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在德黑蘭部分撤回其核協議義務後,主動權在歐盟手中。歐盟可能無視美國孤立伊朗、挽救協議的全球努力,但沒有這樣做的政治意願。
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讓伊朗解除了經濟制裁,以換取伊朗接受對其核工業的限制。其目標是確保伊朗不會急於製造核武器(伊朗一直否認擁有核武器),並將其經濟與西方國家更緊密地融合,作為培養信任的一部分。
然而,該協議從一開始就受到以色列的批評,以色列希望西方與其地區對手有更多的對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他的前任籤署的協議的未來就懸在了天平上。就在一年前,美國退出了該協議,此後一直試圖在經濟上傷害伊朗,包括威脅對其商業夥伴實施二次制裁。
周三,伊朗的行動與美國的決定同步,被認為是對美國違反國際義務的充分回應。德黑蘭大學教授馬蘭迪認為,「伊朗只是希望歐洲遵守他們的承諾。到目前為止,歐盟什麼都沒有。儘管他們說了好聽的話,但實際上他們一直在按照川普的要求行事。」
除了伊朗和美國,中國、俄羅斯和英國、德國、法國以及歐盟這四個歐洲國家籤署了該協議。潛在的歐洲商業機會是促使伊朗接受該協議的一個重要因素,儘管華盛頓方面施加了壓力,但歐洲方面承諾將在伊朗開展業務。
然而,實際上,歐洲企業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威脅嚇跑了——這可能導致它們被整個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拒之門外,並毀掉幾乎所有企業。
中東研究人員、作家伊潘克拉堅科(Igor Pankratenko)表示,歐洲承諾建立一種機制,使其能夠避開美國的金融監管,但這離實際操作還差得遠。「所謂的特殊機制根本不起作用。在最近的將來,這個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
馬蘭迪認為,如果歐盟真的致力於對抗美國並拯救該協議,他們的效率會高得多。他說,通過在這個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中國聯手,歐洲有足夠的力量反對華盛頓。
如果歐盟是認真的,他們可以與俄羅斯和中國合作,找到解決方案。如果歐洲人是認真的,他們有足夠的籌碼讓美國人就範。
潘克拉堅科建議,中國和俄羅斯也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創造一種替代有缺陷的歐洲制裁解決方案。
他說,「解決辦法是顯而易見的。德黑蘭真正需要的是逃避制裁。伊朗和中國正在就此進行談判。他們正試圖通過莫斯科來解決一些問題。這個過程很複雜,對公眾是封閉的,但如果它至少部分成功,而且俄羅斯和中國政府選擇完全無視其中的一些制裁,這將給德黑蘭一個理由,讓它緩和措辭。」
在德黑蘭周三採取行動後,莫斯科和北京都指責美國向伊朗施壓,並表示他們認為該核協議值得挽救。
在5月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中方讚賞伊方迄今嚴格履行全面協議義務,堅決反對美方對伊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對美方有關做法進一步加劇伊核問題緊張態勢表示遺憾。
為什麼中國是「遺憾」而不是「譴責」呢?「譴責」就把自己推入到伊方陣營去了,不可取,沒有迴旋。「我們不站陣營,我們堅守國際法,我們的陣營是聯合國。」這是道德高地,不能丟。而「遺憾」就是你們兩吵架,我也不愉快的意思。
伊朗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什麼鈾濃縮或核武器,而是快速的確定自己將來的石油出口方向。伊朗決策者的誤區在於,還對歐洲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分不清主次。重啟鈾濃縮反映了思維混亂,被川普一步步逼到了美國希望得到的結果。
伊朗必須首先堅定的站在中俄一方,加強和中俄的軍事經濟往來,加入上海石油交易所,籤訂幾個「石油換武器」的重頭合同,立於不敗之地,美國就無計可施。天下苦美久矣,應該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