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與美國基辛格博士談論抗美援朝戰爭時,基辛格問:「中國軍隊缺乏後勤保障、空軍支援,裝備如此之差,居然沒有打輸。」總書記告訴他:「我們靠的是一種革命的戰鬥精神,我們的戰士是不怕你們的,無論拿什麼武器,都敢與你們較量。」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央視近期播出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入美作戰70周年的紀錄片《英雄兒女》對總書記的這一論斷作出了有力的印證。
片中最令我這個95後感到震撼的便是習近平總書記所稱道的「革命的戰鬥精神。」
稍微了解一些抗美援朝的歷史,就不得不承認,志願軍在敵我力量如此懸殊之下取得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略優勢。
單就從敵我雙方最基本的武器裝備力量、飲食、服裝對比來看,美軍具有碾壓性優勢。
美國軍隊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還掌握著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後,後期參戰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後方主要交通運輸線和局部的空中作戰,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紀錄片第二集《極限戰爭》中就有列舉雙方軍備力量的詳細對比,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第五集《萬眾一心》中,再現了百姓加班加點、男女老少齊動員為志願軍製作炒麵的情形。抗美援朝時期,炒麵登上了歷史舞臺。這炒麵不同於我們現在北方喜愛的炒麵,熱氣騰騰有葷有素。這炒麵我也曾吃過,第一口覺得十分新奇,別有一番滋味,再吃幾口卻覺得無法下咽。這是將一些五穀雜糧炒熟後研磨成粉,再加入食鹽,製成後易於保存和攜帶。志願軍們經常就是吃一口乾糧袋裡凍得硬邦邦的炒麵,再抓一把地上的積雪解渴,就這麼堅持作戰。據志願軍老戰士回憶,在戰場上能繳獲美軍的口糧,在當時簡直不亞於饕餮盛宴。在長津湖戰役中還曾繳獲過美軍的野戰餐車,餐車的後箱全是一層層鋁製的抽屜,拉開抽屜是一個個的灶眼,每層抽屜的空間剛好可以放下美軍士兵的軍用飯盒,只要關上抽屜就可以對飯盒進行加熱,幾分鐘以後,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
志願軍入朝初期,形勢緊迫,許多部隊來不及配齊冬服,官兵主要穿我軍50式軍服。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準備充分,著棉服、羽絨服過冬。長津湖之役,志願軍第9兵團15萬將士冒著零下近40度的冰雪嚴寒潛伏六晝夜,打掃戰場時,竟有數百名戰士凍成了冰雕,成為讓敵人敬畏的「冰雕連」。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暉。
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與美軍相比說是有天壤之別也不為過。志願軍是「鋼少氣多」,美軍是「鋼多氣少」,志願軍靠的就是這「氣」,這傲然正氣,從精神上打垮敵人。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等無數志願軍先烈視死如歸,他們的英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抗美援朝戰爭中淬鍊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千難萬險中鍛鍊出來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為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必勝信念。深刻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內化為中國人民的精神標識。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就要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要永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中國人民就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這部紀錄片也讓我想起前不久觀看過的院線電影《金剛川》,電影由張譯、吳京、鄧超等當紅演員領銜主演,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在金剛川的一座橋的建與毀、修與炸之間,反反覆覆與美軍戰鬥的故事。國內戰爭題材的電影非常少,首先可以明確這種類型的電影是能夠受到觀眾朋友的喜愛的,比如《八佰》、《金剛川》等電影都備受好評。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越來越少的導演、投資方願意製作這樣的電影。我們需要思考,在和平年代,尤其是通過新興媒介,我們如何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培養人民群眾對戰爭和平的理性思辨,凝聚起保家衛國的堅定意志,我想這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俗話說「只有打出來的國威,沒有跪出來的尊嚴」。正是通過韓戰,美國才將中國視為一個平等的競爭對手。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立威之戰,使我國在後來一系列的國際事務中能夠「說的上話、站的住腳」。試想,如果在韓戰中,我國繼續軟弱、妥協,重複中國近代史的屈辱,那麼我們何時才能真正獲得世界各國的尊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當今變幻莫測的國際化境中,我們要延續這種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民族氣節,已經強大起來的新中國絕不應忍受任何一個國家對我們的隨意欺凌。
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英雄事跡可歌可泣。長津湖戰鬥中,抗美援朝第一位特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楊根思,懷抱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用生命詮釋「三個不怕」的錚錚誓言。上甘嶺戰役中,年僅21歲的黃繼光為拿下597.9高地,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眼,為戰友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在391高地附近,邱少雲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為避免暴露,任烈火燒焦身體而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致敬英雄!我們永遠銘記抗美援朝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永遠銘記抗美援朝英雄驚天動地的壯舉!永遠銘記30多萬名功臣英雄、6000個功臣集體和197653位烈士的英名!英雄永垂不朽,永遠彪炳史冊!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如今的中國,可能不再需要我們每個人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但總有人在披荊斬棘。2019年年底發現、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對於我國來說何嘗不是一場「硬戰」。鍾南山院士建議所有人千萬不要前往病毒的爆發點武漢,而他自己卻在第一時間奔赴武漢,短短72個小時,84歲的院士輾轉四座城市。「你救死扶傷,我守護一方,沒有過不去的冬天,沒有到不了的春天。最美的逆行,是我與你並肩作戰,一起加油!」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多少人主動請戰,冒著極高的傳染風險,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踐行著抗擊疫情的使命,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保駕護航。而平凡的我們,想要報效祖國,就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個人社會角色,秉承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的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平凡亦不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更加強大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偉大的「革命的戰鬥精神」,秉承全國人民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民族氣節,弘揚報效祖國、在平凡崗位中奉獻自我的民族精神。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發有為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原標題:《硝煙已散,浩氣長存 ——觀《英雄兒女》紀錄片有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