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蓓蓓
編輯/蓓蓓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但是壞習慣的養成就只需要幾天甚至是幾個小時。因為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枯燥無味甚至會讓人痛苦的過程,但是壞習慣則相反,所以好習慣的養成是很艱難的。
好習慣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是壞習慣也不是天生的。
我的同事月亮對孩子的教育就非常成功,在她兒子的身上幾乎看不到那些令人頭疼的壞習慣。月亮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她每次都會立馬指出,讓孩子立刻改正,此次如此,從無例外。
所以,久而久之,在孩子內心自然就養成了一種習慣,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這樣一來,壞習慣就慢慢變少了。
這樣的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界中的&34;。
我們用更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解釋一下強化定律。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往池子裡放一堵玻璃牆,然後牆的一邊放一條鯨魚,另一半則放上其他小魚蝦。
一開始,鯨魚想要遊到小魚身邊,就拼命地撞擊那堵牆,但是怎麼撞都沒有用,之後就放棄了。
後來,科學家將這堵牆拿走,但是鯨魚仍然覺得有堵牆,所以就只在自己的一邊活動。
其實這和人的習慣養成是非常相似的,在我們經歷過一些重複性的動作之後,在潛意識裡某些行為和想法就會被固定住,從而就形成了習慣。習慣養成的時間越長,那麼改變習慣的時間就會越長。
一個好習慣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我們眼裡看到的這些,好的習慣會發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同樣也會令人意外。
好的習慣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從而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也更願意接近自己。畢竟誰都願意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同時,這樣也會讓孩子擁有更多擁有不同好習慣的朋友,從而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在孩子上學階段,對於家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父母都搞錯了重點。父母與其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不如先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針對學習,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否則孩子一旦達到父母的期待,從此就會懈怠,從而變成一個死循環。
孩子學會自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習不自覺、不努力的問題,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拎得清輕重。
孩子每天都在變化,作為父母,就應該察言觀色,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發現孩子在某方面做得很好,那麼就可以對孩子進行表揚或者嘉獎,進而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將此習慣作放大處理。
長此以往,孩子就能感受到好習慣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之後父母就更不用操心。
新手爸媽們在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通常都採用消極的方法,妥協於孩子。也許在大人們眼裡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比方說,當孩子出言不遜,不尊重別人時,父母不要只是口頭教訓一句就放縱孩子,而應該重視孩子的該種行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這個道理。家長們可以給予孩子相應的批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以防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父母在具體的壞習慣上不知道如何幫孩子改正,那麼就可以通過第三方途徑,比方說圖書或者網上的一些教程,甚至詢問有經驗的寶媽,這些都是有效且快的辦法。
想幫孩子改成壞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持之以恆地去引導。有時候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沒有大人強,但是大人也應該給予他們相應的寬容,讓孩子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總之,家長們在想讓孩子變優秀之前,一定要先利用強化定律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孩子的很多好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當然也就不用父母去操心了!
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