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心理諮詢中心第二屆年度專業研討會
分享嘉賓:莊麗
主題:瓶中養鵝 如何展翅
費城精神分析學院
候選精神分析師
莊麗
為什麼精神分析強調是和無意識工作?
我們早年沒有完成人格發展的部分,它就會成為我們後來的痛苦和障礙。肯·威爾伯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出生時生命狀態比作比作完整水滴,100個潛力單位,把意識發展比作這個水滴在爬樓梯,比如說從0到1歲, 1-2歲, 3-6歲,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在早期的成長中,他把一小部分的水滴,比如說10個單位,滯留在了這個階段,滯留在地下的層的無意識狀態中,當他到達下一個階段時,他只剩下90個單位。這些滯留在無意識的10%會不斷以各種方式依照著它最初的願望,衝動和行為去表現。
由於成長發育過程中,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發生,當我們達到成人期時,可能已經失去了40%的潛力,如同被割裂後分裂出去的小自我,小水滴,隱匿的小的主體,這些小的主體將滯留在被割裂的較早期的發生水平上。
這些像想水滴一樣散落在我們的無意識深處,以症狀、痛苦的方式存在著,它們想沒有長大的野孩子在底層到處亂跑,衝動著要求被餵養,被照料,當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就會尖叫,哭鬧。但是由於你甚至無法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你就把這種內在的騷亂解釋沮喪,混亂,焦慮,瘋狂或任何一種令人困擾的心理症狀。
精神分析跟無意識工作的過程,可以比作,如果把這些散落在無意識的每個階段沒有充滿發展的部分重新體驗,消化,理解,把它們重新整合到我們的人格結構中,這個治療過程在精神分析中叫「修通「。
通過深度的精神分析過程,我們可以與這些較低的子系統重現建立聯繫,並把它暴露於意識之中,從而把它們從束縛、分裂中解脫出來,重新加入到意識近化的行列中去。
意識發展與靈修
這些年出現了靈修, 禪修熱。我自己也有過十多的年的禪修體經歷。關於神秘體驗,在精神分析界曾經有兩大爭論:一派是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所謂神秘意識被一種原始的海洋狀態,一種原始自戀的狀態。還有一派是把所有的融合狀態都看成是一種超個人的狀態。
但我們要區分的是, 超個人心理學和前個人心理學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層次,一個是前個體,還沒發展出我的自我感,我跟這個世界完全是融為一體的,意識還沒有萌發出一些早期的分裂的防禦機制,把好的壞的,這是一個原始防禦,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自我意識發展開始。
如果說在這個階段出了問題,TA依然認為這個世界跟我就是一體的,我想的就是你想的,它不是我們說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是一個原始的前個人的狀態,如果固著在這個狀態,那就是精神病性的狀態。也就是前個人和超個人都給人感覺是一種融合的、合一的、人我一體的體驗。
但是他們的人格水平,心智狀態,他們的意識狀態那是截然不同,如果我們把人的意識發展分為前理性期、理性期和後理性期,我們就能看到,原始自戀的融合狀態是在前理性期, 心靈高尚的智者是在後理性期。這樣的澄清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靈修大師帶給人們的混亂和迷惑。
做心理治療一樣,一個人開始禪修也是帶著不同的動機,有些是意識層面的,有些是無意識層面的,有些是適應性的,有些則是失調了的。西方學者蘇勒鑑別了十個特殊心理動力學主題,認為打坐有可能是一種防禦的方式而不是覺醒。
這些包括:追求自戀性的和刀槍不入的完美;避免現實的責任和義務,合理化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情緒、情感或衝突的壓抑和否認;迴避衝突,被動依賴、或道德優越感避免競爭和衝突;滿足超我對自我懲罰的需要;逃避內心的體驗;貶低情感、理智和個人動機與行為的反應;在面對喪失時替代了哀傷和哀悼的需要。
一個諮詢師人格發展出自己的整合途徑,同時兼顧肉體、情緒、心智、社會、文化、和靈性的所有方面。肯·威爾伯的整合靈修觀認為,你要從身心靈每一個類別裡選出一個基本的方法,你能兼顧的層面越多,它們所發揮的效果就越大,因為這些方法與你生命的每一個層面都息息相關。
所以佛教與精神分析是相助助益,相互補充,但不能互相替代,因為它們針對的是不同的意識狀態。佛教假定了一個與本性相關的自我和自體結構,它不探究功能的範疇和類型。肯.威爾伯用全譜系的觀點,可以使得一些事情得以澄清,開悟和無我的相關體驗既不是直接回到孩童的前理智經驗和單一狀態,也不是退行到如弗洛伊德說的原始的自戀的海洋狀態。
從比昂的肖像說起
我想給大家看一下,這是比昂的一個肖像。有下角的比昂,這是成熟的分析師、思想家,但另外一部分,這是一個扭曲的大腦,一種混亂的思緒, 比昂自己的肖像畫,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都既有成熟人格的部分,也有 混亂的混沌的未發育的甚至是原始的精神病性的的部分。
我們理解我們的來訪者,我們不能僅僅是從理性的的角度,我們要在體驗層面上去聯結來訪者身上的這些病理性的部分。我們只有把自己的精神病性的部分,我們的病理性的部分,要經過徹底的全面的深入的探索之後,我們才能夠有勇氣去連接我們病人身上的精神病性的部分。
所以這就是說比昂對於精神分析的理解,他認為俄狄浦斯情結不僅僅是像弗洛伊德說的戀父戀母情結,,但是比昂更看到的是另外一面,俄狄浦斯被預言說他將來要殺父娶母,他不惜一切代價,他要去探索這個真相。
那也就是說比昂認為一個好的治療師,一個好的分析師,是幫助我們的病人,我們的來訪者去探索TA生命的真相,但是我們說要探索生命真相,就像說我們要探索我們這個瓶子到底是怎麼構建出來的,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從根本上就是意識發展和人格成長的過程。
綜合禪修公案和對精神分析的理解,我們用一句話結束我今天的講座:高高山頂站,深深海底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