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尋常人家常用來做粥,也有用來切塊蒸著吃,味道微甜,入口綿軟。
也有廠家把南瓜做成餅,略有些粘牙的感覺,但是嚼勁和口感實屬一流。
我以往所見過的南瓜,最大不過一個成年人的竭盡全力,而已。
那年六月,在臺灣淡水,偶然的發現,顛覆了我對南瓜形體的認知。
沿著水邊漫步著,邊和同行的老哥暢談著,邊等候著「吃貨們」買買買歸來。
忽然,發現一片場地被圈了起來,走過去定睛一瞧,這好像是南瓜。可是,個頭好像有點大。
興趣所致,便順著展臺走了過去。果然,籤注的是南瓜,這些都是當地農會舉薦上來參加「選秀」的王者。
走近看了看,每隻大南瓜都有稱重,標註上種植人,所在農會。
在邊走邊感嘆,南瓜居然可以這麼「雄壯」的時候,賽會主席臺展現在眼前。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給一隻大南瓜披紅袍。
不少遊客在旁邊拍照留念。我好奇的問工作人員,為什麼要披紅袍啊?
工作人員笑著說,「因為它是今年的南瓜王啊!」原來如此,既然稱王,當然要披紅掛綠。
大陸不少地方都有臺灣創辦的農業基地,臺灣農業本身就做出了特色,囿於地方小,會紛紛來到大陸尋找土壤、緯度、海拔以及氣候與臺灣當地類似的地方,進行大面積的開墾種植。
在臺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會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有效的團結所在地的農民,發揮規模效應。而且,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儀式感,也被運用的淋漓盡致。南瓜選秀,毫無疑問也是這個道理。既有宣傳效應,又讓人見識了農民種植的功夫,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