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近日,美國服裝巨頭蓋璞(GAP)宣布,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目前已經進入到生死存亡的危機狀態。為了應對公司危機,目前公司宣布將從本月起暫停給8萬多名公司員工發放工資,讓員工無薪休假。
與此同時,蓋璞在中國的門店也承受著因疫情影響客流減少的壓力,目前線上及線下店面均提供了力度較大的折扣,甚至線上店全部商品促銷,最低優惠價2.5折。財報顯示,2019財年內,蓋璞集團的淨利潤同比下滑65%至3.51億美元。
01蓋璞現金流告急,採取停薪、減少支出等措施
近日蓋璞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其門店被迫關閉,正以驚人地速度消耗現金。自2月份以來已消耗10億美元,預計到下周其銀行帳戶裡將只剩下7.5億-8.5億美元。蓋璞方面稱,未來12個月內,其現有現金和預期從運營中產生的現金可能不足以為集團運營提供資金。
蓋璞稱,公司將採取11大措施,其中就有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多數商店團隊休假,暫停付薪資;據悉,GAP擁有超15萬名員工,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員工大約有8萬人。
另外,措施還包括其中包括撤回2020年3月12日發布的2020財年全年目標、在2020財年將計劃的資本支出減少約3億美元、暫停因疫情而關閉的商店的租金支付、暫時降低整個領導團隊以及董事會的薪酬等。
今年3月,蓋璞集團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和全年業績報告。報告稱,集團2019年集團的淨利潤同比下滑65%至3.51億美元;銷售額164億美元,同比下滑1%。
近日企業評估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 2020全球最有價值服飾品牌50強 」榜單顯示,ZARA排名第6,H&M排名第7,優衣庫排名第8,相比之下,蓋璞的排名從去年的第34名下降到今年的第45名。可以看出,蓋璞的競爭力已經受到同行業品牌的威脅。
蓋璞停發8萬多員工工資一事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有網友認為,該品牌服裝質量「一言難盡」,疫情只是業績不佳的部分原因;而也有網友認可蓋璞商品的性價比,不希望其關店,如果折扣划算就會考慮購買。
@葡萄牙兒少爺:我覺得他家是借著疫情趁機大規模裁員。
@o耶嘍o:GAP還可以,質量比H&M、Zara好些,價格也不貴。
@Candy要吃到7分飽:坐等打折我就買買買!
02為促消費,線上線下齊打折
4月26日,中新經緯記者來到北京一家蓋璞門店,店內人流稀少,並隨處可見商品5折、7折優惠的字樣。
▲蓋璞某門店多種商品半價促銷
店內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記者,目前北京的蓋璞門店已基本復工,開店時間與其所在商場保持一致,部分門店開業時間比疫情前略短。儘管近期客流已有恢復跡象,但仍受到疫情影響。「現在門店裡要限流,比如原來的三個入口只保留了一個,需要給每位客人測量體溫。店內人數我們也會控制。五一期間客流量會不會恢復往常的樣子,我們也說不準。」工作人員說。
除了線下大規模打折,蓋璞的線上店也在以折扣吸引購買。中新經緯記者在其美國官網查詢到,官網所有商品都在促銷中,最大優惠為2.5折。蓋璞中國官網也稱,除部分指定商品外,線上「全場正價商品5折起」,並推出折上折、滿減等附加優惠活動。
▲蓋璞中國官網截圖
前不久,蓋璞旗下品牌Old Navy正式退出中國。蓋璞於2019年11月宣布Old Navy在獨立分拆後將退出中國市場,未來會把業務重心放在北美市場,以實現效益最大化。今年3月,Old Navy正式撤出中國,目前該品牌的中國官網已無法被查詢到;同時,其美國官網首頁也顯示全部商品正在促銷,最多打5折。
03快時尚挑戰重重
除蓋璞之外,快時尚行業各品牌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據北京商報報導,近日美國服裝品牌Esprit在線上和線下同時推出了低至1折的促銷活動。同時,該品牌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平臺發布公告稱,其會員項目即將下線,現行會員項目將於5月31日終止。對此,Esprit官方客服人員表示,Esprit準備退出中國市場。
4月,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了截至今年2月29日的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集團實現淨利潤1004.59億日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1.9%;集團預計2020財年的營收將下滑8.8%至20900億日元,淨利潤預計下滑38.5%至1000億日元。從往年業績來看,迅銷集團2017至2019財年的營收與淨利潤連續上漲,2020財年將迎來4年來淨利潤首降。
而Zara與H&M兩大快時尚巨頭品牌雖2019年業績有所回暖,然而在疫情衝擊之下也面臨新的挑戰。
日前,H&M公司通過聲明宣布,一些市場已經啟動了關於臨時裁員的計劃,該公司還決定暫停派息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臨時裁員計劃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數萬名員工,但目前無法公布具體數字。
今年3月,Zara稱由於受疫情影響,其母公司、西班牙快時尚品牌Inditex關閉了全球範圍內39個國家及地區的3785家門店,其中旗下所有在西班牙的門店全部關閉。
服裝行業專家馬崗在接受中新經緯(微信號:jwview)採訪時表示,目前快時尚行業面臨著如何衝出紅海的挑戰,其中包括如何更好地完成產品的本地化,以及消費者的分層化。「由於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的差異,部分品牌的確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品牌需針對不同渠道、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匹配不同的產品和營銷策略。」馬崗強調。
業內分析稱,隨著消費群體的不斷改變、迭代,快消品也需作出改變,以順應整個消費趨勢。目前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之下,除了關店、裁員等減少成本支出的措施外,快時尚品牌如何維護自身現金流的健康運行更是重中之重。
文:趙佳然 標題責編:孫慶陽 羅琨 趙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