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B肝恢復期就是一個圓滿的結局,自己的疾病馬上就要好了,往往放鬆了警惕,這個時期的治療是十分關鍵的!那麼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個階段B肝病毒尚未清除,依然可以對肝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造成損害。臨床可以見到肝功能損害、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甚至是肝細胞性肝癌的發生。
曾有這樣一位戰友,20多年的慢性B肝,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時候為B肝大三陽、肝功能輕度-中度損害,早期保肝治療;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斷斷續續的應用幹擾素-a治療,從100萬單位/次用到500萬單位/次;2005年左右,就轉為「恢復期慢性B肝」了,但仍然堅持應用核苷類似物和珠子肝泰等抗病毒治療,肝功能、肝纖維化等指標長期維持正常。直到2009年底,時隔上一次全面檢查僅僅9個月時間,超聲一查就發現肝臟左葉「5釐米」直徑大小實性包塊,同時AFP結果陰性。趕緊手術,病理報告肝臟左葉「肝細胞癌」。繼續堅持抗病毒等治療至今,這位朋友已經是年過古稀,但依然健康、快樂、幸福地生活著。
其實這個戰友的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只要科學對待、積極治療,慢性B肝是可以「治癒的」;
另外B肝病毒還是很「頑強的」,臨近清除階段了,它及其曾經的損害依然可以導致肝細胞癌變;
最後一定要進行定期的(每半年或者一年)、全面的(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肝膽脾檢查;
慢性B肝不是洪水猛獸,傳染力、致死率都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或者媒體忽悠的那麼嚴重,家屬的理解和關愛是患者戰勝病魔的動力!隨著機體免疫力下降,B肝病毒的複製、表達可以增強,血清B肝病毒DNA、表面抗原、e抗原等均可轉為陽性,肝臟炎症反應加劇,肝功能異常以及臨床症狀均可出現。由於這個階段患者血清中的B肝病毒表面抗體闕如或者水平低下,機體免疫力弱,患者可以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基因型的B肝病毒,導致更為嚴重的肝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