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秋風送爽,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上海動物園600多種6000多頭(只)珍稀動物,今年又一次安然度過炎熱夏天。這裡凝聚著飼養員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8月30日下午1時,東方網"東方直通車"記者一行3人驅車前往上海動物園,重點對企鵝館、育幼室、長頸鹿館、靈長三館進行了採訪。
斑咀環企鵝的另類"媽媽"
上海動物園的斑咀環企鵝十分逗人,經常會吸引很多遊客。那幾隻白腹黑背的企鵝活像一個個身穿燕尾服的小紳士,它們一會兒在地面蹣跚行走,憨態可掬;一會兒又跳進水中,用已鰭化的雙翅在水中暢遊一番,顯出矯捷靈活的身姿。看到企鵝如此快樂,一旁靜靜觀察的飼養員陳素蘭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一個企鵝飼養員的最高榮譽莫過於被稱為"企鵝媽媽"了,陳素蘭以她辛勤的勞動和揮灑的汗水贏得了這個稱號。
斑咀環企鵝是上海動物園僅有的一種企鵝,它們的自然棲息地在非洲南部洋面的島嶼上,生活最適溫度為攝氏5-22度,此外,對空氣溼度和陽光均有較高要求。1996年,上海動物園從國外引進兩對斑咀環企鵝時,園領導認為陳素蘭具有心細、責任心強的素質,便定她為企鵝飼養員。這一人選還真選對了,陳素蘭鑽進企鵝館一幹就是5年。在她精心照料下,只只企鵝壯實活潑,而且雙雙產生愛情結晶,年年添丁,至今企鵝館已成了有14個成員的大家庭。
企鵝難侍侯,此話不假,光餵食這件事,就得讓飼養員忙活半天。技術員給企鵝開出的食譜是小黃魚,每天吃兩頓,每隻企鵝一次吃500至600克,約十幾條魚。陳素蘭先把20多斤小黃魚一條條檢查一遍,剔除爛的和不新鮮的,然後進行清洗,除去黃魚內臟,最後再把小黃魚放在特配的消毒液裡進行浸泡。為了讓每一隻企鵝都能吃到足夠的量並觀察企鵝的健康狀態,飼養員必須用手把小黃魚一條一條挨次餵給企鵝吃。別看企鵝常愛靜立不動,吃相可並不雅觀。斑咀環企鵝的喙長而硬,頂端還有一彎鉤。當它們飢腸轆轆爭搶食物時,根本顧不上輕重。每次餵食,陳素蘭的右手都被啄得冬痛不已,有時還被啄破滲出血來。一次,一隻企鵝把陳素蘭的小手指重重地咬了一口,小手指立刻又紅又腫,後來竟然變了形。在餵食時,陳素蘭的腳和小腿也常常遭到鵝咀的襲擊,那些挨在後面的企鵝因等不及就啄她的腳,那意思是要陳素蘭別忽略它們,趕緊給它們吃,弄得陳素蘭腳上小腿上經常有星星點點的烏青塊。
陳素蘭對每隻企鵝的狀況都瞭然於胸,把添犢之情傾注在每一項護理工作中。她說:"照顧企鵝一定要比照顧孩子還要周到。孩子會說話,企鵝不會說話,全靠平時細心照料、時時觀察。"上海的酷暑季節對斑咀環企鵝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雖說有空調器可把室溫降下來,但讓斑咀環企鵝老呆在潮溼的環境裡對健康不利,企鵝的氣管很容易被黴菌感染患上肺炎危及生命。因此,除了要勤衝勤洗飼養室、及時更換水池裡的水、驅除蚊蠅保持清潔衛生外,還必須每天讓它們到戶外曬兩個小時太陽。然而,室內外溫差懸殊,一冷一熱,會讓企鵝感冒的,怎麼辦呢?陳素蘭設計了一個最佳方案,她把空調器設定在早上六時關閉,讓飼養室溫度慢慢上升。兩個小時後,即上午8時,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正好接近,這時,陽光充足但不強烈,企鵝到室外不會有不適的感覺。這一招還真靈,14隻斑咀環企鵝愉快地度過了一個平安夏。
育幼室有位慈愛的"虎王"
上海動物園有一位名氣很響的高級技師顧文養,他飼養食肉類動物,主要是老虎有44年之久,積累了極其豐富和獨到的經驗,經過他照料養活的老虎有100多頭,因而被大家尊稱為"虎王"。
由於年齡原因,前年"虎王"從飼養第一線退下來,承擔對青年飼養員的"傳、幫、帶"並負責食肉動物育幼室工作,專門飼養那些因母獸奶水不好或母獸不肯哺乳的幼獸。
別看獅子老虎個個威武兇猛力大無比,在它們呱呱墜地時也都是嬌嫩弱小、命若遊絲,稍有不慎便會夭折的生命。
今年5月22日,一頭非洲獅產下3頭(只)幼崽,其中一頭因先天不足未能成活,其餘兩隻便送到了顧師傅手中,進行人工餵養。
初生的非洲獅才1000克重,在剛出生的三天內,必須每隔兩小時餵一次奶,每次10-15毫升。顧師傅把專用奶粉按比例調製成奶液,用奶瓶進行餵食。剛開始時"小傢伙"還不太會吮吸,顧師傅就手擠壓奶瓶,讓奶液在吮吸和擠壓之下慢慢流進幼獅的口中。哺乳完畢,幼獅就該撒尿了,顧師傅不失時機地給幼獅把尿,然後讓它躺到育幼箱乾淨鬆軟的毛巾上。一隻幼獅的事忙好再忙另一隻,完了趕緊做清洗和衛生工作,並為下一次餵奶做準備。時間也好像過得特別快,幾個轉身就該餵第二次奶了。
顧師傅憑著豐富的飼養經驗還能摸出獅寶寶什麼時候拉屎。他一面忙碌著,一面留意觀察。當幼獅要拉屎時,便趕緊將它抱起來,用兩隻手捧著幫助它排便。顧師傅把兩隻獅寶寶打理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
在這三天中,一隻半新的鬧鐘始終陪伴在顧師傅的身邊,顧師傅嚴格調節好鬧鐘指示的時間進行飼養操作,但唯獨沒有指示出他自己應該睡覺的時間。整整三天,顧師傅沒有好好合過眼,累了就打個盹、閉一閉眼。幼獅在顧師傅的手中吃了一頓又一頓奶,漸漸豐滿起來,4條小腿明顯有了力氣。
三天一過,獅寶寶可以每隔6個小時餵一次奶了。這一天是5月25日,顧師傅剛想好好睡上幾個小時,又傳來了金貓分娩的喜訊,一對嗷嗷待哺、尚未開眼的小金貓送到了育幼室。
金貓是一種很稀罕的動物,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金貓生下時只有250克重,小得只能託在手掌心。小金貓吃的奶須用另一種奶粉調配,餵養如此小的幼崽得更加小心細緻。兩位小寶貝的到來,讓顧師傅忙得連軸轉,剛幫助獅寶寶拉完屎,就得給貓寶寶餵奶;這一隻才放下,馬上該抱那一隻了。忠實的鬧鐘準確地移動著指針,顧師傅不敢有一分鐘的怠慢。
提到這些,顧師傅只淡淡地一笑,用極其平靜的語調說:"這沒有什麼,就那六天是忙了點兒。"然而,有過育兒經驗的人都要知道,哺育一個小生命,6天的忙碌才剛開了個頭,4頭僅3天和6天大的幼獸,要把他們餵養到能穩步行走、會自己進食、能靈活地玩耍,還要為它們做好保健防病工作,得付出多少辛勞、度過多少無眠之夜。現在,4個小傢伙已經3個月大了,健康狀況非常好,一身皮毛漂亮而有光澤,4雙天真的眼睛流露著對顧師傅的依戀之情。但在這3個月中,大家只知道顧師傅沒有回家睡過,他每天傍晚回家一次,吃一頓晚飯,21點之前又趕回了育幼室。
據說動物園有幾頭母獸正懷著孕面臨分娩,不久,將又有一批獸寶寶入住育幼室沐浴"虎王"顧文養的慈愛。
長頸鹿館一片繁忙景象
當我們來到長頸鹿館時,一下子被它們高大、美麗的身姿吸引住了。你看它們的大眼毛,撲扇撲扇的;那眼神兒,含情脈脈的;那大脖子,修長修長的;那大腿,一節骨一節骨的;那步伐,一扭搭一扭搭的......我們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機不停地為它們照相。
技術員朱亦告訴我們,上海動物園有9頭(只)長頸鹿,只有3位飼養員承擔它們日常生活、繁殖及護理等工作。長頸鹿原產地非洲撒哈拉沙漠,屬於既怕熱又怕冷的動物,別看它長得高大修長,習性卻喜靜易驚嚇,壽命28至30歲。從1966年日本大阪送來長頸鹿"馬賽"始,上海動物園繁殖長頸鹿的存活率創全國第一。
鹿群中有一頭灰褐色長頸鹿"瓊瓊",現年18歲,現正身懷第8胎,被稱為"光榮媽媽"。身材比它高大、10歲的"高山郎"是它的"夫君"。過幾天,瓊瓊就要生產了(第14個月),這可忙壞了飼養員,他們3人從6月份開始就24小時輪流值班,特別是晚上,眼皮一丁點兒都不能合上,因為長頸鹿預產期不是很準,它們在懷孕第10到第16個月都有可能生產。飼養員把它的產房收拾得乾乾淨淨,稻草墊了一層又一層。隨著胎動次數增多,瓊瓊現在每晚睡覺的時間越來越少,只睡1至2小時,飼養員湯文賢等人更是小心翼翼,做什麼都是輕輕的,生怕驚動了瓊瓊。
隊長夏菊興說,秋季是動物繁殖季節,接下來瓊瓊第4個孩子(女兒)"瓊四"在9月底10月初也要生產了,有趣的是它的"夫君"也是高山郎。9頭長頸鹿每天得食用樹葉70公斤、麥苗105公斤、顆粒料30公斤。其中,樹葉都得飼養員們每天去採,為了不使樹葉斷檔,飼養員們動足腦筋,在不違背綠化條例的情況下,有時還不得不走出園子,到外面去採樹葉。夏隊長還說,國內有的動物園無長頸鹿展覽項目,該館還承擔著借展任務,每次必須有一位飼養員跟隨,坐著特製的卡車等交通工具,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舒服,而是隨時得警惕不能讓長頸鹿受驚。天南海北,一年半載,飼養員吃盡辛苦而無任何怨言。
今年夏天,高溫天氣來臨早,3位飼養員搶時間,從選購材料、設計到搭棚,僅僅用3天時間就給長頸鹿搭起200平方米的遮蔭棚。動物園還特地為長頸鹿館配置了一臺空調。前幾天下暴雨,他們想起1999年夏天園子裡進水的情況,誰也不顧晚上值班帶來的疲勞,大家積極準備了充足的草包和其他防汛物資,防患於未然。
長頸鹿真福氣!過些天,"瓊瓊"生產時我們還會再來,屆時長頸鹿館"添仔"的歡樂景象又將是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
靈長三館顯露"母子"情深
下午3點左右,記者來到了靈長類展區。
在路過狒狒山的時候,一陣喧鬧聲讓我們停下了腳步。狒狒們被炎熱酷暑消磨掉的頑性,在如今這微爽的秋風下逐漸甦醒過來,狒狒家族在領地中追逐、打鬧,似乎要將這個酷夏所殘留的餘熱全都釋放出來……來到靈長三館,一進門我們便為眼前感人的一幕所吸引:飼養員胡蓉懷中躺著一隻身披白邊鬥篷的黑色小動物,胡蓉正手拿著藥勺一口一口地餵它吃藥,眼裡充滿著愛意,而這隻小動物緊緊地依偎在飼養員的懷中,就像嬰兒躺在母親懷裡那樣地安靜。
聽胡師傅介紹,這是一隻黑白疣猴,叫"美美",它一出生就離開了母親而由人工餵養長大,現在才8個月。這幾天,由於呼吸道感染導致發燒,燒到了43.3度,飼養員為了不讓其病情惡化,每天就抱著它餵它吃藥、打針、吊點滴,並像哄孩子一樣哄它休息,在飼養員細心的照料下,幾天下來,美美的病情得以穩定,慢慢地康復起來。在我們與胡師傅談話過程中,美美始終依偎在她的懷中,一隻小手緊緊地抓著胡師傅的衣服,胡師傅說:"美美就像是我的小女兒一樣!"。
隨後,胡師傅帶我們瀏覽了靈長類展館,邊走邊介紹館中的靈長類動物的趣聞,處處透露出今年酷暑他們為動物消暑降溫所做的種種細微工作。
當我們來到一排籠子面前時,當即被籠中的4隻美麗可愛的小動物迷住了。胡師傅說,這是"金頭獅狨",1994年從荷蘭引進,國內只有上海動物園有,僅有10隻。這4隻金頭獅狨是一家子,"爸爸"、"媽媽"、"哥哥"以及今年剛出生的"小弟"。平時,猴爸爸與長子住在一個籠子裡,猴媽媽和小兒子住在一起。這一家子,今年夏天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小弟"於今年3月1日出世,出於母性,猴媽媽至始至終背著它、抱著它,即便在今夏最熱的天氣裡,它也不顧自己隨時可能中暑的危險,就是不讓兒子離開自己的身體。飼養員發現後,馬上為它們增加一臺電扇給它們降溫,可電扇吹出陣陣的涼風還是不能減輕猴媽媽的負擔。情急之際,飼養員又想出一個"良方"--打開猴媽媽與猴爸爸的之間的隔欄,這時,驚喜的一幕發生了,猴爸爸一聲不響從籠邊一角走到了猴媽媽的身邊,輕輕地用肩膀碰了一下猴媽媽,猴媽媽微微一拱背,小猴一下跳到了猴爸爸背上,猴媽媽如釋負重,坐到一旁休息。就這樣,它們和和美美度過了夏天,據說猴媽媽再次有了"喜"。胡師傅讚美說:"這一家子創造了猴類群體生活相安無事的先例。"然而,如果沒有飼養員們長期仔細觀察、悉心照料,也就沒有這樣的結果。
這裡有些動物是人工餵養長大的,這樣就會使它們失去了一些本性,飼養員就想盡一切可能的方法幫其恢復本性。在葉猴家族中有這樣一隻小葉猴,剛一出世母親就拋棄了它,飼養員就用奶瓶一口奶一口奶地將其撫養長大,小葉猴也將飼養員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由於沒有親生母親的正確指導,在斷奶後它便不知自己的食物是什麼,最終導致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為此,飼養員就當著小葉猴的面,將又澀又苦的樹葉放在嘴裡嚼,讓小葉猴跟著學樣,一次不行,二次、三次……直到小葉猴知道如何去吃它的食物為止。
在靈長類展館,我們耳聞目睹了有關國際一類保護動物棉冠狨、倭狨及白頰長臂猿等的趣聞軼事,其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流露出飼養員們平等地對待動物、無微不至地關懷與愛護它們,正如飼養員胡蓉所說的:"它們都是我們的孩子啊!"
在採訪行將結束時,我們迎面遇上上海動物園園長熊成培、副園長裴恩樂。他們知道我們的來意後,動情地說,上海動物園一直保持著動物"添丁興旺"的大好勢頭,主要是因為有一批熱愛動物,關愛動物,視動物為"親人"的飼養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他們嚴格按照動物生長、生活規律辦事,嚴格遵守動物園勞動紀律,無私奉獻自己的年華和愛心。目前,動物學研究向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的飼養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研究動物心理學及養殖技術,把上海動物園辦成國內外一流動物園。
東方直通車 作者:葛玉梅瞿家梅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