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說成長
你的家庭育兒師
關注
3月8日,蘭海老師連線田宏傑老師,她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也是《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作者。兩位教育大咖就女性獨立和女性價值進行了探討,並分享了保持良好夫妻關係的3個秘訣。
直播回顧
改變從正視女性自我偏見開始。
其實不僅僅是男性,即使是我們自己,對於女性的價值很多時候也是有一些偏見的,下面這幾句話大家是不是經常能聽到?
1、男生就該讓著女生。
2、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
3、女孩子這麼拼幹嘛?
4、當過媽這輩子才算完整。
5、如果能靠臉,誰想靠實力。
6、30歲以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
7、理想的婚姻是我負責貌美如花,他負責賺錢養家。
8、稱職的女強人都不是稱職的媽。
所以當我們提到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價值的時候,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媽媽在家裡的地位真的不是簡單地打掃衛生、提供食物或者說是帶孩子,但是我們強調女性或者說強調媽媽在家庭裡中的家庭地位,並不是說媽媽的家庭地位要超過爸爸,而是強調了平等,我們呼籲的是更多女性看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價值。
平等意味著什麼?就是雖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是我們我們提供的價值是相同的。
比如在德國,如果你既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那麼你需要交納的稅款就是你收入的51%,當你結婚了,稅款就會降低一些,而當你有了孩子,而你的太太又沒有外出工作,那麼你交納的稅款會更少,這其實是政府從經濟角度補貼家庭了。在這個行為中, 體現的是對女性家庭價值的肯定。
我們發現,在中國,實際上很多時候女性都或多或少忽略了自己的價值,或者說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正視我們給家庭提供的巨大的價值、幫助和責任。
有時候我們可能自己也會在心裡犯嘀咕,覺得是不是我不掙錢,我先生也瞧不起我,對吧?所以我特別同意今天《三聯周刊》的這句話:
改變偏見要從自己開始。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正視自己的價值的話,要求這個社會給予女性更多的尊重和價值就更難了。
為什麼說女性的家庭地位決定了家庭幸福?
首先,因為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撫育孩子的任務
特別是孩子在0~3歲的時候,女性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最多的,而在這個階段女性對於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父親。且女性的情緒更傾向於外露的表達,我們的緊張、焦慮,會在很大程度上去影響孩子。
第二,孩子的成長和女性的能力是有重要的關係的。
特別是在上小學以前,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和我們陪伴孩子的能力,對整個家庭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如果媽媽情商高,能夠很好地平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你會看到女性的放鬆感,它傳遞給孩子的是「我是一個自信的媽媽,我在面對所有的問題的時候,都能夠遊刃有餘。」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看到孩子們的狀態也會是放鬆的。
我們還可以看到女性對於家庭其他成員有具體的價值影響,媽媽的幸福感是會傳遞給家裡不同的人的。
在我們關於家庭教育的各種課程當中,可以發現,女性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而當女性的育兒能力提高了,她在家庭當中的地位提高了,她們家庭的整個狀態都會不一樣,這樣的媽媽也會給自己的另一半更多的支持,幫助他們去完成一些社會角色。
現實的家庭情況是什麼樣子的?
0-3歲:媽媽是家庭的核心主題,因為孩子的撫育重心在媽媽身上。但這個時候媽媽在家庭當中的價值可能會被忽略,而且自己的身體和體能都跟不上,這是對於女性的第1次挑戰。
我們特別強調一件事情,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爸爸第一次進產房的動作非常重要,如果你進去之後第一個擁抱和親吻的是自己的太太,那麼媽媽產後抑鬱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3-6歲的時候:女性要經歷第一次的分離焦慮。孩子去幼兒園了,我們所面臨的分離焦慮的挑戰要比爸爸強烈得多。
6歲之後:女性開始擔心自己的社會價值呈現,擔心自己的社會價值是否被認可。
所以女性的艱難很多時候是在我們成為媽媽以後。
我們今天在講女性在家庭當中的地位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其實它的邏輯的背後是什麼呢?
當家庭有了孩子以後,孩子的成長几乎和家庭的幸福是成正比的,孩子成長得越好,家庭的幸福感受也就越強。如果孩子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卻解決不了的時候,家庭的幸福感肯定就會被減弱。
而女性的成長可以直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和獨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說女性的家庭地位源自於女性對自己的認知,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學習,源自於我們能夠正視所有的偏見。
那么女性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方面,第1個方面是家庭價值,第2個方面是女性如何去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
下面我們來連線我的好朋友田宏傑老師,她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也是《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作者。
連線時間
蘭海:你認為媽媽的家庭地位怎麼去體現?
田宏傑:昨天上午我跟我的先生發生了一點衝突,我在整理屋子,陽臺有一個很大的花盆,是我先生兩年前養花買來的,花早就死了,但花盆一直放在那,我先生總說還有用,這次也不例外。我生了一會兒氣,然後找來一些新的花種上了。
所以,我覺得媽媽在處理事情上有更強的靈活性。如果一個女性想要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好的情商會比較重要。
女性要有一點「預見性」,早一點覺察自己的情緒,早一點看到問題在哪裡出現,然後去解決掉。
蘭海:以你的視角來看,你認為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之間有沒有優先級?
田宏傑: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第一關係。有了孩子以後,媽媽很容易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老公。有的女性把孩子當做維繫家庭的必要條件,這樣既是不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也沒有把自己放在前面。
蘭海:有沒有一些辦法,可以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
1.夫妻一定要在同一個房間睡覺;
2.在賦予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太懂事」,男性要有參與感。
如果媽媽一個人把事情全包了,會讓爸爸覺得自己「沒有用」,在家庭中缺失了價值感。
3.眼睛裡要容得下「沙子」。
很多女性「容錯率」比較低,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就不太有夥伴了,因為誰幫你都只能得到負面的評價,只能打擊另一方的積極性。所以我們需要給爸爸一些自主權,「容忍」他犯一些錯誤,然後將正確的觀念慢慢滲透給他。
其實,當男性和女性視角不同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去發現一下男性的一些優點,實際上會讓孩子的視野變得更寬容,他也能夠去找到不同的選擇。
蘭海:在你眼中,良好的家庭是什麼樣子的?
田宏傑:良好的家庭應該是「成長」的。兩個人都是一個圓,在一次次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交叉,打破界限,最後融合在一起。
蘭海:在倡導女性獨立或者說女性價值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建議給到大家?
田宏傑:Molana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在善與惡之間,有一片田野,我將在那遇見你。
我覺得女性在完美和不夠完美之間也有一大片田野,不管是婚姻、家庭關係,還是我們跟孩子的關係,以至於我們自己,都是一直在成長的,女性的家庭地位也是在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認可的。
-連線結束-
·
家庭地位的三個要點
在提到「家庭地位」的時候,我們強調3點:
1.家庭成員的地位應該是合理的,公平的。
2.媽媽不是去控制這個家庭,也不要輕視別人付出的價值。
3.要重視感受,重視價值。
「忍」就是你並沒有與其他家庭成員進行情緒上的溝通,反而會帶來很多困擾,所以要重視自己和別人的感受。
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女性,她是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她的先生是她哈佛的同學。雖然她是學商科的,但她還是選修了社會學和教育。我問她這麼做的原因,她告訴我:
「我結婚以後決定定居德國,想要學習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歷史,所以選擇社會學,而學教育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在德國生孩子。」
她後來跟先生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一直沒有出來工作。
我問她:「你在哈佛讀MBA,本來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為什麼要選擇做全職媽媽呢?」,
她告訴我:「作為一個女性,我希望在家裡呈現出我的價值。」
他告訴我,哈佛大學校長曾說過一句話:哈佛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不是我們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而是我們培養出來了很多優秀的女性。而這些女性在成為媽媽的時候,她們能夠更好地去幫助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們並不要因為自己是一個全職媽媽,而忽略了自己作為母親的價值,忽略了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
我們不是在「帶」孩子,而是在「撫育」孩子。
在做課程研發的時候,我們的田蕾老師舉了個例子,她說家庭就像是把一個球放在下面,上面又放了一個圓形的板子,只要你動板子的任何一個部分,這個板子都會在移動。
我的體會是: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我們只動了一點點,這件事情也是在幫助整個家庭的發展和進步。
改變,最重要的內核是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能夠正視自己為家庭做出的貢獻。
怎樣實現女性獨立?
女性獨立首先意味著你的精神獨立,思想獨立,你有自己獨立的角色,而不是家庭或者是男人的附屬。
獨立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人,而是意味著:
1.你能更好的和家人合作
2.你能更好地看到家人的優點和價值
3.更好地幫助家人進行獨立
我在德國的時候,周圍的中國人還不多,我的同學經常討論被歧視的問題,但我很難融入這個話題,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感受到德國人對我們的輕視。
後來學習了心理學,才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弱小,才會產生自卑,所以你會對周圍所有人對你的表現和表情特別敏感。
所以說,女性的價值是自己創造的價值,而不是因為別人而產生的價值。
比如說:
孩子的成長是媽媽的成績單嗎?不是的,是家庭的成績單。
把孩子的表現和自己的成績是掛鈎的,一方面對孩子特別寵溺和姿容,對孩子特別的苛刻,親子關係就不正常了。
04年的時候,我剛剛回國,非常有名的一個學校校長向我求助:
學校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媽媽一定要讓他跳級,但孩子並沒有到可以跳級的程度,她的媽媽卻很堅持。後來我見到了媽媽,了解到她最近在工作中被邊緣化,希望通過孩子跳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其實是非常痛苦的。
女性價值怎樣去體現?
女性的價值和獨立息息相關,獨立才能更好呈現價值,而這個價值又分為社會價值和家庭價值。
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分析可以概括為三種情況:安全感,歸屬和尊重,自我價值。想要體現我們的價值,就一定不能脫離社會價值。
以下三個方式讓你不要脫離社會角色:
1) 參與聚會,不要抗拒和外界接觸
2) 參與學習
3) 參與非「母親」角色聚會和學習
去年,全國大概有1800位人士參與了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學習,其中有75%-80%是女性,他們通過學習和踐行家庭教育,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我覺得家庭教育這個職業,非常適合現階段女性個人需求的發展,因為它有三個特點:
融合家庭與社會需求。
工作時間靈活,家庭和社會的需要都能夠滿足,既幫助家庭成長,又能幫助他人成長。
2.適合女性的敏感請給你特徵和同理心。
3.符合越來越興起的個人獨立就業的新型模式。
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在「家庭教育」的職業方向中來尋找和創造你的社會價值,就像我們之前分析過的,「家庭教育」是天然適合現階段女性個人需求的發展的,它可以幫助你在協調家庭生活和創造社會價值之間找到一種最合理和最有效的平衡點。
我們的家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分為三個級別: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培訓師,家庭教育諮詢師,很適合媽媽學習,因為它既可以幫助你解決自己的家庭問題,又能幫助你實現個人的獨立,創造自己的價值。
我們回歸馬斯洛的心理需求來看,無論是安全感,歸屬和尊重,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都脫離不了社會價值。
身為女性,我們不僅要實現家庭價值,還要更多地去創造社會價值,給自己營造更多的安全感,歸屬感,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才是女性的真正價值所在吧!
祝所有的媽媽都能獲得獨立,實現自己的價值。
-OVER-
直播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