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是否「同源」?文明源於中國,還是西方?學者們這麼說!

2020-12-14 文史道

關於文化起源的研究,中西方各執一詞,目前分為兩大流派,一派堅持「中華文明西來說」,一派堅持中華文明是世界文化的原點,但核心一點,越來越多的學者堅信世界文化同源。

眾所周知,遠古時期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華夏。這幾大文明看似千差萬別,地理位置也相去甚遠,在沒有航空技術的年代,不可能有往來溝通,當以前學者認為文明是相互獨立形成的時候,卻有了意外的發現。

瑪雅的城牆浮雕畫中出現的「龍」的形象,與中國古文獻記載的龍的形象驚人的相似;另外在瑪雅、埃及、蘇美爾、古中國都有著活人陪葬、巫師佔卜預測吉兇的習俗;神話傳說中,我國有黃帝乘龍從天而降的故事,蘇美爾文明中也有太陽神經常駕著戰車,在天空中飛行,印度眾神也各自有著自己的飛行坐騎;埃及金字塔和瑪雅金字塔,它們的周長驚人的一致…這一件件,一樁樁驚人的文化相似,無不指向了「文化同源」的高度。晚清時期,當著名學者康有來到非洲秘魯,讓他驚奇的是,秘魯土著居民的外貌,和中國人十分相似。

當時康有為就激動地寫下了「遺民似是自華來」的詩句,並且他還斷定「南北美洲,皆吾種舊地。」別說文化同源,甚至人類都仿似同源。

至少,中國人與非洲人,應該有著一絲聯繫。

眾所周知,瑪雅文明起源於中美洲,是美洲地圖上中間狹窄的一條,包括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地方。尤其是經過2012末日預言,瑪雅文明全世界廣為人知,尤其是它獨特的曆法,有太陽曆、太陰曆、卓爾金歷,與天文數據吻合之準,影響世界。

瑪雅文明最後毀滅於17世界西班牙人的入侵。現代學者研究表明,瑪雅文明是源自中國古文明的,從人種上看,美洲印第安人就具備了黃種人的特點,科學家也找到了美洲土著和中國人的血緣關係。而中國的學者更是提出商朝時期,中國人已經東渡太平洋,來到了美洲,帶去了中國文化,並在這片大陸上以自己的方式繼續繁衍。

文獻記載,中國在商周交替之際,商朝首都朝歌被大周軍隊攻破、商紂王自焚而死後,其實在山東還有一支殷商的軍隊。這支擁有25萬人的大軍,在商朝滅亡後,竟也神秘地消失了,再也沒有見諸史載。

多年以後,中美洲突然出現了帶有明顯亞洲特徵的奧爾梅克文化,這極有可能就是殷商軍人橫渡太平洋,抵達了美洲,給那裡帶去了中國文明。

《漢書·東夷傳》有記載:「倭國東四千餘裡,有裸國,裸國東南有黑齒國,船行一年可至也。」關於黑齒國的方位描述,分明就是在中美洲。由是證明早在漢代,中國人就已經知道了美洲的存在。另外瑪雅人在文化、思維方式、語言體系、衣食住行等方面與古中國也有著很大的相似。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還提出了「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論斷。

李國防老師,經過20多年研究,發現英語在「表意」與「含義」層面甚至發音與漢語都是一樣或近似的。比如:黃色:是秋天葉落的顏色,英語發音幾乎就是「葉落(露)」;商鋪:英語發音已基本就是漢語「商鋪」的發音。

如果只有一兩個英語單詞是這樣,那是「偶然」,若成百上千個英語單詞都是如此,這就是有著必然的內在規律。如果英語真與漢語同源,那麼文化同源說就更加堅不可摧。

但另外一批堅持「中華文明西來說」的學者,也有著自身的見解。

以他們觀點看,且不說黃帝就是從西邊遷徙過來的,單說三星堆文化,金色面具,懸棺習俗,都帶有強烈的兩河流域特徵,從時間上來說,楔形文字也比傳說中的黃帝早,更比甲骨文早了1500年。

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就是漢莫拉比法典時,從東邊的烏珥城,向西遷徙到以色列的,大約同時代,三星堆異峰突起在古蜀國。可以合理的推論,兩河流域,在4000年前,分別向東西遷徙,向東遷徙的留下了三星堆文明,一千年後周文王幽禁在羑裡,才有後天八卦周易;向西遷徙的留下了猶太文明,五百年後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方有創世紀等摩西五經。

他們對四大文明源流考證認為:古巴比倫文明之源,留下東西兩支流,支流希伯來猶太文明孕育的一神教基督教文化;東支流華夏文明孕育的儒釋道文化。

古中國文明融合了,從古巴比倫來的三星堆文化,落地本土化為道儒,又整合了古印度來的佛教文化,遂形成包容性極強的儒釋道一體中國文化,簡稱三教文化。

讀者們,關於「世界文化的『同源』」,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翟桂鋆:「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採訪錄發表後,真的想不到會引起中國乃至世界之反響如此之大。這可以算得上是2019年中國的一件文化大事件吧。也可以說是自1919年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一次顛覆性的重大文化事件。如若繼續發酵擴大影響,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場波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的一場新文化運動。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王佩良教授已撰寫了一部60多萬字的《英漢同源詞語解讀》。山東濟南陳兆乾老師在從表意與含義上研究英語漢語同源的基礎上,還從易經、道德經角度研究英語單詞和字母,發現英語詞組與字母乃至發音,都遵循了易經原理。記 者:國外有相同研究麼?翟桂鋆:國外也有相同研究。英籍華裔學者諸玄識教授,在大英博物館已研究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十多年。
  • 教授說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開始以為是假消息...
    王佩良教授已撰寫了一部60多萬字的《英漢同源詞語解讀》。山東濟南陳兆乾老師在從表意與含義上研究英語漢語同源的基礎上,還從易經、道德經角度研究英語單詞和字母,發現英語詞組與字母乃至發音,都遵循了易經原理。記 者:國外有相同研究麼?翟桂鋆:國外也有相同研究。英籍華裔學者諸玄識教授,在大英博物館已研究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十多年。
  • 西方說中國聖賢名不符實?我國學者:古希臘文明有沒有還是未知數
    有西方人士說,中國的古代聖賢名不符實,據西方文獻記載,亞里斯多德一生活了62周歲,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寫下300多萬字著作,傳世的有100多萬字。相比之下,老子、孔子等中國聖人一生最多只寫下幾萬字,且涉及學科遠沒有亞里斯多德廣泛。他們這麼說的意思是,我們中國的聖人真的就比不上亞里斯多德嗎?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可以說現代歐美,幾乎一切都建立在古希臘文明之上。
  • 西方說中國聖人名不符實?中國學者:古希臘文明存不存在還未可知
    有西方人士說,中國的古代聖賢名不符實,據西方文獻記載,亞里斯多德一生活了62周歲,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寫下300多萬字著作,傳世的有100多萬字。相比之下,老子、孔子等中國聖人一生最多只寫下幾萬字,且涉及學科遠沒有亞里斯多德廣泛。難道中國聖人真的不如亞里斯多德嗎?
  • 湖南學者編出60萬字「英漢同源字典」,杜鋼建撰序「為什麼英漢同源」
    2009年,我到湖南大學工作,隨著對文明源頭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早期英國人都是在不同時期從中國移民過去的,自2012年以來多次撰文論述西方文明源於中國,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對英國人與蘇毗人的關係作過深入論述。我這些關於世界文明源頭的研究成果顛覆了近百年「西方中心論」影響下的知識體系,引起強烈的反響。
  • 為何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猜測阻礙和讚美,中國始終保持著一種大國應有的姿態。於是,一些西方學者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這些學者對此說法表示好奇,回答說:「因為中國人的信仰我們辦不到。」實際上西方學者會這麼說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找出這種說法的根源。
  • 古希臘文明存不存在?中國學者:子虛烏有!
    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可以說現代歐美的幾乎一切,都建立在古希臘文化之上。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中國學者言必稱古希臘,將之奉為圭臬,至今仍有很多學者深信不疑。然而,學者董並生卻語出驚人,寫下《虛構的古希臘文明》一書,指出古希臘文明是子虛烏有,主要是由約瑟夫·斯卡利傑(1540-1609)偽造。無疑,董並生的結論極具顛覆性,讓人難以置信。那麼,難道是董並生「污衊」了古希臘文明?
  • 於曉非: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
    第二世界史上的古老文明是那些?首先回顧在這個地球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又能夠傳承不斷的古老文明有幾個?小的不說,大的有幾個?學者們說,有三個。這三個古老文明中國、印度、西方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誰是主流文明?答案是西方文明。為什麼三個古老文明,西方文明成為今天人類主流文明?第三西方文明為什麼能催發工業革命?
  • 中國足球問題的癥結:在於文化,還是文明?
    >04年-現在,世界足球進入了文明時代,即一個國家的競技足球水平是由其社會文明程度決定的。這裡說足球取決於文明,和我們提出的足球取決於文化,又有什麼異同呢? 首先看看文化與文明的關係。復旦大學著名的文化學者葛兆光教授專文探討過這個問題,他把文化與文明的關係概括為一句非常經典的論斷: 「『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之分。
  • 精選一組西方文化、俄羅斯文化及儒家文明的知識
    (日本人戴口罩)比如新冠疫情爆發,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你是否戴口罩。從戴口罩這件小事情來看,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有著巨大的影響。以下簡單了解一下西方文明、俄羅斯文化及東亞儒家文明。一,西方文明的知識。
  • 「英語起源於中國」:英國學者在三百多年前也曾有過同樣的結論……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令今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英語起源於中國」,僅僅就這一結論而言,翟桂鋆等人的「學術成果」並不是新鮮的。在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就曾經提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從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這一結論同樣顯得非常荒謬,事實上,在他的時代,該結論也遭到了同行學者的批評,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達了寬容、理解,甚至是採納。
  • 「英語起源於中國」?英國學者在三百年前也曾有過同樣的結論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令今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英語起源於中國」,僅僅就這一結論而言,翟桂鋆等人的「學術成果」並不是新鮮的。在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就曾經提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從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這一結論同樣顯得非常荒謬,事實上,在他的時代,該結論也遭到了同行學者的批評,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達了寬容、理解,甚至是採納。
  • 西方文明,東方專制?看看中國如何影響啟蒙運動
    這一切給當時的歐洲,帶來一種震撼,甚至可以這樣說,正是中國這種世俗的、政教分離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把當時的歐洲從神學世界引向人間世界。這就是現代性,這就是啟蒙運動的要義。我對這位歐洲學者說,如果你要了解啟蒙運動開始所產生的所謂現代性,一定要了解這種現代性的一個最重要的起點之一就是中國。
  • 文揚:西方如何跳出「國強必霸」邏輯,真正理解中國和中華文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文揚】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學者馬丁·雅克研究中國很多年了,他一直以來向讀者們宣揚的一個觀點就是:中國並不是一個與西方國家一樣的民族國家,中國的主要特徵來自於中華文明的歷史,而不是來自於19世紀才剛剛成型的民族國家。西方一直試圖用西方的方式來理解中國,這是個很大的錯誤。
  • 國外學者讚揚中國文化軟實力
    中國政治話語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源於古代哲學思想的「和而不同」的觀點,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在當代中國有了新的含義,繼承了該思想的中國,作為高尚開明的儒家「君子」,尋求與周邊國家和諧相處,摒棄以犧牲自己和他人的價值觀為代價的統一。但西方政治特徵卻是「同而不和」,就像「小人」一樣無視和諧,想讓世界按照他們的準則統一。
  • 推翻西方偽史,扶正中華文明
    2.西方複製了中國的空間:發明指南針的中國,開啟了世界海洋時代。  3.西方複製了中國的文明:在蒙古徵服、鄭和遠航、教士使華、絲路延伸和地理連通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科技與文明信息在西方發生了「爆炸性效應」,讓歐洲在原始蠻荒的中,獲得機遇突然興起。現代科技總源於中國。現代世界是中華文明的歷史展開。
  • 中國為何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西方使用諾亞方舟,而中國卻依靠大禹治水。如此天差地別的應對方式,讓西方學者產生好奇。中國為何不建諾亞方舟?或許這正是中國一直強大的理由。 說到這裡,不自覺的將事實引了出來,且不說諾亞方舟是否真的存在,就算是存在,以古代中國的強大,一定可以將其製造出來,至於中國為何不造諾亞方舟,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中國古代任何史料上並沒有關於建造特大號船隻的相關記載,也就是說中國人根本沒有想過依靠諾亞方舟來應對洪水。
  •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逆水行舟的羅馬該何去何從?
    引言:我們現在追溯西方社會源頭,大多會追溯到古希臘,畢竟古希臘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太過豐厚,但對於羅馬文明我們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可是如果我們走進生活,看看身邊的小細節,卻會發現羅馬的影子無處不在。在歷史上,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到了中世紀,羅馬文明對於西方世界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
  • 翁鳴江:是否能化解西方話語,走出「文明衝突」的陷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翁鳴江】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無疑是最能令人接受的西方學者之一。他簡單用一句大實話,就點出西方文明為何始終無法在世界上服眾的關鍵:「西方成為這個世界的贏家,所依憑的並不是其理念、價值或宗教的優越……而在於其更有能力運用有組織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