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10:19 |永康日報 |記者 李夢楚 編輯 俞曉贇
急診科,一個急危重症患者聚集的地方,一個和生命賽跑的地方,一個充滿挑戰和希望的地方。永康市中醫院新院區啟用後,將急診科打造成一個功能布局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的綜合性臨床科室。該院還優化服務流程,打造了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一體化運行的「救命鏈」,使診療流程更加合理、便捷、高效、安全,更好地服務於急危重症患者。
就診環境煥然一新 人才梯隊日趨完善
走進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入眼便是寬敞明亮的大廳、先進的儀器設備。為最大限度方便患者,該院將掛號、就診、繳費、化驗、檢查等區域功能集中,在規劃設計及功能布局上突出了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性。
目前,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設有預檢區、搶救室、復甦室、急診重症監護室(EICU)、留觀室及清創室,每張搶救床旁邊都有一個可移動的吊塔,同時配備了呼吸機、除顫儀、洗胃機等搶救設備,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急救服務。
除了先進的硬體設施,該科還有完善的人才梯隊:4名外科醫生、8名內科醫生、5名120跟車醫生和18名護士。學科帶頭人為永康市中醫院院長、金華市急診醫學會副主委、永康市名醫、永康市第九批拔尖人才、主任醫師應志敏;科主任陳靈敏為急危重症專業主任醫師,從事急危重症臨床工作近15年,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應志敏始終認為:「『大急診』的概念不僅限於院內急救,還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監護等重要環節,要形成一條環環相扣的『救命鏈』。」在他的推動下,市中醫院遷入新址後,重症醫學科(ICU)正式開科運行。目前,該科已開放床位9張,近日將繼續開放床位,最多可開放床位17張。
至此,市中醫院實現了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一體化運行,使這條「救命鏈」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和綜合救治。
ICU患者進行踩車運動
多科聯手通力協作,急診病患轉危為安
一日,120急救車的警笛聲劃破夜空,一名休克患者被送到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急診科馬上組織搶救,抽血、建立靜脈通路、補液、氣管插管、呼吸機機械通氣……急診化驗室也非常「給力」,短短2分鐘內完成血氣分析檢查,10分鐘內完成血常規檢查,20分鐘內完成新冠血液檢測,40分鐘內完成降鈣素原檢測及急診生化檢測,幫助臨床迅速判斷感染嚴重性及器官功能情況。所幸經過急診呼吸支持、抗感染等處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轉入ICU進一步治療後病情好轉,1周後轉到泌尿外科普通病房。
「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收治的內科疾病導致的休克病人中,有70%為感染性休克。」陳靈敏介紹,上述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因泌尿系統感染導致了膿毒血症。該病病情進展迅速,導致急性感染性休克乃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若非搶救及時或危及生命。
在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以車禍為主的外傷患者佔到將近一半左右。這類患者中很多是多發傷患者,傷及部位涉及全身各重要臟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若合併腹腔內有大出血,對急診及手術醫生的速度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為搶時間,急診科往往一邊邀請醫院各相關外科前來會診,一邊完善手術相關檢查及準備,為患者縮短從入院到手術的時間。
近日,就有一名脾破裂患者半夜被緊急送到永康市中醫院急診科。市中醫院立即全院「動起來」,爭分奪秒搶救患者。從患者凌晨抵達急救大廳,到醫生快速評估施救,完善相關檢查,再到急診直送手術僅用了45分鐘。最終患者轉危為安,病情穩定,家屬非常感謝中醫院團隊的救命之恩。
市中醫院ICU
暢通生命綠色通道,優化流程贏得時間
「從前,未氣管插管的急危重症的患者往往會先收住普通內科或外科,若病情加重再轉入ICU,這樣既不利於綜合救治,也加重了內外科普通病房的負擔。」陳靈敏介紹,ICU開科後,醫院對急診流程梳理再造,急診收治這類不明確的患者時,由急診高年資醫生牽頭組織多學科會診(MDT),決定急救後是否先ICU治療再轉入普通病房,利於患者得到綜合治療。
為讓卒中患者得到快速、及時的治療,永康市中醫院還建立了「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綠色通道」,優化救治流程。患者到院後,急診科醫生初步判斷患者為急性腦卒中後,立即開通綠色通道,通知化驗室、放射科等相關科室優先為卒中患者檢查檢驗,並請神經內科醫生進行會診。頭顱CT檢查完成的第一時間,醫生明確患者為急性腦卒中並排除禁忌症後,立即為患者展開溶栓治療。在多學科的密切配合下,如今永康市中醫院患者的DNT時間(就診到開始溶栓的時間)比從前縮短了一半。在金華市各醫院近2年同期半年腦梗死實際靜脈溶栓數量統計中,市中醫院增漲率為最高。
近日,永康市中醫院又建立了「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救治快速通道」。患者被送入醫院後,首先由急診醫生判斷屬於哪種類型的上消化道出血,然後分門別類採取最適合的救治方式。如有的患者可通過內鏡對出血部位進行精準止血,有的患者在內鏡治療時發現屬於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的疾病,就可以直接轉送到相關科室,保障患者的治療不中斷。
市中醫院寬敞明亮的急診大廳
中醫滲透急診體系 清熱解毒疏通腠理
「ICU患者大多數處於長期臥床且昏迷狀態,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護理。長時間的輸液、臥床會誘發相關併發症,例如壓瘡、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肌張力增高、關節痙攣等。為了預防和改善長期臥床導致的併發症,早期介入康復十分重要。」陳靈敏說,永康市中醫院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將中醫特色全面滲透到重症醫學體系中。
為給患者改善肌力、改善睡眠、調節胃腸功能,永康市中醫院ICU不僅為患者增加了床上踩自行車的有氧運動,還邀請針灸科醫生為患者進行針灸,護理部還為患者進行湧泉穴貼敷、清涼膏貼敷、中藥溼敷、臍敷、推拿按摩等,以達到疏通腠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目的。
中醫藥不僅在重症監護中發揮了優勢,在院內急診中也發揮了作用。近日,一名不慎被蜈蚣咬傷右中指的患者緊急前往市中醫院就醫。患者右上肢腫脹明顯、胸悶不適,常規急救措施並不適用。最終,針灸科醫生前來會診,給予尺澤、十宣放血等中醫療法,同時急診科予藥物解毒治療。此舉不僅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還通過「理血調氣」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效果立竿見影。
陳靈敏說:「急診科,是許多人與醫院打交道的『始發站』。市中醫院急診科24小時燈火通明,醫護人員嚴陣以待。當你的生命健康受到疾病威脅時,這裡始終有人等候。」
16030739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