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學君發現從小學開始每個班的老師都會遇到那麼幾個令自己十分頭疼的「問題學生」。這些學生很聰明而且總會有意無意的展現出某些天賦,本來稍微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令成績大幅提高,但不論老師怎麼苦口婆心的勸或者請家長來談話甚至言語威嚇,這些學習依然該不學還不學,該搗亂繼續搗亂。
因為老師肯定了孩子的聰明,所以對待這類孩子家長往往採用的是盲目樂觀的態度,覺得有一天孩子開竅了以後學習成績就會提升。但是久而久之發現孩子似乎根本沒有開竅的跡象,而且學業更是越落越多,有的甚至成為真正令老師反感的問題學生,不但上課講的越來越聽不懂還總是影響其他孩子學習。
隨著老師對這類學生的耐心越來越少,同學也開始對這類學生日漸的厭惡。最後用不了幾年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之前所謂的天賦正在逐漸消失,直到家長也對孩子失去了一切之前美好的期盼,最後孩子徹底淪為眾人。一切褒義都成為了過去式,接下來孩子即將面對的是相對昏暗的校園生涯,直到自己徹底放棄自己。
這種悲劇每年都有很多家庭在上演。有些人會覺得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所導致。但這裡酷學君想要提醒各位仔細想想一個不守規矩的聰明人將來如何在社會立足呢?
對於聰明又不肯努力的孩子,家長應當從一開始就多花心思引導,聰明的孩子因為思維很活躍而且思想愛跳躍導致專注力的下限會低於平均水平。而這個階段,聰明孩子首先需要的規則意識。一個能改變規則的人、或者跳出規則之外的人前提必然是自己先遵守規則。
有了規則就需要有參照的標準,規則意識的形成必須從生活習慣的養成開始。很多家長自恃孩子比別人孩子聰明而對孩子的行為過多的放任,比如孩子不守時,不遵守諾言,做事有先手沒後手,不講衛生,物品收納凌亂或者乾脆不收拾的行為其實都預示著將來會對學校的生活產生各種不適應。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前提必須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這個問題延續下去的話,將來孩子在職場中也不會養成更好的做事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最終指向是責任感。拿學習來說,不論當今學校教育體制是否合理,但卻是每個孩子都要面對的過程。不利學習、認真做作業,正視老師的要求本身就是責任感的體現。
我們對比一下NBA和歐洲足壇,每年都會湧現出潛力無限的天才,但並不是每個天才最終都能兌現天賦,比如當年紅極一時的小羅,成名以後就開始各種花天酒地,結果剛剛觸及巔峰就迅速隕落還沒到衰老期就面臨無球可踢的尷尬窘境。
當然除了小羅之外,球星迅速隕落的個案很多,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球員隕落原因無非是自控力差、規則意識淡漠、我行我素的性格以及花天酒地縱慾無度。這些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表現,說白了就是因為缺乏規則意識,最終把天賦揮霍殆盡。
規則意識的養成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今雖然體倡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但實際上這些都是有前提的,很多家長偏偏就是忽略了這種前提,最終在孩子的黃金時期錯過了規則意識的建立,最終孩子也走上了高開低走快速隕落的道路。
所以關於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家長就別再天真的拿孩子的聰明自我麻痺安慰了。假如孩子沒有良好的習慣意識與規則觀念,那麼所做的一切都是磨時光,浪費青春。結果不但耽誤學業,同時也是賭上了孩子的未來。
習慣與規則建立當然還需要從時間概念說起,這裡鄭重提醒父母,把盲目樂觀的心情趕緊收斂,時間觀念的養成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將來兌現天賦需要的是當下的加倍努力。
想了解更多關於教育的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倍學優,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