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00億規模「超級母基金」開選首批子基金,它在尋找什麼樣的GP?
文丨陳之琰
編輯丨劉旌
千億規模的「超級母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在宣告成立一個月後,就迅速邁出了第一步。
36氪注意到,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近日發布《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機構遴選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稱,將開啟遴選旗下子基金的管理機構,以期「通過股權投資方式,重點支持創新成長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受理時限為8月5日起至25日。子基金髮起人可包括:行業龍頭企業、公司股東、投資機構、地方政府等。
這個以國字頭命名的母基金大有來頭,是中國第一支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國家母基金,這也是國家中央財政第一次直接扮演LP角色,主要通過投資子基金和直接投資方式將總規模放大到1000億元規模。其背後陣容堪稱豪華:國家財政部為第一大股東,其餘股東還包括中國菸草、上海國盛、浦東科創和中國人壽等。
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業內普遍認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選擇此時註冊、揭牌並快速啟動運行,代表著國家隊中長期資本加入,也是提振市場和投資者信心的標誌,將有利於吸引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直接投入到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實體企業,緩解企業在復工達產、創新升級過程中的面臨的資金短缺。
當募資難成為過去兩三年的長期話題,國家中小發展基金甫一誕生就引發了行業的空前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樣的GP才能搭上這艘巨型航母,助力中小企業?
「高標準、嚴要求」
大塊頭的出手必然是大手筆。
根據《公告》,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對單支子基金認繳出資規模不低於5億元,但原則上認繳出資比例不超過子基金設立總規模的30%。
不過,根據《公告》附加的《管理機構申報指南》,其遴選細則卻相��「高標準、嚴要求」。
首先需具備強悍的募資能力:管理機構註冊資金不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每支子基金認繳總規模不低於15億元,除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認繳出資部分外,其餘需向社會募集。管理機構需在中選確認後6個月內完成設立任務,原則上9個月內啟動並落實首批投資。
其次必備足夠優異的歷史業績:要求管理機構或核心成員擁有至少10個中小企業成功投資案例,同時,歷史業績必須滿足以下三者之一:(1)已退出項目的平均收益率50%以上;(2)管理的投資組合平均內部收益率(IRR)在 12%以上;(3)DPI (持有的 IPO 流通市值視同投資收益)大於 80%。
最後,還得是一級市場早期投資的「老玩家」而「非新玩家」。《管理機構申報指南》要求,申報的管理機構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三年以上;配備的核心成員中具有5年以上創業及股權投資經驗的專職高級管理人員不低於5人;管理機構及核心成員累計實際管理各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少於3支,累計管理基金規模不低於15億元。其中,至少管理過一隻早中期創業投資基金。
以上標準為該公司尋找潛在的首批子基金管理機構構築了足夠高的門檻,其政府引導的特徵也更為鮮明。作為公司的註冊地,上海政府此前便發聲稱,將發動相關國有投資集團,成立子基金;協調相關行業協會,發動各類社會化基金積極參與承接母基金;支持在自貿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重點區域設立子基金。
在早前的揭牌儀式上,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也聲明,「在同等條件下,將優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母基金股東單位發起設立的子基金,優先支持設立在中西部的子基金」。
已運作5年的超級母基金
有業內人士向36氪分析,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對於第一批子基金採取新設直投的參與形式,以及對出資比例和募資能力亦有要求,可以看出其依然遵循相對傳統的「政府引導基金」的運營方式。即財政資金起槓桿和扶持作用,引導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特定領域,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他認為,通過購買成熟基金中的國資份額,可以更精準判讀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清晰地完成其引導使命。「可以參考現有類似案例,如2018年初成立的服貿基金(註: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就是以類似二手份額交易的方式投資了鐘鼎資本的所管理的人民幣基金。」
雖然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於今年6月剛宣告成立,但實際上,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已經設立並運作近5年。
2015年9月,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要求,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當時,中央財政出資150億元,吸引民營和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等共同參與,總規模為600億元,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其後,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陸續發起4隻有限合夥制子基金,分別委託給國中創投、毅達資本、東方富海、清控銀杏管理。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4月,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4隻子基金,共完成投資項目222個,投資金額超過60億元,已投項目主要涵蓋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行業。
具體來看,作為首隻子基金的管理人,國中創投截至去年底投資了朗鷹教育、美亞商旅、蜻蜓FM、鬥魚等146個項目,投資金額超過45.21億元。清控銀杏團隊管理下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至今投資了海博思創、有感科技、天眼查等60多個項目;東方富海投資了倍諳基生物科技、小熊U租、能鏈集團等20多個項目;毅達資本投資了品品鮮、摩多科技、唯達技術等50多個項目。
疫情期間,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4隻實體子基金完成投資決策項目20多個,直接投資與帶動社會投資金額合計28.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