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科女醫生:如果讓我去急診,我就辭職

2020-12-11 亮哥話健康

金眼科,銀外科

又髒又累婦產科

吵吵鬧鬧小兒科

走投無路傳染科

混吃混喝營養科

死都不去急診科

這是關於醫院科室的一則順口溜,網上流傳多個版本,可無論哪個版本,最後都是打死不去急診科。

可見急診科在所有醫生的眼裡是多麼的恐怖。

怕是怕可終歸是有人要去,活總是要有人去幹

為什麼醫生都怕急診科呢?作為急診科出身的我,談談切身體會。

我們這個地方的急診科包括急診門診、急診病房、院前急救、急診監護室。

急診門診周一到周五的白班相對來說是容易上的,因為這時候門診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但同時門診也會將急危重症的患者轉入急診。

有些患者和家屬有一種錯覺就是以為掛了急診號,所有的化驗檢查,包括用藥都可以優先。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只有病情急掛急診,才有優先處理。

急診是可以不按排隊順序處置患者的特殊科室。

本該普通門診處置的患者,想為了省事,而掛了急診。

你也這麼想,他也這麼想,所以就會出現擁堵,無形中加大了急診醫生的工作量,從而導致該緊急處理的也不能及時處理。

有一些人不理解,找急診醫生理論,甚至會因此投訴急診醫生。

所以當急診科圍著一群患者看病的時候,急診醫生就容易簡單粗暴,而這樣無疑會增加醫療風險,同時也會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

急診醫生最怕的就是夜班,其他科室日診結束的時候,就是急診火爆的時候。

像我們這種二甲醫院,急診內科醫生夜班通常是從19:00一直上到第二天8:00,全程就一個醫生。

夜間經常會被圍的水洩不通。

發燒的、腹痛的、腹瀉的、噁心、嘔吐的、胸痛的、開藥的、醉酒的、生氣的,各種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病都會有。而且還要隨時接待120送來的患者。

試想一下一個醫生,被10多個人圍在中間,又來了危重患者需要處置,你從人群中突出重圍都費勁。

如果需要搶救,這邊又有這麼多患者等著處置,那種窘迫只有值過急診班的人才能體會。

更何況有一種急是患者急,發熱3天了在家都不著急,到了醫院下一秒必須解決發熱的問題,否則不是投訴,就是惡語相向,甚至就是拳腳相加。

再來說院前急救,也是出120救護

不論嚴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電話鈴一響,都會讓值班人員心跳加速

派診單就是命令,1分鐘內必須出車。

遇到正常疾病的出診,不論多苦多累,急診醫生都不會抱怨

最怕遇到的就是打架鬥毆的,醉酒無賴的,甚至還有癮君子過量用藥的!

200多斤的大胖子,喝多了,打了急救電話。

拎著急救箱上去了,身邊一群短髮、花臂哥,哪個能惹的起?

稍稍動作慢一點,他們瞪眼看你一眼,你都肝顫。

醫護司3個人,有的時候趕上醫護都是女的,就是司機一個男的,就讓你把這個醉酒的胖哥哥抬下去,你說咋辦?

抬不動輕則被罵,重則踢你幾腳,你有什麼辦法?

抬不動,你給看看血壓、心率,做個心電圖,人家乾脆也不去醫院了,錢你也別想收。趕上醫院苛刻的出診錢收不回來,還要扣個人的錢。

這也只是冰山一角,找幾個急診醫生,發牢騷能說一天不重樣。

兩人吵架了,打120你要趕緊去

那邊有糾紛,打120你要趕緊去

只要120電話一響,不管是什麼,你就要坐車出發

而對於急診病房還有急診監護室比急診門診、院前120要好一些,我在急診學到一些本領也都是在病房和監護室。

我自己的切身體會:出120大多數男性醫生的角色就相當於擔架工,出急診門診醫生就相當於分診員

你永遠別指望能學到什麼本領,也永遠別指望何時出頭。

你開的單子,你給的診斷,永遠是

胸痛待查?

腹痛待查?

發熱待查?

這樣的結局就是患者不滿意,你也學不到東西

急診醫生紛紛出逃,能調科室的調科室,連醫生都不想做的乾脆辭職或者調換工作

沒人樂意在急診熬著

也包括我

我感謝急診教給我的本領,她讓我考慮問題更全面,面對急重症臨危不亂

但在急診期間我巴不得有一天能早日離開急診

離開了急診,就不想再回去,一點也不想回去的那種

急診醫生走了,有了缺口,怎麼辦?

其他科室醫生抽調頂上去,不管你幹過沒幹過,也用不上什麼急診的正規培訓

你必須要去,馬不停蹄的去!

一位內分泌科的女研究生,膽子很小的那種,自己也說當時選擇內分泌科就是覺得內分泌科相對平穩些

接到了借調急診出120的指令!

她迷茫了、猶豫了、彷徨了,

她掙扎的反抗了

「讓我出120我就辭職」這是她最終的決定。

有人說她是拈輕怕重

有人說她是不顧大局

可我選擇了支持,我喜歡這種任性,

人生短短數十載,為什麼要讓自己那麼委屈呢?

因為急診缺人,年後我可能又要再出120了。

我堅決服從,因為我要養家餬口,我做不到辭職!

急診是培養我、造就我的地方,可我真的不想再回去。

急診想說愛你不容易!!!

相關焦點

  • 肛腸科女醫生的日常:用手摳糞 被濺一身膿血
    網絡配圖病人膿血噴濺的有之,異味難聞的有之,忍痛一個月只為掛女醫生號的有之……肛腸科女醫生的日常,你有點難以想像久坐辦公室,25歲小姑娘痔瘡大出血;不喜歡吃蔬菜,7旬老太一周便秘;年末疲勞又暴飲暴食,小夥子肛周膿腫不得不急診求醫
  • 我是外科女醫生
    小王來到醫院肛腸科門診,沒想到裡邊坐著一位穿白大褂的女性。小王不好意思地問:「護士,請問醫生去哪裡了?」「我就是醫生,坐下吧!」對方回答。在福建各大醫院,一些通常認為清一色是男醫生的科室,如骨科、基本外科、肛腸科,甚至泌尿外科,也出現了女醫生。
  • 這些活躍在「男性專屬」科室的女醫生,是最美的那道風景
    但中醫出身的她,也十分講究「順應天時」,如果天氣過熱或者過冷,她就會少跑一些。 【肛腸科】 關鍵詞:有味道 說到肛腸科,可能大家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有味道」的科室。
  • 女醫生掛點滴去給急救病人會診 醫生這樣說……
    女醫生打著點滴,自己推著滴流架從病房趕往急診參加會診,為一名心肌梗死的患者診斷和確定救治方案。女醫生「比較新奇的造型」被護士拍了下來,傳到朋友圈後引發熱議,有人說女醫生為什麼不拔掉點滴呢,這樣打著推著滴流架太不方便了?!
  • 進修女醫生就地投身戰疫,堅守重症醫學科132天
    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杜巍巍 龔雨西「與武漢本地醫護相比,我個人的付出微不足道,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5月18日,海南重症醫學科女醫生唐媛媛,結束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長達132天的抗疫生涯,悄然返回海南。臨別時,她卻不願太多說起自己的經歷。
  • 體重112公斤的公司老總一身「富貴病」 市中醫院內分泌科每三位...
    杭州日報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徐尤佳  「肥胖是內分泌科疾病,不但會引起血糖、血壓、尿酸升高,還會增加腫瘤風險。」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市中醫院舉辦了肥胖與代謝病義診,現場來了很多患者。  40歲的他已患上糖尿病和腎病  再次到市中醫院內分泌代謝科複查,40歲的張老闆讓副主任金劍虹眼前一亮。
  • 暖新聞丨跪趴19分鐘 女醫生託舉產道內胎兒
    跪趴19分鐘 女醫生託舉產道內胎兒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搶救一名臍帶脫垂產婦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王娟 武科) 這是一場生死競速!臍帶脫垂,是一種概率罕見的產科急診。一旦出現,胎兒因臍帶受壓供血供氧被阻斷,短短幾分鐘就可能胎死腹中。
  • 急診室裡的女醫生
    急診室,是男生都不願意待的地方,女醫生更是稀有物種。
  • 內分泌屬於什麼科?內分泌失調有哪些症狀表現
    一旦出現內分泌紊亂的問題,人就會因此患上一系列的內分泌系統疾病,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去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那內分泌屬於什麼科?內分泌失調有哪些症狀表現?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說到內分泌屬於什麼科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理解,因為現在很多醫院都會專門設置一個內分泌科,是專門用來治療內分泌疾病的。
  • 為什麼不建議你去急診看病?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如果可以,不建議你來急診看病。最近半年在急診,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三甲醫院的急診科,永遠都是人滿為患。
  • 23歲小夥有個不能說的秘密,一去醫院更尷尬:怎麼是女醫生
    耐心與坦誠,讓他們認定這位女醫生面對那對驚訝的父子,謝璽是這麼說的:「普通門診只有我一個女醫生,專家門診有男醫生。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大致先講講是什麼病症,我可以給你們指指看哪位專家更對路。」「醫生,我那方面不太給力,勃起不堅、早洩,我自己在網上買了一些藥吃過,但沒什麼用……」先是兒子結結巴巴說了個大概,接著父親又補充道,「23歲了,我們準備幫他操持婚事了,可這毛病不治好,以後結了婚也沒法幸福啊!」「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其實蠻複雜的,你得先做相關檢查,才能針對性用藥,即使你去看專家也得先查這些內容,由你們決定去專家那檢查還是我這查好再看專家。」
  • 一個科室一半醫生辭職!醫院這麼做…
    通告說,因為醫院五官科醫師緊缺,無法保障中午、夜間門、急診診療工作,為保障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醫院決定從2020年10月1日起暫停五官科(含眼科)中午和夜間門、急診診療。因為醫生人手不夠,資源緊缺而導致診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最終醫院不得不分時間停診,甚至關閉某一科室的事情,並不鮮見。
  • 我是女醫生,為什麼病人總要叫我護士、美女?
    本文作者:胡青山在第 N 次被患者叫做「美女」和「護士」之後,劉悅(化名)仍然固執地糾正:「我是醫生,有需要你可以去護士站問問。」劉悅今年 25 歲,是湖北某三甲醫院實習醫生。「有一次去查房,病人自己上廁所弄髒褲子了,特別理所應當地讓我幫他換」,劉悅表示,自己不止一次地被患者當做「護士」,對她的稱呼從「美女」到「小姐」到「護士」,千奇百怪,卻很少有人叫她醫生。在患者的認知中,年輕的女性一般都是「護士」,而男性,無論年紀身份,都被稱為「醫生」。
  • 哪些病需去醫院?該掛什麼科?周幾人最少…這下你全明白了
    哪些病需去醫院?該掛什麼科?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麼緊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實在急診,並不會得到最好的診斷效果。所以,一般的疾病最好去門診就診,對於突發的重大疾病建議去急診就診。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急診科同行?|醫眼看法
    而這次北京的殺醫案,地點我經常路過,死者是中年女急診醫生,類似的經歷讓人很容易感同身受。事件發生後,我的同學、同事、朋友,甚至過去的患者,都在提醒我注意安全。每次看到「保護好自己」、「注意安全」、「保重身體」這些字眼時,我就會頓時淚奔。
  • 去醫院看病,什麼症狀掛什麼科?
    時不時就有朋友要我寫這麼一篇文章,幫助大家如何更加高效就診。好吧,我認認真真寫,你也認認真真做筆記,去看病的時候記得掏出這篇文章,對比著看,不再暈頭轉向!一、發熱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其次是風溼免疫性疾病、腫瘤方面疾病。
  • 輕鬆一刻:女醫生給我打針後柔情地說:晚會兒你來辦公室給我打…
    編輯來自終生美麗小小秋:今天我過生日,老公好不容易大方一回,給我買了一個榴槤。一會兒婆婆來了,進門就說:這什麼味兒啊,臭氣燻天的。我說:媽,這榴槤聞著臭,吃著可好吃了。婆婆:自我糟踐的方法多了去了,你幹嘛浪費錢,浪費錢就算了,我們還跟呆在臭糞坑似的。
  • 【巾幗助力 武漢加油】「我愛你,我要你平安,歡喜」 援鄂女醫生給...
    「正在我調整防護服的時候,來了一位30多歲的男病人,他站在辦公室門口怎麼都不進來。我起身問他有什麼事情,看到我往外走,他就往後退,嘴裡不停說,『醫生,我們離遠一點!』我突然意識到,原來他是怕把病毒傳染給我了,可我們全副武裝穿成這樣,就是為了要離他們近一些呀。那一刻,我覺得又心疼又溫暖。」
  • 「我決定了,辭職去留學!」-Really?
    但國內對在職碩士的政策確實很緊,而與其辛苦備考通過全國考試再全職讀個國內碩士,我覺得不如乾脆留學。而當我將辭職留學的決定告訴身邊朋友時,獲得的都是一臉「Really?」的反應。朋友們對我進行了靈魂三問:說實話,第一個問題便將我卡住了。
  • 男子夜間換藥被拒堵門 醫生:急診科無換藥條件
    昨日,北京晨報記者從急診科醫務人員處了解到,醫生拒絕給男子換藥是因「急診沒有換藥條件」。對此,律師表示該男子行為涉嫌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  事件回放  男子開車堵住醫院門  「我看急救車來了,剛想把攔路杆抬開,就見一輛黑色轎車堵到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