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自拍文案」?給自己畫肖像再題詩,白居易是最早愛好者

2020-12-13 中國網文化

都說如今是「看臉」的時代,拜智慧型手機與社交媒體所賜,自拍文化已深入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一張或隨手攝取,或精心修飾的自我影像,配上幾行簡單的心情文字,儼然成為人們釋放個性乃至塑造個人形象的新方式。

人類科技文明日新月異,但自我表達、自我欣賞的精神需求卻古今無殊。在照相術誕生之前,古人已慣於用畫像記錄自己的神貌,稱為「寫小照」。

馮晨清 製圖

袁枚《隨園詩話》卷七提到:「古無小照,起於漢武梁祠畫古賢烈女之像,而今則庸夫俗子皆有一行樂圖矣。」聽起來像是在抖摟文化人的優越感,其實他是不滿當時全民畫像熱催生的「索題」風氣。

現代人發張自拍,都得精編文案以顯示品位。古人費老大勁給自己畫了肖像,也希望有首好詩來「補意」,彰顯畫中人的個性與風採。可惜多數人肚裡墨水不足,只好請人代詠。像袁枚這樣的名士,每天要接待不少「手持畫卷乞題詩」的客人,大家萍水相逢,要在短短幾行字裡把對方從皮囊到靈魂誇個遍,這不是難為人嘛!

牢騷歸牢騷,話說回來,為什麼大家對題像詩這麼執著呢?還不是歷史上的文化偶像們帶的頭。

從「自戀」到「自黑」

從中國肖像藝術誕生的時代起,題像詩就相伴而生,最早叫「畫像讚」。但在好幾個世紀裡,這些「贊」既無情趣,也無人味兒,不是為了表達自我,意在進行道德教化。其題詠的主角,無非功臣、先賢、烈婦、孝子等門閥社會裡的榜樣形象,也就是魯迅小時候翻老宅藏書時最厭煩的那些玩意兒。

魯迅不喜歡舊道德,卻能對舊文化進行再創造,比如他那首著名的《自題小像》詩:「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不消說是繼承了唐宋以來文人題像言志的傳統。

文人自題畫像,我手對我形寫我心,或悲或喜,或不平則鳴,必然比歌頌功臣烈女們動人得多。這一傳統發軔於中晚唐,興盛於宋元,至明清而蔚然成風。背後還藏著一條文化脈絡:科舉制度成熟而士大夫階層覺醒,之後文人畫興起,進而出現「以情抗理」的思潮與文人自我意識發展。

我們能了解到的最早的題像詩愛好者,同樣也是在唐詩史上開一時之風氣者——白居易。白居易真是有點兒「自戀」,他三十六歲在長安做翰林學士時,請名畫師李放為自己繪像,並題詩道:「我貌不自識,李放寫我真。靜觀神與骨,合是山中人。」有點兒自命清高的意思。

十年之後,白居易重觀此像,覺得自己老了很多,忍不住自我吐槽:「我昔三十六,寫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臥江城。……一照舊圖畫,無復昔儀形。形影默相顧,如弟對老兄。」不愧是現實主義大師,白描中帶著一絲幽默,令人看不出他正在經歷政治生涯最大的痛苦——因讒被貶江州。不過,在這首《題舊寫真圖》的末尾,他咬牙切齒地表示「所恨凌煙閣,不得畫功名」,可見其人還是想做一番事業。

然而,又在政壇上跌打了十年,五十六歲的白居易徹底否定了四十六歲的白居易。他又找出這幅畫像,題了一首《感舊寫真》,這回絕口不提什麼壯志了,表示還活著就已經挺好:「李放寫我真,寫來二十載。莫問真如何,畫亦銷光彩。朱顏與玄鬢,日夜改復改。無嗟貌遽非,且喜身猶在。」

一幅畫像,三種心態,何其生動,何其無奈,可把一代才子二十年間的仕途風霜給道盡了。白居易這三首題像詩,堪比好友劉禹錫三遊玄都觀的佳話,也給後人很大啟發。

或辛酸,或正經

到了宋代,士大夫階層的存在感空前強烈,加上文化藝術的長足發展,凡有些身份地位的文人都愛請人畫像。物我相對,百感交集,詩壇領袖們一發牢騷,自然造就了不少經典的題像詩。

蘇軾寫過一首《自題金山畫像》,詩有名,給他作像的畫家更有名——人稱「宋畫第一人」的李公麟。蘇軾寫這首詩時已經六十多歲了,經歷三朝天子,遭遇三次被貶,漂泊小半輩子,終於遇赦還京。他從海南啟程,途經鎮江金山寺,見到寺中多年前李公麟為自己作的畫像,慨然題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詩成落紙的一刻,距離蘇軾生命的結束只有兩個多月。偉大的詩人或許預感到了這一點,筆調蒼涼地給自己「蓋棺論定」:這一生的功業,不在做禮部尚書時,也不在滿天下的文名,偏偏在於被貶謫的三個蠻荒之州。悲乎?諧乎?真應了魯智深六和塔聽潮而逝時那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境界。

同是被貶期間題像詩,蘇門弟子黃庭堅的《寫真自贊》也十分有味:「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黃庭堅的性格、經歷都頗類其師,但他也有獨門能耐。一是半生學佛持戒,把題像詩寫出了參禪心語的調調。二是能書善繪,不需要請畫師,自己就能給自己畫像,畫完了還津津有味地題詩,真是一位北宋年間的「自拍達人」兼「自拍文案高手」。

相比之下,另一位自畫像高手朱熹就不這麼可愛,他給自己題的詩語實在太不接地氣了:「從容乎禮法之場,沉潛乎仁義之府。是予蓋將有意焉,而力莫能輿也。佩先師之格言,奉前烈之遺矩。惟闇然而日修,或庶幾乎斯語。」

這一連串的之乎者也,配上朱夫子自畫像中長鬚微笑、拱手揖禮的儀容,令人不明覺厲。不過朱熹也說了,這是「對鏡寫真,題以自警」,嚴肅一點還是有必要的,不然怎麼能達成心目中那個更好的自己呢。

題像詩史上「第一謎案」

「自拍」不是美人的特權,題像也不是文人的專利。《全唐詩》中收錄了一首名為《自題像》的作品,詩寫得倒沒有很驚人,但作者的確不同凡響:黃巢。

身為大唐帝國的第一位「掘墓人」,黃巢愛寫詩也擅寫詩,這已經不是什麼冷知識了。譬如那兩句氣勢很足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放在整個中華詩歌史上都鼎鼎有名。這是黃巢年輕時考試落第後的作品,透著一股不甘失敗的狠勁兒,教人讀了膽戰。但他的《自題像》卻全然是另種風格:「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全唐詩》的編者在此詩後附了一則題註:

陶毅《五代亂離紀》云:「巢敗後為僧,依張全義於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雲。」

據此言可知,黃巢在起義失敗後,逃至洛陽落髮為僧,投靠昔日部下張全義,並且畫下自己出家後的樣貌,題了這首七言絕句。

事跡與詩意兩相參照,一位遲暮梟雄的形象躍然紙上。曾經戎馬倥傯,大起大落,而今遁入空門,隱於市井,戲劇化的鮮明對比和榮辱無常的蒼涼意境都令人感慨,也十分符合黃巢的「人設」。

儘管最早傳錄此詩的《五代亂離紀》一書已散佚,但在兩宋文人學者筆記中,對黃巢出家題詩一事的記載屢見不鮮,而且細節是越來越飽滿。吳曾《能改齋漫錄》中提到黃巢出家的地點是南禪寺,王明清《揮塵錄》又補充了黃巢的法號叫翠微禪師,另有人考證出他最後去了明州的雪竇寺,雪竇寺裡有黃巢墓,當地官府還年年派人祭掃。

除了道聽途說,更有親身見聞。像邵博《邵氏聞見錄》裡說自己在南禪寺壁上看到一張僧人像,狀貌與常人無異,但目光兇狠如蛇,廟裡老和尚告訴他這就是黃巢,還說寺中曾有珍奇的絹本黃巢畫像,並把那首經典的題像詩又念了一遍云云。這一層層資料疊加下來,黃巢出家題詩的可信度幾乎板上釘釘。

歷史上黃巢到底是個什麼結局,從殘唐五代傳到今天,始終未有定論。光是官方史料就自相打架——《舊唐書》說他在亂軍中被外甥殺掉,《新唐書》說他戰敗自刎,至於死亡的時間、地點和死前遺言等細節性記載出入就更大,實在是一筆糊塗帳。黃巢有沒有可能化名逃生做了和尚?誰也不能說沒有,君不見還有這首生動的《自題像》佐證呢。

然而,南宋的趙與時第一個跳出來破案。他在《賓退錄》中明確指出,這首掛著黃巢大名流傳了快二百年的詩其實跟黃巢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它甚至不是一首原創詩,而是「以元微之《智度師》詩竄易碟裂,合二為一」,說白了,就是從元稹兩首詩裡剪裁拼湊出來的。

一切的謎底,都在元稹這組名為《智度師二首》的詩中。這是元稹寫給一位行伍出身的僧人朋友的,描寫了對方在安史之亂時英武作戰的經歷和看破功名悠然皈依後的晚年生活。兩首詩原文如下:

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禪衣。石榴園下擒生處,獨自閒行獨自歸。

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閒憑欄幹望落暉。

至此,那首傳說中黃巢的《自題像》的來歷不言自明。同時也有一個現象引人深思:即使早在宋代就有人指出了事情的真相,但一千多年以來,這首託名黃巢的偽作始終比原詩出名得多,帶有更強大的詩歌生命力,更能引起後人的「興觀群怨」。自題像詩,有自我觀照與反省的意思在,能被萬口傳誦的題像詩,是觀眾視角對這一自我評價的評價。人們喜歡看到一個功過難言的人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不也是一種人心向背嗎?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清代四品武官肖像》:最早民間油畫現身肇慶
    本報肇慶訊肇慶市一位油畫家幾年前在古董店裡購買的一幅破舊油畫,最近被確認為清代的中國油畫,有專家評價說該畫填補了大陸清代早期民間中國油畫在實物上的空白,是目前國內已發現的最早民間中國油畫。  這幅名為《清代四品武官肖像》的油畫長80釐米,寬56釐米,畫面上是一位花白鬍鬚、頭戴黑色官帽、身穿藏藍官服,神態安然的清朝官員,從他胸前的補子圖案(虎)判斷,應是一位四品武官,畫面上沒有留下落款和創作年代。  該畫是袁野先生於1996年在肇慶一家古董店裡購得,當時該畫粘滿了汙垢,幸運的是在殘破的畫框上有一層玻璃保護,因而該畫除左下角破損外,其它部分保存完好。
  • 民國才女林徽因給女兒畫的肖像和勸誡漫畫
    林徽因最早加入了"新月社",不僅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翻譯等突顯出一定能力外,在繪畫方面,她也有不錯的功底,一生留下的畫作有很多,有油畫,有水彩畫……林徽因給女兒畫過一幅肖像,據說十分生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林徽因尤其愛美,穿衣品味也很高。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她穿著樸素高雅的旗袍,,精緻的旗袍襯著她柔弱的纖體,阿諾多姿,歲月靜好。
  • 搭配自拍的文案
    搭配自拍的文案 拍了拍自己 Part.2
  • 女生自拍朋友圈文案-適合發自拍的乾淨短句
    女孩子自拍完肯定是會發朋友圈的呀,那麼適合發自拍的乾淨短句有哪些?下面爪遊控為大家帶來女生自拍朋友圈文案,希望大家喜歡。女生自拍朋友圈文案  1、先變優秀 在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
  • 自拍愛好者小心「自拍肘」
    你是個狂熱的自拍愛好者嗎?那麼你就面臨著患上「自拍肘」的風險,而這一風險正逐漸地成為一項真正的醫學問題。一項報告表明,就像「網球肘」或「高爾夫肘」,對自拍的高度著迷會導致你主要用於拍照的肘關節疼痛。「拍太多的自拍會讓你形成一隻『自拍肘』,因為這隻臂肘的肌肉承受太大壓力,這些壓力會刺激肌肉和骨骼連接的部分,因此你會感受到一種炎症性反應。」梅茨爾補充道。
  • 如何畫好人像-肖像素描
    如何畫好人像-肖像素描【提升篇】如何畫老年男性肖像這是一位老人的肖像,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皺紋,深邃的目光裡透著慈祥和剛毅。我們在素描寫生一開始就要從神與形兩方面進行分析、感受,從整體上抓住對象特徵、神態。
  • 清宮生活 三希堂與御題詩瓷器的緣起
    ---《清高宗御製詩全集》第二集卷十六三希堂東邊牆上掛著的「壁瓶」正是御題詩最早出現在瓷器上的品種,乾隆七年十月二十九日,根據督陶官唐英作《恭紀御製詩碑後敬賦小詩識事》的記載:「先是臣英曾轎瓶(即壁瓶),仰蒙鑑賞,特以畫無題故制詩頒發,命脫之瓶上,臣英因是仍回廠署,偕同事臣老格,竭蹶儹辦••••••閱十有七日而完器十二件••••••。」
  • 雙語詩,古人的分手文案
    近日,#分手文案大賽#的話題,因多位明星情感問題再度引發討論。網友寫下了這些文字,與過往的愛情道別:古往今來,「生、死、愛」都是人們逃不開的話題,也成就了不少經典之作。今天CD君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古人如何抒發情感。(註:部分詩詞並非為分手所作,僅供參考)字裡行間的故事一起感受↓↓卓文君《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 自拍文案引矚目,押題王者已上線
    據悉,有網友發現7月6號晚上佘詩曼發表的自拍文案竟然意外押中了高考全國卷三的作文題目,頓時引起了熱議,許多網友表示非常震驚和驚訝,紛紛直呼佘詩曼是不是偷看了全國卷三的作文題。2020年全國三卷的作文題是以「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為主題,而關於題目的描述都與鏡子有關,恰恰佘詩曼在6號晚上發表的自拍文案剛好也與鏡子有關,以至於兩者的描述和表達涵義非常相似。
  • 如何畫人物肖像?費欣人物肖像素描
    先欣賞費欣的人物肖像素描,看似寥寥幾筆就畫出生動傳神的人物,當然也不要把畫人像素描看的很難,一般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都可畫人像了,難就難在畫出人物的精氣神。費欣人物肖像素描不僅是畫人的外在形象,還要畫出人物的內在氣質,這是難度的地方。
  • 毛焰:「栩栩如生」的肖像畫對我來說沒意義
    收藏家非常喜歡這幅畫像,他說,自己特別感激這幅畫的作者,那是一位未曾見過面的藝術家,僅憑著一張其助手在展覽時拍的照片而畫就的。  這也是我對於「肖像畫」最初期的認識———人物形象的畫。  3月4日至30日,「面對面———中荷肖像及室內繪畫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展。
  • 大雁塔上名人題詩無數,白居易卻只看得上這首詩,誇獎不已
    但是,在唐朝,文人題詩是一種非常風雅的事情,不光沒有錯,有時候還能為自己帶來機緣。許多詩人也是因此被賞識,也算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吧。在中唐時,就有一位文人,兩次題詩都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機緣。一次讓自己遇到了名師,另一次則讓自己受到了文壇領袖的青睞,一時名聲大噪,所寫的詩也被認為是永恆的經典之作。
  • 自我凝視:自拍的發展史
    正如1902年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裡闡述的「鏡中人」理論:「我們通過想像別人對我們行為和外貌的感覺來理解我們自己」——而這或許就是自拍長盛不衰的內生力。自我凝視在人類認知萌芽之初就誕生了。一個打獵滿載而歸的原始人,或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力量,或者是為了記錄勝利時刻,總之他會借著洞穴裡篝火的光,用有色泥土畫下自己狩獵的壁畫。
  • 世界上最早的10張照片背後的故事(下)
    安第斯山脈,可能是秘魯或玻利維亞(1849年)已知最早的南美照片之一。這幅安第斯山脈的照片是展覽中最早的照片之一,被認為是美國攝影師羅伯特·h·萬斯的作品。萬斯在美國和智利開設了多家早期攝影畫廊。「這是已知的最早的南美照片之一。」印度尼西亞日惹的普拉巴南神廟建築群(1889-90)巴提稱之為「早期自拍的一個例子」,攝影師卡西安·凱斯站在寺廟的入口處。仔細觀察這個印度教寺廟的形象,你會看到攝影師卡西安·凱斯站在入口處。
  • 佘詩曼自拍文案押中2020高考全國三卷作文題
    7月7日是全國高考的第一天,有網友發現佘詩曼6號發的自拍文案竟然押中了高考語文全國三卷的作文題(2020高考全國3卷作文題 高考語文全國卷三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在微博發文驚訝直呼:「寧偷看了全國卷三的作文題吧?!」
  • 陳少蕃對齊白石說:畫畫總要會題詩才好,你去讀《唐詩三百首》吧
    在西洋,古代希臘瓶畫上間有題語關係到畫之內容,甚至作為畫中人的話語者,如云:「看,這小燕子!」(作為畫中青年人的話語,類似臺詞作用)。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畫家勃萊克,利用他所掌握的銅版畫技術,往往將自己的詩作全篇文字與插圖和裝飾畫鐫刻在同一版面,自印之後又加以著色。
  • 不爛大街的自拍文案
    立刻設我為星標/置頂 - 愛你們喲 少女心事郵遞箱 「 一 個 少 女 心 的 公 眾 號 の 」 熱門文案|頭像|壁紙|背景圖|表情包等潮圖 希望你們能喜歡
  • 白居易大為讚賞的詩人 有納蘭容若的出身卻是個紈絝子弟
    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煢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這是一首自傳式的古體詩,韋應物記載了自己年輕時的所作所為:」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 用毛線「畫」肖像,這麼富有創意的作品,再多都看不過癮
    正常繪畫的工具就是這樣,但是,也有許多「不正常」的繪畫工具,對於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來說,任何工具都可以拿來畫畫。在國外一位名叫費思·漢弗萊的編織藝術家,就別具創意的利用毛線編織出一個個漂亮的人物肖像,這些編織成的肖像作品十分精彩,不仔細看的話,彷佛是用畫筆畫出來的一樣。
  • 從英國肖像美術館裡能找到什麼攝影靈感?如何解讀畫展中的人物?
    留下這幅畫有什麼意義?他們的眼神裡,想跟今天的我們說些什麼?我們又能從這些一幅幅油畫裡,讀出什麼信息?作為一個攝影人,我在問自己。我渴望在這些油畫的世界裡,尋找答案。一閒來無事,最近再訪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