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今的天氣真是一天比一天還要冷,氣溫也是急劇下降,對於父母來說,小寶寶的保暖工作絕對是所有事情中的重中之重。
保暖工作並非就是「穿厚衣服」那樣簡單,除了常規的一些保暖措施,寶寶身體其他部位也十分怕冷,媽媽要注意保護起來。
1) 足部
研究表明:小寶寶之所以會出現生病反覆的情況,往往和父母忽視孩子腳部保暖有直接關係。
常言道:「寒從腳起」,腳部的脂肪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來說,是最少的,因此禦寒保暖的功能也相對較差。
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寶寶腳部的保暖工作,在白天穿上純棉質地的襪子,晚上也可用38℃-42攝氏度的水泡一泡腳,時間以20分鐘為宜。
這樣會使腳部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液的循環速度,增加足部的抵抗力,免受疾病的侵襲。
2) 腹部
孩子腹部的保暖工作要做好,因為「肚腹乃脾胃之所」。腹部的保暖工作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腹部往往會被厚厚的衣服所遮擋,但在孩子穿、脫衣服的瞬間,就容易讓寒氣入侵腹部,出現腹瀉、腹痛等腸胃疾病。
在深秋季節,對於小寶寶,可穿上小肚兜,這樣就能避免因蹬被而著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晚上睡覺時可以穿上保暖內衣,使寶寶不易著涼生病。
3) 頭部
相對於大人的頭部,小寶寶的頭髮相比較稀疏,在深秋季節,室外風比較大,很容易吹到寶寶的頭皮,進而受涼感冒。
因此,在小寶寶外出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戴上帽子,來保持頭部的溫度。
另外,頸部的保暖工作也不能忽視。頸部皮膚十分敏感脆弱,最好在冬季給寶寶圍上一條圍巾,能很好地保證體溫不像外面流失。
4) 背部
背部在保護體系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背部相當於給身體設置了一道相對堅固的「城牆」,能很好地抵禦外部的風寒,大大地降低了孩子生病的機率。
而一旦背部受涼,風寒就很容易通過這個入口入侵身體,傷害到體內的各個器官,進而引發孩子生病。
因此,寶寶背部的保暖工作也是刻不容緩的。在給背部保暖時,並非盲目加衣,而是要保持適當「溫暖」。
家長可以用手去摸摸寶寶的背部,如果是乾爽溫暖的,那麼就說明背部的保暖工作做得很到位。
1. 寒頭
雖然在深秋季節,寒風乍起,但過於把頭部捂得太熱也會導致寶寶頭暈、呼吸困難,涼快一點反而有助於提神醒腦。
如今的階段可以讓寶寶光著頭出去,但一旦氣溫再降,最好還是戴個小帽子,來保護寶寶聰明的小腦瓜。
2. 涼心胸
心胸部位尤其俱熱,如果捂得太熱,小孩子就會口舌乾燥,引起便秘,接著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因此為了避免寶寶上火,還是不要穿的過多。
1. 寶寶的衣被
秋冬季節的衣被,要選用柔軟舒適的棉布製作,這樣才能保證有好的保暖性。也可以在穿著或者包裹時提前預熱。
2. 寶寶換尿布
在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由於尿布的溫度要低於寶寶自身的體感溫度,所以最好要把尿布放在有溫度的地方「暖和」一回,這樣寶寶更容易接受。
3. 外出時的保暖
寒冷天氣,並非一味地待在家裡就是安全的,適當地外出接觸新鮮空氣也是很有必要的。
外出時,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小手、小腳和耳朵、面部皮膚等,避免因寒冷導致皮膚開裂。
寫在最後:
「春捂秋凍」雖然可行,但秋凍也要因人因溫度,還要因寶寶的身體部位而異。把寶寶該保護的地方保護好,寶寶才能長久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