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好好君(以下全文共約4288字)
大家好,我是好好君。
最近好好君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一位叫佩琪的小朋友一夜之間成了吃播界的新晉小「網紅」。但是這一次,這位「別人家的孩子」好好君卻一點也羨慕不起來。
3歲,70斤——這是小佩琪身上最知名的兩個標籤,而始作俑者正是她的父母!
好好君看到有不少網友留言建議小佩琪注意飲食平衡,而她的父母卻熟視無睹,甚至還在視頻裡興奮地喊出「馬上突破100斤了!」這樣的話。
在另一段視頻裡,小佩琪則用稚嫩的聲音反覆要求「別弄了,別弄了!」而她的父母一邊應和著,一邊繼續往她的盤中放食物。
相信大家跟好好君一樣,看到這些視頻後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氣憤——
「三歲的孩子70斤,他們不配當父母!」
「絕對不是親生的。」
「這也屬於虐待兒童吧?應該把這父母送去學習教育了。」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
網友們的氣憤理所應當,小佩琪的父母在撫育小佩琪這件事上絕對有很大的問題。我們有理由對這樣的父母進行譴責。
然而在氣憤與譴責之後,好好君不禁思考又一個問題——小佩琪是個例嗎?
會不會還有許多像小佩琪這樣的孩子,在不負責任的父母肆意妄為之下,也承受了他/她這個年紀「生命裡不可承受之重」呢?
令好好君感到悲哀的是,答案是肯定的。好好君就有個親戚家的孩子,跟小佩琪一樣小小年紀就成了重度肥胖症患者,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無憂無慮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好好君的這位親戚則苦惱於四處求醫問藥,想盡一切辦法想讓孩子減肥。
有別於像小佩琪父母這樣的奇葩家長,其實每一位正常父母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
但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該如何正確去做。
好好君結合書院書籍和網上查閱的資料,總結出以下三點,希望能對廣大父母有所幫助。
其實啊,想要培養出一個「優質」的孩子,一點也不難。
01
規劃
塑造孩子健壯體魄
有句話說的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但是反過來說呢?吃嘛嘛香,就未必身體倍兒棒了。
身體好,胃口自然就好。但是如果一味貪圖口腹之慾,暴飲暴食,總吃垃圾食品,長此以往,身體怎麼會受得了?
那麼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飲食習慣關係到兒童健康,應引起父母足夠重視。
好好君的侄子現在快兩歲半了。小傢伙出生後,他的父母一直非常重視他的飲食——
首先堅持母乳餵養。
小傢伙斷奶後,營養輔食也是由媽媽親手來做,一日三餐,一直如此。這樣既保證了小傢伙的營養搭配科學合理,同時又能夠控制他每頓的進餐量,不至於過度飲食。
而且小傢伙每頓飯進食的時間也很重要,既要規律,也要符合他的生長需求。為此,小傢伙還有自己的「寶寶進食時間表」,在他的每個生長階段,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這個時間表還會不斷調整修改。可以說,小傢伙的父母也是非常用心了。
好好君侄子半歲時的進食時間表
現在的小傢伙,虎頭虎腦的,每次跟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就他顯得最健康、壯實!更重要的是,這兩年多來,無論寒暑,小傢伙幾乎沒生過病。
這簡直就是小佩琪的「反義詞」啊!
有些父母或是出於溺愛,或是無知無識,長期無原則順應孩子不合理的飲食要求,這是養成孩子們挑食偏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其結果是使孩子得不到促進生長發育的合理營養,從而產生兩級分化——營養不良和肥胖。雖然這兩種類型的孩子看起來差別很大,但其實在這兩種孩子身上都存在營養素問題。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良好規律的飲食習慣呢?好好君為寶爸寶媽們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多樣化飲食——「食不厭雜」,儘量做到三餐不重樣,一周不重複;
2. 均衡飲食,合理搭配——主食要粗細搭配,副食要葷素搭配,營養互補,避免相剋;
3. 規律飲食——每日儘量在固定時間餵孩子,每次餵飯時間也固定在半小時以內;
4. 適度飲食——三餐饑飽要適度,讓孩子的胃始終保持在微餓到微飽之間,這個需要父母把握。
5. 清淡飲食——孩子天性喜糖喜甜,這個一定要控制,不要讓孩子養成嗜好油炸食品、高熱量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習慣。
其實說到底,現在咱們的生活都很富裕,物質普遍豐盈,讓孩子忍飢挨餓的現象是很罕見的。
所以現在的孩子和大人一樣,管住嘴才是健康的基礎。
要管住嘴,就要合理規劃。
只要為人父母者把孩子的「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這三個問題想清楚了,餵養出來的孩子想不健壯都難!
02
重視
養成孩子健康心理
好好君首先要明確一點:重視不是溺愛。溺愛是指把孩子的家庭地位放的過高,縱容孩子的索取;而重視,則是一種態度,一種關注孩子情緒和情感變化的態度,一种放下姿態願意用心去跟孩子溝通交流的態度。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裡有兩個鐵架子,其中一個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另一個纏滿了絨布,形似一隻母猩猩。在光禿禿的鐵架子上放著小猩猩的食物,房間的地上還有一些玩具。觀察發現,只有當小猩猩餓了的時候,才會走到鐵架子上進食,除此以外,小猩猩幾乎都是待在模擬母猩猩的的絨布架子上。由此可見,幼小的個體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後的需要就是對撫養者的依戀,後一種需要甚至超過玩具的吸引。
好好君就認識一位朋友,她是一位事業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單身母親。這位朋友自己生產前幾天還在忙於工作,可以說是非常「女強人」了。她的孩子出生後還沒滿月就已經交給了保姆照顧,而她轉身再次殺入職場,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回到家中,身心疲憊,頂多就是親親熟睡孩子的小臉蛋,就休息了。
後來她的孩子就出了問題,總是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鬧,誰哄也不好。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帶去看醫生,體檢發現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醫生建議去看心理科,結果發現孩子竟然得了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的表現
現在兒童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孩子患上抑鬱症或躁鬱症都並不罕見。
日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就曾在他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一書中說過:「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孩子天性中帶有舐犢之情,母親的臂彎和懷抱是孩子早期成長過程中最不應該缺失的安全感重要來源。
好好君總結出,孩子在上學之前最突出的心理需求主要是以下2點:
1. 依戀關係:深厚的親情是促進孩子身心發育的起點。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母愛,這種愛使孩子獲得安全感、滿足感、依戀感。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對某個親近的人形成依戀,就會影響他/她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從而使孩子變得孤僻、離群,不願與人交往。
2. 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父母應堅持做到對孩子的穩定陪伴,並且要儘量保證陪伴過程中情緒、情感的穩定以及家庭關係的穩定,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情緒、情感穩定,並養成堅定、平和的性格。
無論是依戀關係還是安全感,說到底無外乎讓孩子在每次轉身時都能看到你在他/她身後,無論受傷還是難過時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重視是發自父母本心的,這種力量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直達孩子的內心深處。
無需言語,唯愛而已。
03
傾聽
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撫育出一個身體健壯並且心理健康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已經很成功了!
但是在親子關係中,這並不能保證我們跟孩子就能夠和諧相處——要想成為了不起的父母,必須還要在培養孩子健全人格上下功夫。
2004年12月,天津某重點中學13歲少年張瀟藝,因喜歡網絡和小說,學習成績下降,生氣的父親將他寫成的8萬字小說《守望者傳》撕得粉碎。一周後,絕望的張瀟藝在24樓的天台寫下遺書,跳樓自殺。
張瀟藝在遺書中這樣寫道:
「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我相信會有轉世,會有天堂和地獄。來世如果還是人,我一定會是最好的孩子!」
在寫下上面文字的時候,父母、老師印象中「膽子特別小、性格特別溫順」的張瀟藝,心裡肯定充滿了挫敗感,他是以一種深深的自責與自棄,來向父母告別的。
無獨有偶,2017年11月,江蘇徐州10歲女孩小劉,留下一段3分25秒的告別視頻和2頁遺書後,在家服農藥自殺。剛剛過去的2019年,10歲就備受關注的蘇州網紅「殺魚弟」,因與家人發生爭執,喝百草枯自殺未遂;15歲甘肅女孩小歡,因校園盜竊手機事件跳樓身亡;17歲上海男孩,因同學矛盾被媽媽批評,當著母親的面跳橋輕生……
同樣令人痛惜的,還有那些恩將仇報的孩子……
2020年5月28日,在青島發生一起15歲女孩弒母案。
張某早年離異,有一個15歲的女兒。這天,女兒表示要給媽媽按摩,張某很欣慰。然而在躺下後,卻被自己15歲的親生女兒生生用繩子勒死。隨後張某女兒把張某的屍體裝進行李箱,並反鎖了家門。
張某女兒就這樣和母親的遺體一起待了兩天一夜,直到東窗事發。
而就在好好君寫這篇文章時,又在網上看到公安部門披露的另一起最近發生在廣西的大學生殺父弒母案。
2020年8月10日晚上7點多,位於廣西民族大學29棟職工宿舍樓的1603室內,發現陳麗琴和黃貴普夫婦二人的屍體。
8月20日,南寧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發布通報稱:受害者親屬黃晨陽(系陳麗琴與黃貴普之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而在此前兩天,柬埔寨警方通報稱,應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要求,柬埔寨警方於金邊市抓獲了黃晨陽。
從2015年的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到如今剛發生不久的廣西大學生殺父弒母案,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父母用盡全身心的愛,卻換來一個恩將仇報的孩子?
說到底,還是「溝通」惹的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懂得「瘋狂輸出」,卻不懂得「傾聽」,這樣的教育必然以失敗收場!
那我們該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呢?
好好君曾經讀過一本美國醫學博士勞迪婭·M·戈爾德的著作《傾聽,成就孩子的健全人格》,這本書也許能夠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
《傾聽,成就孩子的健全人格》,英文原名是《The Silenced Child》,直譯過來就是《沉默的孩子》
「沉默」的意思,並不是不說話的孩子,而是孩子還沒有能力像成年人那樣,直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本書詳細闡述了傾聽的價值、傾聽的障礙,並告訴我們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說話,學會從「你到底是怎麼回事」變為「寶貝,發生了什麼事了」,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感受,建立更高水平的情感連接和交流,這對於孩子的精神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幫助父母們快速高效理解這本書中的內容,好好君為大家製作了免費的讀書課程。
只需花費20分鐘碎片化的時間,你就可以吸收到整本書中最精華的部分。
關注公眾號:好好書院 立刻開始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