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0 01:15:29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青澀走向成熟,為中國巨變立下了汗馬功勞。新時代下,宏觀經濟正在轉型攻堅,多層次資本市場亦在穩步發展。母基金在中國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正日益成為助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或初創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所謂母基金,英文為Fund of Funds(簡稱FOFs),指投資於基金組合的基金,與一般基金最大的區別在於母基金是以「基金」為投資對象,而基金多以股票、債券、期權、股權等金融產品為投資對象,涵蓋一二級市場。包括一級市場基金如私募股權基金、私募創投基金,以及二級市場基金如公募基金和私募證券基金。
我國投資於一級市場的母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16年前。一級市場的母基金,通過對投資私募股權基金來對項目公司進行間接投資。這時,母基金實際上同時扮演了普通合伙人(GP)和有限合伙人(LP)的雙重角色——面對投資者時,母基金充當GP角色,為投資者管理資金並選擇基金組合進行投資;面對創投基金、併購基金和成長基金等基金時,母基金又充當LP的角色,成為各類基金的投資人。
應該說,母基金是多層次資本市場股權投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創業投資的大力支持。通過母基金這一平臺,可以搭建聚合產業動態、整合行業資源、集合全體系服務的綜合平臺,有利於建立一種有效動員和集聚創業投資力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創業投資機制。
母基金的核心投資策略是資產配置,通過投資時間、投資階段、投資行業、團隊類型等多個維度,對投資資產進行組合配置,以期能夠實現寬覆蓋、低風險、高收益、強溢出的配置效果。但相比於險資、社保、家族辦公室等長期自有資金,母基金還是一個具有封閉運作周期的受託管理資產,這一特性也決定了母基金與上述長期自有資金在投資理念和日常運作上的不同。母基金需要更多考慮在規定的運營周期內(10~15年),如何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以及回收,處理好短期現金流管理和長期收益管理之間的平衡。
中國的母基金歷史並不久遠,卻為中小企業發展、為資本市場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母基金主要分了三大類: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參與設立的市場化母基金和民營資本的市場化母基金。
元禾控股總裁劉澄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顧了母基金的歷史。如果按照上述三類基金的出現時間,那麼母基金的發展可以分為從2001~2005年、2006年~2010年,以及2010年以後三個時期。
2001年,「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式設立,是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當時總規模不過5億元,並成立了中關村創業引導發展中心作為實體運作部門進行專業化管理。
「中關村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地處首都北京,周圍高校雲集,這些都是創業投資的天然優勢。」劉澄偉表示。
根據他的介紹,當時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首先採用的模式是,與經過認定的風險投資基金合作(例如啟迪、聯想、北極光等知名機構均與中關村創投有合作),用跟進投資的模式直接投資企業,中關村方面的出資規模一般是共同投資規模的10%~30%,單筆投資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
跟投模式為中關村實行參股模式提供了基礎。2005年,《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管理辦法》開始研究制訂。經過不斷嘗試和摸索,與創投企業合作,改變了政府主導的創投企業原有投資機制和投資模式,充分發揮了政府資金的槓桿作用。
2005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發布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國家與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參股和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首次為以母基金形式運作的基金提供依據。至此,全國各地陸續成了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母基金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從2006年開始。「這一時期,以國有企業參與設立市場化母基金出現為特點,」海河產業基金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錦虹介紹道。
國有企業參與設立母基金沿用了海外成熟市場採用的運作模式,母基金先從LP獲取資金,然後由專業團隊負責管理運作資金,投向不同類型的PE子基金。總體來說,與政府引導基金相比,國有企業參與設立的市場化母基金資金使用效率較高。
2006年9月,中新創投(元禾控股前身)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發起設立了全國首隻市場化運作的創業投資母基金,開創了國有企業參與設立市場化母基金先河。
2010年12月,中國首隻國家級大型人民幣母基金——總規模達600億元的「國創母基金」,由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和蘇州元禾共同發起成立。此外,以亦莊國投、成都銀科、粵科金融為代表的一批國有母基金也相繼設立,且母基金業務日益成熟、規模不斷擴大。
到了2010年,諾亞財富旗下的歌斐資產發起設立首個民營資本主導的市場化母基金,母基金陣容進一步壯大。目前民營資本主導的市場化母基金,比較典型的代表,還包括恆通基金及恆裕基金、盛世母基金等。這些市場化母基金隨著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投資額不斷增加,管理水平也在提高。
至此,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參與設立的市場化母基金和民營資本的市場化母基金,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出現。
不過目前看來,各類母基金在具體的使命目標上還各有側重。政府引導基金主要著眼於地方經濟發展,對於地區的投資產業和投資強度有一定要求;國有企業參與設立的母基金,往往還有提升國有企業資本運作能力的使命,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創新轉型升級發展的戰略意圖;民營資本主導的母基金主要以獲得穩定財務回報為主要目標,對於繁榮當地金融環境,促進資金有效供給也能起到間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