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一醫專家助力,永康市中醫院產科全面接診 兩個「幸運寶寶...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4月8日17時05分,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第一個「幸運寶寶」在永康市中醫院新院區平安降生。小傢伙白白胖胖,是個體重3200克的健康男嬰。次日9時10分,第二個「幸運寶寶」緊接而來,是個體重3700克的健康女嬰。這是本月永康市中醫院產科病房重新開科以來迎來的第一、第二個寶寶,也標誌著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已具備全面接診能力。

男寶女寶接連降生湊成「好」字

4月9日上午,記者在永康市中醫院產科VIP病房見到了產婦李女士。剛來到新世界的小寶寶躺在她的旁邊,在溫暖的包被裡時不時伸個懶腰、蹬個小腿。床邊,小哥哥一直陪伴著,摸著弟弟柔軟的小臉,忍不住說「弟弟真可愛」。

李女士說:「我是個二胎媽媽。之前產檢時我和家人曾過來『踩點』,對中醫院的住院環境、硬體設施都很滿意。聽說杭州市一醫(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常駐市中醫院為孕產婦保駕護航,我就選擇了這裡。」

為了迎接第一個「幸運寶寶」,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上上下下費了不少心思。李女士的預產期是4月2日,可直到清明節假期寶寶都沒動靜。為了避免寶寶突然「發動」讓人措手不及,杭州市一醫助產士袁莉放棄假期,一直在永康市中醫院值守,每天發微信關心李女士的情況。

4月8日,李女士住進永康市中醫院產科VIP病房,醫護人員的溫馨服務讓她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我家大寶是2016年出生的,當時恰逢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醫院人滿為患,產婦也得不到悉心照顧,感覺很無助。」李女士說,「這次生二寶,醫護人員全程陪伴左右,告訴我生產時怎麼呼吸、怎麼用力,還幫我按摩、推拿穴位減少疼痛,讓我感覺很安心。而且,中醫院還允許一名親屬全程陪伴分娩,這對我們產婦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很有幫助。」

4月8日17時05分,隨著「哇」的一聲啼哭,嬰兒呱呱墜地,母子平安。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所有醫護人員都喜出望外,為產科病房重新開科後順利迎來第一個寶寶而高興。

次日一早,永康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呂章春、院長應志敏一行到產科VIP病房探望李女士,送上鮮花表示祝賀。他們說:「小寶寶的出生就像朝陽一樣,充滿了希望。這是在永康市中醫院新院區誕生的首位幸運寶寶,給產科和醫院都帶來了好兆頭。衷心祝願寶寶健康成長!」

沒過多久,好消息再次傳來。9日9時10分,第二個「幸運寶寶」順利降生,是個體重3700克的女嬰。一男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

杭州市一醫優質服務惠及永康市孕產婦

接連迎來兩個「幸運寶寶」,袁莉感慨道:「孩子關係著家庭的幸福,所以產科醫生、助產士必須時刻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盡最大努力保障每名孕產婦的安全。」

孕產婦生產前,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這些天,來自杭州市一醫的團隊組織了多次模擬演練,將杭州市一醫的危重孕產婦救治流程「搬」到永康市中醫院,告訴醫護人員倘若發生產婦產後大出血等意外狀況要如何應對,確保生產過程萬無一失。

不僅如此,杭州市一醫團隊還把「溫馨產房」也「搬」到了永康市中醫院。「生育是一次特殊的生理經歷,每個產婦都希望自己在安全、舒適、熱情的環境中度過這一過程。」袁莉介紹,杭州市一醫早在2008年就創建了「溫馨產房」,推廣孕期家庭群組式保健模式的建立、非藥物減痛和分娩鎮痛措施、適度保護會陰技術、自由體位分娩、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項目的開展等,為孕產婦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更重要的是,徵得產婦及家屬同意後,產婦的丈夫或其他親屬可以全程陪伴分娩,參與並見證一個新生命誕生的全過程。「陪伴在產婦身邊的除了專業的助產士外,還有她最親的人。有了助產士的指導和親人的鼓勵,產婦就不會覺得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大大減輕了分娩時的無助和恐懼感。」袁莉說,產婦親屬在產房內,也對助產士起到了正面監督作用。

杭州市一醫常駐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的副主任醫師史金鳳介紹,除「溫馨產房」外,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服務正努力向前及向後延伸。如讓產檢孕婦加入微信群,利用空閒時間為她們答疑,避免孕婦不必要的奔波;為孕產婦開設產前教育課堂,向孕產婦及家屬進行孕期教育、分娩姿勢介紹、妊娠期鍛鍊等培訓;發揮中醫特色優勢,為產婦提供艾鹽包熱敷、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服務;與新生兒科合作,在產婦產後7天、30天、42天跟蹤隨訪,做好服務。

呂章春說:「目前,永康市中醫院婦產科、兒科有了杭州市一醫專家的助力,定能將省級三甲醫院的技術和服務帶到永康市民『家門口』,同時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讓更多的健康寶寶在永康市中醫院順利降生。」

相關焦點

  • 由杭州市一醫集團託管 市中醫院產科、新生兒及兒科病房開科
    1日,市中醫院產科、新生兒及兒科病房正式開科,有效緩解全市乃至周邊縣市產科、兒科床位緊張的情況。作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簡稱「杭州市一醫」)永康分院,市中醫院將把新開科的產科、兒科交由實力雄厚的杭州市一醫託管,讓上級專家「下沉」為群眾服務,同時帶動本土醫生成長。
  • 南京市中醫院新院區設有產科、產房和兒科病房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底,南京市中醫院整體搬遷至南部新城大明路新院區,新院區全面開設了產科門診、產房、產科病房,加上該院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婦科和針灸推拿等眾多中醫特色康復療法,以及國慶節後正式開放的兒科病房,從而完善了從「孕前—孕期—生育—產後康復—兒科」整個醫療服務鏈,截至目前已經有260多個寶寶在這裡出生。
  • ...醫產科開設多學科綜合門診,患者掛一個號就能享受多學科專家會診
    考慮到呂女士的病情,接診醫生引薦她進行多學科會診。在市一醫門診二樓多學科門診室內,該院心內科主任賴長春、產科主任李彩球、肝病科主任胡偉躍3個專家為呂女士進行了會診,對呂女士的病情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制定了嚴密的診療方案。目前,呂女士的病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她說:「沒想到一次就診,就能看這麼多專家,減少了多次掛號預約及輾轉多個科室就診的麻煩,真是太方便了!」
  •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牽手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
    ,舉行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路橋區技術指導醫院的揭牌儀式,標誌著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院醫共體的皮膚科、肛腸科專科聯盟正式開啟,形成業務聯動、資源共享、雙向轉診合作機制。現場,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沈傑興奮地表示:「區中醫院作為省首批醫共體試點單位,下轄6家分院,承擔著全區22萬人的醫療健康服務工作,雙向聯動,可以讓更多的路橋群眾得到更優質的診療。」
  • 立足永康 輻射周邊 堅持傳統 創新求變 永康市中醫院皮膚科致力...
    作為一個老牌科室,永康市中醫院皮膚科的粉絲遍布本市及周邊縣市。通過幾代皮膚科人的努力,該科不斷發展壯大,其科室規模及綜合診治能力居全市前列。如今,該科在保持中西醫結合診療優勢的基礎上,又致力於把皮膚外科、雷射、整形美容打造成另一特色,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對健康、美麗的追求。
  • 杭州市中醫院鄔氏皮膚科 是怎樣鍛造成一張「金名片」的?
    新中國成立後,鄔詩英於1956年加入杭州廣興聯合診所(杭州市中醫院前身),成為該院中醫外科的創建人之一。幾十年來授徒帶教、樹人傳技,為中醫外科培養了不少人才,並受聘擔任了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顧問。 至20世紀60年代,鄔氏中醫皮膚科已成為廣興聯合中醫院中醫外科,為當時的杭城人民提供醫療服務。
  • ...大部分來自省內外 開業才一年的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憑什麼...
    患者一家來自餘姚,陪同的家屬說,市中醫院腎病科在他們當地小有名氣,身邊好多位同鄉就是在朱彩鳳這裡治療後徹底痊癒的。所以這次專程來找朱教授看看,「其實對我們來說,來丁橋院區反而更方便,無需進城,不用擔心限行。」2018年12月26日,隨著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啟用,兩院區實行一體化管理,武林院區優質的醫療服務、先進的管理理念、強大的專家隊伍,同樣在丁橋院區同質化開展。
  • 大出血產婦生命垂危 廣醫三院產科力保母嬰安全
    幸運的是,手術後的產婦,命暫時保下來了,轉入了ICU,接下來,她還要繼續克服感染、各個器官缺血再灌注損失等關口。手術結束後,時鐘已經一點多,夜色已深,人們都已經進入熟睡的夢鄉。手術室的產科醫生們才疲憊地下了臺,繼續忙碌別的事情去了。而像這樣的搶救,近期幾乎每天都會在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上演。
  • 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打造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一體化急救...
    學科帶頭人為永康市中醫院院長、金華市急診醫學會副主委、永康市名醫、永康市第九批拔尖人才、主任醫師應志敏;科主任陳靈敏為急危重症專業主任醫師,從事急危重症臨床工作近15年,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應志敏始終認為:「『大急診』的概念不僅限於院內急救,還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監護等重要環節,要形成一條環環相扣的『救命鏈』。」在他的推動下,市中醫院遷入新址後,重症醫學科(ICU)正式開科運行。
  • 記田林縣中醫院三名「支醫好媽媽」
    在2020年深圳援助廣西「樂齡百色 助力發展」醫療幫扶隊伍中,有這樣三位老專家,她們雖已年近古稀,卻個個充滿活力、朝氣蓬勃,每天早出晚歸,積極履職,將紮實的醫技傾囊傳授給科室醫務人員,用腳踏實地的工作與熱忱為民的情懷為田林居民健康謀福祉。她們就是對口幫扶田林縣中醫院的劉紅主任(超聲科)、吉慶菊主任(中醫)和餘愛華主任(護理)。
  • 北京四惠中醫院今日開業接診
    (原標題:北京四惠中醫院今日開業接診)
  • 一產婦家屬質疑瓊海中醫院產科醫生...
    許某某在產科病房中 記者呂書聖 攝萬寧市的朱先生近日向本報反映,其兒媳婦在瓊海市中醫院分娩時,多項指標都符合順產,在宮口開全的情況下,該院正規醫生卻不在場,由實習生在場獨自操作,導致產婦未能正常分娩,醫生最終選擇為兒媳婦剖腹產。
  • 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兒科病區將於3月17日開啟試運行
    都市快報訊 以溫暖的淡黃色為主基調,敞開式的護士站、開闊的走廊、充滿萌趣的牆面,病房門前、電視牆面,隨處可見可愛的小動物、小豬佩奇、花花草草……這是位於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6號樓6樓的兒科病區。3月17日起,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的兒科病區將整體搬遷至丁橋院區,丁橋院區兒科病區進入試運行。「丁橋院區周邊居民對兒科的需求比較大。」市中醫院兒科柴鳴雷主任介紹,丁橋院區從2018年12月26日開業至昨天為止,兒科門急診量達到5萬多人次,最高的一天,日門急診量達到550人次,以呼吸道疾病患兒為主。目前,丁橋院區設有床位36張,新生兒病房也在有計劃地籌備中。
  • 【對話院長】重醫附二院任紅、兒童醫院李秋,市中醫院左國慶
    今(12)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八場),重醫附二院院長任紅、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對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安排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 【專家在身邊】胎動異常別大意!孕期如何自我準確監測,產科專家這樣建議
    這天,俞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產科大主任柴芸主任醫師處做例行產檢,孕37周的她沒曾想,醫生要求立即入院行剖宮產。俞女士和丈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前兩天,周女士覺得胎動比以往頻繁,來到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做進一步產檢。因為胎心監護可疑異常,周女士被收住入院。柴芸在查房時發現周女士的兩個胎兒羊水量雖然都在正常範圍內,但卻存在明顯差異。
  • 產科專家蔡雁:接診抗「疫」兩不誤 守護好孕產婦
    危難時刻,黑龍江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哈醫大四院產科主任蔡雁充分發揮圍產醫學分會學術引領作用,制定統籌流程和措施,接診和抗「疫」防控兩不誤。「疫情面前,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衝在最前面。」蔡雁大年初二帶領科室醫護人員重返崗位,研究制定疑似病例孕產婦接診治療流程,全面提升產科應對疫情防護等級,認真安排布置院內感染控制等,做了一系列針對性安排。
  • 如東中醫院廉潔行醫惠民生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高潔)「妙手仁心、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大愛無疆」「懸壺濟世、患者福音」……走進如東縣中醫院,各科室四周牆壁掛滿錦旗。「一面面錦旗是我們醫院黨委抓黨建、促廉建,落實到每一個醫護人員一心為患者行動上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們以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如東縣中醫院黨委書記顧海軍說。
  • 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閱海分院產科大樓開業接診!環境高大上!
    這裡就是↓↓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閱海分院5月22日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閱海分院產科大樓正式開業接診並正式掛牌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婦兒醫院據悉,投運後的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閱海分院婦產科大樓建築面積兩個院區實行一體化管理與運營模式該院黨委書記關立林說,目前,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兩個院區實行一體化的管理與運營模式,閱海分院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就診和住院條件,致力於為全市乃至全區及周邊地區的婦女兒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 杭州市中醫院名老中醫經驗方獲省藥監局備案
    其中由杭州市中醫院名老中醫經驗方研製的抗病毒顆粒劑1號、2號「榜上有名」,可批量生產用於臨床治療新冠肺炎。 早在1月19日杭州市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杭州市中醫院便成立了由省級名中醫張永華院長、林勝友副院長、治未病科傅騫博士等多位專家組成的中醫抗疫治療組,專家們緊急召開會議,針對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經反覆辨證,制定了抗病毒1號、2號協定方,分別適用於預防和早期階段。
  • 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
    50多歲的劉師傅(化名)近日因工作時被重物擠壓腹部,被送進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急診。這是他當日跑的第二家醫院,前一家拍片後沒發現問題。但他們不放心,來了市中醫院。急診醫生詢問情況,考慮存在腹部損傷出血的可能,很快為他開通了綠色通道,安排了腹部CT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發現腹腔內有出血。於是聯繫手術室、麻醉科、血庫等科室緊急安排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