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6條措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條措施」宗旨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又一具體體現。
「26條措施」涉及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臺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涉及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為臺灣同胞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條措施」將進一步幫助臺資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降低綜合成本,搶抓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並繼續為臺灣同胞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促進融合發展,保護合法權益。
延伸閱讀:國臺辦介紹「31條措施」最新推進落實情況
上文中曾提到「31條措施」,公開資料顯示,《關於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是2018年10月23日北京市正式發布的文件,《若干措施》涵蓋為臺資企業在京投資和經濟合作提供同等待遇、鼓勵京臺兩地教育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在京臺胞提供同等待遇等三方面共55條措施。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9月1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介紹了「31條措施」最新推進落實情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提問: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各地各部門在「31條措施」推進落實方面取得了哪些新進展?
馬曉光回答:近期,各地各部門持續落實「31條措施」,不斷取得新成效,迄今已有包括28個省區市在內的99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吉林省發布36條實施辦法,四川省成都市發布54條實施意見,北京等地還公布了實施細則,對各項措施的申報條件、辦理程序、責任單位、聯繫電話逐一作出詳細說明,為臺灣同胞享受相關措施提供更多便利。
在兩岸徵信合作方面,福建品尚徵信有限公司與臺灣中華徵信所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兩岸民間徵信融合。
在促進兩岸學術界交流互鑑方面,7月11日,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公告,將15個學科30種臺灣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納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來源期刊目錄,這將為在大陸工作檯灣同胞的學術成果納入工作評價體系創造有利條件。
在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據初步統計,目前國家藝術基金已經收到12個與臺灣地區機構或單位開展合作項目申請,另有19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申報了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8月19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以及來自海峽兩岸設計公司等多方共同舉辦的「中國印象——中國世界遺產文創設計產品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臺灣團隊主創策展,匯集了海峽兩岸藝術家設計製作的陶瓷茶具、文具、居家裝飾等120多組中國非遺文創產品,體現了海峽兩岸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豐碩成果。
在便利臺胞居住生活方面,北京市臺辦啟動面向在京臺胞公共租賃住房專項配租工作,首批共籌集40套房源。
今後,我們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持續做好「31條措施」落實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
來源:綜合國務院臺辦網站 人民網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