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氈房:草原上的「白宮」,特色的傳統建築!

2020-12-25 古建家園

哈薩克人生活在哈薩克大草原上,匈奴人和突厥人都在此地徵戰生活過,在古代,此地區還未形成固定的民族的概念,大部分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生活。後來在這片草原上開始形成各種汗國,開始有穩定的一個社會生態體系,周邊的各個種族部落開始向這裡聚集,慢慢形成穩定的社會形態,最後就有民族概念的產生。

哈薩克氈房是以遊牧為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種易於支撐和拆卸的氈房。遠在西漢時,遠嫁至烏孫的細君公主就說其生活是「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穹廬就是指的氈房,從中可知,氈房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氈房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遊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在新疆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綴滿了白色蘑菇似的氈房,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

古建中國求購哈薩克氈房,有資源的朋友可私信。

牧區的哈薩克族一年要搬十幾次家,拆卸和安裝也很容易,一般兩個多小時即可「蓋」起來,所以很受牧民的歡迎。氈房的材料完全是就地取材,由圍牆、房杆、頂圈、房氈、門組合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下部圓柱形四周是用橫豎交錯相連而成的紅柳木柵欄構成的圍牆,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柵欄的圍牆外圍上一層毛線編織的芨芨草簾,每根都用紅、黃、綠、白、黑等彩色毛線編成和諧的圖案,使氈房美觀漂亮,外包白氈。

氈房內部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條,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氈房內,既要有「客廳」、「臥室」,又要有「夥房」、「庫房」。氈房的門一般朝東開。氈房內,靠門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後半部分住人和待客。進門左、右上方是鋪位,正上方放置衣箱、馬鞍,箱前鋪坐墊,是招待客人的地方;進門左、右兩側則是放馬具、打獵用具、拴幼畜和放炊具、食物的地方。

氈房融入了哈薩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藝術氣質、審美傾向、行為準則、宗教情懷等,反映了哈薩克人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精神氣質,它和哈薩克人的文化融為一體,構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觀。哈薩克族的氈房藝術在草原到處可見。氈房內四周是掛壁,地上是花氈,各種幔帳都是刺繡藝術品,使人賞心悅目,仿佛置身於藝術殿堂。

很多人對於氈房和蒙古包分不清楚,因為外形近似,不了解的人往往容易將它與蒙古包混淆。那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我國古老的遊牧民族,由於頻繁遷徙,因此住房就必須能夠隨意移動。

氈房和蒙古包都是「氈帳」一類的可移動性的建築。用標準的氈房和標準的蒙古包做比較,其最大的區別在頂部。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看建築是圓形頂還是尖錐形頂,如果圓球形頂的就是蒙古包,而類似尖錐形的則是哈薩克氈房。

氈房的頂部連接頂部天窗和牆體圍柵的曲杆(斜拉杆),下端是做彎的弧形角度,拉杆與牆體緩慢搭接,從正面看是沒有明確夾角的。因此氈房外形比較敦實,線條圓渾,稜角不分明,顯得高聳厚重一些。氈房「曲杆」彎頭的加工工藝,是哈薩克族的傳統工藝。

蒙古包的頂部連接頂部天窗和牆體圍柵的斜拉杆是直的,因此從正面看整個頂部呈三角形狀,頂部和筒形的牆體有一個明確的角度。蒙古包頂部的斜拉杆是直杆,所用數量較氈房多一些。蒙古包外形簡潔,線條明快,稜角分明,顯得低矮平緩一些。

氈房,作為哈薩克傳統建築藝術的「活化石」,是哈薩克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反映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文觀和自然觀。哈薩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創造了適應草原特色和藝術風格的居住文化。在遼闊的哈薩克草原和漫長的絲綢之路上,這種特色鮮明的民族建築無所不在,不愧為世界建築藝術世上之燦爛的瑰寶。

古建中國求購哈薩克氈房,有資源的朋友可私信。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從博物館中感受哈薩克民俗
    文物中的歷史  在「草原牧歌」——哈薩克民俗文化展中,有很多關於哈薩克族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文物展品,它們逼真地再現了哈薩克族的歷史淵源和生活場景,讓人們進一步了解到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哈薩克族的重要祖先是《史記》《漢書》上記載的烏孫、康居、奄蔡,同時原在哈薩克草原的塞種(又稱薩迦、西徐亞人)、月氏,進入哈薩克草原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等族,也或多或少地先後融入了哈薩克族,從而形成了中亞的一個重要民族。孕育這個民族的大地是廣袤而神秘的哈薩克草原。
  • 新疆南山牧場,遇見草原,體驗哈薩克風情
    新疆大家都以為是茫茫戈壁灘,其實新疆也有美麗的草原,也有山泉,南山牧場就是其中之一。南山牧場位於烏魯木齊南部,北天山的喀拉烏成山北麓,從唐朝開始,就是著名的狩獵區。離開市區不久,我們的車就蜿蜒行駛在登山公路上,公路兩旁是低矮的房屋,磚房之中夾雜著少數哈薩克人的土房。哈薩克族屬於遊牧民族,性情溫和,男女都是騎馬的好手。當冬天來臨時,他們會將他們的牛羊趕到山下來過冬,當春暖花開、牧草肥美之時,他們又會將牛羊趕到山上去放牧。可以說他們有兩個家,半年在山上住氈房,半年在山下住土房。
  • 史上最牛X的哈薩克相關論文大全(中文為主哦)好東西與大家分享
    108例原因分析34 哈薩克族民間動物藥的用法35 哈薩克族民間用藥阿爾泰瑞香的民間處方及應用36 哈薩克族男性人群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與血壓的相關研究37 哈薩克族的人名38 哈薩克族的文化特色39 哈薩克族的民俗畫卷_哈薩克族民俗文化_評介40 哈薩克族遷甘始末41 哈薩克族道德文化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42 哈薩克族青少年的體質發育調查
  • 當古人類的家園草原石城遇上世界的可可託海(上)
    碧藍的湖水,盛開的百花,成群的牛羊,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傳來的歡聲笑語,共同成就了一副邊塞牧歌圖,瀟灑自在,好不閒適。草原石城景區西距吉木乃縣城40公裡,屬薩吾爾山下延山地草原,是薩吾爾山的冬牧場。在草原石城,可以近距離接觸遷徙的牧民,更有機會可以與牧民們一同策馬奔騰,親身體會遊牧民族的特色文化,感受不一樣的民俗風情,好不休閒自在。小科普:薩吾爾山是北疆最優冬季牧場,薩吾爾是哈薩克語,譯為馬的臀部。而馬毛色最好的部位就是臀部,因此這也寓意著薩吾爾山水草豐茂、氣候適宜,每年11月牧民便陸續趕著牛羊,轉場至薩吾爾山冬季牧場,直至次年3月才離開。
  • 逐夢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雙國行
    ,經首爾直飛阿拉木圖,當天即可輕鬆直達,是市場上轉機時間最短的安排。,暢遊勝利廣場、阿拉土廣場、橡樹公園、白宮、瑪納斯雕像、列寧雕像…等精華景點。安排旅客在託克瑪克觀賞傳統競技馬術表演,由二組騎士於馬上展現技術來搶奪羊只,精湛的馬術令人大開眼界。還在阿爾泰阿拉山搭乘四輪傳動登山吉普車,行到山谷中,還可體驗野外泡湯、登山健行的樂趣,盡情沉浸在大自然中。另安排吉爾吉斯的珍珠—伊塞克湖搭乘遊船,享受當地的山光水色,以及於山谷草原(Chon-kemin)中小小體驗騎馬的樂趣。
  • 【新疆是個好地方】來新疆,陪你一起看草原
    草兒正青,花兒正絢,白雲悠悠,牛羊撒歡……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草原上潔白的雪峰,去尋草原上美麗的天鵝,去聽一曲清亮悠揚的牧歌,去感受草原上厚重的歷史與民俗,讓心融化在無邊無際的綠海之中。  1那拉提草原  「空中草原」如夢似幻  提到那拉提草原,6月15日,新疆鐵青假日旅行社經理李會這樣說:「我們向內地遊客介紹新疆草原,第一個必定是那拉提草原。去過那拉提草原,遊客一定還想再來。」  那拉提草原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
  • 匠心獨具 築夢非遺——阿克塞縣特色伴手禮走俏文旅市場
    匠心獨具 築夢非遺——阿克塞縣特色伴手禮走俏文旅市場阿克塞縣哈薩克族非遺傳承人近期,阿克塞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舉辦「阿克塞之最」十大伴手禮評選活動,找尋能夠反映當地文化內涵及地域特色的旅遊商品、土特產品、文創產品、非遺衍生作品、老字號產品等。
  • 「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
    「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新華網新疆頻道「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境內這位「大自然的指揮家」將神奇的自然風光巧妙排列演奏出一曲宏大瑰麗的草原景觀「交響樂」
  • 那拉提大草原太美了,電視劇都跑這實景拍攝,網友紛紛點讚
    草原上牧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趕著羊群馬群牛群。這裡居住了中國最多最集中的哈薩克族,因此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國之最)——哈薩克族人口最多的草原。每年6月以後,大群的牧畜轉入,進入草原的黃金季節,草原人的各種集會也多在此舉行,所以有人說那拉提是草原集會的勝地。哈薩克族的女人很少出門,但他們的孩子很小就會騎馬了。
  • 春夏交季,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從「冬窩子」向夏季牧場大遷徙
    牧民在轉場中,往往是舉家遷移,也有幾家幾戶結伴轉場的,行程近則幾十公裡,遠則幾百上千裡,羊群、牛隊、駱駝、駿馬在滾滾煙塵中翻山越嶺,連續幾天行走在婉延崎嶇的牧道上……成千上萬的牛羊在哈薩克牧民的驅趕下,浩浩蕩蕩轉場隊伍,連綿幾十公裡,據統計今年阿爾泰地區共轉場70萬隻牲畜,按照每天10-30公裡的速度,要經歷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轉至夏牧場。
  • 看完中國最美「六大草原風光」,才明白什麼是生態綠肺,疆域遼闊
    要說到草原,我們腦海中不禁浮想出這麼一些畫面:「風吹草低見牛羊;萬馬奔騰牧馬人揚鞭驅趕著馬群;哈薩克婚禮上小夥們正在舉行隆重的草原刁羊;清晨,遠遠看去那些星星點點的氈房,在朝陽的映襯下,升起嫋嫋炊煙……」這是多麼美好的畫面!下面我為大家列舉6個中國最美的草原,你去過幾個呢?
  • 綺麗的原生態牧場,秀美善良的哈薩克姑娘,我的新疆南山牧場豔遇
    南山牧場是新疆這一獨特地理單元中精美的華章,牧場高低起伏,充滿了韻律和詩情畫意,這裡的山水極具特色和魅力,在陽光的照耀下神秘莫測,宛如仙境一般。我們一行抵達南山牧場的時候,正是朝陽初上的時候,由於大山的遮擋,儘管天亮了很久,但是仍然見不到太陽。
  • 在那拉提草原感受音樂與星空的對話
    >屬於那拉提的美只有躺下去感受才能真正體會  草原上飄著歌聲,天色漸漸變黑,像一張朦朧的黑白照片;在熱鬧中,悄悄抽離人群,掀開門帘,走出帳篷,外面是闊大的草原、遠山和羊群,統統籠罩在滿天繁星中。星空音樂匯傍晚的鞏乃斯河,塔斯肯—雲上的草原—那拉提
  • 世界上四大草原排名!中國佔了3個,呼倫貝爾大草原榜上有名
    草原屬於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我們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世界四大草原三個在中國,是不是很自豪呢!
  • 伊犁旅遊如何選草原?如果時間允許,最好都去一遍
    看慣了天蒼蒼野茫茫,伊犁的草原可能會顛覆你對草原的認識。是的,這裡的草原不同於內蒙的一馬平川,而是分布在天山之下和河谷之間。在伊犁,主打草原的景區往往是森林、峽谷和鮮花的組合。在伊犁,任何一片草場都是風景,但下面介紹的幾個最為出眾。
  • 古時候草原上"妻女待客"的習俗是否真的很荒唐?
    相傳古時候草原上有一種看起來很荒唐的習俗,就是「妻女待客」。當遠方的客人路過借宿時,會讓自己的妻子或者女兒陪客人過夜。這在今天看起來的確很荒唐,怎麼也不可能接受,可在當時是一種習俗,是習俗就不覺得奇怪。
  • 新疆最美的六大草原,綠草如織、駿馬馳騁,美得一塌糊塗!
    ,墨綠的松樹屹立在山脊,翠綠的小草鋪滿大地,白雲圍繞著山腰,各種野花恰到好處的點綴在草地上,路邊的小河裡流水孱孱,遠處的羊群像天上的星星,撒落在銀河裡,駿馬三五成群的集聚在一起悠閒的吃著草,翠綠綿亙的草原上,山花爛漫的山坡上,到處都點綴造型別致、獨具風格的哈薩克氈房……
  • 炎炎夏日丨影像記錄草原上的「花樣」生活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處處可見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漫山遍野;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綠茵茵的草地和潺潺流淌的溪水,這一切,將草原點綴得絢麗多姿、美不勝收。在伊犁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趕著成群的牛羊,從春草場來到了更美麗的夏草場,夏季草原上的「花樣」生活,是哈薩克族牧民一年四季轉場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