隆仙女山,360°全方位無死角體驗山水之都。
  • 重慶首張商業地圖發布:重點商業項目共233個、新零售滲透消費場景
    近日,RET睿意德聯合中商數據,正式發布重慶首張城市商業地圖(2018年),對重慶已開業以及預計將開業的重點商業項目進行梳理和盤點。這是繼成都後,RET睿意德發布的又一西南區域主要城市商業地圖。作為重慶首張以商業項目分布為主的地圖,意在展示重慶商業發展的軌跡及特點,同時希望幫助熱愛商業地產的人士了解重慶商業的新格局,並成為其能隨手翻閱的指南。
  • 地圖世界 人文窗口——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一覽
    100個城市分卷。   在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中,出版方採用了定位圖、普通地理圖、行政區劃地圖、歷史地圖、專題地圖、景區示意圖、仿古藝術地圖、手繪地圖、世界示意地圖等多種形式,大大增強了叢書的信息量和表現力。
  • 高德地圖攜手河南打造「智能雲臺山」
    「智能雲臺山」是在高德地圖上打造的智慧景區服務,能為用戶提供便捷出遊體驗。目前,旅遊扶貧地圖已覆蓋河南省53個貧困縣的2032個景點,截至8月底,共有1800萬人次在高德地圖上對這些貧困縣景點進行搜索查詢,其中有450萬人次規劃了去往景點的路線。
  • 玩轉重慶不夜城 請收下這份《重慶夜市地圖》
    ▲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的《重慶夜市地圖》重慶晚報訊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乙竹 受訪者供圖)有人說,逛夜市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重慶是不夜城,形態多樣的夜生活讓這座城市更具活力,釋放著重慶的另一種美
  • 女插畫師手繪100張重慶地圖,走遍下半城全靠一張圖
    重慶作為8D立體魔幻都市,雖然在全國網友的推薦和支持下成為了網紅城市,吸引了一大批遊客,但是其實不管是外地遊客還是重慶本地的人被導航導錯路的情況真的經常發生。因為在重慶的地形裡東南西北是不管用的,還得加上下左右。
  • 地圖產品:專門聊聊專題圖層
    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普通地圖搜索地點規劃路線外,專門查看某一類信息的場景也很多,如醫療代表推廣產品要查區域內所有的醫院、計劃買學區房的家長專門看全市的小學、規划去雲南自駕遊提前了解雲南的景點,貨車司機為了規劃路線看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所以Google map發布之後,很多網站都開始藉助地圖來展示專門信息,面對大量的開發者,4個月之後谷歌團隊發布了免費的地圖API。
  • 《重慶採茶地圖》發布 跟著地圖去品茶
    《重慶採茶地圖》發布 跟著地圖去品茶 2018年03月16日 12:52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日前,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慶採茶地圖》,這個春天,讓我們跟著地圖,去茶園採茶、制茶,品茶,來一次充滿浪漫情調的尋茶之旅?
  • 22張新老地圖首次展出 120年重慶城漲了150多倍
    昨日上午,市勘測院、市地理信息中心在觀音橋步行街舉行了「全國測繪日」宣傳活動,首次向市民展示了22張重慶新老地圖。只需10分鐘的走馬觀花,你就能從重慶城版圖的變化,了解重慶城的變遷。這張圖由河北清河郡人士張雲軒繪製,是現存最詳細的重慶手繪地圖,全圖好似一張巨大的鳥瞰圖,圖上對重慶城當時幾乎所有的道路、城門和重要的建築、廟宇、府邸、會館都做了描繪,對於研究古代重慶城市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2005年,重慶市政府從耶魯大學圖書館取回了這張圖。
  • 迷你世界地圖推薦!「抗疫小衛士」來襲!一張地圖玩5個遊戲?
    眾所周知迷你世界是一款高自由度的沙盒類手遊,在這款遊戲當中人家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創造才能創造出新遊戲地圖,開發者也可以將這些遊戲地圖上傳至迷你工坊供其他玩家使用。這也導致在迷你世界當中有許多不一樣的地圖,就比如接下去要說的"抗疫小衛士"。
  • 【每周資源216】1955《東南亞地圖集》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1955《東南亞地圖集》,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在文章中就只展示一部分
  • 地圖文化亟需傳承、創新與發展——訪我國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
    其實,與漫長的地圖文化發展史相比,地圖文化研究還是一個新領域。記者從2020年中國測繪學會年會上獲悉,我國地圖的起源與5000年中華文明史可謂一脈相承,「地圖文化」既不全等於「地圖」,又不全等於「文化」。用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的話說,「地圖是表達複雜地理世界的人類最偉大的創新思維」。
  • 《重慶旅遊指南》地圖出版 帶你玩遍新重慶(圖)
    記者昨日從重慶市勘測院、市地圖編制中心獲悉,一份專門針對旅遊景點設計的《重慶旅遊指南》地圖,目前已經製作完成,全市400餘個大小景點被「一網打盡」,遊客、市民出行,可以按圖尋找自己鍾意的景點、路線。介紹全市400餘個景點據介紹,我市以前曾出版了《重慶市交通旅遊地圖》,僅標註了百餘個知名景點。新的《重慶旅遊指南》與市旅遊局合作編制,包括了全市40個區縣大大小小的景點,標註的景點也從百餘個增加到400餘個。
  • 地圖太沒個性?快來為你眼中的重慶繪製創意地圖
    華龍網1月14日14時40分訊(記者 周夢瑩)覺得地圖太專業、沒個性?記者今日從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獲悉,重慶首屆創意地圖大賽於今日正式啟動。無論你是打算從重慶出發去旅遊,還是在山城裡轉悠,都可將眼裡的重慶繪製成個性化的創意地圖,更有機會結集出版。
  • 創青春 ▎麥撲:繪會說話的地圖
    「麥撲」,即「map」的諧音,《手繪下沙·城市名片》是公司的第一個作品,以輕鬆的筆觸、活躍的色彩、生動的表現,兼具收藏價值和導向作用,一經發行就受到了下沙年輕人的廣泛喜愛,被形象地稱為「會說話的地圖」。隨後,麥撲又開發出了手繪地圖2.0版,目前一款圖、文、聲、形並茂介紹杭州的App正在內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