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惠臺31條,國臺辦等部委出臺「26條措施」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6條措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條措施」宗旨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又一具體體現。

「26條措施」涉及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臺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涉及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為臺灣同胞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條措施」將進一步幫助臺資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降低綜合成本,搶抓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並繼續為臺灣同胞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促進融合發展,保護合法權益。

延伸閱讀:國臺辦介紹「31條措施」最新推進落實情況

上文中曾提到「31條措施」,公開資料顯示,《關於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是2018年10月23日北京市正式發布的文件,《若干措施》涵蓋為臺資企業在京投資和經濟合作提供同等待遇、鼓勵京臺兩地教育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在京臺胞提供同等待遇等三方面共55條措施。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9月1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介紹了「31條措施」最新推進落實情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提問: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各地各部門在「31條措施」推進落實方面取得了哪些新進展?

馬曉光回答:近期,各地各部門持續落實「31條措施」,不斷取得新成效,迄今已有包括28個省區市在內的99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吉林省發布36條實施辦法,四川省成都市發布54條實施意見,北京等地還公布了實施細則,對各項措施的申報條件、辦理程序、責任單位、聯繫電話逐一作出詳細說明,為臺灣同胞享受相關措施提供更多便利。

在兩岸徵信合作方面,福建品尚徵信有限公司與臺灣中華徵信所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兩岸民間徵信融合。

在促進兩岸學術界交流互鑑方面,7月11日,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公告,將15個學科30種臺灣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納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來源期刊目錄,這將為在大陸工作檯灣同胞的學術成果納入工作評價體系創造有利條件。

在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據初步統計,目前國家藝術基金已經收到12個與臺灣地區機構或單位開展合作項目申請,另有19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申報了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8月19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以及來自海峽兩岸設計公司等多方共同舉辦的「中國印象——中國世界遺產文創設計產品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臺灣團隊主創策展,匯集了海峽兩岸藝術家設計製作的陶瓷茶具、文具、居家裝飾等120多組中國非遺文創產品,體現了海峽兩岸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豐碩成果。

在便利臺胞居住生活方面,北京市臺辦啟動面向在京臺胞公共租賃住房專項配租工作,首批共籌集40套房源。

今後,我們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持續做好「31條措施」落實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

來源:綜合國務院臺辦網站 人民網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各地陸續出臺「31條惠臺措施」細則
    「31條惠臺措施」今年3月出臺,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27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落地細則,其中不少措施已經產生實效。馬曉光介紹,6月19日,僅寧波市就發布包括支持臺胞投資、促進與臺貿易及社會文化交流合作、便利臺胞在當地學習實習就業創業以及居住生活等方面,共80條具體措施。
  • 蔡英文當局拿「惠臺26條」混淆視聽,國臺辦:險惡用心不會得逞
    7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的「26條措施」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接受應詢時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獲臺胞普遍肯定
    在今天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2月國臺辦出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迄今為止已有13個省區市的30個地方出臺更多具體措施,得到廣大臺胞、臺企普遍肯定和歡迎。
  • 從31條到26條 惠臺政策「進一步」
    這個含金量就少不了一些惠臺利民的措施。比如說去年2月份包括國臺辦發改委在內的多個部門出臺了一份措施文件,簡稱是「31條措施」,這個措施被看作是近年來對臺胞臺商影響最大、功效最深的政策,在島內應該說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而就在今天,一份類似的政策再次出臺,那就是對臺「26條措施」,這也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 國臺辦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臺措施」新進展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  【同期】國臺辦新聞發言人 馬曉光  6月1日,上海市發布《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共55條,涉及經濟領域28條,文化社會領域27條。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
    原標題: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並取得積極進展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趙博 劉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提問時介紹說,「31條惠及臺胞措施」已經發布實施一個月,落實工作正全面鋪開,一些措施的落實取得積極進展。安峰山表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自2月28日發布實施以來,受到兩岸各界高度關注和臺胞臺企的廣泛好評。
  • 惠臺26條措施:臺企可同等參與5G建設
    新出臺的惠臺「26條措施」,提出臺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民航等投資建設,臺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購房資格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等。  與「31條措施」一脈相承  去年2月,兩部委曾出臺惠臺「31條措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括惠及臺資企業的措施12條、惠及臺灣同胞的措施19條,涉及產業、財稅、用地、金融,以及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諸多領域。  截至目前,大陸已經有102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3月27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就近期兩岸熱點話題回答記者提問。【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安峰山表示,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初衷是為了回應臺灣同胞的實際需求,解決他們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創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為他們提供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便利。
  • 大陸出臺26條措施,蔡英文當局慌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臺媒)中國大陸4日出臺惠及臺灣企業和民眾的「26條措施」。臺灣當局在第一時間指責大陸的「26條措施」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是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企圖介入影響臺灣選舉。大陸國臺辦回應說,臺當局的反應顯示了一種「陰暗心理」,不能不說,「陰暗」這個詞用得蠻準確的。臺當局指責大陸推「26條措施」是想介入臺灣選舉,在我們看來,這恰恰反映出臺當局腦子裡只有選舉,沒有臺灣人民。
  • 國臺辦:「26條措施」是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造福臺灣同胞的生動體現
    在13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表示,「26條措施」與去年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一脈相承,都是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生動體現。日前,中國大陸多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括為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條,因此也被簡稱為「26條措施」。
  • 國臺辦:各地各部門繼續推進落實「31條惠臺措施」
    今年2月,大陸發布「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26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近一年來惠臺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國臺辦發言人 馬曉光:「31條惠及臺胞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在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廣大臺胞在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迄今為止,大陸已經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
  • 國臺辦:臺胞從大陸「31條惠臺措施」中進一步受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近期各地方落實大陸「31條惠臺措施」又出臺了許多具體辦法,令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近段時間以來,又有河北省、海南省、遼寧省大連市、浙江省舟山市、廣東省揭陽市、江蘇省泰州市等地推出了落實「31條措施」具體措施。迄今為止,已經有22個省區市的55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落實的具體辦法,臺灣同胞進一步從中受益。
  • [海峽新幹線]北京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海峽新幹線]北京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國臺辦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 大陸惠臺31條是所謂「統戰措施」?國臺辦用兩句名言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9月12日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臺當局聲稱大陸的「31條措施」是所謂「統戰措施」一事時,發言人安峰山引用兩句名言回應:「百姓心中有稈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臺當局陸委會9月6日公布所謂「因應中國大陸對臺31條措施的成果報告」,聲稱「31條措施」是大陸的統戰措施,並說這是利誘臺灣居民而且實施後尚無明顯影響。在12日的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安峰山被問及此事時回應表示:兩句話。第一句,「百姓心中有稈秤」。
  • 國臺辦:各地落實31條惠臺措施 臺胞獲得感榮譽感增強
    中新網5月15日電 在國臺辦15日上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進展情況。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第一,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不變。惠臺26條措施中,有13條涉及為臺企提供同等待遇,還有13條覆蓋面更廣,直接針對普通的臺灣民眾。
  •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介紹「31條」最新落實情況
    有記者提問,請問「31條措施」發布實施一年多以來,在稅收優惠、資金補助方面給臺商臺企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將為更多的臺灣文創機構和文藝人士提供發展空間和展示舞臺,為兩岸共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 國臺辦就「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等答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研究推出惠臺利民的措施。請問如何貫徹落實?再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措施」近期有哪些新進展。
  • 國臺辦:大陸持續出臺惠臺政策 獲臺胞歡迎與肯定
    中新網12月11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表示,大陸持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歡迎和肯定。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 「26條措施」有何利好?惠臺舉措反響如何?多部門詳解
    日前,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今天(11日)上午,國臺辦舉行專題發布會,圍繞大陸惠臺「26條措施」中涉及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